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9105发布日期:2019-08-10 00:4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搬运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送到工地装配就可以。目前,常采用叉车或其他设备辅助来实现房屋构件的快速、安全运输,但是,在房屋构件的装配、运输过程中,叉车或其他设备的重心会随房屋构件相对于叉车的位置发生改变,此时,叉车或其他设备容易发生倾覆而直接影响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搬运车。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搬运车,包括:车身;门架组件,与车身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与门架组件相连接,用于驱动门架组件相对于车身翻转;叉装组件,与门架组件活动连接;旋转驱动件,与叉装组件相连接,用于驱动叉装组件相对于门架组件旋转;支撑组件,与门架组件相连接,用于在门架组件的带动下移动并抵接地面。

本发明提供的搬运车,包括车身、门架组件、第一驱动部、叉装组件和支撑组件。其中,门架组件的一端(臂架的第一端)与车身转动连接。具体地,门架组件的一端与车身通过铰链连接。门架组件的另一端(臂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驱动部与车身转动连接,即第一驱动部的两端分别与门架组件和车身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下,门架组件可以绕铰链轴相对于车身翻转。支撑组件连接在门架组件上。在第一驱动部驱动门架组件相对于车身翻转时,门架组件的第二端在第一驱动部的作用下朝上运动,门架组件的第一端朝下运动,此时可带动位于门架组件的第一端的支撑组件转动进而抵接在地面上,从而增加搬运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提供支撑力,防止搬运车在举升墙板时发生倾覆,确保搬运车的安全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部可以为伸缩杆,即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门架组件和车身转动连接,伸缩杆伸长时则可以将门架组件顶起,进而实现门架组件绕铰链轴的翻转,当伸缩杆收缩时,则可使得门架组件从竖立状态回落至平放状态。其中,门架组件的竖立状态是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下,门架组件翻转至垂直或近似于垂直于车身的位置,门架组件的平放状态是指第一驱动部未工作时,门架组件处于水平放置在车身上的位置。

另外,叉装组件与门架组件活动连接,在门架组件转动呈竖立状态时,叉装组件可移动到门架组件的第一端,以方便叉起待搬运件,如墙板。在叉起墙板后,门架组件可转动呈平放状态,叉装组件向门架组件的中心移动,有利于搬运车稳定运输墙板。当然,通过设定旋转驱动件与叉装组件相连接,以驱动叉装组件相对于门架组件旋转,有利于调整墙板在运输车上的位置,方便搬运车在窄小的空间内搬运墙板,也方便将墙板放置到特定位置。可选地,旋转驱动件为液压转台。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搬运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车身包括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第一承载区域的宽度大于第二承载区域的宽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搬运车还包括多个承重轮,多个承重轮两两对称分布在第二承载区域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承载区域位于第一承载区域的一侧,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拼合成t字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在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面为弧形连接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搬运车还包括:电池、控制平台及配重件,电池、控制平台及配重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承载区域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驱动部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第二承载区域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架组件包括:机架;第二驱动部,其一端与机架相连,第二驱动部与叉装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用于驱动叉装组件相对于机架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驱动部包括:多级驱动机构,其一端与机架相连;及连接件,与多级驱动机构的另一端相连,多级驱动机构逐级运行以驱动连接件相对于机架移动,连接件直接或间接连接叉装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级驱动机构包括:一级驱动件,其一端连接机架;二级机架,其与一级驱动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一级驱动件驱动二级机架相对于机架移动;二级驱动件,其一端连接二级机架,其另一端连接连接件,二级驱动件驱动连接件相对于二级机架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二级机架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机架设有导向槽,第一导向滚轮嵌入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相适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向槽的开口朝向机架的内部。进一步地,二级机架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有嵌入导向槽内的第二导向滚轮,第一导向滚轮的滚动面与导向槽的内侧壁相贴,第二导向滚轮与导向槽的底壁相贴。

可以想到地,第二导向滚轮应当避开第一导向滚轮设置。可以理解地,也可用滑动导轨代替第一导向滚轮和导向槽构成的滚动导轨,此时往往不存在左右晃动的问题,因而不必设置第二导向滚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包括:叉臂,叉臂与门架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杆件,设置在叉臂的一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杆件,第二杆件构造为货叉,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可拆卸连接,并沿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当然,货叉装置还可具有第三杆件,第四杆件等等,实现多个货叉的连续分布且可拆卸连接,保证货物不同的搬运量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杆件包括相互间隔的两个夹板,第二杆件部分插设在两个夹板之间。

当然,第二杆件也可部分设置在第一杆件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货叉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插入两个夹板和第二杆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件包括:插杆,插杆插入两个夹板、叉臂以及位于两个夹板之间的第二杆件;第一弹性件,支撑在插杆与叉臂之间;调节杆,叉臂的侧壁上设有调节孔,调节杆伸入调节孔后,与伸入叉臂内的插杆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调节孔向远离第二杆件的方向延伸,调节杆在调节孔内移动以使插杆脱离第二杆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臂与第一杆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叉臂和第一杆件呈l型分布。

可选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还包括:传感器,设置在叉臂上;第一感应杆,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杆件上,至少部分第一感应杆凸出于第一杆件的前端,第一感应杆与传感器电连接,在第一感应杆被碰撞的情况下,传感器可检测到碰撞信号。

