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4537发布日期:2019-07-17 05:4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内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物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温内胆。



背景技术: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我国每年约有几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随着冷链市场不断扩大,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日益红火时,优缺点也显得日益明显。

首先保温容器不易清洗,长时间使用后只能丢弃,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其次,为达到有效保温效果,保温容器壁厚一般都会设置的较厚些,这样使得整个保温容器体积较大,导致末端运输或逆向回流时不便存放,而造成存储费用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保温内胆,采用柔性框体便于折叠存放,还能随意取放便于清洗,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和存储成本,更优的是保温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温内胆,包括:

一柔性框体,所柔性框体包括一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以及盖板;

所述侧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的顶端与所述盖板连接;

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组盖板和第二组盖板,所述第一组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组盖板均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板拼接构成的;

使用时,所述第一组盖板与所述第二组盖板叠加盖设在所述侧板上。

本技术方案中,突破常规的设计,将框体设置成柔性,便于折叠存放,还能随意取放便于清洗,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和存储成本。同时通过对盖板结构的改进,使其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板拼接构成的第一组盖板和第二组盖板使用时叠加设置在侧板上,有效地提高了开口处的密封度,从而增加了保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组盖板的两个板的底端与所述侧板的顶端折叠连接,顶端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拉链、按扣或魔术贴中的一种。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组盖板和/或第二组盖板的两个板的底端与侧板的顶端折叠连接,目的是保证两者的一体性,同时又能通过叠加的方式实现盖合的作用。同时将第一组盖板和/或第二组盖板的两个板的顶端利用连接件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连接件可以为拉链、按扣或魔术贴中的一种,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密封性提高了保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柔性框体呈一方形结构,且方形结构的上口径大于下口径。

本技术方案中,将柔性框设置成一方形结构,目的是实现与现有运输框的匹配,同时通过上、下口径的设置,便于柔性框放入硬质的运输框中。

优选地,所述柔性框体均有外层、中层和内层构成,且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均由镀铝薄膜制成,所述中层由可发性聚乙烯制成。

本技术方案中,将柔性框体由外、中、内三层构成。而内、外两层均由镀铝薄膜制成,目的是利用镀铝薄膜的特性起到防水、阻隔性强,延长了存放物的保质期。同时中层由可发性聚乙烯制成,同样的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优异持久的保温隔热性、独特的缓冲抗震性、抗老化性和防水性。

优选地,所述中层至少由5~8层叠加而成,且每一层的厚度在0.5~1mm左右。

本技术方案中,对中层的层数做设置,以及每层的厚度做进一步的限定,从而保证能够实现保温的基础上,降低整体厚度。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厚度在5~10mm左右。

本技术方案中,将侧板的厚度做了一定的限定,目的是尽可能的保证侧板的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侧板的厚度,便于折叠的且还方便运输。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外壁上还设有一对提拉带,所述提拉带用于提放所述柔性框体。

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在侧板的相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一对提拉带,目的是当框体内存有货物时,在盖板盖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对提拉带将整个框体从远程运输的运输框内取出后直接放置至末端的运输框内,使用方便,还能有效地提高对货物的保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底部折叠线,所述底部折叠线用于将所述柔性框体的底部进行折叠;

和/或;

所述侧板上设有侧部折叠线,所述侧部折叠线用于将所述柔性框体的侧板进行折叠。

本技术方案中,在底板上设置底部折叠线,同时又在侧板上设有侧部折叠线,目的是通过底部折叠线和侧部折叠线从而方便对柔性框体的折叠,且保证折叠后的平整性,以便后期逆向回流时便于存放,从而降低存储费用,实现经济效益高等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内胆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实用新型中,突破常规的设计,将框体采用柔性材质制成,能够便于折叠存放,还能随意取放便于清洗,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和存储成本。同时通过对盖板结构的改进,使其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板拼接构成的第一组盖板和第二组盖板使用时叠加设置在侧板上,有效地提高了开口处的密封度,从而增加了保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组盖板和/或第二组盖板的两个板的底端与侧板的顶端折叠连接,目的是保证两者的一体性,同时又能通过叠加的方式实现盖合的作用。同时将第一组盖板和/或第二组盖板的两个板的顶端利用连接件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连接件可以为拉链、按扣或魔术贴中的一种,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密封性提高了保温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将柔性框体由外、中、内三层构成。同时内、外两层均由镀铝薄膜制成,可以利用镀铝薄膜的特性起到防水、阻隔性强,延长了存放物的保质期。而设置在内、外两层之间的中层由可发性聚乙烯制成,目的是利用可发性聚乙烯材料本身的特性,优异持久的保温隔热性、独特的缓冲抗震性、抗老化性和防水性。

4、本实用新型中,对中层的层数做了限定,同时将每一层的厚度做了进一步的限定,降低了中层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整个框体的厚度。同时对侧板的厚度做了进一步的限定,目的是尽可能的保证侧板的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侧板的厚度,便于折叠的且还方便运输,设计合理巧妙。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侧板的外侧壁上设置的一对提拉带实现将整个框体从远程运输的运输框内取出后直接放置至末端的运输框内,不仅使用方便,还能有效地提高对货物的保温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他,将框体制作成柔性,方便的对其进行折叠,进一步的在,在底板上设置底部折叠线,同时在侧板上设有侧部折叠线,目的是通过底部折叠线和侧部折叠线,从而方便对柔性框体的折叠,且保证折叠后的平整性,以便后期逆向回流时便于存放,从而降低存储费用,实现经济效益高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保温内胆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内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2中B-B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内胆的材料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柔性框体1;外层11;中层12;内层13;

