上甑簸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5960发布日期:2019-07-24 10:12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上甑簸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上甑簸箕。



背景技术:

现有白酒酿造工艺,大都是把从窖池取出的糟醅堆放在靠近酒甑的地面上,按照酒甑大小取用适量的糟醅,然后采用人工方式将糟醅和糠壳及粮食拌合均匀,再通过人工或者铲斗将其均匀撒入到酒甑中。

上述工艺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是人工将拌合物撒入酒甑中,每一次拌合物的量不一致,速度也不一致,导致撒入酒甑内拌合物不均匀,进而影响酿酒的质量,甚至人工操作劳动轻度大,会导致工作停止,不利于整个系统的连续性;2)铲斗连接在机械手上,在酒甑外完成接料后,送到酒甑内,铲斗在机械手的带动下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做往复曲线运动,同时铲斗上的震动机构带动铲斗震动,使铲斗内的酒糟均匀的撒到酒甑内,送料和撒料均由铲斗完成,震动机构带动铲斗整体震动,工况差,震动机构容易损坏。

本申请的发明人致力于上甑装置的研制,并于2018年申请了申请号为2018210878181的上甑装置专利。如图1所示,上甑装置,包括将物料撒入酒甑内的簸箕(1),向簸箕(1)送料的料斗(2),能够使簸箕(1)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主轴(5),与主轴(5)平行连接的偏心轴(6),主轴(5)连接在机械手上,主轴(5)上连接料斗(2),偏心轴(6)上连接簸箕(1),偏心轴(6)上还连接有电机,电机能够驱动偏心轴(6)相对主轴(5)旋转。电机带动偏心轴及连杆转动,连杆带动簸箕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该专利解决了传统震动机构工况差和震动机构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该摆动机构应用了凸轮机构原理,因此在长期使用中发现摆动机构的电机、偏心轴和连杆的磨损很大,而且工作状态的噪声大、设计比较复杂,制造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摆动机构磨损大、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甑簸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甑簸箕,包括料斗、簸箕和使簸箕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包括主轴、与簸箕固定连接且与主轴铰接的第一连接板和与料斗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还包括驱动第一连接板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的动力装置。第二连接板与主轴固定连接,通过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连接板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簸箕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实现簸箕的摆动功能,可使料斗内的物料更加均匀的洒向酒甑。本实用新型的摆动装置结构简单,对部件的磨损小。

进一步的是,所述动力装置为沿第一连接板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气缸,所述气缸固定端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所述气缸活动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两个气缸交替伸缩,可使第一连接板在同一水平做往复运动;将气缸作为动力装置,可进一步降低部件的磨损,且噪音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连接板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簸箕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可使料斗内的物料更加均匀的洒向酒甑,本实用新型的摆动装置结构简单,对部件的磨损小;

2、两个气缸交替伸缩,可使第一连接板在同一水平做往复运动,将气缸作为动力装置,可进一步降低部件的磨损,且噪音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申请专利的上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簸箕;2、料斗;5、主轴;6、偏心轴;11、料斗;12、簸箕;13、主轴;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6、气缸;17、第一连接板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甑簸箕,包括料斗11、簸箕12和能够使簸箕12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包括主轴13、与簸箕12固定连接且与主轴13铰接的第一连接板14和与料斗1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5,所述第一连接板14可绕主轴13旋转,还包括驱动第一连接板14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沿第一连接板中心线17对称布置的两个气缸16,所述气缸16固定端与第二连接板15相连,所述气缸16活动端与第一连接板14相连,主轴13与上甑机器人连接。

设备运作时,料斗11内的物料落入到簸箕12内,两个气缸16交替伸缩,可使第一连接,14在同一水平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簸箕12在同一水平做往复运动,使得簸箕12内的物料均匀的洒向酒甑内,本实用新型的摆动装置结构简单,对部件的磨损小;将气缸作为动力装置,可进一步降低部件的磨损,且噪音较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