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装酸奶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0124发布日期:2019-06-13 15:3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袋装酸奶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袋装酸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袋装酸奶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快速工业化生产的时代,现在工厂都是机械化流水线作业生产,其中保证流水线可以进行正常良好的作业是其中的关键。现有的袋装酸奶生产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一、目前袋装酸奶包装领域采用的开卷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在工作平台的中心处设有圆孔,在圆孔内设有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升降的大盘,用于灌装酸奶的包装材料卷置于大盘上,通过大盘的转动带动包装材料卷随大盘一起转动,进而能够令包装材料进行持续性的输送。而在包装材料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常因包装材料卷变松而误触感应器令大盘上升或下降,导致包装材料位置发生变化,或者变松后的包装材料进入大盘与工作平台的缝隙中易导致故障,致使工厂流水线停止作业从而对工厂的生产效益产生巨大影响,或者停产之后再次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从而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二、现有技术中对酸奶外包装袋包材进行分切时,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较为不便。三、灌注阀是灌注工序中的关键部件。现有技术中罐奶用灌注阀阀杆,如图15所示,阀杆底端连接灌注头,在向“涨芝士”酸奶袋内灌注酸奶时,灌注头端部容易与酸奶袋开口发生碰撞而导致溅奶的情况发生,而且,由于灌注头端部不易进入酸奶袋开口内,致使灌注失败。四、现有采用真空气路的开启机构包含有真空吸盘群组和真空发生器,真空吸盘群组和真空发生器连接,其中真空吸盘群组由众多吸盘并列连接,两个真空吸盘群组分为平行的两排,分别与包材口的外表面接触,启动真空发生器,使吸盘内产生负气压,从而将包材口吸牢,当真空达到一定值时,即可打开包材口。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众多吸盘共用两个真空发生器,会发生因为真空值不足导致打不开包材口,或者真空发生器出现故障时,所有的吸盘均不能工作,从而迫使生产停止,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袋装酸奶生产系统,以达到保证生产线正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袋装酸奶生产系统,依次包括开卷装置、分离装置、进料和开启装置、灌装装置以及对酸奶袋口进行密封的密封装置;

