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0646发布日期:2020-08-05 00:5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周转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



背景技术: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零件均是由不同厂家分开制作的。如当汽车座椅制作完成后,就会被发送到组装厂家、零售厂家等。目前汽车座椅在运输过程中,往往采用绑带或绳索等辅助固定件来将汽车座椅固定在运输支架上,而且为了使汽车座椅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捆绑时的力度还非常大,这不仅会造成座椅的表面有压痕、磨损,甚至使得座椅产品变形,而且还会造成拆卸过程繁琐,费力费时。另外在汽车座椅的运输过程中,绑带或绳索还容易脱落,从而导致汽车座椅从运输支架上掉落,影响到整个运输线、甚至于加工线的运转,极大的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人力去重工不良产品的投入成本。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放置有序、稳固,且对运输产品外观品质保护性好的特点,很好的满足了汽车座椅从仓库到汽车生产线的流转需求。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汽车座椅包括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后排座椅和后排靠背,该周转托盘包括用以承接所述主驾驶座椅及副驾驶座椅的第一承接机构和用以承接所述后排座椅及后排靠背的第二承接机构,所述第一承接机构具有一呈横向放置的承接底盘,在所述承接底盘的上侧面上划分有两个并排布置的安放区域,并在每一所述安放区域中各定位安装有多个用以承接所述主驾驶座椅或者副驾驶座椅的支撑座,另外,在所述承接底盘的上侧面上还安装有一能够使得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均分别相对所述承接底盘位置固定的锁定组件;

所述第二承接机构具有第一承接杆、第二承接杆、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和第五承接杆,所述第一承接杆、第二承接杆、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和第五承接杆皆分别为由一根横杆和两根竖杆相连接而构成的倒u形杆体,其中,所述第一承接杆和所述第二承接杆均分别横跨过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且所述第一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同轴铰接在所述承接底盘上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上,所述第三承接杆和所述第四承接杆亦分别横跨过两个所述安放区域,所述第三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和所述第四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亦各分别铰接在所述承接底盘上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上,且同时所述第三承接杆的两竖杆上部还与所述第四承接杆的两竖杆上部相交叉铰接,所述第五承接杆横跨于两个所述安放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五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三承接杆的两竖杆上部位置处,且在所述第五承接杆的横杆与所述第四承接杆的横杆之间还连接有一能够横跨过所述第三承接杆的横杆上方、并用以支撑所述后排座椅及后排靠背底面的支撑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底盘具有一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底板和一圈定位围设于所述底板周侧缘上的铝型材,其中在所述铝型材的四角位置外侧上均分别定位安装有l型挡边,并在每一所述l型挡边上还各分别安装有感应片;另外在所述铝型材的四角位置顶侧上均分别定位安装有安装垫片,并在位于所述铝型材同一长边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垫片上各分别定位安装有定位销,以及在余下的两个所述安装垫片上各分别定位安装有支撑垫块及橡胶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板的上侧面上划分有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且两个所述安放区域还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并排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的底面上均分别固定安装有两条并排排布的滑轨,每一所述滑轨上还各开设有插孔;

相应的,每一所述安放区域中的多个所述支撑座被划分成两组分别与两条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支撑座单元,两组所述支撑座单元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并排排布,且位于同一所述支撑座单元中的多个所述支撑座还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呈线性排列;另外,位于同一所述支撑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座上还定位安装有一能够插置于所述插孔中的插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安放区域中各定位安装有四个所述支撑座,其中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各定位安装有一所述插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组件具有安装座和两个卡扣件,其中,所述安装座定位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侧面上并位于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交界的位置处,两个所述卡扣件的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安装座上,两个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能够分别对应的伸入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中,且同时两个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还能够分别对应的卡扣连接于所述主驾驶座椅上的一滑轨和所述副驾驶座椅上的一滑轨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铝型材的两个宽边侧上并分别靠近于两个所述定位销的位置处各分别定位设置有一第一安装支座,所述第一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同轴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支座上;

在所述底板上侧面上并分别靠近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支座的位置处各分别定位设置有一第二安装支座,所述第三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支座上;

