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体用层叠体和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9402发布日期:2020-05-06 20:3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包装体用层叠体和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品、补充剂(健康食品)、食品等领域中的包装体用层叠体和包装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药品、补充剂(健康食品)和食品领域中,从密封性优异、处理容易、内容物的排出性良好、实现包装容积的减小等理由出发,大量使用将各种构成的铝层压层叠体作为包装材料的棒型包装体。这些棒型包装体形成为细长状。这样的棒型包装体具有:由层叠体构成的细长状的袋部;和按照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袋部的背贴部。另外,对袋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进行密封而形成第一密封部,在将内容物填充至袋部内之后,对袋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进行密封而形成第二密封部。

使用这样的棒型包装体时,从袋部的侧缘将袋部切断而开封,将内容物从开封口排出到外部。

但是,如上述那样棒型包装体的袋部形成为细长状,因此在将袋部开封之后,有时袋部会折弯,这种情况下,有时内容物不容易从开封口排出。

另外,还要求能够将袋部内的内容物顺利地排出到外部的、使用有提高滑动性的包装材料的包装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53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63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044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优异、在将包装体的袋部开封之后袋部不容易折弯、内表面的滑动性优异的包装体用层叠体和包装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包装体用层叠体,该包装体用层叠体具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其在一个面设置有印刷层,具有9μm~25μm的膜厚,并且形成有贯通的打孔线;第一聚乙烯层(第一pe层),其层叠于上述pet膜的上述印刷层侧的面,具有5μm~45μm的膜厚;由铝箔构成的铝层(al层),其层叠于上述第一pe层上,具有6μm~15μm的膜厚;第二聚乙烯层(第二pe层),其层叠于上述al层上,具有5μm~45μm的膜厚;以及聚乙烯膜(pe膜),其层叠于上述第二pe层上,具有20μm~40μm的膜厚,上述第一pe层和上述第二pe层由挤出树脂构成。

本发明是一种包装体用层叠体,其中,上述层叠的pe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18以下。为了提高滑动性,上述pe膜可以含有适量的以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为代表的润滑剂。

本发明是一种包装体,其为由层叠体构成的细长状的包装体,其具备:细长状的袋部;按照在上述袋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且呈合掌状密封的背贴部;和对上述袋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密封而形成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上述层叠体具备:pet膜,其在一个面设置有印刷层,具有9μm~25μm的膜厚,并且形成有贯通的打孔线;第一pe层,其层叠于上述pet膜的上述印刷层侧的面,具有5μm~45μm的膜厚;al层,其层叠于上述第一pe层上,具有6μm~15μm的膜厚;第二pe层,其层叠于上述al层上,具有5μm~45μm的膜厚;以及pe膜,其层叠于上述第二pe层上,具有20μm~40μm的膜厚,上述第一pe层和上述第二pe层由挤出树脂构成。

本发明是一种包装体,其中,上述层叠的pe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18以下。为了提高滑动性,上述pe膜可以含有适量的以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为代表的润滑剂。

本发明是一种包装体,其中,长度方向的长度为60mm~150mm,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5mm~45mm。

发明效果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包装体用层叠体进行加工而精度良好地制作包装体。另外,包装体具有下述作用效果中的任一个以上的作用效果:便携性好;密封性良好且不容易透过氧或水等;在形成/记载用于识别上下的标识或产品名的方面是优选的;开封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开封后不会折弯;内表面的滑动性良好;能够不使内容物卡在pe膜而顺利地排出到外部;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棒型包装体的表面侧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棒型包装体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将棒型包装体开封的作用的图。

图4是示出包装体用层叠体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pet膜的打孔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棒型包装体由后述的层叠体形成,具有细长状的形状。另外,棒型包装体是如下制作的,对层叠状的膜进行进给并利用制造装置填充内容物、例如医药品、补充剂(健康食品)、食品等领域中的固体的内容物、更详细而言胶囊、丸剂、粒状片等内容物。作为胶囊,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明胶硬胶囊、明胶软胶囊等,优选明胶软胶囊。另外,作为固体内容物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球状、圆柱状、小球状、胶囊状、粒状、椭圆球状等近似球形状,进一步优选外径2~6mm的球形状,进一步优选外径3~5mm的球形状。