开卷装置包括中心具有圆孔的工作平台以及置于工作平台圆孔内、与工作平台具有间隙的大盘,大盘与工作平台中心固定有用于固定包材、令包材与大盘保持相对静止的卡爪,工作平台上方固定有大盘升降感应器,大盘升降感应器与驱动工作平台上下直线移动的大盘驱动机构相连,在大盘与工作平台间隙至大盘升降感应器之间固定有包材输送保护机构,包材输送保护机构为防止包装材料松散而令大盘升降感应器产生感应信号的障碍物;分离装置包括横向切割包材的横切刀机构及纵向分切包材成包装袋的竖切刀机构,竖切刀机构包括支撑板、定刀、动刀及压板,定刀固定于支撑板上,动刀固定于传动轴上,动刀与第一连杆相连,压板与弹簧相连,弹簧与第一连杆固定相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动刀与支撑板形成的夹角大于压板与支撑板形成的夹角;进料和开启装置包括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至少1个真空管、至少1个真空发生器和与真空发生器数量相同的吸盘组件,真空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真空发生器固定连接,吸盘组件为一对相配合的、具有气口的吸盘,每一对吸盘的气口连接相应的同一真空管的另一端;灌装装置包括灌注阀,灌注阀包括竖直设置的杆体,杆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灌注头,灌注头底端为圆台形,圆台的上表面面积大于下表面面积,圆台的下表面为灌注头的下表面,圆台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向下罐奶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置于开卷装置与分离装置之间的向包材进行喷码的喷码装置,喷码装置包括喷码机及架体,架体包括第一支架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之间夹角为钝角,架体上设有使外包装袋贴合在架体上的挡板;架体前方设有垂直于第二支架的喷码机喷头,喷码机喷头向位于第二支架上外包装袋喷码。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包材输送保护机构为挡杆,挡杆位于大盘升降感应器感应范围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横切刀机构包括两个横向固定在支撑板的滚刀,滚刀用于横向切割包材封口。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竖切刀机构中压板与支撑板上包材接触的面上设有胶条,传动轴与竖切刀驱动组件相连,竖切刀驱动组件包括气缸、驱动轴及连接臂,气缸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通过连接臂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通过连接环与动刀相连,两个气缸置于驱动轴中间,支撑板、定刀皆竖直设置,弹簧与第一连杆通过固定销固定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进料和开启装置还包括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横向进给架及进给平台,进给平台上设有夹持固定酸奶袋的夹持机构,进给平台滑动连接于横向进给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真空发生器与真空管之间设有真空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圆台下表面上设有内凹的凹槽,凹槽为半球形。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还包括置于密封装置下方的输出装置,输出装置包括排包门、翻转机构以及废料桶,密封后的酸奶袋经排包门落入置于排包门下方的翻转机构内,翻转机构经翻转电机驱动转动后使酸奶袋落入置于翻转机构下方的输送带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开卷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减少生产的错误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恢复再生产时所需准备时间,明显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工厂效益;通过在平台上设置一个可沿圆孔轴线上下移动的工作平台,可以通过大盘升降感应器来感应包装材料卷的高度,进而通过调整大盘的高度来满足不同高度包装材料的使用需求;工作平台的圆孔内设置一个三爪卡槽,三爪卡槽可以通过夹持包装材料中心纸卷使包装材料相对于大盘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使包装材料进行更稳定快捷的输送;通过在大盘缝隙与大盘升降感应器固定装置之间设置一防护机构,可以有效的阻止在生产过程中因包材卷因为变松导致包装材料进入大盘缝隙从而导致生产的延误,还可以防止变松的包装材料进入大盘升降感应器感应范围内,导致大盘升降感应器收到错误的信号发出指令,使大盘进行升降动作从而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本发明的喷码装置即便在狭小或窄小空间下仍能保证喷涂工序的正常进行,通过将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倾斜设置,而需垂直喷印的喷码机喷头也相对水平位置倾斜设置,这样,相对现有技术中水平设置喷码机喷头、竖直设置酸奶外包装袋的方式,本发明能够大大减小喷码工序所占用的区域面积,在节约占用空间的同时,还能保证喷印效果。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既能横向裁切包材顶部的密封口,又能纵向将包材分切为单独的酸奶袋;通过设置竖切刀机构,能使外包装袋的包材贴合于支撑板上时,转动传动轴使动刀带动压板转动,动刀与定刀对支撑板上的包材进行裁切,以完成对酸奶外包装袋的分切;通过在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动刀与支撑板形成的夹角大于压板与支撑板形成的夹角;其目的在于,压板先于动刀与支撑板上的包材相接触,而在弹簧作用下,动刀与包材接触时,能够进一步压紧弹簧,以使压板对支撑板上的包材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动刀在对包材进行裁切的过程中,压板能够更贴紧包材,提高包材定位的紧固性,从而对包材起到良好的裁切效果;通过在压板与支撑板上的包材接触的面上设有胶条,能够避免压板直接与包材表面相接触而发生外包装袋表面被破坏、有压痕的情况出现;通过传动轴与竖切刀驱动组件相连,能够通过竖切刀驱动组件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对传动轴的自动控制,以实现裁切的自动控制;通过气缸驱动驱动轴的转动,具有动作迅速、反应快的优势;通过采用连接环与动刀相连,能够使动刀与传动轴稳固相连,从而使传动轴带动动刀转动;采用两个气缸驱动驱动轴转动,能够给驱动轴提供足够的驱动力;而通过将两个气缸置于驱动轴中间且对称设置的方式,能够使驱动轴受力均匀,避免发生驱动轴扭转变形的情况出现,并且相对只在驱动轴一头设置气缸的方式,运行更平稳,能够增加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进料和开启装置中的开启机构,通过设置每个吸盘组件单独使用一个真空发生器,使得真空控制平衡分配,确保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包材口可以顺利打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和规格统一。

本发明的灌装装置通过将灌注头的端部设置为圆台形,圆台的形状能够更有利于灌注头完全伸入酸奶袋内,灌注头内酸奶经通孔完全灌注至酸奶袋内,避免发生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溅奶、灌注失败的情况;由于酸奶经通孔向下流入酸奶时,酸奶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容易粘附在灌注头的下表面(圆台的下表面)上,而通过设置内凹的凹槽,能够减少酸奶的粘附力,使得酸奶滴入酸奶袋内,以减少酸奶的浪费;而通过将凹槽设置为半球形,能够更好的减少酸奶在灌注头上的粘附。

