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套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999发布日期:2019-06-11 23:5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套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套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套袋设备。



背景技术:

双室真空包装机是利用一个真空盖在两个真空室上相互交替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当一个真空室在抽真空时,另一个真空室可以摆放包装物(如盛装大米的包装袋,该包装袋等待封口)进行封口作业。其中,单个真空室的封口长度为600mm,是小型的双室真空封口机,工作过程比较简单,事先将大米或其他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后,完成封口工序。

完成真空封口作业的包装袋的套袋作业通常采用人力搬运进行套袋作业,这种操作很费力。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自动套袋设备,可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套袋设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套袋设备包括:

中转工位,沿x轴方向布置;

两个物料入口,位于中转工位x轴方向的一侧两端;

套袋机构,位于中转工位的另一侧中部;

第一传输机构,沿y轴方向传输,位于其中一个物料入口与所述中转工位之间;

第二传输机构,沿y轴方向传输,位于另一个物料入口与所述中转工位之间;

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其上连接有第三推动板,所述第三推动板朝向所述套袋机构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三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推动板沿y轴方向位移;

第四直线运动机构,其上连接有第一拦截板,所述第一拦截板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上方,所述第四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拦截板沿z轴方向位移;

第五直线运动机构,其上连接有第二拦截板,所述第二拦截板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上方,所述第五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拦截板沿z轴方向位移,所述第二拦截板与所述第一拦截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拦截板、所述第一拦截板、所述第三推动板及所述套袋机构之间围合成入袋区域;

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其上连接有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朝向所述第一拦截板且位于第一拦截板的外侧,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推动板沿x轴方向位移,所述第一传输机构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板及所述第一拦截板之间;以及

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其上连接有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二推动板朝向所述第二拦截板且位于第二拦截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推动板沿x轴方向位移,所述第二传输机构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板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三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四直线运动机构及第五直线运动机构均为气缸。

进一步地,对应每个气缸设置有两个导向杆和一个导向板,所述气缸的推杆轴向穿过对应导向板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的中部,两个导向杆分别轴向穿过对应导向板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三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四直线运动机构及第五直线运动机构均为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丝杆及套筒,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所述丝杆,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套筒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与所述中转工位之间设有使袋装物料传输过渡至所述中转工位的过渡装置,所述第二传输机构与所述中转工位之间设有使袋装物料传输过渡至所述中转工位的过渡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为转动辊。

进一步地,还包括拦截整形机构,所述拦截整形机构的数量为四组,其中两组拦截整形机构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的两侧,另两组拦截整形机构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的两侧;所述拦截整形机构为六号气缸,六号气缸的推杆朝向第一传输机构或第二传输机构的入口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六号气缸的尺寸为25×4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自动套袋设备使用时,可使第一传输机构及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交替入袋作业,人工套袋升级为自动套袋设备的机械套袋作业,能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的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拦截整形机构进行拦截整形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1-双室真空包装机;101-第一出口;102-第二出口;21-第一传输机构;22-第二传输机构;31-a1传感器;32-a2传感器;33-a3传感器;41-b1传感器;42-b2传感器;43-b3传感器;51-一号气缸;52-二号气缸;53-三号气缸;54-四号气缸;55-五号气缸;61-第一拦截板;62-第二拦截板;71-第一推动板;72-第二推动板;73-第三推动板;81-导向杆;82-导向板;83-导向轴承;9-拦截整形机构;91-推杆;10-c传感器;11-套袋机构;12-过渡装置;13-中转工位;14-入袋区域;15-包装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套袋设备包括中转工位13、两个物料入口、套袋机构11、第一传输机构21、第二传输机构22、第一直线运动机构、第二直线运动机构、第三直线运动机构、第四直线运动机构及第五直线运动机构,将中转工位沿x轴方向布置,两个物料入口位于中转工位x轴方向的一侧两端;套袋机构11位于中转工位的另一侧中部;两个物料入口分别对应双室真空包装机1的第一出口101及第二出口102。其中,双室真空包装机1是利用一个真空盖在两个真空室上相互交替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当一个真空室在抽真空时,另一个真空室可以摆放袋装物料(如盛装大米的包装袋,该包装袋等待封口)进行抽真空封口作业(单个真空室的封口长度为600mm,是小型的双室真空封口机,工作过程比较简单,事先将大米或其他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后,完成封口工序)。双室真空包装机1的第一出口101及第二出口102交替传出抽真空封口作业后的包装袋。

