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7644发布日期:2020-10-13 09:4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有从薄片体收纳盒送出薄片体的搓纸辊、输送由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的进给辊以及与进给辊一起形成供纸辊对的延迟辊的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具有从收纳纸张(薄片体)的供纸盒(薄片体收纳盒)送出纸的搓纸辊、输送由搓纸辊送出的纸的进给辊、以及与进给辊一起形成供纸辊对的延迟辊的薄片体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已被公众所知。

延迟辊通过弹簧等的施力部件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按压进给辊。在通过搓纸辊同时供给多张纸的情况下,进给辊和延迟辊分开纸张并仅送出最上面的一张。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搓纸辊、进给辊以及按压进给辊的延迟辊的图像形成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91971号

但是,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的接触压力大的情况下,相对于薄纸会产生重叠输送,在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的接触压力小的情况下,相对于厚纸产生无供纸(不送纸)。即,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难以抑制相对于多个薄片体产生输送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变更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的接触压力来抑制薄片体输送不良的产生的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包括:框架;进给辊,输送由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延迟辊,与进给辊一起形成供纸辊对,一边分开一边输送薄片体;保持部件,支承于框架,将延迟辊保持为能够相对于进给辊接触或分离;第一施力部件,通过对保持部件进行施力而使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压力接触;以及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变更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的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包括:旋转轴,与延迟辊的轴向平行地配置;凸轮部件,安装于旋转轴,与旋转轴一起旋转;以及移动部件,与凸轮部件接触,通过与凸轮部件的旋转联动地沿着轴向移动来变更第一施力部件所产生的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具备通过对保持部件进行施力而使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压力接触的第一施力部件、以及变更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的接触压力的接触压力变更机构,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包括:旋转轴,与延迟辊的轴向平行地配置;凸轮部件,安装于旋转轴,与转轴一起旋转;以及移动部件,与凸轮部件接触,通过与凸轮部件的旋转联动地沿着轴向移动来变更第一施力部件所产生的作用力。由此,通过使接触压力变更机构的旋转轴旋转,能够变更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变更延迟辊相对于进给辊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抑制薄片体输送不良的产生。

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更加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由本发明得到的具体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薄片体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延迟辊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突出部件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保持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移动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延迟辊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突出部件与下引导部件的内表面抵接的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移动部件和凸轮部件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延迟辊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突出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按压面82a抵接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延迟辊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突出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按压面82b抵接的状态。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延迟辊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突出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按压面82c抵接的状态。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保持部件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延迟辊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分离部件下压保持部件的状态。

图1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路径的一部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薄片体供给装置)5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为串列式的彩色复印机,4个图像形成部pa、pb、pc和pd在图1中从左侧依次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内。图像形成部pa~pd与不同的4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对应地设置,分别通过带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的各工序依次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

在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配设置有担载各色的可视像(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a、1b、1c和1d,进而在图1中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邻接地设置。形成在这些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并重叠在一边各感光鼓1a~1d抵接一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后,借助二次转印辊9的作用转印到纸张等的薄片体26上,进而,在定影装置7中定影到薄片体26上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排出。一边使感光鼓1a~1d在图1中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对各感光鼓1a~1d执行图像形成工序。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安装部101,在安装部101以能够插拔的方式安装有收纳薄片体26的供纸盒(薄片体收纳盒)10。供纸盒10构成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正面(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近前)拆装。

薄片体26堆放在供纸盒10的薄片体堆放板28上,通过在薄片体26的上表面以规定的压力和搓纸辊29压力接触的状态下使搓纸辊29旋转,开始薄片体26的供给。然后,通过供纸辊对30仅将多个薄片体26中最上方的1张分离并朝向薄片体输送通道11输送。通过薄片体输送通道11后的薄片体26到达对准辊对14,配合图像形成的时刻向二次转印辊9与中间转印带8的驱动辊13之间的狭缝部输送。

中间转印带8使用电介质树脂制的薄片体,主要使用无接缝(无缝)的皮带。此外,从二次转印辊9观察,在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清洁刮板17,该清洁刮板17用于除去残存在中间转印带8表面的调色剂。

图像读取部20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上部,复印时读取原稿图像并转换为图像数据。