本发明能够保证生产线正常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适用于“涨芝士”酸奶袋等袋装酸奶的生产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开卷装置a中包装材料输送保护机构3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平台37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喷码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装置c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竖切刀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竖切刀机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刀2、动刀3及压板4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竖切刀驱动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轴5与驱动轴12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启机构的结构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注阀阀杆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灌注阀阀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装置g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灌注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开卷装置;b.喷码装置;c.分离装置;d.进料和开启装置;e.灌装装置;f.密封装置;g.输出装置;1、支撑板;2、定刀;3、动刀;4、压板;5、传动轴;6、连接环;7、连接臂;8、第一连杆;9、弹簧;10、固定销;11、气缸;12、驱动轴;13、端杆;14、推杆;15、横切刀机构;16、竖切刀机构;21、架体;22、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第一挡板;25、第二挡板;26、喷码机;27、包材;31、包装材料输送保护机构;32、大盘升降感应器固定件;33、大盘升降感应器;34、大盘缝隙;35、大盘;36、三爪卡槽;37、工作平台;38、惰辊;39、张力辊;40、进料辊;41、杆体;42、灌注头;43、圆台;44、通孔;45、凹槽;51、排包门;52、翻转机构;53、废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袋装酸奶生产系统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开卷装置a、喷码装置b、分离装置c、进料和开启装置d、灌装装置e、密封装置f以及输出装置g。

一、开卷装置a

开卷装置a用于供应灌装用的空包装袋,包装袋包装卷材放置在大盘35上。如图2所示,开卷装置a包括工作平台37、大盘35、卡爪36、升降机构、大盘升降感应器33及包材输送保护机构31。

工作平台37为水平设置、且中心具有圆孔的输送包装袋卷材用平台,工作平台37的中心圆孔内设有圆环形大盘35,圆环形大盘35与工作平台37的中心共心。大盘的中心圆孔处设有用于卡置包材中心圆筒的卡爪。大盘35与工作平台37之间留有缝隙,在大盘35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包装材料、令包装材料卷与大盘35保持相对静止的三爪卡槽36,三爪卡槽36内固定有向上延伸的卡爪,卡爪能够卡置包材的中心圆筒。工作平台37下方设有升降机构,使工作平台37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沿圆孔轴线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采用在工作平台37下方固定连接有丝杠,由丝杠电机驱动丝杠带动工作平台37实现上下移动。根据不同包材的高度,调整工作平台的高度以保证后续工序的正常运行。

工作平台37上表面固定有大盘升降感应器固定件32,且大盘升降感应器固定件32上固设有用于感应包装材料高度的大盘升降感应器33,即大盘升降感应器33设置于工作平台37的上方,在大盘缝隙34与大盘升降感应器33之间的工作平台上固定设置有包装材料输送保护机构31,包装材料输送保护机构31为防止包装材料松散而令大盘升降感应器33感应的障碍物。本实施例中输送材料保护机构31为一挡杆,挡杆位于大盘升降感应器33感应范围外,档杆为固定在工作平台37且向上延伸的圆杆,挡杆的直径为18mm,挡杆距离圆孔中心的距离为420mm。

开卷装置a与分离装置c之间设有输送包材的包材输送机构,如图3所示,工作平台37上还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惰辊38、张力辊39、进料辊40,其中进料辊40为动力辊,包材经图3中的所示的运输方向将包材绕在惰辊38、张力辊39、进料辊40上,由进料辊40提供输送的动力,以将包材输送至分离装置c中。当然,除此种输送包材至分离装置的方式外,还可通过人工为包材输送提供动力,即人工运输包材。

使用开卷装置时,首先将包装材料卷放置在位于工作平台37上的大盘35位置,用卡爪将包装材料卷中心进行固定,在进料辊40作用下带动包材放卷或人工放卷。若包装材料卷高度发生变化,固定于大盘升降感应器固定件32上的大盘升降感应器33在接收到信号之后会自动将大盘35沿大盘缝隙34进行上下的高度调整,使设备可以进行正常的传送包装材料的工序;在包装材料输送过程和工厂进行恢复生产时,包装材料输送保护机构31可以防止变松的包装材料进入大盘升降感应器33的感应范围内,防止大盘升降感应器33接收到错误的信号,发出错误指令导致大盘35沿大盘缝隙34做上下运动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二、喷码装置b

