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轮驱动穿梭移载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6176发布日期:2019-12-27 15:5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八轮驱动穿梭移载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盘高密度立体仓库中的穿梭移载小车,特别涉及一种八轮驱动穿梭移载小车。



背景技术:

高密度智能仓储系统中的货架一般为多层立体框架式,在框架式货位的两支撑梁上,活动架设有托盘,被存储的货物是放置在托盘中的,在托盘正下方的货架式货位的两支撑梁内侧之间,设置有穿梭小车行走轨道,在两穿梭小车行走轨道上设置有穿梭小车,常规穿梭板一般只有四个轮子,其中有两个轮子为主动轮,另外两个为从动轮,但在实践中,由于轨道的平直度不足,经常有一个主动轮被架空,另外一个主动轮就会显得动力不足,造成穿梭板在巷道内的轨道上打滑,不能行进。另外,穿梭小车需要穿梭在货架的轨道与其他运载设备之间,货架与其它设备的对接处的轨道一般存在缝隙,当穿梭小车通过该缝隙时,若主动轮陷入缝隙后,穿梭小车就失去了驱动力,造成穿梭小车无法行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八轮驱动穿梭移载小车,解决了穿梭小车通过该缝隙时失去了驱动力而无法正常行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穿梭小车的前、后两侧的四个轮通过链条均为具有驱动动力的驱动轮,后面的三个轮子与前面的主动轮用链条串联起来,使得一个主动轮,通过链条串联带动,变成四个动力轮,但对穿梭小车的运行来说,四个轮子都是可以独立克服阻力的动力轮。

一种八轮驱动穿梭移载小车,包括穿梭移载小车车架,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的前框架上分别设置有前右主动驱动轮、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前左被动驱动轮,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的后框架上分别设置有后右主动驱动轮、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后左被动驱动轮,前右主动驱动轮、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前左被动驱动轮、后右主动驱动轮、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后左被动驱动轮的结构完全相同,在前右主动驱动轮的内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前右主动驱动轮是穿接在同一中心轴上的,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的前侧架体的右端设置有前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的后侧架体的右端设置有后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在前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与后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之间设置有主动驱动轴,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小车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小车驱动电机及减速器与主动驱动轴连接在一起,在主动驱动轴的前侧端连接有前右主动驱动轮,在主动驱动轴的后侧端连接有后右主动驱动轮;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前左被动驱动轮、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后左被动驱动轮均是各自通过自己的连接短轴设置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上设置的短轴轴承中的;在前右主动驱动轮上的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前左被动驱动轮上的前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前左中被动驱动轮上的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和前右中被动驱动轮上的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均设置在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中,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的下幅链条分别与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和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啮合在一起,在后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后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后侧驱动链条,后左中被动驱动轮上的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和后右中被动驱动轮上的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均设置在封闭的后侧驱动链条中,封闭的后侧驱动链条的下幅链条分别与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和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啮合在一起。

在前右中被动驱动轮的左侧车架上设置有右中下顶块,右中下顶块顶接在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的下幅链条上,在前右中被动驱动轮的右侧车架上设置有右下顶块,右下顶块顶接在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的下幅链条上,在前左中被动驱动轮的左侧车架上设置有左下顶块,左下顶块顶接在前侧驱动链条的下幅链条上,在前左中被动驱动轮的右侧车架上设置有左中下顶块,左中下顶块顶接在前侧驱动链条的下幅链条上;在右下顶块下方的车架上设置有右下顶丝座,在右下顶丝座上活动设置有右下顶丝,右下顶丝的顶端面顶接在右下顶块上,在左下顶块下方的车架上设置有左下顶丝座,在左下顶丝座上活动设置有左下顶丝,左下顶丝的顶端面顶接在左下顶块上;在前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左上顶块,在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左中上顶块和右中上顶块,在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右上顶块,右上顶块、右中上顶块、左中上顶块和左上顶块均顶接在前侧驱动链条的上幅链条上。