可选地,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杆体背离第二杆体的一侧,第一感应杆在传感器的一侧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还包括:止挡部,设置在叉臂上或第一杆件上;第二弹性件,支撑在止挡部与第一感应杆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感应杆,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杆件上,第二感应杆的一端与第一感应杆相抵接,第二感应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杆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还包括:夹持部,设置在叉臂的另一端,用于夹持待搬运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夹持部包括:夹紧架,夹紧架与叉臂活动连接;第三驱动部,与夹紧架相连接,第三驱动部驱动夹紧架相对于叉臂运动,以夹紧位于叉臂上的待搬运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夹紧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与叉臂活动连接;接触轮,与支撑件可转动连接,用于与待搬运件相接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夹紧架还包括压紧件,压紧件连接在叉臂上,第三驱动部带动压紧件运动并抵压在待搬运件上以限制待搬运件沿叉臂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夹紧架还包括:卡爪,卡爪连接在压紧件上,用于限制待搬运件向远离叉臂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叉装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沿叉臂的宽度方向连接在叉臂上,限位件用于抵接待搬运件以限制待搬运件沿叉臂的宽度方向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搬运车还包括:叉臂和夹紧架围合形成放置待搬运件的夹持区域;传感器装置,设置在叉装组件上,用于检测待搬运件是否位于夹持区域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组件包括:传动部,与门架组件相连接;支撑部,与传动部相连接,门架组件通过传动部带动支撑部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动部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门架组件和支撑部;支撑部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的一端与门架组件或车身转动连接,门架组件翻转以使第三弹性件受压并带动支撑件相对于车身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动部还包括安装板、第一导向轴承和第一导向杆,其中,安装板通过第三弹性件与门架组件相连接;第一导向轴承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导向轴承内,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部相连接,门架组件翻转并通过第一导向轴承和第一导向杆带动支撑部朝向车身的底部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部还包括:支撑轮,与支撑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用于抵接地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还包括支撑轮,支撑轮转动连接在支撑件的末端,当支撑件在门架组件的带动下朝车身的底部收回时,支撑件的末端会靠近地面运动以致最后抵接在地面上,通过设置支撑轮,当支撑件的末端朝车身的底部收回时,支撑轮可沿地面滚动,防止支撑件的末端与地面发生硬碰撞或摩擦,确保支撑件的正常使用性能。进一步地,支撑轮通过铰链与支撑件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架组件在竖立状态的左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架组件在竖立状态的左视爆炸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架组件在竖立状态的后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叉装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在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叉装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在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叉装组件的一个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叉装组件的另一个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的一个侧视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部的一个侧视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主视图;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右视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俯视图;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2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爆炸图;

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叉装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2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3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4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5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6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身,102第一承载区域,104第二承载区域,106承重轮,108驱动轮,110弧形连接面,2门架组件,202机架,204第二驱动部,206多级驱动机构,208一级驱动件,210二级机架,212二级驱动件,214第一导向滚轮,216第二导向滚轮,218第三导向滚轮,220第四导向滚轮,222连接件,224旋转驱动件,226转动连接部,228臂架旋转销,3第一驱动部,4叉装组件,402叉臂,404调节孔,406第一杆件,408夹板,410第二杆件,412插杆,414第一弹性件,416调节杆,418传感器,420第一感应杆,422止挡部,424第二弹性件,426第二感应杆,428销轴,430销轴座,432第四弹性件,434弹簧销轴,436第二杆件本体,438盖板,440插入部,442夹持部,444夹紧架,446第三驱动部,448接触轮,450第一旋转销,452第二旋转销,454安装座,456限位部,458支撑件,460压紧件,462卡爪,464限位件,466传感器装置,5支撑组件,502传动部,504支撑部,506安装板,508第一导向轴承,510第一导向杆,512第二导向轴承,514第二导向杆,516连接杆,518支撑轮,520第一支撑件,522第二支撑件,524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搬运车。

如图22至图36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搬运车,包括:车身1;门架组件22,与车身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3,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用于驱动门架组件22相对于车身1翻转;叉装组件4,与门架组件22活动连接;旋转驱动件224,与叉装组件4相连接,用于驱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门架组件2旋转;支撑组件5,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用于在门架组件22的带动下移动并抵接地面。

本发明提供的搬运车,包括车身1、门架组件22、第一驱动部3、叉装组件4和支撑组件5。其中,门架组件22的一端(臂架的第一端)与车身1转动连接。具体地,门架组件22的一端与车身1通过铰链连接。门架组件22的另一端(臂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驱动部3与车身1转动连接,即第一驱动部3的两端分别与门架组件22和车身1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部3的驱动下,门架组件22可以绕铰链轴相对于车身1翻转。支撑组件5连接在门架组件22上。在第一驱动部3驱动门架组件22相对于车身1翻转时,门架组件22的第二端在第一驱动部3的作用下朝上运动,门架组件22的第一端朝下运动,此时可带动位于门架组件22的第一端的支撑组件5转动进而抵接在地面上,从而增加搬运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提供支撑力,防止搬运车在举升墙板时发生倾覆,确保搬运车的安全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部204可以为伸缩杆,即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门架组件22和车身1转动连接,伸缩杆伸长时则可以将门架组件22顶起,进而实现门架组件22绕铰链轴的翻转,当伸缩杆收缩时,则可使得门架组件22从竖立状态回落至平放状态。其中,门架组件22的竖立状态是在第一驱动部3的驱动下,门架组件22翻转至垂直或近似于垂直于车身1的位置,门架组件22的平放状态是指第一驱动部3未工作时,门架组件22处于水平放置在车身1上的位置。