在所述底板上侧面上并分别靠近于两个所述支撑垫块的位置处各分别定位设置有一第三安装支座,所述第四承接杆的两竖杆底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支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件为长方形的布料,所述布料的两长边分别与所述第五承接杆的横杆和所述第四承接杆的横杆定位连接,且同时所述布料还能够覆盖住所述第三承接杆的横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两个氮气弹簧,两个所述氮气弹簧的缸筒分别定位安装在所述承接底盘上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上,且每一所述氮气弹簧的活塞杆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承接杆的一竖杆下部及所述第二承接杆的一竖杆下部定位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该周转托盘来周转运输汽车座椅(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后排座椅和后排靠背),一方面简化了汽车座椅的运输包装流程,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另一方面又很好的实现了汽车座椅的有序、稳固放置,避免了汽车座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脱落现象。另外,该周转托盘还有效地避免了使用绑带或绳索等辅助固定件,这样不仅可有效地降低对汽车座椅外观品质的损坏程度,很好的确保了产品外观品质,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总之,该周转托盘很好的满足了汽车座椅从仓库到汽车生产线的流转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处于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处于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处于第三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第一承接机构10——承接底盘

100——底板101——铝型材

102——l型挡边103——感应片

104——安装垫片105——定位销

106——支撑垫块107——橡胶垫

11——支撑座12——插销

130——安装座131——卡扣件

2——第二承接机构21——第一承接杆

22——第二承接杆23——第三承接杆

24——第四承接杆25——第五承接杆

26——氮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所述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处于三个不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汽车座椅包括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后排座椅和后排靠背,所述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包括用以承接所述主驾驶座椅及副驾驶座椅的第一承接机构1和用以承接所述后排座椅及后排靠背的第二承接机构2,所述第一承接机构1具有一呈横向放置的承接底盘10,在所述承接底盘10的上侧面上划分有两个并排布置的安放区域,并在每一所述安放区域中各定位安装有多个用以承接所述主驾驶座椅或者副驾驶座椅的支撑座11,另外,在所述承接底盘10的上侧面上还安装有一能够使得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均分别相对所述承接底盘10位置固定的锁定组件;

所述第二承接机构2具有第一承接杆21、第二承接杆22、第三承接杆23、第四承接杆24和第五承接杆25,所述第一承接杆21、第二承接杆22、第三承接杆23、第四承接杆24和第五承接杆25皆分别为由一根横杆和两根竖杆相连接而构成的倒u形杆体,其中,所述第一承接杆21和所述第二承接杆22均分别横跨过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且所述第一承接杆21的两竖杆底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承接杆22的两竖杆底端同轴铰接在所述承接底盘10上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上,所述第三承接杆23和所述第四承接杆24亦分别横跨过两个所述安放区域,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两竖杆底端和所述第四承接杆24的两竖杆底端亦各分别铰接在所述承接底盘10上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上,且同时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两竖杆上部还与所述第四承接杆24的两竖杆上部相交叉铰接,所述第五承接杆25横跨于两个所述安放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五承接杆25的两竖杆底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两竖杆上部位置处,且在所述第五承接杆25的横杆与所述第四承接杆24的横杆之间还连接有一能够横跨过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横杆上方、并用以支撑所述后排座椅及后排靠背底面的支撑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承接底盘10具有一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底板100和一圈定位围设于所述底板100周侧缘上的铝型材101,其中在所述铝型材101的四角位置外侧上均分别定位安装有l型挡边102,并在每一所述l型挡边102上还各分别安装有感应片103;另外在所述铝型材101的四角位置顶侧上均分别定位安装有安装垫片104,并在位于所述铝型材101同一长边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垫片104上各分别定位安装有定位销105,以及在余下的两个所述安装垫片104上各分别定位安装有支撑垫块106及橡胶垫107。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底板100的上侧面上划分有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且两个所述安放区域还沿所述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并排排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的底面上均分别固定安装有两条并排排布的滑轨,每一所述滑轨上还各开设有插孔;