如图4所示,在进料辊40与惰辊38之间的工作平台37处设有喷码装置b,以将信息喷至酸奶包材27的外表面上,而由于空间有限,本实施例中的喷码装置b包括皆固定在工作平台37上的喷码机26及架体21。

架体21包括第一支架22以及第二支架23。第一支架22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板状。第二支架23与第一支架22的顶面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二支架23固定于第一支架22的上方,第二支架23为与第一支架22之间夹角为钝角。包材27由开卷装置放卷后,此时的包材27是竖直状态的,而为了使包材27贴合在第一支架22及第二支架23形成的架体21上,故在架体21上设置挡板。

挡板包括第一挡板24及第二挡板25。第一挡板24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22的底部,且第一挡板24置于第一支架22的前方,第一挡板24的截面为“l”形,使第一挡板24与第一支架22之间具有间隙,而此间隙可将竖直状态的包材27底部卡入,以对包材27的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挡板25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23顶部,且第二挡板25置于第二支架23的前方,第二挡板25的截面为“l”形,使第二挡板25与第二支架23之间具有间隙,而此间隙可使包材27到相对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而贴合于第二支架23上,以保证包材27的上部为倾斜状态。当然,包材27头部可经人手卡入第二挡板25与第二支架23之间,而后随着进料辊将包材27向分离装置c的输送,在生产线连续工作下,经开卷装置a将包材27放卷后,包材27可直接卡入第二挡板25与第二支架23之间,使第二挡板25对包材27起到限位作用。

架体21的前方设有喷码机26喷头,喷头垂直于第二挡板25设置,使喷头垂直喷印在第二挡板25上的包材27的上部。喷码机26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喷印日期、条码的喷码机26。由于喷码机26喷头的倾斜设置,可大大节约占用空间。

使用喷码装置b时,开卷装置a将包材27包材放卷后,包材27在第二挡板5及第一挡板4的限位作用下,贴合在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上,由喷码机6喷头将信息喷印在酸奶外包装袋7上。在进料辊40的驱动作用下,将已喷印的包材27向分离装置c输送。

三、分离装置c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横切刀机构15以及竖切刀机构16。

(1)横切刀机构15

如图5所示,横切刀机构15置于喷码装置b与竖切刀机构16之间,用于横向切割包材,使得包材27的包装袋具有开口,能够进行后续的灌注的工序。

横切刀机构15包括两个横向固定在支撑板1的滚刀,两个滚刀的刀刃相对,当包材27经过横切刀机构的滚刀时,能够将包材27顶部的密封条由滚刀切下,使包材27中的每个包装袋都能具有开口。

(2)竖切刀机构16

竖切刀机构16置于横切刀机构15与进料和开启装置d之间,用于竖向分切包材的包装袋,使原本相互连接的包装袋分切成单独的酸奶包装袋。

如图6所示,竖切刀机构16包括支撑板1、定刀2、动刀3、压板4及传动轴5。

支撑板1为竖直设置的板状,支撑板1上固定有定刀2,定刀2的刀刃沿竖直方向延伸。输送的包材贴合在支撑板1上。

支撑板1的下方设有传动轴5,传动轴5上通过连接环6固定连接有动刀3,可参考图6中连接环6的结构,连接环6两头开孔处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动刀3底部以及传动轴5上,以通过连接环6将动刀3固定在传动轴5上,使动刀3能够随着传动轴5的转动而转动。动刀3设置于定刀2的前方,这样,动刀3转动至与定刀2交错,而使此时置于定刀2刀刃上的外包装袋包材被分切。

结合图6与图8可以看出,支撑板1的前方设有压板4,压板4为矩形板状,压板4与弹簧9一端固定相连,弹簧9中套置有第二连杆,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上,第一连杆8与第二连杆相平行设置,第一连杆8与第二连杆通过固定销10相连,这样,通过设置第二连杆与固定销10作为媒介,实则使弹簧9与第一连杆8间接的固定相连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弹簧9起到更好的效果。第二连杆为能够伸缩长度的圆柱形伸缩杆。当弹簧9处于原长状态时,动刀3与支撑板1形成的夹角为α,压板4与支撑板1形成的夹角为β,需满足α>β。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传动轴5带动动刀3发生转动时,动刀3带动压板4发生转动,由于压板4与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小于动刀3与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故压板4先于动刀3与支撑板1上的包材表面相接触,使压板4先压在包材表面上;而随着传动轴5继续转动,动刀3继续转动至与包材接触,从而在动刀3与定刀2作用下将包材分切,在此过程中,虽然压板4已压在包材表面上,但压板4上的弹簧9被压缩,在弹簧9压缩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包材在分切过程中,压板4更为紧固的压在包材上,以保证分切包材的效果。而为了避免压板4直接接触包材表面将包材划伤或留下压痕,在压板4与支撑板1上包材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胶条,压板4表面上可设置两根胶条,当然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胶条。