接下来,说明图像形成部pa~pd。在感光鼓1a~1d的周围和下方设置有带电装置2a、2b、2c和2d、曝光装置4、显影装置3a、3b、3c和3d以及清洁装置5a、5b、5c和5d。

当从图像读取部20输入图像数据时,首先通过带电装置2a~2d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带电,接着通过曝光装置4照射光束,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显影装置3a~3d具备与感光鼓1a~1d对置配置的显影辊(显影剂载体),分别填充有规定量的包含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各色的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该调色剂通过显影辊供给到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静电潜影对应的调色剂像。

然后,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5a~5d除去。

中间转印带8架设在从动辊12和驱动辊13上,当伴随着驱动辊13的旋转而中间转印带8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薄片体26在规定的时刻从对准辊对14向二次转印辊9与中间转印带8的狭缝部(二次转印狭缝部)输送,在狭缝部中全色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薄片体26上。

薄片体26被输送到定影装置7,在通过定影辊对15的狭缝部(定影狭缝部)时被加热和加压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薄片体26的表面,形成规定的全色图像。之后,薄片体26经过输送辊对16由配置在薄片体输送通道19的分支部的输送引导部件21分配输送方向,保持原样(或被输送至双面输送通道23进行双面复印后)经由排出辊对24向出纸盘18排出。

薄片体输送通道19构成为在输送辊对16的下游侧与出纸盘18或双面输送通道23连通。

接下来,说明搓纸辊29周边的结构。

搓纸辊29从供纸盒10送出薄片体26。供纸辊对30包括:输送从搓纸辊29送出的薄片体26的进给辊31;以及延迟辊32,与进给辊31对置配置,通过与进给辊31压力接触而形成用于输送薄片体26的狭缝部。另外,在进给辊31与搓纸辊29之间配置有驱动力传递齿轮(未图示),用于将进给辊31的旋转向搓纸辊29传递。

进给辊31和延迟辊32构成为逐张输送从搓纸辊29送出的薄片体26。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进给辊31安装于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源)连结的旋转轴31a,通过来自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旋转。延迟辊32构成为通过与进给辊31压力接触而从动旋转。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延迟辊32经由转矩限制器33轴支承于旋转轴34,直至施加规定的转矩为止停止,当施加超过规定转矩的转矩时,相对于进给辊31从动旋转。由此,通过使搓纸辊29在与薄片体26压力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开始薄片体26的供给,在通过搓纸辊29同时供给多张薄片体26的情况下,在延迟辊32在转矩限制器33的作用下停止的状态下,通过进给辊31和延迟辊32分开薄片体26,仅将最上面的1张纸张朝向薄片体输送通道11送出。

搓纸辊29和进给辊31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辊保持部件36。延迟辊32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保持部件40。在保持部件40的薄片体输送方向(箭头b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摆动轴41,保持部件40能够使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以摆动轴41为支点沿着上下方向摆动。即,保持部件40以能够相对于进给辊31接触或分离的方式保持延迟辊32。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保持部件40的下部(相对于保持部件40位于与进给辊31相反侧的部分)设置有中空的弹簧收纳部40a,该弹簧收纳部40a收纳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一施力部件42。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与保持部件40相反侧的一端部(下端部)42a连结有突出部件(抵接部件)43,该突出部件(抵接部件)43能够沿着弹簧收纳部40a的内表面移动且从弹簧收纳部40a的下端突出。突出部件43的前端部(下端部)形成为大致半球状。第一施力部件42的另一端部(上端部)42b与保持部件40的下表面抵接。通过突出部件43沿着弹簧收纳部40a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第一施力部件42的伸缩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发生变化。如后所述,第一施力部件42通过对保持部件40进行施力而使延迟辊32与进给辊31压力接触。

如图5所示,辊保持部件36(参照图2)固定在构成薄片体输送通道的上表面的上引导部件(框架)51的内部,保持部件40(参照图2)保持在构成薄片体输送通道的下表面的下引导部件(框架)52的内部。上引导部件51和下引导部件52固定在一对侧板框架(框架)53。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引导部件52设置有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参照图2和图3),该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变更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另外,通过搓纸辊29、进给辊31、延迟辊32、保持部件40、第一施力部件42、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上引导部件51、下引导部件52、一对侧板框架53、以及后述第三施力部件62、分离部件90、第二施力部件93等,构成供纸单元(薄片体供给装置)50。