本发明的穿梭小车在通过缝隙时,完全无障碍,如履平地,且在运行中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至少有三个动力轮推动穿梭板,动力强劲,穿梭小车在运行中更可靠、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穿梭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穿梭小车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前右主动驱动轮5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前侧四个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八轮驱动穿梭移载小车,在货架导轨1与堆垛机导轨2之间形成有衔接空隙3,包括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的前框架上分别设置有前右主动驱动轮5、前右中被动驱动轮6、前左中被动驱动轮7和前左被动驱动轮8,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的后框架上分别设置有后右主动驱动轮、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后左被动驱动轮,前右主动驱动轮5、前右中被动驱动轮6、前左中被动驱动轮7、前左被动驱动轮8、后右主动驱动轮、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后左被动驱动轮的结构完全相同,在前右主动驱动轮5的内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18,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18与前右主动驱动轮5是穿接在同一中心轴上的,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的前侧架体的右端设置有前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的后侧架体的右端设置有后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10,在前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与后右主动驱动轮轮轴轴承10之间设置有主动驱动轴11,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上固定设置有小车驱动电机及减速器12,小车驱动电机及减速器12与主动驱动轴11连接在一起,在主动驱动轴11的前侧端连接有前右主动驱动轮5,在主动驱动轴11的后侧端连接有后右主动驱动轮;前右中被动驱动轮6、前左中被动驱动轮7、前左被动驱动轮8、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和后左被动驱动轮均是各自通过自己的连接短轴设置在穿梭移载小车车架4上设置的短轴轴承中的;在前右主动驱动轮5上的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18与前左被动驱动轮8上的前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7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9,前左中被动驱动轮7上的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4和前右中被动驱动轮6上的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均设置在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9中,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分别与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4和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啮合在一起,在后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与后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后侧驱动链条28,后左中被动驱动轮上的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和后右中被动驱动轮上的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均设置在封闭的后侧驱动链条28中,封闭的后侧驱动链条28的下幅链条分别与后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和后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啮合在一起。

在前右中被动驱动轮6的左侧车架上设置有右中下顶块19,右中下顶块19顶接在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上,在前右中被动驱动轮6的右侧车架上设置有右下顶块15,右下顶块15顶接在封闭的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上,在前左中被动驱动轮7的左侧车架上设置有左下顶块25,左下顶块25顶接在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上,在前左中被动驱动轮7的右侧车架上设置有左中下顶块22,左中下顶块22顶接在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上;在右下顶块15下方的车架上设置有右下顶丝座13,在右下顶丝座13上活动设置有右下顶丝14,右下顶丝14的顶端面顶接在右下顶块15上,右下顶块15活动设置在右下顶块活动导槽16右下顶块活动导槽16设置在车架前侧板上,在左下顶块25下方的车架上设置有左下顶丝座,在左下顶丝座上活动设置有左下顶丝,左下顶丝的顶端面顶接在左下顶块25上;在前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7与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4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左上顶块26,在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4与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之间分别设置有左中上顶块23和右中上顶块20,在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与前右主动驱动轮内侧链轮18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右上顶块17,右上顶块17、右中上顶块20、左中上顶块23和左上顶块26均顶接在前侧驱动链条9的上幅链条上;通过调整右下顶块15,右下顶块15与右中下顶块19将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顶起,使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上至少3个齿与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链接在一起,左下顶块25和左中下顶块22顶起后,使前左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7上至少3个齿与前侧驱动链条9的下幅链条链接在一起,从而保证四个轮的动力;左上顶块26、左中上顶块23、右中上顶块20和右上顶块17将前侧驱动链条9的上幅链条顶起,使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和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4与前侧驱动链条9的上幅链条脱离不接触,保证了前右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1和前左中被动驱动轮内侧链轮24不会出现同时与前侧驱动链条9的上下幅链条链接时出现卡滞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