竖切刀驱动组件的作用在于驱动传动轴5转动,可以通过人力直接驱动,也可通过常用的竖切刀电机驱动传动轴5,或者气缸驱动传动轴5转动的方式。优选的,竖切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12、气缸11及连接臂7,可参照图9所示。驱动轴12置于支撑板1之后,并与传动轴5相平行,驱动轴12与传动轴5之间通过连接臂7相连,连接臂7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7所示,连接臂7一端高一端低,连接臂7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轴5曲面的顶端位置,连接臂7的另一端固定在驱动轴12曲面的底端位置,如图10所示,以此使得驱动轴12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接臂7带动传动轴5的转动。

驱动轴12中间位置处设有与驱动轴12固定相连的推杆14,推杆14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端杆13,端杆13上部与气缸杆底端相连,这样使得两个气缸11置于驱动轴12的中间,通过控制气缸11上下的位移,从而由端杆13、推杆14带动驱动轴12发生转动,通常使驱动轴12转动角度在30°。这样将两个气缸11设置于驱动轴12中间位置处,而不是设置在驱动轴12的两端位置,能够使驱动轴12受力均匀,减少驱动轴12的变形,提高驱动轴12的使用寿命。

使用竖切刀机构16进行包材分切时,将包材输送至支撑板1上后,气缸11在压缩空气作用下伸出气缸杆推动推杆14,在推杆14作用下使驱动轴12发生转动,驱动轴12经连接臂7带动传动轴5发生转动,传动轴5经连接环6带动动刀3发生转动,动刀3经第一连杆8、弹簧9带动压板4发生转动。压板4先于动刀3与包材接触,将包材压在支撑板1上。动刀3随传动轴5继续转动过程中,与压板4相连的弹簧9被压缩,在动刀3与定刀2相错而将支撑板1上的包材分切过程中,在弹簧9弹力作用下,压板4紧紧压在包材上。

切断包材后,气缸11缩回气缸杆,在推杆14作用下使驱动轴12复位,驱动轴12经连接臂7使传动轴5复位,传动轴5经连接环6使动刀3复位,动刀3经第一连杆8、弹簧9使压板4复位。又或者说,此时,压板4回至与支撑板1形成夹角为β位置处,动刀3回至与支撑板1形成的夹角为α,而α>β。

循环上述动作,以实现多次分切。

四、进料和开启装置d

进料和开启装置d置于竖切刀机构16与灌装装置e之间,进料和开启装置d包括开启机构及进料机构,用于将包材分割成单独酸奶袋后,先通过夹持机构将每个酸奶袋夹持抓住后,经开启机构将酸奶袋开口打开后,再由进料机构将酸奶袋输送至灌注装置e内进行灌注。夹持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夹持固定包装袋的机构,可也可是用于夹持开封后食品袋的夹持器,当然也可采用机械手的方式夹持固定酸奶外包装袋。当然,也可采用人手直接夹持固定的方式。

(1)开启机构

开启机构置于竖切刀机构16与灌装装置e之间。经分离装置c将包材的顶部剪开封口、包材分割呈酸奶袋后,单个酸奶袋经夹持机构进入开启机构中。开启机构采用真空气路打开酸奶袋口,如图11所示,包括5个真空发生器、真空管和5个吸盘组件,其中真空管的一端与一个真空发生器固定连接,吸盘组件为一对相配合的、具有气口的吸盘,每一对吸盘的气口连接相应的同一真空管的另一端。