另外,叉装组件4与门架组件22活动连接,在门架组件22转动呈竖立状态时,叉装组件4可移动到门架组件22的第一端,以方便叉起待搬运件,如墙板。在叉起墙板后,门架组件22可转动呈平放状态,叉装组件4向门架组件22的中心移动,有利于搬运车稳定运输墙板。当然,通过设定旋转驱动件224与叉装组件4相连接,以驱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门架组件2旋转,有利于调整墙板在运输车上的位置,方便搬运车在窄小的空间内搬运墙板,也方便将墙板放置到特定位置。可选地,旋转驱动件224为液压转台。当然也可为电机等部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车身1包括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第一承载区域102的宽度大于第二承载区域104的宽度。进一步地,搬运车还包括多个承重轮106,多个承重轮106两两对称分布在第二承载区域104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车身1包括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用于承载墙板,在第一承载区域102的宽度能够满足对墙板的一侧起到稳定承载作用的情况下,减少第二承载区域104的宽度而使得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仍然能够对墙板稳定地进行承载,减少第二承载区域104的宽度而减少第二承载区域104宽度方向两侧的承重轮106的间距,由于减少了搬运车的占用空间,使得搬运车的承重轮106不易与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发生碰撞,提高搬运车在窄小空间的通行能力,搬运车能够在施工现场快速地行进,提高搬运车对墙板的转移速度,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承载区域104位于第一承载区域102的一侧,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拼合成t字型。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用于放置墙板,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拼合成t字型,即第二承载区域104的宽度窄于第一承载区域102的宽度,呈t字型的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对墙板起到稳定地承载作用,第二承载区域104的宽度较窄而减少第二承载区域104宽度方向两个承重轮106的间距,减少了车身1宽度尺寸,提高搬运车在施工现场的通行能力。尤其在狭小户型或复杂施工环境中更具灵活性,便于在遇到墙角、门框行进拐弯过程中,t型较宽大处先进入,较窄小处后进入,即便转弯,也不易与墙角、门框等发生碰撞。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区域104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布在第一承载区域102的两侧,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拼合成十字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8所示,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在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面为弧形连接面1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在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面为弧形连接面110,该弧形连接面110向车身1内部凹陷,尤其在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拼合成t字型的情况下,可使得搬运车在拐弯过程中即使与墙角、门框发生碰撞也可避免损坏墙角、门框或车身等结构。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在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面也可为弯折面,弯折面的夹角可为直角或钝角。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搬运车还包括:电池、控制平台及配重件,电池、控制平台及配重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承载区域102处。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控制平台及配重件均具有较大的重量,通过将电池、控制平及配重件三者中的至少一种设置在第一承载区域102处,具体可将三者均设置在第一承载区域102处,极大地增加了第一承载区域102处的重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叉装组件4升降墙板及满载状态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搬运车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轮108,设置在第一承载区域102远离第二承载区域104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轮108为搬运车提供行进动力,驱动轮108带动第一承载区域102和第二承载区域104行进,从而实现对墙板的转移,减少工作人员搬运墙板的工作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2至图28所示,第一驱动部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第二承载区域104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驱动部3同时对门架组件22进行驱动而保证驱动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墙板较重而第一驱动部3驱动力不足的情况发生,两个第一驱动部3位于第二承载区域104宽度方向两侧而使得门架组件22宽度方向的两侧受到两个第一驱动部3的驱动力,门架组件22受到平衡地驱动力而进一步提高驱动过程的稳定性。此外,第一驱动部3位于第二承载区域104宽度方向的两侧而使得两个第一驱动部3的间距小于第一承载区域102的宽度,避免两个第一驱动部3沿第一承载区域102的宽度方向凸出于第一承载区域102,从而保证第二承载区域104的宽度窄于第一承载区域102,减小车身1宽度方向的尺寸,提高运输车在窄小空间的通行能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门架组件22包括:机架202;第二驱动部204,其一端与机架202相连,第二驱动部204与叉装组件4直接或间接连接,用于驱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机架202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门架组件22包括机架202和第二驱动部204,第一驱动部3可作用下机架202上,驱动机架202翻转,进而带动机架202上的第二驱动部204等结构翻转,第二驱动部204设置在机架202上,并驱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机架202移动。可选地,可沿机架202的长度方向移动叉装组件4。第二驱动部204可与旋转驱动件224相连接,进而驱动旋转驱动件224和叉装组件4相对于机架202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驱动部204包括:多级驱动机构206,其一端与机架202相连;及连接件222,与多级驱动机构206的另一端相连,多级驱动机构206逐级运行以驱动连接件222相对于机架202移动,连接件222直接或间接连接叉装组件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多级驱动机构206,可以实现逐级驱动叉装组件4,加大了驱动行程,且每级驱动机构单独驱动时的驱动行程短,在相同的举升力下,既可以减小每级驱动机构的大小,又能够提高多级驱动机构206的整体构件刚度,减小对周围空间的占用,在满足结构刚度和推力的情况下减小了所需驱动机构的尺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多级驱动机构206包括:一级驱动件208,其一端连接机架202;二级机架210,其与一级驱动件208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一级驱动件208驱动二级机架210相对于机架202移动;二级驱动件212,其一端连接二级机架210,其另一端连接连接件222,二级驱动件212驱动连接件222相对于二级机架21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多级驱动机构206包括一级驱动件208、二级机架210及二级驱动件212,通过两级驱动机构实现两级驱动叉装组件4,避免因使用单级驱动机构造成的驱动机构负重较大,以及叉装组件4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将负重分散,保证驱动机构和叉装组件4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此外,在相同的举升力下,通过两级驱动机构既可以减小每级驱动机构的大小,又能够提高多级驱动机构206的整体构件刚度,减小对周围空间的占用。具体而言,在驱动过程中,以推动叉装组件4上行为例,一级驱动件208首先推动二级机架210、二级驱动件212和叉装组件4共同上行,当一级驱动件208达到行程极限时,二级驱动件212可继续运行,推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二级机架210上行,则叉装组件4相对于机架202继续上行,从而形成串联式两级驱动,达到加大驱动行程的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刚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一级驱动件208为液压伸缩件、丝杆或蜗轮蜗杆机构;和/或二级驱动件212为液压伸缩件、丝杆或蜗轮蜗杆机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二级驱动件2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二级驱动件212并列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机架202和二级机架210均呈方框状,二级机架210嵌设在机架202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二级机架210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214,机架202设有导向槽,第一导向滚轮214嵌入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在二级机架210的外侧壁上还成对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214,并嵌入机架202的导向槽,构成滚动导轨的结构,在二级机架210相对于机架202移动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一导向滚轮214与导向槽的滚动摩擦代替二级机架210与机架202之间的滑动摩擦,既可降低对机构的损坏,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显著降低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导向槽的开口朝向机架202的内部。进一步地,二级机架210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有嵌入导向槽内的第二导向滚轮216,第一导向滚轮214的滚动面与导向槽的内侧壁相贴,第二导向滚轮216与导向槽的底壁相贴。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导向槽的开口朝向机架202的内部,也就是方框状的机架202在两相对侧边上的导向槽刚好开口朝向彼此。在此基础上,第一导向滚轮214的滚动面与导向槽的内侧壁相贴合,其滚动方向与二级机架210的前进方向一致,使得第一导向滚轮214承担着类似车轮的作用,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为了保证第一导向滚轮214的顺利滚动,第一导向滚轮214与导向槽的底壁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间隙,但这可能造成二级机架210相对于机架202左右晃动。通过在二级机架210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嵌入导向槽的第二导向滚轮216,且第二导向滚轮216的滚动面与导向槽的底壁相贴合,可以填补二级机架210与导向槽底壁之间空隙,减少机架202的晃动,并且采用可以转动的滚轮也有助于减小其与导向槽的摩擦,既可降低对机构的损坏,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显著降低噪音。

