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滴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3528发布日期:2019-08-23 23:0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混合式滴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包装瓶,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相物料(其中一项为液体)混合式滴液瓶。



背景技术:

对于用量很小的液体,一般采用滴加的方式,液体一般装于软性的塑料瓶中,前端开设有很小的出液口,挤压塑料瓶挤出液体,但这种包装经常会由于不小心把液体挤压到软性塑料瓶的外周,从而使瓶内液体从出液口流出,虽然出液口带有盖子,但当你下次使用取下盖子时,出液口会遗洒出很多液体,造成出液口周边不洁净,氧化变质影响使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保鲜瓶”(ZL2017205036598),公开了一种包装瓶,其底座为软质材料且包括瓶底和支座,支座与瓶身一起可以支撑保鲜瓶放置在桌面,瓶座适用于按压挤液,很好的解决了不小心碰撞造成的挤压。但是软式的支座使支撑不太稳固,而且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被滴加的材料常态下是固体粉末,或是粘稠的液体,使用时需要跟其它溶剂或是液态物质混合在一起,但长期的两种物质混合可能会对被滴加物质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只需要在使用被混合,比如注射用粉针、混合式滴眼液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领域中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式滴液瓶,可以独立分装两种物态(其中必是液态),使用时将其者混合,并通过按压瓶底,挤出混合液使用。

混合式滴液瓶,包括硬质无底瓶身和上端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固定有能折断的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下部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软质碗状瓶底和硬质筒状支座,所述碗状瓶底位于筒状支座内部且碗状瓶底的碗口边缘外侧壁与筒状支座内侧壁固定,所述硬质筒状支座与硬质瓶身下部卡扣式固定,所述底座上部密封覆盖有锡箔纸,使碗状瓶底形成一独立的存放空间,瓶身与锡箔纸之间为另一存放空间,碗状瓶底内中央固定有朝上的尖锐突起,所述尖锐突起上端紧贴于锡箔纸下表面。

所述硬质筒状支座的外壁与硬质瓶身下部内壁卡扣式固定,硬质筒状支座内壁与硬质瓶身上部内壁平齐,所述碗状瓶底的碗口边缘外侧壁固定于筒状支座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所述锡箔纸密封覆盖于筒状支座上端口。

所述硬质筒状支座的内壁与硬质瓶身下部外壁卡扣式固定,所述碗状瓶底的碗口边缘外侧壁固定于筒状支座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所述筒状支座从与碗口边缘连接处向上延伸出硬质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紧贴于瓶身内壁,所述锡箔纸密封覆盖于硬质密封环上端口。

所述碗状瓶底底部高于支座底部。

所述支座的底部密封覆盖有锡箔纸。

所述瓶帽为一倒置的瓶盖,所述瓶盖能覆盖于出液口上。

所述出液口的瓶身外周有外螺纹,瓶盖内壁有内螺纹,所述瓶盖与瓶身为螺纹连接。

所述瓶盖内顶部有一堵头,所述堵头能嵌入出液口内。

所述瓶身为硬质塑料PS、AS、MS、PET或PETG,所述碗状瓶底为软质塑料TPE、TPR、硅胶或橡胶,所述筒状支座为硬质塑料PP。

本实用新型将整个滴液瓶设计成可分离的两部分,一部分为瓶身(带瓶帽)和底座,碗状底座与锡箔纸形成一个独立空间,而锡箔纸与瓶身之间是另一个独立空间,因此底座和瓶身可以分别盛放两种物质;又由于底座采用锡箔纸密封覆盖,当需要将两种物质混合使用时,手按瓶底使尖锐突起刺破锡箔纸,瓶身与底座内两种物质混合。一般采用瓶身装液体,底座内装液体或固体(粉末),以便于混合。

锡箔纸密封固定位置要求并不严格,只要是能将软质碗底与瓶身分隔开就行,视内装液体或固体量来确定位置高度。

所述硬质筒状支座与硬质瓶身下部卡扣式固定,可以有两种方式,硬质筒状支座卡在硬质瓶身内壁,则硬质筒状支座内壁与硬质瓶身上部内壁平齐,所述锡箔纸密封覆盖于筒状支座上端口;或者硬质筒状支座卡在硬质瓶身外壁,则筒状支座从与碗口边缘连接处向上延伸出硬质密封环,密封环紧贴于瓶身内壁,以增加气密性,所述锡箔纸密封覆盖于密封环上端口。

