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保鲜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9964发布日期:2019-10-29 20:3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果蔬保鲜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蔬保鲜包装袋。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水果及蔬菜的新鲜保存期,目前较为方便的方式之一是采用塑料保鲜包装袋,采用这种包装袋既能够防止果蔬的灰尘污染,又能够实现一定时长的保鲜、延迟果蔬的腐蚀时机。但现有的果蔬保鲜包装袋内由于不能有效实现空气的自然对流,导致包装袋的透气性不理想,果蔬不能得到有效呼吸(具体的,氧气过少会造成果蔬的无氧呼吸,氧气过多又会造成果蔬氧化),进一步的,水果或者蔬菜所产生的水分以雾水的形式粘附于包装袋的内壁上,而这些水雾则成为细菌的温床,成为水果或者蔬菜的短时间腐烂、变质,尤其是当果蔬被储藏于冰箱或者商超中的果蔬冷藏陈列柜中时,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而另一方面,现有市面上有的包装袋上虽然带有透气洞孔,但洞孔设计不规范,有的洞孔太多或太大,有的孔洞则将包装袋前后贯穿,使得果蔬水分散发过多,同时孔洞过多或前后贯穿极易造成空气紊流,不利于包装袋内的自然空气对流作用,亦起不到理想的保鲜作用,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果蔬保鲜包装袋,能够保证包装袋内空气的自然对流,提高对果蔬的保鲜作用,有效延迟果蔬的腐烂时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蔬保鲜包装袋,包括袋体本体,所述袋体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及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的尺寸对应匹配,所述第一壁体具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第二壁体具有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在所述第一壁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壁体上构造有第一透气区域,所述第二壁体上构造有第二透气区域,所述第一透气区域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在所述第一壁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角线长度为L,所述第一透气区域在所述第一对角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d1,d1≤0.25L;和所述第二对角线长度为L,所述第二透气区域在所述第二对角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d2,d2≤0.25L。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区域的通气面积为S1,所述第一壁体的总外表面积为Q,0.0015Q≤S1≤0.08Q;和所述第一透气区域的通气面积为S2,所述第二壁体的总外表面积为Q,0.0015Q≤S2≤0.08Q。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且所述第二透气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壁体相对应的一端粘合连接并形成粘合线,所述粘合线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边形成夹角α,1.5%≤tanα≤15%。

优选地,所述粘合线与所述第一透气区域或者第二透气区域形成交叉区域,且所述交叉区域处于所述粘合线远离所述袋体本体的中心一侧。

优选地,所述交叉区域与所述第一透气区域的边界的最远距离d3不小于0.02mm,和/或,所述交叉区域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的边界的最远距离d3不小于0.02mm。

优选地,所述袋体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壁体和/或第二壁体朝向所述容纳腔一侧具有保鲜涂层。

优选地,所述保鲜涂层包括银离子层或者远红外陶瓷层。

优选地,所述袋体本体采用塑胶薄膜材料卷制粘合的方式形成,或,所述袋体本体采用胶粒吹膜的方式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果蔬保鲜包装袋,所述第一对角线为所述第一壁体上直线最长距离所在路径,使所述第一透气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一端,第二透气区域则处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另外一端,由此保证了所述第一透气区域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之间的距离在袋体本体的范围内最远,从而可以形成空气在包装袋内部的最长单向通道,这有利于在所述包装袋内部形成有效持久的空气流动,而更为重要的是,所述第一透气区域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壁体及第二壁体上,也即处于相对两个侧壁上,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形成空气在包装袋内的自然对流,并形成有效空气循环,从而实现对包装袋内果蔬的持久有效地保鲜作用,有效延迟果蔬的腐烂时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果蔬保鲜包装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果蔬保鲜包装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果蔬保鲜包装袋采用塑胶薄膜材料卷制粘合的方式形成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果蔬保鲜包装袋采用胶粒吹膜的方式形成的制作流程示意图(第一透气区域及第二透气区域中皆有一个通气孔的情况);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果蔬保鲜包装袋采用胶粒吹膜的方式形成的制作流程示意图(第一透气区域及第二透气区域中皆有四个通气孔的情况)。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袋体本体;11、第一壁体;111、第一透气区域;12、第二壁体;121、第二透气区域;2、粘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果蔬保鲜包装袋,包括袋体本体1,所述袋体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11及第二壁体12,所述第一壁体11与所述第二壁体12的尺寸对应匹配,所述第一壁体11具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第二壁体12具有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在所述第一壁体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壁体11上构造有第一透气区域111,所述第二壁体12上构造有第二透气区域121,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121在所述第一壁体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端。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对角线为所述第一壁体11上直线最长距离所在路径,使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处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一端,第二透气区域121则处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另外一端,由此保证了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121之间的距离在袋体本体1的范围内最远,从而可以形成空气在包装袋内部的最长单向通道,这有利于在所述包装袋内部形成有效持久的空气流动,而更为重要的是,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121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壁体11及第二壁体12上,也即处于相对两个侧壁上,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形成空气在包装袋内的自然对流,并形成有效空气循环,从而实现对包装袋内果蔬的持久有效地保鲜作用,有效延迟果蔬的腐烂时机。而该技术方案中的包装袋,最好能够以竖直方向的方式放置(也即直立式陈列),即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第二透气区域121中的一个处于较高位置(上部),一个处于较低位置(下部),当然无论所述包装袋如何摆放,该技术方案中的包装袋在绝大部分场合中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第二透气区域121总会存在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这种方式更加能够充分利用空气在大气环境下的自然对流,这也是本申请有别于现有技术通常把包装袋前后两层打穿透气孔洞的做法(前后打穿的孔洞会造成气流干扰,不利包装袋内空气的彻底循环),也有别于现有技术中通常把包装袋前后透气孔洞平均分布的做法(平均分布的孔洞会造成气流没有流向性,同样会引致气流干扰),此时,若包装袋内的空气密度较大,包装袋内的空气就会从位于下方的透气区域排出,同时,包装袋外的空气就会从包装袋位于上方的透气区域进入补充;反之,若包装袋内的空气密度较小,包装袋内的空气就会从位于上方的透气区域排出,同时,包装袋外的空气就会从包装袋位于下方的透气区域进入补充,这样,包装袋内外的空气能自然循环,气流也有明确的方向性,明显有利于果蔬在包装袋内的保存。

