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796发布日期:2019-08-03 16:43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油处理系统常压油罐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管道一般延伸罐顶,并将油从罐顶往下喷淋,而出油口则一般设置在常压油罐上较低的位置,便于出油,这种进出油需要同时安装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需要较多的材料制作,从而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使变压器油处理系统常压油罐进出油口可以共用一根主管道,减少一根进或出油管道的输送,降低了制造成本;该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便于操作人员对该装置的清理维护,保证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包括管状壳体、内部管体、伞形罩体、圆形网盖和圆形压板;

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板,所述支撑环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内部管体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板,所述内部管体位于限位环板下方的外周面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部管体的下端与安装套管螺纹连接;

所述伞形罩体设置于内部管体的上方,且所述伞形罩体的上表面环形等距设置有四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端连接于圆形网盖的底面;

所述圆形网盖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和若干个弧形通槽,所述圆形通孔位于圆形网盖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若干个弧形通槽环形分布在圆形通孔的四周;

所述圆形网盖内呈放射状设置有四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圆形网盖的外周面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圆形网盖的内周面并延伸至其内侧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侧设置有斜面,所述限位杆位于圆形通孔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圆形网盖的内周面处,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块的外侧面处;

所述圆形压板的外周面相对开设有两个插槽,所述圆形压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面开设有四个限位孔,四个限位孔在管状壳体的内周面呈等弧度环状分布,所述限位孔的半径大于或等于限位杆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的半径等于圆形压板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块为倒四棱台形,所述按压块的斜面与活动块的斜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网盖的上表面相对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圆形网盖的内周面相对开设有两个槽口,所述槽口与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穿过槽口并延伸至圆形网盖的内侧,所述移动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槽的槽壁处,所述移动板的两侧侧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安装槽的两侧槽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块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所述伞形罩体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内侧设有空腔,所述导向柱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所述滑动柱滑动连接于导向柱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变压器油处理系统常压油罐进出油口可以共用一根主管道,进油管道的油不用延伸罐顶往下喷淋,而是在出油管道高度处油进行扩散,且减少一根进或出油管道的输送,降低了制造成本;该装置按压圆形压板来对圆形网盖进行固定,通过拨动圆形网盖表面的移动板来使圆形网盖与管状壳体脱离,该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便于操作人员对该装置的清理维护,保证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7是图5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常压油罐共用进出油口装置,包括管状壳体1、内部管体2、伞形罩体3、圆形网盖4和圆形压板5;

如图4所示,所述管状壳体1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板6,所述支撑环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7,所述安装套管7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

如图1、2所示,所述内部管体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板8,所述内部管体2位于限位环板8下方的外周面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部管体2的下端与安装套管7螺纹连接;

所述伞形罩体3设置于内部管体2的上方,且所述伞形罩体3的上表面环形等距设置有四个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的上端连接于圆形网盖4的底面;

如图5所示,所述圆形网盖4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41和若干个弧形通槽42,所述圆形通孔41位于圆形网盖4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若干个弧形通槽42环形分布在圆形通孔41的四周;

所述圆形网盖4内呈放射状设置有四个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一端穿过圆形网盖4的外周面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限位杆10的另一端穿过圆形网盖4的内周面并延伸至其内侧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的内侧设置有斜面,所述限位杆10位于圆形通孔41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圆形网盖4的内周面处,所述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块11的外侧面处;

如图6所示,所述圆形压板5的外周面相对开设有两个插槽51,所述圆形压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14。

如图1所示,所述管状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法兰15,便于和油罐进行固定,所述管状壳体1的内周面开设有四个限位孔101,四个限位孔101在管状壳体1的内周面呈等弧度环状分布,所述限位孔101的半径大于或等于限位杆10的半径,限位孔101与限位杆10相配合,便于对圆形网盖4进行固定。

所述圆形通孔41的半径等于圆形压板5的半径,所述按压块14为倒四棱台形,所述按压块14的斜面与活动块11的斜面相配合,便于推动活动块11进行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圆形网盖4的上表面相对开设有两个安装槽43,所述圆形网盖4的内周面相对开设有两个槽口,所述槽口与安装槽43相连通,所述安装槽43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板17,所述插板17穿过槽口并延伸至圆形网盖4的内侧,所述移动板16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槽43的槽壁处,所述移动板16的两侧侧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9,所述安装槽的两侧槽壁开设有滑槽44,所述滑块19与滑槽44滑动连接,通过插板17与插槽51配合,便于对圆形压板5进行固定,从而使限位杆10的一端位于限位孔101的内侧,使圆形网盖4固定于管状壳体1的一端。

如图6所示,所述按压块14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0,所述第二连接杆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21,所述伞形罩体3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柱22,所述导向柱22的内侧设有空腔,所述导向柱22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杆20设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所述滑动柱21滑动连接于导向柱22的内侧,使圆形压板5可以上下移动的同时不会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方式:

该装置位于油罐外侧的一端连接有一根主管道(图中未画出),且该主管道远离该装置的一端高度大于油罐的高度,避免出油时油沿着管道直接流出,将该装置通过油罐进出口放置于油罐的内侧,且使该装置的下端位于油罐的外侧,通过法兰15将其与油罐进出口进行固定;

当油罐出油时,启动与油管连接的水泵进行抽油,油沿着圆形网盖4表面的弧形通槽42向下流出并聚集在支撑环板6上方,当油的高度高于内部管体2的高度时,有沿着内部管体2的上端管口流入,并从内部管体2下方的管口流出;进油时,油沿着内管管体2下端管口流入,并从内部管体2的上端管口流出,并在支撑环板6上方汇聚,随着油不断的输入,油面不断上升,油从圆形网盖4表面的弧形通槽42溢出,最终进入油罐内;

对该装置进行维护时,从油罐进出口取下该装置,向外拨动圆形网盖4表面的移动板16,移动板16带动插板17沿圆形压板5外周面的插槽51划出,在第一弹簧12弹力的作用下,活动块11向内移动并带动限位杆10向圆形网盖4的中心位置移动,限位杆10的一端从限位孔101内脱离,活动块11向内移动的同时带动挤压块14和圆形压板5向上移动,圆形压板5从圆形通孔41内滑出,向上拉动圆形压板5,将圆形外盖4和伞形罩体3从管状壳体1内取出,旋转内部管体2,使其从安装套管7内脱离,完成对该装置的拆卸,便于对其内部零件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使变压器油处理系统常压油罐进出油口可以共用一根主管道,进油管道的油不用延伸罐顶往下喷淋,而是在出油管道高度处油进行扩散,且减少一根进或出油管道的输送,降低了制造成本;该装置按压圆形压板5来对圆形网盖4进行固定,通过拨动圆形网盖4表面的移动板16来使圆形网盖4与管状壳体2脱离,该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便于操作人员对该装置的清理维护,保证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