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阀以及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5576发布日期:2020-08-21 15:0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旋转阀以及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流路内配设有呈放射状地在旋转轴设有多个叶片的转子、并利用上述转子的旋转来控制上述流路内的粒状物的流量的旋转阀、以及呈放射状地在旋转轴设有多个叶片并配设在流路内来控制粒状物的流量的转子。



背景技术:

现今公知一种旋转阀,该旋转阀具有壳体、以及配设在上述壳体内呈放射状地在旋转轴设有多个叶片的转子,利用上述转子的旋转来控制在上述壳体内通过的粒状物的流量(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旋转阀中,为了防止上述壳体内的粒状物的泄漏,将上述壳体的内壁面与上述转子的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设定为较窄,但有粒状物卡入在上述缝隙内而产生损伤、或者上述叶片破损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阀中,叶片的前端侧经由沿轴向以预定间距设置的狭缝而分割成多个,在粒状物卡入在壳体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内的情况下,会使一部分叶片要件挠曲变形来防止上述叶片的破损。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阀中,卡入在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与上述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内的粒状物有被挠曲变形后的上述叶片要件拖拉的担忧,从而不一定能够防止粒状物的损伤、叶片的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登录实用新型第31396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阀,该旋转阀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流路的内表面与转子的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内。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该转子配设在流路内,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叶片的前端部与上述流路的内表面的缝隙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旋转阀,在流路内配设有呈放射状地在旋转轴设有多个叶片的转子,并利用上述转子的旋转来控制上述流路内的粒状物的流量,

上述旋转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的多个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

在上述流路的内表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接近上述流路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宽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

本发明优选为,

在上述流路的内部设有引导板,该引导板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延伸配置并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

上述引导板具有按压板,该按压板设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所接近的位置,并由板簧材料形成,

在上述按压板的内表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接近上述按压板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上述缝隙。

本发明优选为,

上述按压板的位于上述流路的下游侧的自由端部沿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

本发明优选为,

在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观察时,上述引导板设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在上述转子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设有将粒状物引导至上述引导板侧的第二引导板。

本发明优选为,

上述转子配设在壳体内,该壳体在上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入口,并在下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出口,

上述引导板从上述流入口侧延伸配置于上述壳体内的一侧,并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

本发明优选为,

上述转子配设在壳体内,该壳体在上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入口,并在下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出口,

在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的上述壳体的内壁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上述缝隙。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转子,呈放射状地在旋转轴设有多个叶片,配设在流路内来控制粒状物的流量,

上述转子的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

在配设于上述流路内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与上述叶片的前端部所接近的上述流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宽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

发明的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的旋转阀中,由于转子的多个叶片的前端部呈沿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在流路的内表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接近上述流路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宽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所以能够使要卡入在上述缝隙的较窄部分的粒状物移动到上述缝隙的较宽部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阀,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流路的内表面与转子的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内。

在本发明的旋转阀中,若在上述流路的内部设有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延伸配置并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的引导板,上述引导板具有按压板,该按压板设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所接近的前端侧位置并由板簧材料形成,并且在上述按压板的内表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接近上述按压板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上述缝隙,则当粒状物要卡入在上述缝隙的较窄部分时,上述按压板能够向扩大上述缝隙的方向弹性变形。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阀,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流路的内表面与转子的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内。

在本发明的旋转阀中,若上述按压板的位于上述流路的下游侧的自由端部沿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则能够使上述引导板向多个叶片的前端部接近,从而在旋转阀的停止时,能够防止粒状物在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从上述引导板侧泄漏。

在本发明的旋转阀中,若在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观察时,上述引导板设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并在上述转子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设有将粒状物引导至上述引导板侧的第二引导板,则能够防止粒状物从上述转子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泄漏。

在本发明的旋转阀中,若上述转子配设在壳体内,该壳体在上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入口,并在下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出口,上述引导板从上述流入口侧延伸配置于上述壳体内的一侧,并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则上述壳体能够由板材等形成,从而能够提供廉价且轻型的旋转阀。