如图3所示,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包括:与延迟辊32的轴向(箭头aa′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61;凸轮部件70,安装于旋转轴61,与旋转轴61一起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以及移动部件80,与凸轮部件70卡合,并且与凸轮部件70的旋转联动地在轴向(箭头aa′方向)上移动,变更第一施力部件42所产生的作用力。

如图6所示,旋转轴61的一端部(图6的右端部)轴支承于侧板框架53,另一端部(图6的左端部)轴支承于设置在下引导部件52的内部的壁部52b。此外,在旋转轴61的一端部安装有用于防止旋转轴61向箭头a′方向脱离的e型环61a、以及用于防止后述的操作手柄63相对于旋转轴61在轴向上移动的一对e型环61b。

如图7所示,移动部件80具有轴承部81,该轴承部81形成有供旋转轴61插入的插入孔81a,且能够相对于旋转轴61在轴向(箭头aa′方向)上移动。

此外,移动部件80具有从轴承部81向箭头a方向延伸的抵接片82。在抵接片82,与突出部件43(参照图3)抵接的多个按压面82a、82b和82c沿着轴向(箭头aa′方向)依次配置。按压面82a、82b和82c相对于轴向(箭头aa′方向)平行地形成,并且以第一施力部件42的伸缩方向(图4和图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设置为台阶状。此外,在按压面82a、82b和82c的箭头a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朝箭头a方向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82d、82e和82f。移动部件80在箭头aa′方向上移动,突出部件43例如与按压面82a、82b或82c抵接,由此,突出部件43的突出量发生变化,第一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发生变化。

如图6所示,抵接片82插入设置在插入壁部52b的下部的开口部52d。此外,抵接片82的下表面相对于下引导部件52的内表面52a平行,并且能够滑动地支承在下引导部件52的内表面52a。

移动部件80在最靠箭头a′方向配置的状态(图6和图8的状态)下,突出部件43不与移动部件80抵接,而与下引导部件52的内表面52a抵接。在该状态下,第一施力部件42(参照图4)成为最大伸长的状态,第一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变得最小。另外,在该状态(图8的状态)下,延迟辊32以最小的接触压力按压进给辊31。

如图6所示,在移动部件80的轴承部81的箭头a方向的侧面设置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三施力部件62。第三施力部件62的一端部(箭头a′方向的端部)与轴承部81抵接,第三施力部件62的另一端部(箭头a方向的端部)与下引导部件52的壁部52b抵接。由此,第三施力部件62对移动部件80朝箭头a′方向(轴向的一个方向)施力。

如图8和图9所示,凸轮部件70具有固定于旋转轴61的凸缘部71、以及从凸缘部71向箭头a方向延伸且一部分切除的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72。如图9和图10所示,与设置在移动部件80的轴承部81的箭头a′方向的端部的接触部81b卡合的多个卡合面72a、72b、72c和72d沿着凸轮部件70的周向依次配置在筒状部72。这样,凸轮部件70是在筒状部(圆筒体)72的端面形成有凸轮面的端面凸轮,在凸轮面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垂直的多个卡合面72a、72b、72c和72d。

卡合面72a、72b、72c和72d将轴承部81朝箭头a方向(轴向的另一方向)按压。在卡合面72a、72b、72c和72d与轴承部81的接触部81b抵接的状态下,移动部件80配置在箭头aa′方向的规定位置。此外,卡合面72a、72b、72c和72d相对于轴向(箭头aa′方向)垂直地形成并且以轴向的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设置为台阶状。

此外,卡合面72a和72b通过倾斜面72e连接,卡合面72b和72c通过倾斜面72f连接,卡合面72c和72d通过倾斜面72g连接。通过伴随着旋转轴61的旋转而凸轮部件70旋转,筒状部72相对于轴承部81的抵接位置在卡合面72a~72d之间变化。

具体而言,在轴承部81与卡合面72d(参照图10)抵接的状态(图8的状态)下,移动部件80成为最靠箭头a′方向配置的状态,移动部件80的抵接片82不与保持部件40的突出部件43抵接。此时,突出部件43与下引导部件52的内表面52a抵接,第一施力部件42(参照图4)的作用力最小,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变得最小。

