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4213发布日期:2020-02-22 02:3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环保包装的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用包装瓶及其制备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发展的迅速步伐,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业中,对具有理想功能特性的新型包装材料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中无疑是增长的。然而,使用塑料包装对环境没有好处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生物可降解或可食用食品包装的发展在目前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可食用包装可以保护食品、增强感官特征和控制释放活性成分等能力,它们被认为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其他类型的包装。近年来,食品包装市场发展迅速,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希望减少包装垃圾,提高食品的保质期,以及对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可口可乐推出一种可食用饮料瓶,但是瓶身采用冰块制成,工艺复杂,运输和储存难度大,实用性差。因此,食品包装成本高、制作工艺难度高、监管要求高等因素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有必要研制出一种工艺简单、具有一定耐水性、强韧性、无污染的可食用饮料瓶。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同时提供了该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包括可食用保护膜、瓶身主体和盖体,瓶身主体内部和外部分别贴附有可食用保护膜,盖体内部贴附有可食用保护膜,按照重量份计:瓶身主体和盖体包括面粉30-80份、塔塔粉65-110份、虾壳粉78-132份、菠萝纤维100-220份、苜蓿草粉148-185份、石榴籽88-162份、食品胶15-20份、改性剂12-18份、黄油10-30份、盐1-10份、蔗糖5-30份;可食用保护膜包括马铃薯淀粉10-40份,可食用油1-30份,食用醋1-15份,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1-20份、海藻66-90份、菠萝纤维254-316份、去离子水170-230份。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将面粉、塔塔粉、虾壳粉、菠萝纤维、苜蓿草粉、石榴籽、食品胶、改性剂、黄油、盐、蔗糖按照比例配置,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灌注到中空的圆柱形瓶身和瓶盖模具中,在温度为40-200℃条件下烘烤5-10min,待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完成瓶身主体和盖体的制作。s2、将马铃薯淀粉、可食用油、食用醋、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海藻、菠萝纤维和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配置,混合加热至60-130℃,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淀粉和可食用纤维素按照配比加入第一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0℃-150℃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待完全反应并沉淀后,采用过滤分离方法分离生物聚合物沉淀物以除去残留的液体,再通过吹塑、流延等薄膜制备工艺加工成可食用保护膜。s3、最后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至瓶身主体内部和盖体内部,然后再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在瓶身主体外部,完成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作。优选的,上述面粉为55份、塔塔粉为73份、虾壳粉为98份、菠萝纤维为175份、苜蓿草粉为173份、石榴籽为132份、食品胶为17份、改性剂为15份、黄油为17份、盐为9份、蔗糖20份。优选的,上述马铃薯淀粉为26份,可食用油为28份,食用醋为11份,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为11份、海藻为76份、菠萝纤维为296份、去离子水为205份。优选的,s1步骤中,温度为165℃,烘烤时间为7min。优选的,s2步骤中,混合加热至130℃,形成第一混合溶液。优选的,s2步骤中,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9℃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包括可食用保护膜、瓶身主体和盖体,瓶身主体内部和外部分别贴附有可食用保护膜,整体均采用食品材料和农业废料制作而成,不仅可食用而且具有降解特性,即使被遗弃也能快速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更不产生有害物质,环保无污染。2、本发明改变现有技术中以淀粉类作为主要原料的技术现状,为了增强瓶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在配方中加入了塔塔粉、虾壳粉、菠萝纤维、苜蓿草粉和石榴籽,多种组分相互配合,相比较单一的淀粉类制作的瓶体,本申请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保持14-20h不软化不变形,其中,实施例四制备的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具有最优质的性能,软化时间高达20h,耐水性能为0.95。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旅游、探险、野外活动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公共渠道购买,工艺中所采用的设备和仪器均为本领域常见的设备。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一种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包括可食用保护膜、瓶身主体和盖体,瓶身主体内部和外部分别贴附有可食用保护膜,盖体内部贴附有可食用保护膜,按照重量份计:瓶身主体和盖体包括面粉30-80份、塔塔粉65-110份、虾壳粉78-132份、菠萝纤维100-220份、苜蓿草粉148-185份、石榴籽88-162份、食品胶15-20份、改性剂12-18份、黄油10-30份、盐1-10份、蔗糖5-30kg;可食用保护膜包括马铃薯淀粉10-40份,可食用油1-30份,食用醋1-15份,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1-20份、海藻66-90份、菠萝纤维254-316份、去离子水170-230份。进一步的,所述石榴籽经过经过粉碎过滤后使用,过滤目数为80-100目。进一步的,所述菠萝纤维选自是从菠萝叶片中提取的纤维,菠萝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偏高,使用菠萝纤维能够明显提高本申请包装瓶的抗压强度,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食品胶选自卡拉胶、琼脂、明胶、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食品胶通常是指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食品胶可以进一步可以起到增稠、增黏、黏附力等作用。优选的,选用卡拉胶、琼脂、微晶纤维素比例为3∶1∶2时,本申请包装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水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改性剂选自玉米醇溶蛋白、聚乙二醇、柠檬酸、食用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玉米醇溶蛋白、聚乙二醇和柠檬酸,能够在淀粉基质中形成交联的网络结构,改善以淀粉为主要体系的原料中的韧性和强度,保证在瓶体塑形过程中,型坯能够被拉伸,且在拉伸后固定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瓶状体。食用甘油可起到对淀粉的增塑作用,促进产品吹塑成型。可选的,所述改性剂为玉米醇溶蛋白和食用甘油,且所述玉米醇溶蛋白和食用甘油的比例为1∶2时,瓶身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备工艺:首先,面粉30kg、塔塔粉65kg、虾壳粉78kg、菠萝纤维100kg、苜蓿草粉148kg、石榴籽88kg、食品胶15kg、改性剂12kg、黄油10kg、盐1kg、蔗糖5kg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灌注到中空的圆柱形瓶身和瓶盖模具中,在温度为40℃条件下烘烤5min,待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完成瓶身主体和盖体的制作。