在本发明的旋转阀中,若上述转子配设在壳体内,该壳体在上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入口,并在下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出口,在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的上述壳体的内壁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上述缝隙,则与现有的旋转阀相同,能够在将内壁面作为流路的内表面的铸件制成等的壳体内配设上述转子。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多个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在配设于上述流路内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与上述叶片的前端部所接近的上述流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宽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从而能够使要卡入在上述缝隙的较窄部分的粒状物移动到上述缝隙的较宽部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转子,配设在流路内,而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叶片的前端部与上述流路的内表面的缝隙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的拆下壳体的前表面壁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的旋转阀的主视图并示出壳体内的说明图。图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具备壳体2、配设在上述壳体2内的转子3、以及驱动上述转子3使之旋转的马达4。

上述壳体2具备俯视时大致呈“コ”形状的壳体主体21、以及利用螺纹件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主体21的前表面装卸的前表面壁22,并在内部具有长方体状的空间。并且,上述壳体2在上部具有与上述空间连通的粒状物的流入口23,并在下部具有与上述空间连通的粒状物的流出口24。

上述转子3具有呈放射状地设于旋转轴31的多个叶片32。多个上述叶片32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31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旋转轴31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

并且,上述转子3在上述旋转轴31的轴向两端具有端板33、33。上述转子3在各叶片32间且在旋转轴31与各端板33、33之间形成粒状物的收纳空间34。

在上述壳体2内的一侧,设有从上述流入口23侧呈悬臂状地延伸配置的引导板25。并且,在上述壳体2内的另一侧设有倾斜引导板26,该倾斜引导板26从上述流入口23侧呈倾斜状地配设,将从上述流入口23向该壳体2内流入的粒状物引导至上述引导板25侧。

上述引导板25具有固定于上述壳体2的上端的基板251、以及设于上述基板251的下端侧且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对置的位置的按压板252,构成上述壳体2内的流路的内表面。上述基板251利用长孔等能够沿与上述转子3的旋转轴31正交的方向移动地固定于上述壳体2的上端,将上述按压板252调整为能够相对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远离接近。上述按压板252由弹簧钢形成,位于上述壳体2的上述流出口24侧的自由端部沿配设在上述壳体2内的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

上述倾斜引导板26固定于上述壳体2的上端,并以下端部位于配设在上述壳体2内的上述转子3的旋转轴31的上方的方式以朝向上述引导板25倾斜的状态配设。上述倾斜引导板26的上述下端部延伸配置至接近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位置为止,并且在上述下端部设有防飞散板27,该防飞散板27防止粒状物向上述壳体2内的另一侧飞散。

在上述壳体2的后方设有马达4。在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上述壳体2的上方设有粒状物的供给料斗5,上述旋转阀1利用由上述马达4驱动而旋转的上述转子3的旋转来控制从上述供给料斗5供给并在上述壳体2内通过的粒状物的流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中,从上述流入口23向上述壳体2内流入的粒状物由设置在上述壳体2内的上述倾斜引导板26引导至上述引导板25侧,之后收纳在上述转子3的上述收纳空间34内。而且,收纳在上述收纳空间34内的粒状物伴随在主视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的上述转子3的旋转,在上述引导板25侧通过并从上述流出口24向上述壳体2外流出。

此时,在上述转子3中,由于多个叶片32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31相对于上述旋转轴31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所以在与构成上述壳体2内的流路的内表面的上述引导板25之间形成宽度在上述旋转轴31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能够使要卡入在上述缝隙的较窄部分的粒状物移动到上述缝隙的较宽部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构成上述流路的内表面的引导板25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缝隙内。

并且,上述引导板25具有设于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对置并接近的位置的按压板252,上述按压板252由弹簧钢形成,从而当粒状物要卡入在上述缝隙的较窄部分时,上述按压板252能够向扩大上述缝隙的方向弹性变形。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构成流路的内表面的引导板25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缝隙内。

此外,在上述引导板25中,由于上述基板251利用长孔等能够沿与上述转子3的旋转轴31正交的方向移动地固定于上述壳体2的上端,并且上述按压板252能够被调整为相对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远离接近,所以通过对在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之间形成的缝隙的大小进行调整,例如在米粒的情况下,能够与长粒种和短粒种的不同等粒状物的大小的不同对应。