第一传输机构21沿y轴方向传输,第一传输机构21位于其中一个物料入口与所述中转工位之间,如其中一个物料入口对应上述的双室真空包装机1的第一出口101,则双室真空包装机1的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可通过第一传输机构21沿y轴方向传输至中转工位,为了便于包装袋通过第一传输机构21传输至中转工位,可使中转工位沿z轴方向的高度低于第一传输机构沿z轴方向的高度。还可在第一传输机构21与中转工位13之间设有使袋装物料传输过渡至所述中转工位的过渡装置12,使经第一传输机构21传输的包装袋经由过渡装置12沿y轴方向输送至中转工位13。

第二传输机构22沿y轴方向传输,位于另一个物料入口与所述中转工位之间;如另一个物料入口对应上述的双室真空包装机1的第二出口102,则双室真空包装机1的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可通过第二传输机构22沿y轴方向传输。可在第二传输机构与中转工位之间设有使袋装物料传输过渡至所述中转工位的过渡装置12,使经第二传输机构22传输的包装袋经由过渡装置12沿y轴方向输送至中转工位13,同样地,为了便于包装袋通过第二传输机构22传输至中转工位,可使中转工位沿z轴方向的高度低于第二传输机构沿z轴方向的高度,第一传输机构沿z轴方向的高度可等于第二传输机构沿z轴方向的高度。

第三直线运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三推动板73,所述第三推动板73朝向所述套袋机构11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三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推动板73沿y轴方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直线运动机构为三号气缸53,可通过三号气缸53驱动所述第三推动板73沿y轴方向位移。

第四直线运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一拦截板61,所述第一拦截板61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上方,所述第四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拦截板61沿z轴方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直线运动机构为四号气缸54,可通过四号气缸54驱动所述第一拦截板61沿z轴方向上下位移。

第五直线运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二拦截板62,所述第二拦截板62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上方,所述第五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拦截板62沿z轴方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直线运动机构为五号气缸55,可通过五号气缸55驱动所述第二拦截板62沿z轴方向上下位移。所述第二拦截板62与所述第一拦截板6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拦截板62、所述第一拦截板61、所述第三推动板73及所述套袋机构11之间围合成入袋区域14(围合的横向区域);当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传输至该入袋区域,可启动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三推动板朝向套袋机构11的入口位移,从而推动进入入袋区域的包装袋进入套袋机构11的入口而入袋。

第一直线运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一推动板71,所述第一推动板71朝向所述第一拦截板61且位于第一拦截板61的外侧,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通过第一传输机构21沿y轴方向传输,由于第一传输机构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板71及所述第一拦截板61之间,可使第一传输机构传输的包装袋传输进入所述第一推动板71及所述第一拦截板61之间,在第一传输机构与中转工位之间的过渡装置12为转动辊,可使经第一传输机构传输的包装袋更好地传输至所述第一推动板71及所述第一拦截板61之间。由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推动板沿x轴方向位移,第一直线运动机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可选用一号气缸51)启动后,可带动第一推动板板朝向第一拦截板61位移,带动第一推动板推动第一推动板及所述第一拦截板之间的包装袋,使包装袋朝向第一拦截板位移,位移至入袋区域。可在第一推动板及所述第一拦截板之间的包装袋位移前,启动第五直线运动机构而带动第二拦截板62向下位移设定值至接触中转工位(初始状态时,第二拦截板62位于中转工位的上方,第二拦截板与中转工位的间距为设定值),防止第二出口102传出的包装袋传输至该入袋区域而干扰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的传输作业,这是因为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及第二出口102传出的包装袋都要进入共同的入袋区域,然后通过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入袋(启动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可带动第三推动板推动入袋区域的包装袋对准套袋机构入袋)。另外,第二拦截板62位移至接触中转工位,还可使第一推动板推动包装袋位移至接触第二拦截板62而停止,防止第一推动板71推动包装袋位移至超出入袋区域而影响该包装袋的入袋。

