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物楼层投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7727发布日期:2020-01-07 08:2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污物楼层投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式污物管道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污物楼层投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求越来越高,随之产生了污物的管道收集系统。污物管道收集系统将不同楼层产生的污物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到污物处置点以进一步进行处理。现有的污物管道收集系统,使用时操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将装有污物的收集袋从污物投送口投入输送管道内部,使其沿着输送管道下降至管道的底部进行收集,这种操作方式,污物在进入管道前未经任何处理,其携带的细菌、病毒容易对管道及后续处理产生二次污染,同时系统也无法对处理的污物种类、重量等数据进行记录与管理。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污物楼层投送系统,使其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污物并记录与管理污物的种类、重量等数据,同时能够对污物进行一定的消毒。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种类污物进行初步消毒且能够记录与管理污物的种类、重量等数据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包括隧道壳体,隧道壳体的前侧面上设有污物进料口,隧道壳体的后侧面上设有污物出料口,隧道壳体的污物进料口处设有隧道外门,隧道壳体内设置有带式输送线、分拣装置、杀菌装置及称重装置,所述带式输送线的输入端位于污物进料口一侧,带式输送线的输出端位于污物出料口一侧,所述分拣装置包括射频识别阅读器,所述射频识别阅读器设于所述隧道壳体的顶壁上,所述杀菌装置包括设置于隧道壳体顶壁上的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称重装置设置于隧道壳体内,所述称重装置设于隧道壳体的底壁上并位于所述带式输送线的下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所述隧道壳体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门禁装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所述门禁装置为读卡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所述隧道外门包括卷帘门及卷帘门驱动装置。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通过带式输送线的设置,实现了污物收集容器的自动输送,射频识别阅读器的设置,实现了对污物的分类管理。杀菌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污物的杀菌,从而有效防止其产生二次污染。具体工作时,操作人员将装有污物的污物收集容器搬运至污物进料口处,然后通过门禁装置打开隧道外门,隧道外门被打开后,操作人员便可将污物收集容器通过污物进料口推入隧道壳体内的带式输送线上,接着污物收集容器在带式输送线的输运下从污物进料口传输至污物出料口处,在此过程中,射频识别阅读器读取污物收集容器上设置的射频识别便签,并将标签内容发送至主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污物种类的识别及分拣,同时,位于隧道壳体顶壁上的紫外线杀菌灯能够对污物收集容器及污物收集容器内的污物进行紫线灭菌。位于隧道壳体内的称重装置采用自动检重秤,污物收集容器经带式输送线进入称重区实施称重,称重数据信号通过rs232通信传输给楼层系统控制器进行污物输送的限重管理,再经以太网传输至主控制系统实施污物收集作业的总量管理。称重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容器承载限重及各类污物收集量的管理。当污物收集容器被传输至污物出料口后,污物收集容器在带式输送线的驱动下便通过输送管道上的污物投送口进入到输送管道内,从而完成对污物收集容器的投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能够对污物进行初步消毒且能够记录污物的种类、重量等数据。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污物收集管道系统与污物容器双向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污物收集管道系统的前视图。

图中,1:隧道壳体;2:污物进料口;3:污物出料口;4:隧道外门;5:带式输送线;6:射频识别阅读器;7:紫外线杀菌灯;8:称重装置;9:污物收集容器;10:输送管道;11:气密升降门;12:架体;13:架体驱动装置;14:门禁装置;15:卷帘门;16:卷帘门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2,一种污物收集管道系统,包括隧道壳体1,隧道壳体的前侧面上设有污物进料口2,隧道壳体的后侧面上设有污物出料口3,隧道壳体的污物进料口处设有隧道外门4,隧道壳体内设置有带式输送线5、分拣装置及杀菌装置,所述带式输送线的输入端位于污物进料口一侧,带式输送线的输出端位于污物出料口一侧,所述分拣装置包括射频识别阅读器6,所述射频识别阅读器设于所述隧道壳体的顶壁上,所述杀菌装置包括设置于隧道壳体顶壁上的紫外线杀菌灯7,所述称重装置8设置于隧道壳体内,所述称重装置设于隧道壳体的底壁上并位于所述带式输送线的下方。

带式输送线的设置,实现了污物收集容器9的自动输送,射频识别阅读器的设置,实现了对污物的分类管理。杀菌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污物的杀菌,从而有效防止其产生二次污染。称重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容器承载限重及各类污物收集量的管理。其中,带式输送线采用平型皮带机设计形式,通过减速电机驱动皮带进行污物收集容器进行短向水平输送作业,从而将污物收集容器输送至污物容器双向输送系统的输送管道内。分拣装置采用射频识别阅读器(rfid),其通过扫描污物收集容器上的射频识别标签识别当前容器内装载的污物类别,识别数据通过rs232通信方式传输给楼层系统控制器进行储存,再经以太网传输至主控制系统实施终端的污物分拣输送作业管理。杀菌装置采用固定式紫外线杀菌灯,其利用低压汞蒸汽压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谱照射,对污物收集容器内外壁及所装载的污物袋外部实施消毒杀菌。

称重装置采用自动检重秤,污物收集容器经带式输送线进入称重区实施称重,称重数据信号通过rs232通信传输给楼层系统控制器进行污物输送的限重管理,再经以太网传输至主控制系统实施污物收集作业的总量管理。

其中,楼层系统控制器采用可编程控制(plc)系统自动化方案,搭配美工设计模具铸造成型的铝合金系统操作面板,工作采用操作人员与触摸屏互动操作的方式进行;污物楼层投送系统内部信号传输采用rs232通信模式,系统对终端主控制系统的传输采用以太网通信模式。

污物容器双向输送系统包括垂直设置的输送管道10、设置于输送管道顶端的风机组、与所述输送管道适配的污物收集容器9,所述输送管道设置于建筑物的井道内,输送管道的顶端及底端均设置有阀门,输送管道的侧壁上设有与建筑物内各楼层对应的污物投送口,输送管道的污物投送口处设置有气密升降门11,所述污物收集容器的外侧周面与输送管道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输送管道内对应污物投送口处设置有托架装置、所述托架装置包括架体12及驱动架体转动的架体驱动装置13,所述架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管道的内壁上。托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架体上的第一输送机。托架装置用于将污物收集容器从污物投送口送入输送管道内,具体地,污物收集容器穿过污物投送口后被输送至架体,直至其位于输送管道的中心,接着架体在架体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由水平位置旋转至垂直位置,此后污物收集容器在风阻及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直至到达输送管道的底端。机体的旋转范围为90度。第一输送机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将污物收集容器推入输送管道内,第一输送机包括输送带及驱动输送带移动的微型电动滚筒,输送带可以是整体呈带状的带体,也可以是由多个输送辊组成的输送装置。输送管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组光电开关组。气密升降门包括门体、驱动门体垂直移动的门体传动装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所述隧道壳体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门禁装置14。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所述门禁装置为读卡器。

具体应用时,门禁装置读卡器采用低频id读卡设备,系统特定操作人员持有效id卡经门禁装置识别认证后,始可开启隧道外门进行污物投送作业,实现门禁安全的管理功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物楼层投送系统,所述隧道外门包括卷帘门15及卷帘门驱动装置16。

隧道外门采用铝合金型材卷帘门,其通过rs232通信传输方式与门禁装置联动,在楼层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开启及关闭动作。卷帘门驱动装置采用特种电机驱动,蜗杆蜗轮减速,可设有手动离合器,停电时可手动启闭,特种电机的输入端通过接口与导线与楼层系统控制器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