这样的棒型包装体(以下也称为包装体)1具备:如图1~图3所示那样形成为细长状的袋部2;按照在袋部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呈合掌状密封而形成的背贴部4;和对袋部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密封而形成的第一密封部3a和第二密封部3b。

第一密封部3a和第二密封部3b均具有:区划与袋部2的边界的基部33;两个角部31;和连接角部31间的中央部32。另外,第一密封部3a和第二密封部3b的角部31可以形成为弧状、倒角状或平滑的曲线状。

另外,可以在第一密封部3a设置形成为压花状的能够触知的标识34。

另外,可以在棒型包装体1的袋部2中在第一密封部3a的基部33侧设置切口预定线5,可以在切口预定线5附近设置“切口”或其“同义词”的标记7。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图1中示出断裂方向l。

接着,对棒型包装体1的各部形状进行叙述。包装体1如上述那样形成为细长状,长度方向的长度l1为60mm~150mm,宽度方向的长度l2为15mm~45mm。另外,第一密封部3a的长度l3为5mm~30mm,第二密封部3b的长度l4为3mm~10mm。另外,背贴部4的宽度l5为1mm~10mm。

其中,优选棒型包装体1的长度l1为70mm~120mm、包装体1的长度l2为20mm~40mm、第一密封部3a的长度l3为8mm~12mm、第二密封部3b的长度l4为5mm~9mm、背贴部4的宽度l5为3mm~8mm。

通过这样确定l1、l2、l3、l4、l5,能够对包装体用层叠体进行加工而精度良好地制作包装体。另外,包装体具有下述作用效果中的任一个以上的作用效果:便携性好;密封性良好且不容易透过氧或水等;在形成/记载用于识别上下的标识或产品名的方面是优选的;开封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开封后不会折弯;内表面的滑动性良好;能够使内容物不卡在pe膜而顺利地排出到外部;等等。接着,对构成包装体1的层叠体20进行说明。

层叠体20具备:pet膜21,其在一个面设置有印刷层22,具有9μm~25μm的膜厚;第一pe层23,其层叠于pet膜21的印刷层22侧的面,具有5μm~45μm的膜厚;al层24,其层叠于第一pe层23上,具有6μm~15μm的膜厚;第二pe层25,其层叠于al层24上,具有5μm~45μm的膜厚;和pe膜26,其层叠于第二pe层25上,具有20μm~40μm的膜厚。

其中,pet膜21朝向棒型包装体1的外表面侧,pe膜26朝向包装体1的内表面侧。

另外,在pet膜21上形成有贯通该pet膜21的打孔线21a,该打孔线21a设置于与包装体1的切口预定线5对应的位置。切口的打孔线21a如图5所示那样能够放入由刃入(刃入れ)和刃止(刃止め)构成的切割器。打孔线的刃入的长度l6和刃止的间隔l7为0.23mm~0.28mm和0.24mm~0.31mm、优选为0.25mm~0.26mm和0.24mm~0.29mm。通过这样确定l6和l7,能够得到兼具易于切割、整体的适度的硬度和密封性的包装体。另外,将打孔线形成至距离pet膜21的长边两端为0.10mm~1.50mm的位置,进一步优选为0.10mm~1.00mm的位置,在制造包装体时在背贴部4也形成打孔线,从而能够得到开封性良好的包装体。

另外,第一pe层23和第二pe层25均由挤出树脂形成。另外,pet膜21由预先成型的pet制造的膜构成,pe膜26由预先成型的pe制造的膜构成。

另外,层叠的pe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18以下、优选为0.1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下。或者,层叠的pe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18以下、优选为0.1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下,且为0.05以上、优选为0.08以上。这种情况下,pe膜26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可以使用新东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表面测定机heidon-tribogear-14型,利用依据美国试验材料协会(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andmaterials)标准的astmd1894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接着,对层叠体20的各层的膜厚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pet膜21具有9μm~25μm的膜厚,这种情况下,pet膜21的膜厚优选为10μm~20μm、进一步优选为16μm±20%。另外,第一pe层23的膜厚为5μm~45μm、优选为10μm~30μm、进一步优选为18μm±20%。