第二直线运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二推动板72,所述第二推动板72朝向所述第二拦截板62且位于第二拦截板的外侧,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通过第二传输机构沿y轴方向传输,由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板72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可使第二传输机构传输的包装袋传输进入所述第二推动板72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在第二传输机构与中转工位之间的过渡装置12也为转动辊,可使经第二传输机构传输的包装袋更好地传输至所述第二推动板72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由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推动板72沿x轴方向位移,第二直线运动机构(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可选用二号气缸52)启动后,可带动第二推动板72板朝向第二拦截板位移,带动第二推动板72推动第二推动板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的包装袋,使包装袋朝向第二拦截板位移,位移至入袋区域。可在第二推动板72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的包装袋位移前,启动第四直线运动机构而带动第一拦截板向下位移设定值至接触中转工位(初始状态时,第一拦截板位于中转工位的上方,第一拦截板与中转工位的间距为设定值),防止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传输至该入袋区域而干扰第二出口102传出的包装袋的传输作业,这是因为第一出口传出的包装袋及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都要进入共同的入袋区域,然后通过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入袋。另外,第一拦截板位移至接触中转工位,还可使第二推动板72推动包装袋位移至接触第一拦截板而停止,防止第二推动板72推动包装袋位移至超出入袋区域而影响该包装袋的入袋。

在本实施例中,可对应每个气缸(这里的气缸指一号气缸51、二号气缸52、三号气缸53、四号气缸54或五号气缸55)设置有两个导向杆81和一个导向板82(如图2所示),将导向板82固定连接在气缸的一端,所述气缸的推杆轴向穿过对应导向板82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的中部,两个导向杆81分别轴向穿过对应导向板82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的两端,最好使导向杆81通过导向轴承83穿过对应导向板82,减少导向杆81随着对应推杆位移时的阻力。由于两个导向杆81的设置,可使气缸的推杆带动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更好地定向位移。

本发明的自动套袋设备还包括拦截整形机构9,如图3和4所示,所述拦截整形机构为六号气缸,六号气缸的推杆朝向第一传输机构或第二传输机构的入口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六号气缸的尺寸为25×40cm,六号气缸的型号为tad25×40。以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两侧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可使拦截整形机构与第一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的夹角为68度(如图3和4所示),当需要使用该拦截整形机构进行拦截整形时,如在第一传输机构上方设置a1传感器31,a1传感器31对应第一传输机构两侧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设置。当a1传感器31感应到包装袋时,可使六号气缸的推杆91伸出(图4为推杆处于伸出状态的示意图)并对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前端两角进行整形使其侧边收拢朝上,因包装袋的前端最终会被传输至朝向套袋机构的入口,收拢的前端两角便于包装袋的入袋。

所述拦截整形机构9的数量为四组,将其中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的两侧,经第一出口传出的包装袋可通过第一传输机构沿y轴方向传输,然后由第一传输机构的两侧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进行整形,由于该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的两侧,当a1传感器31感应到包装袋时,可使第一传输机构两侧的六号气缸的推杆91伸出,可对经抽真空及封口作业的包装袋的前端两角(因包装袋经抽真空及封口作业后,会使包装袋的四角向外翻,影响包装袋的入袋作业)进行向内整形使外翻的前端两角朝向内侧收拢,便于包装袋的入袋作业;另外,该拦截整形机构9还可起到拦截包装袋的作用,如第一出口的包装袋进行整形后,可使两侧六号气缸的推杆91从伸出的状态回位(即从图4所示的状态回位至图3所示的状态),不会对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拦截干扰。同样地,另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的两侧,另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也可对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整形作业方便该包装袋入袋,另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也可对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拦截。本发明的自动套袋设备为双边交替作业,先进行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将第一传输机构21对应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21的两侧,启动第五直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二拦截板62向下位移至接触中转工位,同步启动第一传输机构21,第一传输机构21传输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包装袋经第一传输机构21对应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整形后,并使第二传输机构对应的两个六号气缸的推杆保持伸出的状态(如图4所示)对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拦截作业,防止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输送至中转工位,这样就可保证单边作业,第一传输机构21上的包装袋因无拦截整形机构9的拦截可被传输至中转工位,使该包装袋传输至第一推动板71及所述第一拦截板61之间;可启动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一推动板71推动第一推动板71及所述第一拦截板61之间的包装袋,使包装袋朝向第二拦截板62位移,位移至入袋区域;然后启动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可带动第三推动板73推动入袋区域的包装袋对准套袋机构11入袋,这样就可完成第一传输机构21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然后,类似上述操作,也可对应完成第二传输机构22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初始状态时,第二传输机构22对应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相对倾斜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22的两侧,启动第四直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一拦截板61向下位移至接触中转工位,同步启动第二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机构传输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包装袋经第二传输机构对应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9整形后,并使第一传输机构对应的两个六号气缸的推杆保持伸出的状态(如图4所示)对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拦截作业,防止第一传输机构的包装袋传输至中转工位,这样就可保证单边作业,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因无拦截整形机构9的拦截可被传输至中转工位,使该包装袋传输至第二推动板72及所述第二拦截板62之间;可启动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二推动板72推动第二推动板72及所述第二拦截板之间的包装袋,使包装袋朝向第一拦截板61位移,位移至入袋区域;然后启动第三直线运动机构,可带动第三推动板73推动入袋区域的包装袋对准套袋机构11入袋,这样就可完成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第一传输机构及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进行交替入袋作业。人工套袋升级为自动套袋设备的机械套袋作业,能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的第一传输机构21及第二传输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传输机构21及第二传输机构均包括两个传输轮和传送带,两个传输轮通过传送带连接,通过第一电机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输轮,第一电机运转后,可带动其中一个传输轮转动,从而带动另一个传输轮转动,从而带动传输带传送其上的包装袋。这样第一传输机构(或第二传输机构)启动后,就可带动传输第一传输机构(或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