可以想到地,第二导向滚轮216应当避开第一导向滚轮214设置。可以理解地,也可用滑动导轨代替第一导向滚轮214和导向槽构成的滚动导轨,此时往往不存在左右晃动的问题,因而不必设置第二导向滚轮21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多级驱动机构206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机架202和至少一个连接驱动件,至少一个连接机架202呈方框状,至少一个连接机架202逐个嵌设在机架202和二级机架210之间;至少一个连接机架202中的任意相邻两个连接机架20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驱动件中的至少一个,二级机架210和与之相邻的一个连接机架20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驱动件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多级驱动机构206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机架202和至少一个连接驱动件,其作用类似于二级机架210和二级驱动件212,设置在机架202和二级机架210之间,从而可以按照驱动需求增加多级驱动机构206的级数,提高了产品设置的灵活性,有助于拓宽其适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连接件222呈方盘状,连接件222嵌入机架202内,连接件222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有第三导向滚轮218,机架202设有二级导向槽(图中未示出),第三导向滚轮218嵌入二级导向槽内并与二级导向槽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连接件222呈与方框状的机架202相适配的方盘状,一方面可在连接件222移动过程中对连接件222起到一定的限位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助于确保施工安全。第三导向滚轮218的作用与第一导向滚轮214相同,可减小连接件222与二级导向槽之间的摩擦,降低对机构的损坏,降低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二级导向槽的开口朝向机架202的内部;连接件222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有嵌入二级导向槽内的第四导向滚轮220,第三导向滚轮218的滚动面与二级导向槽的内侧壁相贴,第四导向滚轮220与二级导向槽的底壁相贴。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二级导向槽的开口朝向机架202的内部,也就是方框状的机架202在两相对侧边上的二级导向槽刚好开口朝向彼此。在此基础上,第三导向滚轮218的滚动面与二级导向槽的内侧壁相贴合,其滚动方向与连接件222的前进方向一致,使得第三导向滚轮218承担着类似车轮的作用,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为了保证第三导向滚轮218的顺利滚动,第三导向滚轮218与二级导向槽的底壁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间隙,但这可能造成连接件222相对于机架202左右晃动。通过在连接件222的外侧壁上成对设置嵌入二级导向槽的第四导向滚轮220,且第四导向滚轮220的滚动面与二级导向槽的底壁相贴合,可以填补连接件222与二级导向槽底壁之间空隙,减少连接件222的晃动,并且采用可以转动的滚轮也有助于减小其与二级导向槽的摩擦,既可降低对机构的损坏,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显著降低噪音。可以想到地,第四导向滚轮220应当避开第三导向滚轮218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旋转驱动件224与连接件222可转动连接,并与叉装组件4相连,用于驱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机架202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旋转驱动件224转动,可带动叉装组件4随之相对于机架202转动,使得在夹取墙板、运输墙板和安装墙板的不同状态下可将叉装组件4转动至合理的角度,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门架组件22还包括转动连接部226和臂架旋转销228,转动连接部226设置在机架202上,转动连接部226避开第一驱动部3与车身1转动连接;臂架旋转销228设置在机架202上,臂架旋转销228与第一驱动部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3驱动门架组件22围绕转动连接部226的转动轴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用于驱动门架组件22相对于车身1翻转的驱动结构。门架组件22经转动连接部226与车身1转动连接,可作为门架组件22相对于车身1翻转的转动支点,第一驱动部3避开转动连接部226连接在车身1和门架组件22之间,具体与臂架旋转销228转动连接,当第一驱动部3推起门架组件22的臂架旋转销228远离车身1运动时,门架组件22受转动连接部226的限制会围绕转动连接部226的转动轴发生相对于车身1的翻转,从而可将门架组件22由平铺于车身1上的状态转换为竖立状态,多级驱动机构206继而驱动叉装组件4相对于机架202上下移动,可实现墙板的夹取和安装,当第一驱动部3回拉门架组件22时,又可将门架组件22转动呈平放状态,继而实现墙板的运输,从而将搬运和安装功能结合到一个设备上,有助于节省体力劳动,进一步拓宽设备的使用场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包括:叉臂402,叉臂402与门架组件2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杆件406,设置在叉臂402的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叉装组件4包括叉臂402和第一杆件406,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叉臂402移动,进而驱动第一杆件406移动,第一杆件406优选构造成货叉,更方便地叉起待搬运件,如墙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第二杆件410,第二杆件410构造为货叉,第二杆件410与第一杆件406可拆卸连接,并沿第一杆件406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杆件410,并将第二杆件410构造为货叉,使第二杆件410能够与第一杆件406可拆卸连接,使得在需要搬运较多的货物时,如搬运墙板时,只需将第二杆件410安装在第一杆件406上即可通过第二杆件410这一货叉对墙板进行搬运,由于第二杆件410沿第一杆件406的长度延伸,增加了货叉装置一次性搬运墙板的量,提高搬运效率。而在需要搬运较少的墙板时,如仅一次性搬运一块墙板,只需将第二杆件410从第一杆件406上拆卸下来,通过第一杆件406对墙板进行搬运即可。由于第一杆件406的长度相较于第一杆件406和第二杆件410的结合较短,有利于保证一块墙板被搬运后也能够稳定地放置在第一杆件406和叉臂402上,避免采用较长的货叉搬运一块墙板,而导致墙板无法稳定放置在货叉装置上,甚至导致搬运失效。另外,单独采用第一杆件406搬运墙板,也有利于实现对墙板的交接,方便将单个的墙板放置在其他设备上或墙体上,使得货叉装置不仅具有搬运墙板的功能,还具有交接及安装墙板的功能,提高了货叉装置的使用场合,极大地节省人力。其中,第一杆件406也可构造为货叉,搬运货物的效果更好。

