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为老人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7442发布日期:2020-01-18 04:4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为老人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老人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为老人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处于上升趋势。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储备能力下降等退行性变化,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多种慢性疾病高发,用药现象普遍。但子女因为上班工作等原因,造成空巢老人这一状况,老人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经常忘记用药,以及忘记用药的药量,增加了老年人的用药风险。

传统老人用药皆是自己打开药盒进行药量的取用,但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老人无法及时用药以及忘记每种药的剂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为老人配药装置,既保证了药品的储存安全,又精确的为老人所用药品的配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为:

一种自动为老人配药装置包括配药层部分、放药层部分、抽屉层部分、圆轨部分、动力部分、取药部分、外壳、下体部分、触摸屏;所述配药层部分与放药层部分通过外壳相连接;所述放药层部分位于配药层部分上端;所述配药层部分与动力部分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抽屉部分与圆轨部分通过螺钉相固连;所述取药部分位于动力部分内部;所述外壳与抽屉层部分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下体部分与外壳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下体部分与抽屉层部分通过方柱相连接;所述方柱上端与抽屉层部分通过角铁相连接,所述方柱下端与下体部分通过角铁相连接;所述角铁与抽屉层部分和下体部分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触摸屏为嵌入式触摸屏,嵌入至放药层部分中。

所述配药层部分包括药片部分、胶囊部分、袋装颗粒部分、置物板。

所述药片部分包括第一药片室、第二药片室、第三药片室、第四药片室;所述第一药片室、第二药片室、第三药片室、第四药片室内部结构相同;所述药片第一药片室、第二药片室、第三药片室、第四药片室呈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药片室包括储药部分、推药部分、动力部分、固定部分。

所述储药部分包括送药漏斗、振动电机、缓冲管、储药管;所述送药漏斗与振动电机通过尼龙扎带相连接;所述振动电机与置物板通过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座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固定座与振动电机通过尼龙扎带相固连;所述缓冲管与送药漏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缓冲管采用cop材质;所述储药管与缓冲管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储药管采用coc材质。

所述推药部分包括推药杆、推药滑道;所述推药杆位于推药滑道内。

所述动力部分包括换向部分、传动部分。

所述换向部分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转向轴、转向座、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第七限位环、第八限位环、第九限位环、第十限位环、第十一限位环、传动齿轮;所述转向轴与转向座设有三个角接触球轴承,用于固定转向轴;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相互传动;所述第一限位环、第十一限位环与第一圆锥齿轮同轴心,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的位置;所述第四限位环与第三限位环同轴心限制第二圆锥齿轮的位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传动比为一;所述转向轴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六限位环与第五限位环分布于角接触球轴承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七限位环与第八限位环分布于角接触球轴承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九限位环分布于传动齿轮下侧,用于限制传动齿轮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分布于角接触球轴承上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十限位环分布于第一圆锥齿轮一侧,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位置;所述转向座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传动齿轮与转向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

所述传动部分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动力齿轮、第一非标齿轮、第二非标齿轮、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双面齿条;所述第一传动与第一圆锥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圆锥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动力齿轮与第一传动轴同轴心;所述动力齿轮与第一传动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动力齿轮相互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圆柱齿轮相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圆柱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非标齿轮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一非标齿轮与第二传动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非标齿轮与双面齿条正面相互传动;所述双面齿条与推药杆通过胶水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圆柱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圆柱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动力齿轮相互传动,其传动比为一;所述第一非标齿轮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一非标齿轮与第二传动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非标齿轮与第三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二非标齿轮与第三传动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用于限制第二传动轴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限制第一非标齿轮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与第三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三限位环用于限制非标齿轮位置;所述第四限位环用于限制第三传动轴位置,所述第五限位环用于固定第一传动轴。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滑道固定座、电机固定座、整体固定板;所述滑道固定座与整体固定板通过六个螺栓相固连;所述推药滑道与滑道固定座通过尼龙扎带相固连;所述电机固定座与振动电机通过尼龙扎带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座下端与整体固定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整体固定板与置物板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胶囊部分包括第一胶囊室、第二胶囊室、第三胶囊室;所述第一胶囊室、第二胶囊室、第三胶囊室内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胶囊室、第二胶囊室、第三胶囊室呈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胶囊室包括储药室部分、转向部分、传动部分、输送部分、固定部分;所述储药室部分与输送部分通过螺钉相固连。

所述储药室部分包括四十四个储药盒;所述四十四个储药盒均匀分布。

所述转向部分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转向固定柱、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传动齿轮、转向轴;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相互传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为一;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与第三限位环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用于限制转向轴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三限位环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位置;所述传动齿轮与转向轴同轴心,所述传动齿轮与转向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转向轴与第一圆锥齿轮同轴心,所述转向轴与第一圆锥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四限位环分布于传动齿轮下侧,用于限制转向齿轮位置;所述转向轴与转向固定柱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转向固定柱与置物板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传动部分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第七限位环、第八限位环、第九限位环、第十限位环;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端、第二固定柱上端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与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八限位环、第七限位环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位于第二圆锥齿轮一侧,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分布于第一固定柱一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分布于第一传动齿轮两侧,用于限制第一传动齿轮位置;所述第七限位环、第八限位环分布于第二固定柱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齿轮相互传动;所述第六限位环与第二传动齿轮同轴心,用于限制第二传动齿轮位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传动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传动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第九限位环、第十限位环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分布于第三固定柱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九限位环、第十限位环位于第四固定柱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