为了使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交替有序地输送至套袋机构11进行套袋作业,相互之间先后有序,可对应本发明的自动套袋设备设置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型号为三菱fx3ga-40mr-cm),还可沿第一出口101传出的包装袋的运动轨迹分别设置a1传感器31、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a1传感器、a2传感器及a3传感器均用于感应检测包装袋,如采用型号为e3f-ds10c4),a1传感器31、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分别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plc控制器分别与一号气缸51、二号气缸52、三号气缸53、四号气缸54及五号气缸55的磁控开关电性连接。a1传感器31设在第一传输机构上,a1传感器31最好位于第一传输机构对应的两组拦截整形机构的对称中心线上且a1传感器与对应的拦截整形机构的间距越小越好,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沿y轴方向间隔布置在中转工位上,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位于第一拦截板与第一推动板71之间,当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同时监测感应到包装袋时,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同时向plc控制器发出感应信号,plc控制器首先通过各个气缸的磁控开关判断对应的气缸位置是否在初始位置(磁控开关的型号为cs1-f,将磁控开关装在气缸的缸筒两端外侧,磁性开关气缸用于检测气缸行程的位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展开详述,这里的初始位置使指气缸启动前的活塞的对应位置),plc控制器接收到a2传感器32及a3传感器33的感应信号后,先后发出启动五号气缸55的指令、启动一号气缸51的指令和启动三号气缸53的指令,先使五号气缸55带动第二拦截板62下降设定值,可使第二拦截板62下降至接触中转工位,然后使一号气缸51带动第一推动板71朝向第一拦截板位移而推动包装袋,使第一推动板71到达预定位置(入袋区域,可在入袋区域对应设置一个d传感器,d传感器用于检测包装袋是否落在入袋区域内)后返回至初始位置,最后使三号气缸53启动带动第三推动板73推动入袋区域的包装袋,进行入袋作业。还可在套袋机构11的入口对应设置c传感器10,c传感器10用于检测套袋机构11的入口是否套好袋子,c传感器10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当plc控制器同时接收到c传感器和d传感器,可发出启动三号气缸53的信号,通过三号气缸53将包装袋(米包)推入袋子内,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流程完毕,全部气缸复位。同理,可沿第二出口102传出的包装袋的运动轨迹分别设置b1传感器41、b2传感器42及b3传感器43(b1传感器、b2传感器及b3传感器均用于感应检测包装袋,如采用型号为e3f-ds10c4),b1传感器41、b2传感器42及b3传感器43分别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b1传感器、b2传感器及b3传感器与a1传感器、a2传感器及a3传感器的位置以套袋机构11的入口为对象呈对称布置,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流程与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流程相类似,在此就不赘述了。plc控制器控制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流程与第二传输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入袋作业流程交替进行,保证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传出的包装袋交替有序地入袋,可对多个包装袋进行交替入袋。整个流程由plc控制器全程监测,自动运行,因为左右工位有公用单元,所以设定plc控制器使左右工位不可同时运行,plc控制器以先到执行,后到等待的原则自动循环运行。plc控制器对所有气缸的运动时间也有设定,如果有气缸在位移过程中因为异常原因如障碍物,在设定的时间不能位移到指定位置,plc控制器发出停机的指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三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四直线运动机构及第五直线运动机构均为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丝杆及套筒,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所述丝杆,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套筒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71、第二推动板72、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以第一直线运动机构为例进行说明,电机运转后,可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套筒沿x轴方向位移,从而带动第一推动板71沿x轴方向位移。同理,可通过对应的电机带动第二推动板72、第三推动板、第一拦截板或第二拦截板位移。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