当然,货叉装置还可具有第三杆件,第四杆件等等,实现多个货叉的连续分布且可拆卸连接,保证货物不同的搬运量需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第一杆件406包括相互间隔的两个夹板408,第二杆件410部分插设在两个夹板408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一杆件406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夹板408,并将第二杆件410部分插设在两个夹板408之间,提高了第一杆件406与第二杆件41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有利于第一杆件406和第二杆件410共同承接较重的货物。

当然,第二杆件410也可部分设置在第一杆件406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货叉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插入两个夹板408和第二杆件4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至少插入两个夹板408和第二杆件410,来实现第一杆件406和第二杆件410的连接,可选地,连接件垂直于两个夹板408插入第二杆件410,连接牢固,可有效避免第二杆件410脱离第一杆件40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连接件包括:插杆412,插杆412插入两个夹板408、叉臂402以及位于两个夹板408之间的第二杆件410;第一弹性件414,支撑在插杆412与叉臂402之间;调节杆416,叉臂402的侧壁上设有调节孔404,调节杆416伸入调节孔404后,与伸入叉臂402内的插杆4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连接件的组成及其结构。连接件包括插杆412、第一弹性件414和调节杆416。其中,插杆412可贯穿两个夹板408、第二杆件410伸入到叉臂402中,此处,默认两个夹板408、第二杆件410和叉臂402上均设有供插杆412伸入的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弹性件414设置在叉臂402的安装孔内,使第一弹性件414支撑在叉臂402与插杆412之间,有利于插杆412在第一弹性件414的弹力作用下,贯穿第二杆件410,贯穿两个夹板408,而将第一杆件406和第二杆件410牢固连接在一起。另外,通过在叉臂402上设置调节孔404,使调节孔404与叉臂402上的安装孔相连通,并将调节杆416插入调节孔404而与插杆412相连接,调节孔404的孔壁可对调节杆416进行限位,从而对插杆412进行限位,避免插杆412在第一弹性件414的弹力作用下弹出第二杆件410。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414为弹簧。当然,第一弹性件414也可为橡胶件或碟簧等。

可选地,叉臂402上还设有让位孔,让位孔位于调节孔404的一侧,并与调节孔404相连通。调节杆416可转动后伸入让位孔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调节孔404向远离第二杆件410的方向延伸,调节杆416在调节孔404内移动以使插杆412脱离第二杆件4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调节孔404向远离第二杆件410的方向延伸,使得调节杆416能够在调节孔404内移动,并带动插杆412脱离第二杆件410,此时第一弹性件414压缩,实现了第二杆件410的快速装卸。其中,可手动拨动调节杆416,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拨动调节杆41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叉臂402与第一杆件406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叉臂402与第一杆件406一体成型,一方面方便加工,另一方提高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有利于搬运重量较大的货物。

可选地,叉臂402和第一杆件406呈l型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连接件为螺纹杆。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件设置为螺纹杆,可通过螺纹杆实现第一杆件406和第二杆件410的拆卸及连接,连接牢固。

可选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传感器418,设置在叉臂402上;第一感应杆420,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杆件406上,至少部分第一感应杆420凸出于第一杆件406的前端,第一感应杆420与传感器418电连接,在第一感应杆420被碰撞的情况下,传感器418可检测到碰撞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部分第一感应杆420凸出于第一杆件406的前端,且第一感应杆420与传感器418电连接,传感器418可检测第一感应杆420被碰撞,从而在货叉寻找货物并叉起货物的过程中,可以判断出货叉是否碰到障碍物,在第一感应杆420被碰撞的情况下,传感器418可检测到碰撞信号,从而触发搬运车避开障碍物运动,进而使得叉装组件4可顺利搬起货物,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搬运车容易碰撞到其他物料而发生危险的问题,提升了搬运车的灵活性。