所述输送部分包括输送皮带、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第一输送轴、第五固定柱、第六固定柱、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所述第一摩擦轴与第二传动齿轮同轴心,所述第一摩擦轴与第二传动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摩擦轴与第一输送轴同轴心,所述第二摩擦轴与第一输送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五固定柱上端、第六固定柱上端与第一输送轴同轴心;所述输送皮带分布于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上面;所述第五固定柱、第六固定柱与第一输送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与第一输送轴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分布于第五固定柱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分布于第六固定柱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

所述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第五固定柱、第六固定柱与置物板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袋装颗粒部分包括转向部分、传动部分、储药部分、固定部分;所述传动部分与储药部分通过螺钉相固连。所述传动部分与置物板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转向部分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转向轴、转向座、动力齿轮、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第七限位环、第八限位环;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相互传动,其传动比为一;所述转向轴与第二圆锥齿轮同轴心,所述转向轴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动力齿轮与转向轴同轴心,所述动力齿轮与转向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转向座、第二圆锥齿轮与转向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第七限位环、第八限位环与转向轴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第七限位环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分布于第二圆锥齿轮两侧,用于限制第二圆锥齿轮位置;所述第八限位环分布于动力齿轮下侧,用于限制动力齿轮位置;所述转向座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

所述传动部分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传动齿轮、传动齿条、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传动皮带;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一圆锥齿轮同轴心;所述传动齿轮与第二带轮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带轮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带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带轮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带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相互传动;所述传动皮带用于连接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所述传动皮带为v带。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固定平板、第一限位、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与第一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第一传动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与第二传动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分布于第一固定座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第四限位环分布于第一带轮两侧,用于限制第一带轮位置;所述第五限位环、第六限位环分布于第二固定座两侧,用于限制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固定角铁与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通过螺栓相固连。

所述储药部分拥有十二个储药格;所述十二个储药格呈均匀分布;所述储药部分下端放置于固定平板上端;所述储药部分侧面与传动齿条通过螺钉相固连。

所述放药层部分包括上端盖、放药门;所述放药门与上端盖通过门铰链相连接;所述门铰链与上端盖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门铰链与放药门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放药门上面装有门把手,所述门把手与放药门通过螺钉相固连。

所述抽屉层部分包括九个抽屉、抽屉座、九个抽屉把手;所述九个抽屉包括第一抽屉、第二抽屉、第三抽屉、第四抽屉、第五抽屉、第六抽屉、第七抽屉、第八抽屉、第九抽屉;所述九个抽屉内部结构相同;所述九个抽屉与抽屉座通过九个直线滑轨相连接;所述九个直线滑轨上端与九个抽屉下端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九个直线滑轨下端与抽屉座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九个抽屉把手与九个抽屉外部通过螺钉相固连。

所述圆轨部分包括圆轨、滚动钢珠;所述圆轨与圆轨上端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圆轨下端与抽屉座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滚动钢珠放置于圆轨内部,所述滚动钢珠直径比圆轨两侧间距离少1mm;所述圆轨包括第一圆轨座、第二圆轨座、第三圆轨座、第四圆轨座、第五圆轨座、第六圆轨座、第七圆轨座、第八圆轨座、第九圆轨座,用于支撑圆轨。

所述动力部分包括转向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座、驱动轴、驱动端、第一驱动柱、第二驱动柱、第三驱动柱;所述转向减速器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转向轴、第一转向轴承、第二转向轴承、第一固定轴承;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相互传动,其传动比为二;所述转向轴与第一圆锥齿轮同轴心;所述转向轴与第一圆锥齿轮通过平键相连接;所述转向轴与第一转向轴承同轴心;所述转向轴与第一转向轴承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转向轴与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座与伺服电机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伺服电机座下端与下体部分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驱动轴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同轴心,所述驱动轴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转向轴承与驱动轴同轴心,所述第二转向轴承与驱动轴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驱动端与转向轴同心,所述驱动端与转向轴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第一驱动柱、第二驱动柱、第三驱动柱下端与驱动端上端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第一驱动柱、第二驱动柱、第三驱动柱上端与置物板下端通过焊接相固连。

所述取药部分包括控制部分、上端动力部分、出药部分。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磁性接近式开关部分、光电传感器部分。

所述磁性接近式开关部分包括第一磁性接近式开关、第二磁性接近式开关、第三磁性接近式开关、第四磁性接近式开关;所述第一磁性接近式开关与置物板通过第一开关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固定座上端与第一磁性接近开关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一开关固定座下端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第二磁性接近式开关与置物板通过第二开关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固定座上端与第二磁性接近式开关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二开关固定座下端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第三磁性接近式开关与置物板通过第三开关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固定座上端与第三磁性接近式开关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三开关固定座下端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第四磁性接近式开关与置物板通过第四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座上端与第四磁性接近式开关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四固定座下端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相固连。

