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带传动结构及包含其的自动人行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0033发布日期:2019-08-06 23: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手带传动结构及包含其的自动人行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人行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带传动结构及包含其的自动人行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人行道扶手带传动结构,其扶手带的驱动轮及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扶手带的下方,需要在地面挖基坑,把驱动轮和驱动机构安装在基坑中,这导致自动人行道的施工周期长、施工工程量大、而且对场地空间要求较大。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占用空间较小、不需要在地面挖基坑的扶手带传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带传动结构,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占用空间较小,不需要在地面挖基坑,施工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的扶手带传动结构的自动人行道,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占用空间较小,不需要在地面挖基坑,施工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扶手带传动结构,包括扶手带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扶手带组件运动的驱动装置,扶手带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其摩擦配合的驱动轮,驱动轮上同轴设置有齿圈,齿圈与驱动轮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扶手带组件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以及设置于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齿圈之间通过惰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轮与扶手带组件的接触长度大于等于驱动轮周长的1/2。

进一步地,齿圈和驱动轮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多个螺栓沿齿圈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齿圈的外径小于驱动轮的外径。

进一步地,驱动轮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架,主动轴设置于支架上,支架上还设置有与驱动轮相配合的驱动轴以及与惰轮相配合的中间轴。

进一步地,主动轴、中间轴、驱动轴均位于扶手带组件的环形内部。

进一步地,扶手带组件的下部设置有底座,支架通过竖杆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扶手带组件的环形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底座在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竖杆与支撑板、底座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扶手带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与其摩擦配合的支撑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人行道,包括上述的扶手带传动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踏板组件,踏板组件通过传送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踏板组件的运动方向与扶手带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同。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扶手带组件的一端设置与其摩擦配合的驱动轮的技术手段,使得驱动轮设置于扶手带组件的一端,而不是扶手带组件的下方,不需要在地面挖基坑,占用空间小,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在驱动轮的同轴设置齿圈,齿圈与驱动轮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扶手带组件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以及设置于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齿圈之间通过惰轮相连接的技术手段,使得驱动轮及齿圈的转向与驱动装置的转向相同;当扶手带组件应用于自动人行道时,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扶手带组件与踏板组件运动,保证了扶手带组件与踏板组件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带传动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带传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带传动结构的内部示意图(隐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图4为图3中的扶手带传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带传动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扶手带组件;20、传动机构;21、驱动轮;22、驱动轴;23、齿圈;24、主动轴;25、主动齿轮;26、惰轮;27、中间轴;30、支架;40、底座;50、竖杆;60、支撑板;70、固定板;80、第一壳体;90、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的扶手带传动结构,包括扶手带组件10以及用于驱动扶手带组件10运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扶手带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有与其摩擦配合的驱动轮21,驱动轮21上同轴设置有齿圈23,齿圈23与驱动轮21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扶手带组件10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20,传动机构20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24以及设置于主动轴24上的主动齿轮25,主动齿轮25与齿圈23之间通过惰轮26相连接。

通过在扶手带组件10的一端设置与其摩擦配合的驱动轮21的技术手段,使得驱动轮21设置于扶手带组件10的一端,而不是扶手带组件10的下方,不需要在地面挖基坑,占用空间小,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在驱动轮21的同轴设置齿圈23,齿圈23与驱动轮21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扶手带组件10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20,传动机构20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24以及设置于主动轴24上的主动齿轮25,主动齿轮25与齿圈23之间通过惰轮26相连接的技术手段,使得驱动轮21及齿圈23的转向与驱动装置的转向相同;当扶手带组件10应用于自动人行道时,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扶手带组件10与踏板组件运动,保证了扶手带组件10与踏板组件的同步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轮21与扶手带组件10的接触长度大于等于驱动轮21周长的1/2。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轮21与扶手带组件10的接触长度小于驱动轮21周长的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轮21与扶手带组件10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驱动轮21与扶手带组件10之间的驱动效率,同时防止扶手带组件10从驱动轮21上脱出,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齿圈23和驱动轮21通过多个螺栓(未图示)固定连接,多个螺栓沿齿圈23的周向均匀设置,使得齿圈23和驱动轮21的固定更加可靠。优选地,齿圈23的外径小于驱动轮21的外径,防止齿圈23与扶手带组件10接触,影响齿圈23的转动,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轮21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架30,主动轴24设置于支架30上,支架30上还设置有与驱动轮21相配合的驱动轴22以及与惰轮26相配合的中间轴27,支架30对驱动轮21起到支撑作用。优选地,主动轴24、中间轴27、驱动轴22均位于扶手带组件10的环形内部,减少了空间的占用,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扶手带组件10的下部设置有底座40,支架30通过竖杆50固定在底座40上,扶手带组件10的环形内部设置有支撑板60,底座40在支撑板6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70,竖杆50与支撑板60、底座40均固定连接。底座40、支撑板60、竖杆50对扶手带组件10起到支撑作用,固定板70将支撑板60固定在底座40上,使得结构更加稳固。在其他实施例中,扶手带组件10的另一端也可设置与其摩擦配合的支撑轮(未图示),进一步提高传动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扶手带组件10在传动机构2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壳体80,扶手带组件1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壳体90。第一壳体80和第二壳体90的设置,对传动机构20及底座4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使得扶手带传动结构的外观更加整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人行道(未图示),包括上述的扶手带传动结构。自动人行道还包括踏板组件(未图示),踏板组件通过传送机构(未图示)与驱动装置相连接,踏板组件的运动方向与扶手带组件10的运动方向相同。扶手带传动结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扶手带传动结构对称设置于踏板组件的两侧。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扶手带组件10与踏板组件运动,保证了扶手带组件10与踏板组件的同步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