可选地,传感器418可检测到第一感应杆420被碰撞后产生的振动,或传感器418可检测到第一感应杆420被碰撞后移动的位移,从而通过第一感应杆420的振动或位移而判定货叉被碰撞。传感器418可选为接近传感器418或光电传感器418等。

可选地,传感器418设置在第一杆体背离第二杆体的一侧,第一感应杆420在传感器418的一侧运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止挡部422,设置在叉臂402上或第一杆件406上;第二弹性件424,支撑在止挡部422与第一感应杆42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叉臂402上或第一杆件406上设置止挡部422,可选地,止挡部422与叉臂402或第一杆件406可拆卸连接,将第二弹性件424支撑在止挡部422与第一感应杆420之间,当第一感应杆420被碰撞而产生位移时,会压缩第二弹性件424,而当第一感应杆420离开障碍物时,第二弹性件424的回复力能够带动第一感应杆420回复原位。优选地,第一感应杆420的外周设有止位凸起,第二弹性件424为弹簧,抵接在止位凸起与止挡部422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第二感应杆426,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杆件410上,第二感应杆426的一端与第一感应杆420相抵接,第二感应杆426的另一端穿出第二杆件410。

在该实施例中,在叉装组件4还包括第二杆件410的情况下,可在第二杆件410上设置第二感应杆426,通过第二感应杆426与外界进行触碰,并将触碰力传递到第一感应杆420上,也即第二感应杆426推动第一感应杆420移动,从而通过传感器418检测到搬运车触碰到外界物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销轴428,套设在第二感应杆426上;销轴座430,套设在第二感应杆426上;第四弹性件432,套设在第二感应杆426上,第四弹性件432的一端止抵于销轴428,第四弹性件432的另一端止抵于销轴座430。

在该实施例中,叉装组件4还包括销轴428、销轴座430和第四弹性件432,销轴428、销轴座430和第四弹性件432均套设于第二感应杆426上,第四弹性件432的一端止抵于销轴428,第四弹性件432的另一端止抵于销轴座430,其中,第四弹性件432用于使第二感应杆426被碰撞后回复原位,具体地,当第二感应杆426被碰撞而产生位移时,套设在第二感应杆426上的销轴428运动而压缩第四弹性件432,第四弹性件432产生形变,当第二感应杆426离开障碍物时,第四弹性件432的回复力带动第二感应杆426回复原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弹簧销轴434,弹簧销轴4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簧销轴434分别套设在第一感应杆420和第二感应杆426上。提高第一感应杆420和第二感应杆426的移动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第二杆件410包括:第二杆件本体436,第二杆件本体436上设有安装槽;盖板438,盖板438盖设在安装槽的开口端以形成第二通道;插入部440,设置在第二杆件本体436的一端,插入部440插入第一杆件406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杆件410包括第二杆件本体436、盖板438和插入部440,第二杆件本体436上设有安装槽,盖板438盖设在安装槽的开口端以形成第二通道,插入部440设置在第二杆件本体436的一端,插入部440插入第一杆件406的第一通道内实现第二杆件410与第一杆件406的连接,使得第二杆件410与第一杆件406的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稳固,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叉装组件4还包括:夹持部442,设置在叉臂402的另一端,用于夹持待搬运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叉臂402远离第一杆件406的一端设置夹持部442,通过夹持部442对待搬运件,如墙板进行夹紧,有利于提高的墙板的搬运稳定度,也有利于对墙板进行稳定交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夹持部442包括:夹紧架444,夹紧架444与叉臂402活动连接;第三驱动部446,与夹紧架444相连接,第三驱动部446驱动夹紧架444相对于叉臂402运动,以夹紧位于叉臂402上的待搬运件。

在该实施例中,夹持部442包括夹紧架444和第三驱动部446,叉臂402连接在车身1上,叉臂402用于放置墙板。夹紧架444与叉臂402活动连接,具体地,夹紧架444可以与叉臂402铰接。第三驱动部446与夹紧架444相连接,且在第三驱动部446的驱动下夹紧架444可以相对于叉臂402运动,进而使得夹紧架444可以在夹紧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夹紧架444的夹紧位置是指夹紧架444靠近叉臂402,且夹紧位于叉臂402上的墙板,夹紧架444的打开位置是指夹紧架444远离叉臂402,在墙板装配到叉臂402的过中,夹紧架444不会干涉装配过程。通过第三驱动部446以控制夹紧架444相对于叉臂402的位置,进而实现当墙板装配于叉臂402上时,驱动夹紧架444以将墙板夹紧固定在叉臂402上,无需搬运前人工对墙板进行固定,确保墙板在运输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防止搬运过程中墙板摇晃跌落,提升搬运车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夹紧架444包括:支撑件458,支撑件458与叉臂402活动连接;接触轮448,与支撑件458可转动连接,用于与待搬运件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支撑件458的一端与叉臂402铰接,支撑件458的另一端设有接触轮448。当墙板放置在叉臂402上时,第三驱动部446控制支撑件458靠近墙板移动,进而使得接触轮448可沿墙板滚动,并抵触于墙板上,防止支撑件458的自由端与墙板之间发生硬性摩擦,确保墙板的完整性。可选地,支撑件458呈l型,接触轮448设置在支撑件458的自由端,能够大范围包裹墙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9至图36所示,夹紧架444还包括压紧件460,压紧件460连接在叉臂402上,第三驱动部446带动压紧件460运动并抵压在待搬运件上以限制待搬运件沿叉臂402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当夹紧架444位于夹紧位置时,则叉臂402和夹紧架444围合构成放置墙板的夹持区域,夹持区域用于放置墙板。夹紧架444包括压紧件460,压紧件460活动连接在叉臂402上。当墙板放置在叉臂402上时,在第三驱动部446的带动下,压紧件460可相对于叉臂402且朝向墙板运动,进而使得压紧件460压紧在墙板上以防止墙板在叉臂402的长度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确保墙板的位置稳定性。有利于将墙板传输给另外的设备上或墙体上,有利于墙板的交接,免除人工操作,节省人力。