底板2;底部折叠线21;

侧板3;侧板的厚度31;提拉带32;侧部折叠线33;

盖板4;第一组盖板41;第二组盖板42;连接件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1-4所示,一种保温内胆,具体的包括了一柔性框体1,其中柔性框体1包括了一底板2和围设在底板2四周的侧板3,以及盖板4构成。实际设计时,侧板3的底端与底板2连接,而侧板3的顶端与盖板4进行连接,应说明的是,侧板3与底板2,以及盖板4可以为一体成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密封性。而其中,设置的盖板4包括第一组盖板41和第二组盖板42,而第一组盖板41和/或第二组盖板42均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板拼接构成的,仅需保证使用时,第一组盖板41与第二组盖板42叠加盖设在侧板3上即可。

在本实施例一中,参看图2、3所示,其中,设置的第一组盖板41和第二组盖板42的两个板的底端与侧板3的顶端折叠连接,顶端通过连接件43进行连接。或者仅是第一组盖板41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板拼接构成的,且两个板的底端与侧板3的顶端进行折叠连接,而第二组盖板42为一整块板,一侧与侧板3的顶端进行折叠连接,其余部分通过连接件43与侧板3的顶端进行连接均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第二组盖板42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板拼接构成的,且两个板的底端与侧板3的顶端进行折叠连接,而第一组盖板41为一整块板,一侧与侧板3的顶端进行折叠连接,其余部分通过连接件43与侧板3的顶端进行连接均可。仅需保证使用时,第一组盖板41与第二组盖板42叠加盖设在侧板3上即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密封性,增加保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一中,再次参看图2、3所示,其中设置的连接件43为拉链或按扣或魔术贴中的一种,目前使用最佳的属魔术贴,可以保证相互连接的一组盖板之间进行无缝隙连接。从而提高保温效果,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本实施例二中,再次参看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设置的柔性框体1整体呈一方形结构,该设置主要是为了配合现有大众的运输框的结构,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地进行存放货物。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将方形结构的上口径大于下口径。这样可以方便整个保温内胆在运输框中进行取放。

应说明的是,运输框为常见的运输过程中采用的硬质框体,以便货物的存放和运输。运输常规货物时无需放入本申请中的保温内胆,只有运输一些冷冻或保鲜食品时可以将运输货物先放入本申请的保温内胆中,在将保温内胆放入运输框中进行运输,不仅起到保温作用,还能避免对运输框进行更换,一举两得,设计巧妙合理。

在本实施例三中,参看图4所示,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设置的柔性框体1均有外层11、中层12和内层13构成,且外层11和内层13均由镀铝薄膜制成,而中层12由可发性聚乙烯制成。目的是利用镀铝薄膜的特性起到防水、阻隔性强,延长了存放物的保质期。同时中层12由可发性聚乙烯制成,同样的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优异持久的保温隔热性、独特的缓冲抗震性、抗老化性和防水性。这样不仅方便柔性框体1的折叠,还能减轻整个保温内胆的重量,从而解决末端运输或逆向回流时不便存放,而造成存储费用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三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进一步的将中层12可以由至少5~8层可发性聚乙烯(即珍珠棉,简称EPE)叠加而成,且每一层的厚度在0.5~1mm左右,从而能够实现保温的基础上,降低整体厚度。

在本实施例四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进一步的将侧板的厚度31设置在5~10mm左右,这样尽可能的保证侧板3的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侧板的厚度31,便于折叠的且还方便运输。实际设置时,将整个保温内胆的柔性框体1的上口外径设置在550x365mm,高295mm左右,下口外径520x335mm,误差在±5mm左右,规格可根据需要大小进行调整定制均可。本申请中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实际使用时,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在侧板3的相对两侧外壁上设有一对提拉带32,见图1-3所示,提拉带32主要是用于提放柔性框体1。目的是当框体内存有货物时,在盖板4盖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对提拉带32将整个框体从远程运输的运输框内取出后直接放置至末端的运输框内,使用方便,还能有效地提高对货物的保温效果。操作方便简单,无需将保温内胆内的货物取出后再放入末端的运输框内。其中,应说明的是,末端的运输框为最终将货物送至客户手上的快递员用于送货的运输框。

其中,需再次说明的是,一般运输完成后,需将保温内胆进行逆向回流,回流时需提供用于存放的储存空间。依此,为减小空间的占用面积,对逆向回流的保温内胆进行折叠后,再进行存放,同时为保证折叠的平整性,进一步在底板2上设有底部折叠线21,该底部折叠线21从底板2的一侧朝向相对的一侧延伸设置,这样通过底部折叠线21可以将柔性框体1的底板2沿底部折叠线21进行折叠。见图1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侧板3上设置侧部折叠线33,即相对的两侧侧板3均可设置,具体的设置方式至靠近底板2一侧垂直朝向盖板4一侧延伸,这样通过侧部折叠线33可以将柔性框体1的侧板3沿侧部折叠线33进行折叠。应说明的是,实际使用时,底部折叠线21和侧部折叠线33均可同时设置,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折叠后的保温内胆边缘的平整性,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和存储成本。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