相应的,每一所述安放区域中的多个所述支撑座11被划分成两组分别与两条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支撑座单元,两组所述支撑座单元沿所述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并排排布,且位于同一所述支撑座单元中的多个所述支撑座11还沿所述底板100的宽度方向呈线性排列;另外,位于同一所述支撑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座11上还定位安装有一能够插置于所述插孔中的插销12。

更进一步优选的,每一所述安放区域中各定位安装有四个所述支撑座11,其中在两个所述支撑座11上各定位安装有一所述插销12。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具有安装座130和两个卡扣件131,其中,所述安装座130定位安装在所述底板100上侧面上并位于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交界的位置处,两个所述卡扣件131的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安装座130上,两个所述卡扣件131的另一端能够分别对应的伸入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中,且同时两个所述卡扣件131的另一端还能够分别对应的卡扣连接于所述主驾驶座椅上的一滑轨和所述副驾驶座椅上的一滑轨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铝型材101的两个宽边侧上并分别靠近于两个所述定位销105的位置处各分别定位设置有一第一安装支座,所述第一承接杆21的两竖杆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接杆22的两竖杆底端同轴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支座上;

在所述底板100上侧面上并分别靠近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支座的位置处各分别定位设置有一第二安装支座,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两竖杆底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支座上;

在所述底板100上侧面上并分别靠近于两个所述支撑垫块106的位置处各分别定位设置有一第三安装支座,所述第四承接杆24的两竖杆底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支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为长方形的布料,所述布料的两长边分别与所述第五承接杆25的横杆和所述第四承接杆24的横杆定位连接(可通过粘接、套接、卡接等方式实现),且同时所述布料还能够覆盖住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横杆。除了采用布料,所述支撑部件还可采用多条柔性绷带,其中,每一绷带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五承接杆25的横杆定位连接,每一绷带的另一端横跨过所述第三承接杆23的横杆上方后,与所述第四承接杆24的横杆定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设有两个氮气弹簧26,两个所述氮气弹簧26的缸筒分别定位安装在所述承接底盘10上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上(具体为安装在所述铝型材101的两个宽边侧上),且每一所述氮气弹簧26的活塞杆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承接杆21的一竖杆下部及所述第二承接杆22的一竖杆下部定位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汽车座椅用周转托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为:首先,将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分别放置在两个所述安放区域中的多个所述支撑座11上,同时(至少)两个所述插销12还分别对应的插置于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上的插孔中;然后,拨动两个所述卡扣件131,使得两个所述卡扣件131的另一端能够分别对应的卡扣连接于所述主驾驶座椅上的一滑轨和所述副驾驶座椅上的一滑轨上,从而实现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均分别相对所述承接底盘位置固定;

接着,分别将所述第一承接杆21、第二承接杆22、第三承接杆23、第四承接杆24和第五承接杆25拉起,在此状态下,所述第一承接杆21的横杆、第二承接杆22的横杆、第三承接杆23的横杆、第四承接杆24的横杆和第五承接杆25的横杆是均分别置于所述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的上方的,随后,再将所述后排靠背竖向插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杆21和主驾驶座椅(或副驾驶座椅)之间,届时所述后排靠背的上部会被限定在所述第一承接杆21的横杆和主驾驶座椅(或副驾驶座椅)之间,所述后排靠背的底部抵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最后,再将所述后排座椅竖向插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杆21和所述第二承接杆22之间,届时所述后排座椅的上部会被限定在所述第一承接杆21的横杆和所述第二承接杆22的横杆之间,所述后排座椅的底部亦抵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利用该周转托盘来周转运输汽车座椅(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后排座椅和后排靠背),一方面简化了汽车座椅的运输包装流程,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另一方面又很好的实现了汽车座椅的有序、稳固放置,避免了汽车座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脱落现象。另外,该周转托盘还有效地避免了使用绑带或绳索等辅助固定件,这样不仅可有效地降低对汽车座椅外观品质的损坏程度,很好的确保了产品外观品质,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总之,该周转托盘很好的满足了汽车座椅从仓库到汽车生产线的流转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