进一步地,压紧件460可沿叉臂402的长度方向伸缩,进而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墙板。进一步地,压紧件460可与支撑件458可拆卸连接,以增加夹持区域的空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9至图36所示,夹紧架444还包括:卡爪462,卡爪462连接在压紧件460上,用于限制待搬运件向远离叉臂402的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夹紧架444还包括卡爪462,卡爪462可拆卸连接在压紧件460上,且卡爪462随压紧件460同步运动。当墙板放置在叉臂402上时,在第三驱动部446的带动下,卡爪462可相对于叉臂402朝向墙板运动,进而限制待搬运件向远离叉臂402的方向移动,即限制墙板在叉臂402的厚度方向上运动。进一步地,墙板在压紧件460及卡爪462的限位作用下,可以实现在叉臂402的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9至图36所示,叉装组件还包括:限位件464,沿叉臂402的宽度方向连接在叉臂402上,限位件464用于抵接待搬运件以限制待搬运件沿叉臂402的宽度方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叉装组件4还包括限位件464,限位件464沿叉臂402的宽度方向连接在叉臂402上,限位件464能够抵接在墙板上以限制墙板沿叉臂402的宽度方向运动。当墙板在叉装组件的带动下运动时,在压紧件460、卡爪462及限位件464的配合作用下,进而可实现对墙板的多方位限位,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墙板从叉装组件上脱落而引起安全事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9至图36所示,搬运车还包括:叉臂402和夹紧架444围合形成放置待搬运件的夹持区域;传感器装置466,设置在叉装组件4上,用于检测待搬运件是否位于夹持区域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叉装组件4上设置传感器装置466,进而可对夹持区域进行实时检测,当墙板放置于夹持区域内时,则传感器装置466能够生成检测信号,进而以便于墙板搬运车的控制系统根据检测信号执行后续动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夹持部442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夹紧架444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叉架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夹持部442还包括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与夹紧架444相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叉臂402转动连接,通过连接板实现夹紧架444与叉臂402之间的转动连接,有效降低叉臂402、夹紧架444之间的装配难度,提升夹持部442的可装配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夹持部442还包括:插拔销,安装在连接板上以将夹紧架444与连接板相连接;手动销,设置在连接板上以将插拔销锁死。

在该实施例中,夹持部442还包括插拔销和手动销,插拔销安装在连接板上以将夹紧架444与连接板相连接,手动销设在连接板上以将插拔销锁死,通过插拔销和手动销的配合使用,进而实现连接板和夹紧架44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夹紧架444需要维修时,可以将夹紧架444从连接板和叉臂402上拆卸下来,降低维修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夹持部442还包括:第一旋转销450,连接在连接板和叉架之间,连接板围绕第一旋转销450相对于叉架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夹持部442还包括第一旋转销450,第一旋转销450连接在连接板和叉臂402之间,当连接板与夹紧架444相连接后,在第三驱动部446的驱动下,连接板与夹紧架444可以绕第一旋转销450转动,进而实现相对于叉臂402的转动,使得夹紧架444在夹紧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夹持部442还包括:第二旋转销452,连接在连接板和第三驱动部446之间,第三驱动部446驱动连接板围绕第二旋转销452相对于叉架转动,第二旋转销452与第一旋转销450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夹持部442还包括第二旋转销452,第二旋转销452连接在连接板和第三驱动部446之间,第三驱动部446驱动连接板围绕第二旋转销452相对于叉臂402转动,即在第三驱动部446的驱动下,夹紧架444相对于第一旋转销450和第二旋转销452运动,进而实现相对于叉臂402的转动。为了确保夹紧架444的平稳移动,第一旋转销450和第二旋转销452平行设置。

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夹持部442还包括:安装座454,安装座454设置在叉架上,驱动件位于安装座454内。

可选地,第三驱动部446包括:液压缸,液压缸设置在叉架上,液压缸的液压杆与连接板相连接,液压杆伸缩以带动夹紧架444相对于叉架翻转。进一步地,第三驱动部446可以为可伸缩杆或电缸。