当凸轮部件70从图8的状态向箭头c方向旋转时,轴承部81在与倾斜面72g抵接的同时朝箭头a方向移动后,与卡合面72c抵接。在该状态(图10的状态)下,抵接片82的按压面82a与突出部件43抵接。然后,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比图8的状态大。

当凸轮部件70从图10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c方向旋转时,轴承部81在与倾斜面72f抵接的同时朝箭头a方向移动后,与卡合面72b抵接。在该状态(图11的状态)下,抵接片82的按压面82b与突出部件43抵接。然后,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从图10的状态进一步变大。

当凸轮部件70从图11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c方向旋转时,轴承部81在与倾斜面72e抵接的同时朝箭头a方向移动后,与卡合面72a抵接。在该状态(图12的状态)下,抵接片82的按压面82c与突出部件43抵接。然后,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变得最大。

此处,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61的一端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正面侧端部、图3的右端部)朝侧板框架53的外侧突出,在旋转轴61的一端部固定有操作手柄63。该操作手柄63由用户和维护作业者操作,配置在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正面操作的位置。此外,操作手柄63由用户和维护作业者根据薄片体26的厚度操作。

如图3所示,在供纸单元50设置有分离部件90,该分离部件90能够在盒插拔方向(箭头aa′方向)上移动,并能够使延迟辊32从进给辊31分离。分离部件90构成为相对保持部件40配置在盒安装方向下游侧(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里侧、箭头a方向)且与供纸盒10的里侧的角部卡合。

具体而言,分离部件90为l状的轴部件,具有沿着相对于盒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供纸盒10卡合的钩部91、以及沿着盒插拔方向延伸的轴部92。

在轴部92的周围卷绕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二施力部件93。第二施力部件93的盒插入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图3的右端部)与安装于轴部92的凸缘部92a抵接,第二施力部件93的盒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箭头a方向的端部)与下引导部件52的限制部52c(参照图5)抵接。由此,第二施力部件93对分离部件90朝箭头a′方向(盒插入方向上游侧)施力。

此外,保持部件40具有与分离部件90的轴部92的前端部抵接的被抵接部40b。如图13所示,在被抵接部40b形成有相对于盒插拔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0c。当分离部件90向箭头a′方向移动时,轴部92的前端部与倾斜面40c抵接,将保持部件40压下。

在供纸盒10安装于安装部101的状态(图3的状态)下,分离部件90与供纸盒10卡合并配置在箭头a方向(盒插入方向下游侧),从保持部件40分离。由此,如上所述,根据第一施力部件42对保持部件40的作用力,延迟辊32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进给辊31压力接触。

另一方面,在供纸盒10从安装部101拉出的状态(图14的状态)下,分离部件90借助第二施力部件93的作用力向箭头a′方向(盒插入方向上游侧)移动。由此,分离部件90的轴部92的前端部与保持部件40抵接而将保持部件40向下方压下,延迟辊32从进给辊31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具有:与延迟辊32的轴向(箭头aa′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61;凸轮部件70,安装于旋转轴61并与旋转轴61一起旋转;以及移动部件80,与凸轮部件70接触,与凸轮部件70的旋转联动地在轴向(箭头aa′方向)移动,变更第一施力部件42所产生的作用力。由此,通过使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的旋转轴61旋转,能够变更第一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变更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根据薄片体26的厚度变更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抑制薄片体输送不良的产生。

此外,如上所述,移动部件80通过在箭头aa′方向上移动,配置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与下引导部件52的内表面52a之间,将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支承为向第一施力部件42的压缩方向(上方向)移动。由此,通过使旋转轴61旋转,能够容易地变更第一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