使用时,每一个吸盘组件通过一对相配合、具有气口的吸盘分别与酸奶袋外表面接触,从而与相应的真空发生器和真空管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真空发生器开始工作,压缩空气流量开始急剧上升,同时密闭空间的空气迅速排出;随着密闭空间空气量的减少,排气量迅速下降,密闭空间内真空度很快提高,当达到一定真空值时,酸奶袋口被打开。当压缩空气流量开始下降,密闭空间内由负气压变成零气压或稍为正的气压,真空吸盘就脱离酸奶袋外表面。

(2)进料机构

进料机构包括横向进给架及进给平台,进给平台上固定连接夹持机构及开启机构,进给平台滑动连接于横向进给架上,进给平台可采用进给电机驱动、齿传动的方式在横向进给架上滑动,这样,通过夹持机构夹持固定后的酸奶袋在进料机构作用下,能够运输至灌装装置中进行灌装。

五、灌装装置e

灌装装置e置于进料和开启装置d与密封装置f之间,用于向打开开口的酸奶袋进行灌注。

为避免酸奶粘附在酸奶灌注机灌注阀的阀杆下表面上,对阀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灌注阀阀杆固定于灌注阀上,灌注阀阀杆在阀杆驱动机构下能够沿上下直线运动。如图12所示,阀杆包括竖直设置的杆体41及固定连接于杆体41底端的灌注头42。灌注头42底端为圆台形,圆台43的上表面圆的面积大于下表面圆面积,即圆台43上表面圆的直径大于下表面圆的直径,这样,圆台43的下表面也是灌注头42的下表面,使得灌注头42底端具有一定的锥度,从而易于灌注头42完全伸入酸奶袋内。

如图13所示,圆台43下表面(灌注头下表面)上设有通孔44,使酸奶经杆体41及灌注头42内通孔44流入酸奶袋中。而在通孔44的周围设置有内凹的凹槽45,凹槽45的形状为半球形,其作用在于,减少酸奶粘附在灌注头42的下表面上,以避免浪费。

使用阀杆进行灌注酸奶时,将灌注头42底端的圆台形向下移动至伸入酸奶袋内,酸奶经灌注阀的杆体41、灌注头42的通孔44完全流入酸奶袋内,能够避免背景技术中溅奶、灌注失败的情况发生。

灌装过程中以及灌装完毕后皆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固定酸奶外包装袋,灌装完毕后经进料机构输送至密封装置f。

六、密封装置f

夹持机构、进料机构将酸奶袋运输至密封装置f后,通过密封装置f将灌注后的酸奶袋进行密封。密封装置f采用电加热加热块,通过电加热块夹持酸奶袋而使酸奶袋完成密封的方式。当然,密封装置f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对酸奶袋口进行密封的结构。

七、输出装置g

输出装置g置于密封装置f下方,输出装置g包括排包门51、翻转机构52以及废料桶53,密封后的酸奶袋经排包门51落入置于排包门51下方的翻转机构52内,翻转机构52经翻转电机驱动转动后使酸奶袋落入置于翻转机构52下方的输送带上。密封装置f内的废料落入废料桶53内,废料桶53与排包门51分别置于密封装置f下方的两侧。

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由开卷装置a在进料辊40作用下放卷,位于工作平台37上的喷码装置b将喷码信息喷印在包材27外表面上;

然后,包材27进入分离装置c内,在横切刀机构15作用下将包材27顶部的密封口切除,以使包材27顶部具有开口;在竖切刀机构16作用下将包材分切成单独的酸奶外包装袋,由分离装置c输出为顶部具有开口的酸奶外包装袋;

接着,由分离装置c输出的酸奶外包装袋进入进料和开启装置d内,由夹持机构夹紧固定每个酸奶袋,在开启机构吸盘作用下打开酸奶袋的的开口,再经进料机构输送至灌装装置e内;

其次,酸奶袋进入灌装装置e后,灌注阀阀杆向下伸入已打开开口的酸奶袋内,通过阀杆向酸奶袋内灌注酸奶,灌注完成后由夹持机构及进料机构将酸奶袋夹持固定移动至密封装置f内;

再其次,灌注后的酸奶袋进入密封装置f,经加热块夹持酸奶袋口,同时经鼓风机向酸奶袋内吹风,使酸奶袋充气密封;

最后,密封后的酸奶袋,夹持机构停止对酸奶袋的夹持后,在重力作用下,酸奶袋掉入排包门51、翻转机构52内,翻转机构52经过翻转使酸奶袋落入输送带上,以此完成袋装酸奶的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