另外,在上述引导板25中,由于上述按压板252的位于上述壳体2的上述流出口24侧的自由端部沿配设在上述壳体2内的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所以能够使上述按压板252向上述转子3的多个叶片32的前端部接近。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在该旋转阀1停止时,能够防止粒状物在上述转子3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前方从上述引导板25侧泄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中,由于在上述壳体2内的另一侧设有倾斜引导板26,该倾斜引导板26将从上述流入口23向该壳体2内流入的粒状物引导至上述引导板25侧,所以在该旋转阀1的驱动时或停止时,能够防止粒状物从上述转子3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泄漏。

并且,由于上述倾斜引导板26延伸配置至下端部在上述转子3的旋转轴31的上方接近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位置,并且在上述下端部设有防飞散板27,该防飞散板27防止粒状物向上述壳体2内的另一侧飞散,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粒状物从上述转子3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泄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中,由于上述转子3配设在壳体2内,该壳体2在内部具有长方体状的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空间连通的粒状物的流入口23,并在下部具有与上述空间连通的粒状物的流出口24,上述引导板25从上述流入口23侧延伸地配置于上述壳体2内的一侧并构成上述壳体2内的流路的内表面,所以可提供一种上述壳体2能够由板材等形成、廉价且轻型的旋转阀。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1中,在上述壳体2内的一侧设有上述引导板25,并在上述壳体2内的另一侧设有上述倾斜引导板2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上述壳体2内的两侧设置上述引导板25。在该情况下,上述转子3能够向主视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任一方向旋转驱动。

图4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的主视剖视图。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子3能够如现有的旋转阀那样配设在铸件制成的壳体8内。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7具备铸件制成的壳体8、配设在上述壳体8内的转子3、以及驱动上述转子3使之旋转的未图示的马达。

上述壳体8是现有的铸件制成的壳体,在上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入口83,并在下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出口84。

在上述转子3中,多个叶片32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31相对于上述旋转轴31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所以配设在上述壳体8内,而在与构成流路的内表面的上述壳体8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宽度在上述旋转轴31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

同样,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阀7,能够使要卡入在上述缝隙的较窄部分的粒状物移动到上述缝隙的较宽部分,从而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构成流路的内表面的上述壳体8的内壁面与上述转子3的叶片32的前端部的缝隙。

此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子3不限定为配设在上述各壳体2、8内,例如能够配设在配管内、筒罐内等各种流路。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变更其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旋转阀能够防止粒状物卡入在流路的内表面与转子的叶片的前端部的缝隙内,从而例如能够广泛地在碾米机的米粒供给部、谷物烘干机的谷物排出部、粒状物分选机的粒状物导出部等各种用途中利用。

符号的说明

1—旋转阀,2—壳体,21—壳体主体,22—前表面壁,23—流入口,24—流出口,25—引导板,251—基板,252—按压板,26—倾斜引导板(第二引导板),27—防飞散板,3—转子,31—旋转轴,32—叶片,33—端板,34—收纳空间,4—马达,5—料斗,7—旋转阀,8—壳体,83—流入口,84—流出口。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旋转阀,在流路内配设有呈放射状地在旋转轴设有多个叶片的转子,并利用上述转子的旋转来控制上述流路内的粒状物的流量,

上述旋转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的多个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呈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反复接近分离的波形状,

在上述流路的内表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接近上述流路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宽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反复大小的缝隙,

在上述流路的内部设有引导板,该引导板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延伸配置并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

上述引导板具有按压板,该按压板设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所接近的位置,并由板簧材料形成,

在上述按压板的内表面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接近上述按压板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上述缝隙。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板的位于上述流路的下游侧的自由端部沿上述转子的上述叶片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阀,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观察时,上述引导板设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在上述转子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设有将粒状物引导至上述引导板侧的第二引导板。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旋转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配设在壳体内,该壳体在上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入口,并在下部具有粒状物的流出口,

上述引导板从上述流入口侧延伸配置于上述壳体内的一侧,并构成上述流路的上述内表面。

5.(删除)

6.(删除)

7.(删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