另外,al层24的膜厚为6μm~15μm、优选为7μm~12μm、进一步优选为9μm±20%。另外,第二pe层25的膜厚为5μm~45μm、优选为10μm~30μm、进一步优选为18μm±20%。另外,pe膜26的膜厚为20μm~40μm、优选为20μm~36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20%。

并且,层叠体20整体具有45μm~170μm的厚度。

据认为层叠体20的整体的厚度小于45μm的情况下,棒型包装体1不具有充分的折弯强度,因此在包装体1的开封后包装体1折弯而无法将内容物从开封口排出。另一方面,层叠体20的整体的厚度大于170μm的情况下,层叠体20的柔软性降低,无法对层叠体20进行加工而精度良好地制作包装体1。

因此,层叠体20整体优选具有45μm~170μm的厚度,进一步优选具有60μm~130μ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90μm±20%的厚度。

实施例

接着,对包含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和作用进行说明,但只要具有本发明的作用,则并不限于此。

首先,对层叠体20的制造方法进行叙述。首先,准备pet膜21,在该pet膜21的一个面(朝向内表面的面)实施印刷而形成印刷层22。

接着,对pet膜21的印刷层22侧的面涂布聚乙烯亚胺系锚涂剂(ac剂)。接着,在pet膜21实施所需的打孔线加工而形成贯通pet膜21的打孔线21a。

另一方面,准备al层24,对pet膜21与al层24之间供给挤压pe。这样,通过由挤出pe构成的第一pe层23将pet膜21和al层24贴合。

接着,对al层24的朝向内表面侧的面涂布聚丁二烯系ac剂。另一方面,准备pe膜26,对al层24与pe膜26之间供给挤出pe。这样,通过由挤出pe构成的第二pe层25将al层24和pe膜26贴合。

这样,得到表1记载的层叠体20。

[表1]

接着,对棒型包装体1的制作方法进行叙述。首先,准备由图4所示的可由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层叠体20构成的膜。接着,对由该层叠体20构成的膜进行供给且将膜呈合掌状进行热封,从而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背贴部4,形成圆筒状的袋部2。接着,对袋部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进行热封而形成第一密封部3a或第二密封部3b。然后,从另一端侧向袋部2内填充外径约4mm的球形状明胶软胶囊,对该袋部2的另一端进行热封而形成第二密封部3b或第一密封部3a,这样对袋部2的两端进行密封而得到具有表2记载的长度的包装体1。

[表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棒型包装体1中,对于背贴部4、第一密封部3a和第二密封部3b,依据日本工业标准jisz1707的15mm宽度的粘结强度均优选为9n/15mm宽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n/15mm宽度以上。

另外,在棒型包装体1中,层叠体20的pet膜21位于外表面侧,pe膜26位于内表面侧。

接着,对棒型包装体1的使用方法进行叙述。

使用者首先沿着切口预定线5且沿着断裂方向l将棒型包装体1的袋部2断裂而对袋部2进行开封。接着,使用者将内容物从袋部2的沿着切口预定线5开封的开封口排出到外部。

这种情况下,层叠体20中的位于棒型包装体1的内表面侧的pe膜26的静摩擦系数为0.18以下,因此能够使包装体1内的内容物不卡在pe膜26而顺利地排出到外部。

另外,层叠体20整体具有45μm~170μm的厚度,因此在将棒型包装体1的袋部2开封后也具有充分的折弯强度。因此在将包装体1的袋部2开封后,包装体1也不会折弯,从而不会因包装体1折弯而无法将内容物从开封口排出。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包装体用层叠体进行加工而精度良好地制作包装体。另外,包装体具有下述作用效果中的任一个以上的作用效果:便携性好;密封性良好且不容易透过氧或水等;在形成/记载用于识别上下的标识或产品名的方面是优选的;开封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开封后不会折弯;内表面的滑动性良好;能够使内容物不卡在pe膜而顺利地排出到外部;等等。

符号说明

1棒型包装体

2袋部

3a第一密封部

3b第二密封部

4背贴部

5切口预定线

20层叠体

21pet膜

21a打孔线

22印刷层

23第一pe层

24al层

25第二pe层

26pe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