为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包装袋的保鲜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角线长度为L,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在所述第一对角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d1,d1≤0.25L;所述第二对角线长度为L,所述第二透气区域121在所述第二对角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d2,d2≤0.25L,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的通气面积为S1,所述第一壁体11的总外表面积为Q,0.0015Q≤S1≤0.08Q;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的通气面积为S2,所述第二壁体12的总外表面积为Q,0.0015Q≤S2≤0.08Q。如此,实现对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及第二透气区域121在距离与面积上的合理范围,防止距离过近带来的空气流程的不足,通气面积过大导致的空气紊流、过小导致的空气流通性差的现象产生。

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具体形成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中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且所述第二透气区域121中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具体的,可以是一个面积较大的通气孔或者多个面积较小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此处不做限定。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包装袋内果蔬形成的水雾若不及时清除,将形成细菌的温床从而加速果蔬的腐烂变质过程,经大量实验与观察后发现,包装袋内形成的水雾极易集聚在包装袋内的边角位置上,尤其是边角位置成锐角(所述锐角大致为直角)的时候,因此,优选地,所述第一壁体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壁体12相对应的一端粘合连接并形成粘合线2,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粘合线2即是用于形成包装袋底部封底或者口部封口的粘合位置,所述粘合线2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边形成夹角α,1.5%≤tanα≤15%,tanα即为所述粘合线2的坡度,此时,当所述包装袋中放入果蔬时,再对所述包装袋的袋口处进行同样的粘合操作,并使袋口处的粘合线2与袋底处的粘合线2相平行,进而使所述包装袋内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空间,且对角位置形成锐角结构,从而能够将果蔬在保存过程中形成的水雾引导至锐角结构中,防止水雾得不到及时引导而粘附于果蔬与袋体本体1的内壁之间,诱发果蔬的腐烂变质。

最好的,将所述粘合线2与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或者第二透气区域121形成交叉区域,且所述交叉区域处于所述粘合线2远离所述袋体本体1的中心一侧,也即,当所述包装袋竖立放置时,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第二透气区域121中的一个交叉区域处在较低的位置,此时,果蔬形成的水雾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或者第二透气区域121被及时引导排出所述包装袋的内部,保持果蔬的相对干燥,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装袋的保鲜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交叉区域与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的边界的最远距离d3不小于0.02mm,和/或,所述交叉区域与所述第二透气区域121的边界的最远距离d3不小于0.02mm,这保证了所述第一透气区域111、第二透气区域121能够与分别与所述第二壁体12、第一壁体11的粘合可靠性,防止开裂并有利于排走水滴。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果蔬保鲜包装袋的保鲜作用,优选地,所述袋体本体1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壁体11和/或第二壁体12朝向所述容纳腔一侧具有保鲜涂层,所述保鲜涂层例如可以包括银离子层或者远红外陶瓷层。

所述袋体本体1采用塑胶薄膜材料卷制粘合的方式形成,图5中给出了这种方式下的制作流程,在塑胶薄膜材料机械的流水方向上连续成对角的抠制第一透气区域111中的通气孔及第二透气区域121中的通气孔,抠制完成后,将塑胶薄膜材料折叠后热压接合成管状的半成品。具体的,制袋时,薄膜其中一端用自动化设备折起,两端前后互相复合约1mm或以上,然后在复合处以发热线加温热压或以胶水贴合等技术接合(也即形成所述的粘合线2),这样薄膜就形成圆筒状的半成品。采用此种方式,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所述薄膜的一个面上(也即所述容纳腔的周围面)构造形成保鲜涂层。

所述袋体本体1还可以采用胶粒吹膜的方式形成,这种方式直接形成呈管状的半成品,较采用塑胶薄膜材料卷制粘合的方式形成工艺更为简单,但是,构造相应的保鲜涂层则较为困难,而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抠制通气孔时,由于半成品已为管状,通气孔在抠制过程中应为半圆状,如图6所示出的采用胶粒吹膜方式形成过程示意,当然,也可以为整圆形,可以理解的是,抠制半圆形还是整圆形依据于通气孔的个数,例如,图7示出的采用胶粒吹膜方式形成过程,图中示出了第一透气区域111中的通气孔为四个的情况。如此保证第一透气区域111中的通气孔及第二透气区域121中的通气孔在第一对角线的两端且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壁体11、第二壁体12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