其次,将马铃薯淀粉10kg,可食用油1kg,食用醋1kg,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1kg、海藻66kg、菠萝纤维254kg、去离子水170kg进行混合,混合加热至60℃,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淀粉和可食用纤维素按照配比加入第一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0℃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待完全反应并沉淀后,采用过滤分离方法分离生物聚合物沉淀物以除去残留的液体,再通过吹塑、流延等薄膜制备工艺加工成可食用保护膜。最后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至瓶身主体内部和盖体内部,然后再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在瓶身主体外部,完成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作。实施例三:首先,面粉34kg、塔塔粉70kg、虾壳粉99kg、菠萝纤维130kg、苜蓿草粉161kg、石榴籽92kg、食品胶16kg、改性剂14kg、黄油13kg、盐6kg、蔗糖10kg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灌注到中空的圆柱形瓶身和瓶盖模具中,在温度为95℃条件下烘烤10min,待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完成瓶身主体和盖体的制作。其次,将马铃薯淀粉19kg,可食用油14kg,食用醋8kg,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5kg、海藻76kg、菠萝纤维279kg、去离子水175kg进行混合,混合加热至76℃,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淀粉和可食用纤维素按照配比加入第一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1℃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待完全反应并沉淀后,采用过滤分离方法分离生物聚合物沉淀物以除去残留的液体,再通过吹塑、流延等薄膜制备工艺加工成可食用保护膜。最后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至瓶身主体内部和盖体内部,然后再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在瓶身主体外部,完成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作。实施例四:首先,面粉55kg、塔塔粉73kg、虾壳粉98kg、菠萝纤维175kg、苜蓿草粉173kg、石榴籽132kg、食品胶17kg、改性剂15kg、黄油17kg、盐9kg、蔗糖20kg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灌注到中空的圆柱形瓶身和瓶盖模具中,在温度为165℃条件下烘烤7min,待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完成瓶身主体和盖体的制作。其次,将马铃薯淀粉26kg,可食用油28kg,食用醋11kg,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11kg、海藻76kg、菠萝纤维296kg、去离子水205kg进行混合,混合加热至130℃,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淀粉和可食用纤维素按照配比加入第一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9℃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待完全反应并沉淀后,采用过滤分离方法分离生物聚合物沉淀物以除去残留的液体,再通过吹塑、流延等薄膜制备工艺加工成可食用保护膜。最后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至瓶身主体内部和盖体内部,然后再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在瓶身主体外部,完成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作。实施例五:首先,面粉73kg、塔塔粉105kg、虾壳粉99kg、菠萝纤维216kg、苜蓿草粉170kg、石榴籽157kg、食品胶17kg、改性剂17kg、黄油27kg、盐3kg、蔗糖25kg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灌注到中空的圆柱形瓶身和瓶盖模具中,在温度为190℃条件下烘烤9min,待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完成瓶身主体和盖体的制作。其次,将马铃薯淀粉39kg,可食用油29kg,食用醋1-14kg,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14kg、海藻87kg、菠萝纤维312kg、去离子水214kg进行混合,混合加热至100℃,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淀粉和可食用纤维素按照配比加入第一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42℃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待完全反应并沉淀后,采用过滤分离方法分离生物聚合物沉淀物以除去残留的液体,再通过吹塑、流延等薄膜制备工艺加工成可食用保护膜。最后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至瓶身主体内部和盖体内部,然后再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在瓶身主体外部,完成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作。实施例六:首先,面粉80kg、塔塔粉110kg、虾壳粉132kg、菠萝纤维220kg、苜蓿草粉185kg、石榴籽162kg、食品胶20kg、改性剂18kg、黄油30kg、盐10kg、蔗糖30kg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灌注到中空的圆柱形瓶身和瓶盖模具中,在温度为200℃条件下烘烤10min,待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完成瓶身主体和盖体的制作。其次,将马铃薯淀粉40kg,可食用油30kg,食用醋15kg,麦麸精加工可食用纤维20kg、海藻90kg、菠萝纤维316kg、去离子水230kg进行混合,混合加热至130℃,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淀粉和可食用纤维素按照配比加入第一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50℃之间,形成第二混合液,待完全反应并沉淀后,采用过滤分离方法分离生物聚合物沉淀物以除去残留的液体,再通过吹塑、流延等薄膜制备工艺加工成可食用保护膜。最后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至瓶身主体内部和盖体内部,然后再将可食用保护膜贴附在瓶身主体外部,完成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制作。实施例七:可食用饮品包装瓶的效果验证试验分别对比本发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六制备的可食用饮品包装瓶,测定其在25℃饮用水中软化变形的耐受时间和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k=fw/f(1)式中:k-软化系数;fw-材料在25℃饮用水中的抗压强度,mpa;f-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表1:各实施例耐水性能测定结果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软化时间(h)19.518201914耐水性(k1)0.920.90.950.910.87由表1可知,本发明通过对配方进行改良,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保持14-20h不软化不变形,仍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能,其中,实施例四制备的可食用饮品包装瓶具有最优质的性能,软化时间高达20h,耐水性能为0.95。综上所述,本申请改变现有技术中以淀粉类作为主要原料的技术现状,为了增强瓶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在配方中加入了塔塔粉、虾壳粉、菠萝纤维、苜蓿草粉和石榴籽,多种组分相互配合,相比较单一的淀粉类制作的瓶体,本申请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食用瓶
技术领域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