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车集装箱干料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150发布日期:2019-08-07 01:5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车集装箱干料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集装箱运输包装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火车集装箱干料袋,主要用于包装干粉类物料。



背景技术:

铁路货运行业中运输干粉类物料的时候,为了防止撒漏,通常采用塑料薄膜袋作为内包装材料,塑料薄膜袋体虽然密封放潮性能较好,但其强度较差,不容易固定,经过长途运输以后,袋体很容易刮破,造成粉体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牢固、防潮效果好、方便固定、不怕刮蹭的火车集装箱干料袋,可以将其稳定连接在火车集装箱上,避免袋体刮破造成粉体泄露。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火车集装箱干料袋包括由聚乙烯薄膜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内袋体,所述内袋体的上表面呈一字排列分布多个圆管状结构的进料内管,所述进料内管的轴线与内袋体的上表面垂直,进料内管与内袋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内袋体的外表面套装有聚丙烯编织布材料制成的外袋体,所述进料内管的外表面套装有聚丙烯编织布材料制成的进料外管,所述进料外管的底部与外袋体的上表面缝合在一起;所述外袋体的上表面的四个边缘上均缝合有上吊位带,在外袋体下表面的两个长边的边缘上均缝合有下吊位带,所述上吊位带和下吊位带上均分布有吊位孔,上吊位带的吊位孔中连接有橡皮筋,所述橡皮筋上绑扎上吊位布条,下吊位带的吊位孔中直接绑扎下吊位布条。

进料外管的侧壁上缝合有绑扎带。

所述外袋体的四个纵向棱边上缝合有纵边带,所述纵边带的长度与外袋体的高度相等。

该火车集装箱干料袋采用双层袋体结构,内层采用防潮性能好的聚乙烯薄膜材料、外层采用强度大、耐刮蹭的聚丙烯编织布材料,既防水又耐刮蹭。合理的吊位布局和布条设置可以方便将其牢固地固定在集装箱内壁上,防止运输过程中袋体在集装箱内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袋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袋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火车集装箱干料袋包括由聚乙烯薄膜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内袋体1,聚乙烯薄膜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密封性能,可以保证长途运输过程中袋体内的粉料保持干燥,内袋体1的折角或者边缘衔接处采用塑料薄膜热合工艺粘接,或者采用吹塑一体成型。该内袋体1的形状与火车集装箱内腔的形状一致,以便于充分利用集装箱内部空间并方便用绑扎带固定。所述内袋体1的上表面呈一字排列分布多个圆管状结构的进料内管2,进料内管2的数量可以是2-8个,所述进料内管2的轴线与内袋体1的上表面垂直,进料内管2的底端与内袋体1的上表面采用热合工艺粘接在一起并与内袋体1的内腔连通,使用时通过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进料内管2向内袋体1中灌注粉体,留一个或者几个进料内管2作为呼吸孔用于通风保持袋体内的压力平衡。

所述内袋体1的外表面套装有聚丙烯编织布材料制成的外袋体3,外袋体3的折角或者边缘衔接处缝合在一起,所述进料内管2的外表面套装有聚丙烯编织布材料制成的进料外管4,所述进料外管4的底部与外袋体3的上表面缝合在一起;聚丙烯编织布材料强度大、不怕剐蹭,并且可以缝合,方便连接各种固定用的绑带。外袋体3的形状与内袋体1相同,进料外管4的形状与进料内管2相同,以便于套装在一起的时候两者紧密贴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所述外袋体3的上表面的四个边缘上均缝合有上吊位带5,在外袋体3下表面的两个长边的边缘上均缝合有下吊位带6,所述上吊位带5和下吊位带6上均分布有吊位孔,上吊位带5和下吊位带6均是窄布条,吊位孔是金属铆钉孔,以便于绑扎篷布或者固定用的绑带。上吊位带5的吊位孔中连接有橡皮筋7,所述橡皮筋7上绑扎上吊位布条8,这样可以使上吊位布条8与吊位孔之间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方便绑扎连接。下吊位带6的吊位孔中直接绑扎下吊位布条9,这样可以牢固地固定袋体的底部绑扎在集装箱上,避免袋体在集装箱内移动。

进料外管4的侧壁上缝合有绑扎带10,用于将进料管的管口扎紧封闭。

另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袋体3的四个纵向棱边上缝合有纵边带11,所述纵边带11的长度与外袋体3的高度相等。纵边带11起到保护外袋体3边缘缝合线的作用,避免袋体边缘受到剐蹭的时候钩断缝合线。

使用时,将该干料袋放进火车集装箱中,将上吊位布条8绑扎在集装箱内壁的上端同时将下吊位布条9绑扎在集装箱内壁的下端,形成立体的袋体结构,粉体物料通过进料管注入袋体中,最后用绑扎带10将进料管扎紧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