此外,如上所述,移动部件80具有将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向第一施力部件42的压缩方向(上方向)按压的多个按压面82a~82c,按压面82a~82c以伸缩方向(上下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沿着箭头aa′方向配置成台阶状。由此,通过移动部件80在轴向上移动,能够使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容易地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伸缩方向上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设置有与移动部件80抵接的突出部件43,移动部件80使突出部件43在伸缩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移动部件80不会勾挂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因此,通过移动部件80在箭头aa′方向上移动,能够使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更容易地在第一施力部件42的伸缩方向上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当移动部件80的接触部81b卡止于凸轮部件70的规定的卡合面72a、72b和72c时,对应的按压面82c、82b和82a配置在与突出部件43抵接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设定为规定的大小。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将供纸盒10安装于安装部101,分离部件90与供纸盒10抵接并向盒插入方向下游侧(箭头a方向)移动而从保持部件40分离,延迟辊32与进给辊31压力接触。另一方面,通过将供纸盒10从安装部101拉出,分离部件90借助第二施力部件93的作用力向盒插入方向上游侧(箭头a′方向)移动而与保持部件40抵接,使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分离。由此,在通过延迟辊32和进给辊31夹持薄片体26的状态下产生卡纸的情况下,当为了进行处理卡纸而将供纸盒10从安装部101拉出时,进给辊31与延迟辊32的夹持被解除,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薄片体26损伤。

此外,如上所述,分离部件90是具有钩部91和轴部92的l状的轴部件,保持部件40具有与分离部件90的轴部92的前端部抵接的倾斜面40c。由此,通过将供纸盒10安装于安装部101,能够使分离部件90容易地向盒插入方向下游侧(箭头a方向)移动。此外,通过从安装部101拉出供纸盒10,轴部92的前端部与倾斜面40c抵接,保持部件40向远离进给辊31的方向(下方向)移动,能够使延迟辊32容易地从进给辊31分离。

(第二实施方式)

在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体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由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整体的控制部(驱动控制部)110(参照图15)控制。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的旋转轴61未设置操作手柄61,而连接设置使旋转轴61旋转的驱动部120(参照图15)。如图15所示,驱动部120具有由步进电机等构成的驱动源121、以及从驱动源121向旋转轴61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多个齿轮等(未图示)。驱动源121由控制部110控制。

控制部110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om(readonlymemory)和ram(randomaccessmemory)等构成。此外,控制部110能够对图像形成部pa~pd、定影装置7、图像读取部20、驱动部120和各种辊等进行控制。

在rom中存储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用程序、控制上所需的数值等的、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使用中不会变更的数据等。此外,在rom中还存储有将薄片体26的种类与薄片体26的厚度相关联的数据、以及将薄片体26的厚度与凸轮部件70的角度位置相关联的数据。另外,关于薄片体26的种类和厚度,可以由用户向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也可以使用介质传感器进行检测。在ram中存储有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中途产生的必要数据、以及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上暂时需要的数据等。

控制部110根据薄片体26的厚度使旋转轴61旋转。具体而言,控制部110在薄片体26的厚度小于第一值的情况(例如薄纸的情况)下,通过使旋转轴61旋转而使凸轮部件70的卡合面72d与轴承部81抵接。由此,成为图8的状态,并且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变得最小。

此外,控制部110在薄片体26的厚度为第一值以上且第二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旋转轴61旋转规定角度而使轴承部81与凸轮部件70的卡合面72c抵接。由此,成为图10的状态,并且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比图8的状态大。

此外,控制部110在薄片体26的厚度为第二值以上且第三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旋转轴61旋转规定角度而使轴承部81与凸轮部件70的卡合面72b抵接。由此,成为图11的状态,并且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从图10的状态进一步变大。

此外,控制部110在薄片体26的厚度为第三值以上的情况(例如厚纸的情况)下,使旋转轴61旋转规定角度而使轴承部81与凸轮部件70的卡合面72a抵接。由此,成为图12的状态,并且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变得最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尽管也设置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整体的控制部110,但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0不控制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具备使接触压力变更机构60的旋转轴61旋转的驱动部120、以及控制驱动部120的控制部110,控制部110根据薄片体26的厚度使旋转轴61旋转。由此,不必麻烦用户手动,能够自动变更延迟辊32相对于进给辊31的接触压力。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应当理解,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进而,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以上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图1所示的串列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当然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黑白复印机、黑白打印机、数码复合机、传真机等的、具备搓纸辊、进给辊和延迟辊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的薄片体供给装置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薄片体供给装置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设置突出部件43,使移动部件80的按压面82a~82c间接地(经由突出部件43)与第一施力部件42的一端部42a抵接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突出部件43,而使移动部件80的按压面82a~82c直接与第一施力部件的一端部抵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压缩螺旋弹簧以外的施力部件构成第一施力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