可选地,如图8至图14所示,夹持部442还包括限位部456,限位部456设置在安装座454上朝向旋转驱动件224的一侧,限位部456与旋转驱动件224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5至图21所示,支撑组件5包括:传动部502,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支撑部504,与传动部502相连接,门架组件22通过传动部502带动支撑部504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包括传动部502,传动部502的一端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传动部502的另一端与支撑部504相连接。具体地,传动部502与门架组件22之间为固定连接,传动部502的另一端与支撑部504之间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当门架组件22翻转时,门架组件22可以通过与之连接的传动部502更好地向支撑部504传动,进而实现支撑部504转动以抵接在地面上,从而增加搬运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提供支撑力,防止搬运车在举升墙板时发生倾覆,确保搬运车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5至图21所示,传动部502包括第三弹性件524,第三弹性件524的两端分别连接门架组件22和支撑部504;支撑部504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的一端与门架组件22或车身1转动连接,门架组件22翻转以使第三弹性件524受压并带动支撑件相对于车身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传动部502包括第三弹性件524,其中第三弹性件524的一端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第三弹性件524的一端与支撑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当门架组件22由平放状态向竖立状态运动时,则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的第三弹性件524受压缩产生弹力,支撑件在第三弹性件524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下而发生转动,进而抵接在地面上。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524,进一步确保支撑件的有效转动。具体地,第三弹性件524为氮气弹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5至图21所示,传动部502还包括安装板506、第一导向轴承508和第一导向杆510,其中,安装板506通过第三弹性件524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第一导向轴承508设置在安装板506上;第一导向杆510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导向轴承508内,第一导向杆510的另一端与支撑部504相连接,门架组件22翻转并通过第一导向轴承508和第一导向杆510带动支撑部504朝向车身1的底部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传动部502还包括安装板506、第一导向轴承508和第一导向杆510,其中,安装板506通过第三弹性件524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即第三弹性件524的一端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第三弹性件52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板506上。安装板506上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轴承508对应于第一导向孔安装在安装板506上,第一导向杆510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孔套设在第一导向轴承508内,第一导向杆510的另一端与支撑组件5相连接。具体地,第一导向杆51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件520上,其中,第一导向杆510可以相对于第一导向轴承508滑动。当门架组件22由平放状态翻转呈竖立状态时,则门架组件22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三弹性件524运动,与此同时,第三弹性件524通过连接在安装板506上的第一导向轴承508和第一导向杆510带动支撑部504转动。在第三弹性件524、安装板506、第一导向轴承508和第一导向杆510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使得支撑部504按照预定角度实现翻转,此外还可实现支撑部504的平稳转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5至图21所示,传动部502还包括第二导向轴承512和第二导向杆514,第二导向轴承512连接在门架组件22上,第二导向杆514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导向轴承512内,第二导向杆514的另一端与安装板506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传动部502还包括第二导向轴承512和第二导向杆514,第二导向轴承512固定连接在门架组件22上,第二导向杆514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导向轴承512内,第二导向杆514的另一端与安装板506相连接。其中,第一导向轴承508、第二导向杆514和第三弹性件524依次设置在安装板506上,在传动过程中,传动部502中的第三弹性件524可以提供弹力,进而使得支撑部504转动,第一导向轴承508、第一导向杆510、第二导向轴承512和第二导向杆514共同配合,以使支撑部504按照预定方向进行转动,防止支撑部504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转而无法有效与地面接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弹性件524、第一导向杆510和第二导向杆514的数量为一一对应的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5至图21所示,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第一支撑件520的一端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第二支撑件522与第一支撑件520的另一端相连接,门架组件22带动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同步转动并使第二支撑件522的末端抵接在地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第一支撑件520的一端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件520与门架组件22可以为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522与第一支撑件520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撑件522与第一支撑件520为固定连接,二者可以通过固定件实现连接,具体地,固定件可以为快插销。其中,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具有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预设角度为90°,即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相互垂直。当门架组件22翻转时,可以带动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同步转动,同时使得第二支撑件522的末端抵接在地面上,从而增加搬运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提供支撑力,防止搬运车在举升墙板时发生倾覆,确保搬运车的安全使用性能。当门架组件22处于平放状态时,则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22均远离地面,当门架组件22处于竖立状态时,则门架组件22通过第一支撑件520带动第二支撑件522翻转,同时使得第二支撑件522抵接在地面上。具体地,第一支撑件520由多个支撑筋围合构成,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轻支撑件的自重。第二支撑件5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件522对称连接在第一支撑件520的侧壁底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支撑部504还包括连接杆516,连接杆516设置在第一支撑件520上远离第二支撑件522的端部,第一支撑件520通过连接杆516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504还包括连接杆516,连接杆516设置在第一支撑件520上远离第二支撑件522的端部,第一支撑件520通过连接杆516与门架组件22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杆516与门架组件22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支撑部504还包括锁紧垫片,锁紧垫片设在连接杆516的两端,进而使得连接杆516与第一支撑件520紧固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5至图21所示,支撑部504还包括:支撑轮518,与支撑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用于抵接地面。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504还包括支撑轮518,支撑轮518转动连接在支撑件的末端,当支撑件在门架组件22的带动下朝车身1的底部收回时,支撑件的末端会靠近地面运动以致最后抵接在地面上,通过设置支撑轮518,当支撑件的末端朝车身1的底部收回时,支撑轮518可沿地面滚动,防止支撑件的末端与地面发生硬碰撞或摩擦,确保支撑件的正常使用性能。进一步地,支撑轮518通过铰链与支撑件转动连接。

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搬运车的工作过程:

在需要对墙板进行搬运时,通过第一驱动部3将门架组件22驱动到竖立状态,并通过第二驱动部204将叉装组件4移动到门架组件22靠近支撑组件5的一端,可通过叉装组件4叉起墙板,而此时,支撑组件5在门架组件22的带动下转动并与地面抵接,避免叉装组件4在叉起墙板的过程中倾覆。

其中,可依据墙板的数量或墙板搬运的位置,考虑叉装组件4中,仅采用第一杆件406叉起墙板还是同时采用第一杆件406和第二杆件410叉起墙板,在需要一次搬运多个墙板时,可确保第二杆件410安装在第一杆件406上,通过两个杆件共同作用叉起墙板,而在仅对一个墙板进行搬运时,可先将第二杆件410从第一杆件406上拆卸下来,通过第一杆件406叉起并搬运墙板,有利于墙板交接到墙面特定位置或其他设备上。

在将墙板叉起到叉装组件4上后,可通过第二驱动部204将叉装组件4移动到门架组件22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第一驱动部3驱动门架组件22转动到平放状态,此时,搬运车的驱动轮108带动承重轮106行进,有利于将墙板稳定运送。还可在行进过程中,通过旋转驱动件224旋转叉装组件4,调整其上墙板的位置,方便稳定搬运墙板,也有利于搬运车经过窄小的空间。

在搬运到位后,可重复驱动门架组件22呈竖立状态,调节叉装组件4在门架组件22上的位置,实现再次搬运。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