所述碗状瓶底位于筒状支座内部,所以碗状瓶底底部是高于或等于筒状支座底部的,为防止不小心碰撞碗状瓶底造成突起刺破锡箔纸,一般采用碗状瓶底底部高于筒状支座底部,且在支座底部密封覆盖有锡箔纸,在使用该混合式滴液瓶之前,把该底部的锡箔纸撕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式滴液瓶,底座包括软质碗状瓶底和硬质筒状支座,放置在桌面稳定可靠,整个软质碗状瓶底被硬质筒状支座围合在内,所以不小心的碰撞也不会挤出液体,同时底座和瓶身可以独立分装两种物质(其中必是液态),使用时再将两者混合,并通过按压瓶底,挤出混合液使用,非常方便。

瓶帽结构,可以采用多次使用的结构,在拆断后反过来再盖在出液口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本实施例1剖视图,

图3本实施例1使用状态图,

图4本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5本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6本实施例3瓶帽当瓶盖使用的状态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瓶身,2-折断点,3-突起,4-支座,5-瓶底,6-出液口,7-瓶帽,8-密封环,9-底座,10-锡箔纸,11-锡箔纸,12-存放空间,13-存放空间,14-液滴,15-瓶盖,16-外螺纹,17-内螺纹,18-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底座外扣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滴液瓶,包括包括硬质无底瓶身1和下部的底座9,瓶身1上部有一个能折断的瓶帽7。

如图2所示,瓶身上端有出液口6,所述瓶帽7固定于出液口6上,瓶帽7从折断点2折断露出出液口6。所述底座包括软质碗状瓶底5和硬质筒状支座4,所述碗状瓶底5位于筒状支座4内部,所述硬质筒状支座4的内壁与硬质瓶身1下部外壁卡扣式固定,所述碗状瓶底5的碗口边缘外侧壁固定于筒状支座4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所述筒状支座4从与碗口边缘连接处向上延伸出硬质密封环8,所述密封环8紧贴于瓶身1内壁,所述锡箔纸密封10覆盖于硬质密封环8上端口,使碗状瓶底5形成一独立的存放空间12,瓶身1与锡箔纸10之间为另一存放空间13,碗状瓶底5内中央固定有朝上的尖锐突起3,所述尖锐突起3上端紧贴于锡箔纸10下表面。

优选方案:所以碗状瓶底5底部是高于筒状支座4底部,为防止不小心碰撞碗状瓶底造成突起刺破锡箔纸10,在支座4底部密封覆盖有锡箔纸11,在使用该混合式滴液瓶之前,把该底部的锡箔纸11撕掉。

述瓶身为硬质塑料PS、AS、MS、PET或PETG,所述碗状瓶底为软质塑料TPE、TPR、硅胶或橡胶,所述筒状支座为硬质塑料PP。

本实施例在下部的碗状瓶底内存放空间12装有固体粉末,上部的瓶身存放空间13装有液体,使用时,撕掉锡箔纸11,按压碗状瓶底5,突起3刺破锡箔纸10,摇晃瓶身1,使两种物质混合均匀,再折断瓶帽7,瓶身1翻转,再次按压碗状瓶底5挤出液体。

使用状态见图3所示。按压碗状瓶底5,液滴14从出液口6挤出滴下。

实施例2(底座内扣式)

除底座与瓶身的连接方式不同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4所示,所述硬质筒状支座4的外壁与硬质瓶身1下部内壁卡扣式固定,硬质筒状支座4内壁与硬质瓶身1上部内壁平齐,所述碗状瓶底5的碗口边缘外侧壁固定于筒状支座4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所述锡箔纸10密封覆盖于筒状支座4上端口,使碗状瓶底5形成一独立的存放空间12,瓶身1与锡箔纸10之间为另一存放空间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式滴液瓶,底座包括软质碗状瓶底和硬质筒状支座,可以平稳的放置在桌面,整个软质碗状瓶底被硬质筒状支座围合在内,不小心的碰撞也不会挤出液体,同时底座和瓶身可以独立分装两种物质(其中必是液态),使用时通过突起将分隔的锡箔刺破,再将两者混合,并通过按压瓶底,挤出混合液使用,非常方便。

实施例3

下述瓶帽结构适用于多次使用保鲜瓶内液体的情况。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瓶帽为一倒置的瓶盖15,所述出液口6的瓶身外周有外螺纹16,瓶盖15内壁有内螺纹17,所述瓶盖15与瓶身1为螺纹连接,所述瓶盖12内顶部有一堵头18,堵头18嵌入出液口6内。

瓶盖15折断后,在使用液体后,可以将瓶盖15翻转过来,拧在出液口6上,堵头18使出液口6的密封更严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