所述光电传感器部分包括第一光电发射器、第二光电发射器、第三光电发射器、第四光电发射器、第五光电发射器、第六光电发射器、第七光电发射器、第八光电发射器、光电开关、光电接收器;所述第一光电发射器、第二光电发射器、第三光电发射器、第四光电发射器、第五光电发射器、第六光电发射器、第七光电发射器、第八光电发射器与置物板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光电接收器与电机层通过螺母相固连;第一光电发射器、第二光电发射器、第三光电发射器、第四光电发射器、第五光电发射器、第六光电发射器、第七光电发射器、第八光电发射器与光电接收器同一圆心,且半径相同;所述光电开关与袋装颗粒部分固定板通过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座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光电开关与固定座通过螺栓相固连。

所述上端动力部分包括动力电机部分、电机层;所述动力电机部分包括动力电机、电动推杆、推杆滑轨、滑轨座、导电滑环、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与电动推杆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机座与滑轨座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动推杆与电机层通过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座下端与电机层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固定座上端与电动推杆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推杆滑轨与电机层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机层与外壳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导电滑环与电机层通过螺栓相固连,用于配药层电力提供。

所述出药部分包括取药漏斗、取药皿、电动推杆、置药座、取药座;取药漏斗与置物板通过强力胶水相固连;所述取药皿放置于取药座中;所述电动推杆与取药座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动推杆与驱动端通过大螺栓相固连。

所述下体部分包括支撑座、第一万向轮、第二万向轮、第三万向轮、第四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第二万向轮、第三万向轮、第四万向轮与支撑座通过螺栓相固连,用于支撑本发明上端的全部重量。

使用时,通过触摸屏输入药品种类并输入其对应的用量,之后伺服电机带动储药部分转动,当所需放药室到达放药门处时,系统进行提示,之后打开放药门进行放药。

当老人到达用药时间时,通过点击触摸屏上取药按钮,底部伺服电机带动储药层旋转,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信号,当指定药品旋转至指定位置时,上端动力部分的电动推杆将动力电机推动至指定位置,之后动力电机通电动作,带动各个部分旋转进行配药。

当药片部分到达时,通过在放药漏斗的振动电机振动,将药片放至储药管。药片经储药管掉落至推药滑道内,之后推杆各个部分动作,带动推杆动作,通过磁性接近式开关检测推杆推送次数,以此完成药片定量配药检测。当胶囊部分到达时,通过输送带的输送速度检测胶囊的定量配药检测。当袋装颗粒部分到达时,通过齿条带动储药室里面的袋装药落下,通过光电开关检测袋装药掉落个数,进而进行定量配药。当所有的药品配药结束后,所有药品通过取药漏斗掉落至取药皿中,之后取药部分电动推杆将取药皿推送出来,老人进行取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可供老人独立自主使用的配药装置,既简单容易操作,又方便了老人使用。

2、通过对配药层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药品储存的安全性。

3、针对药品的特殊性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避免了由于潮湿环境对药效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4中a-a处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除去外壳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圆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药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药片传动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药片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取药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胶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位本发明的胶囊传动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胶囊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转向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上端动力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袋装颗粒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位本发明的袋装颗粒传动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抽屉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抽屉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袋装颗粒带轮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自动为老人配药装置包括配药层部分1、放药层部分5、抽屉层部分2、圆轨部分39、动力部分28、取药部分37、外壳3、下体部分4、触摸屏10;所述配药层部分1与放药层部分5通过外壳3相连接;所述放药层部分5位于配药层部分1上端;所述配药层部分1与动力部分28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抽屉部分2与圆轨部分39通过螺钉相固连;所述取药部分37位于动力部分28内部;所述外壳3与抽屉层部分2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下体部分4与外壳3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下体部分4与抽屉层部分2通过方柱20相连接;所述方柱20上端与抽屉层部分2通过角铁相连接,所述方柱20下端与下体部分4通过角铁相连接;所述角铁与抽屉层部分2和下体部分4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触摸屏10为嵌入式触摸屏,嵌入至放药层部分5中。

如图2、图3和图14所示,所述配药层部分1包括药片部分33、胶囊部分34、袋装颗粒部分176、置物板15。

如图4和图14所示,所述药片部分33包括第一药片室167、第二药片室172、第三药片室155、第四药片室161;所述第一药片室167、第二药片室172、第三药片室155、第四药片室161内部结构相同;所述药片第一药片室167、第二药片室172、第三药片室155、第四药片室161呈均匀分布。

如图6、图8和图14所示,所述第一药片室167包括储药部分76、推药部分50、动力部分61、固定部分72。

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储药部分76包括送药漏斗58、振动电机57、缓冲管56、储药管55、;所述送药漏斗58与振动电机57通过尼龙扎带相固连;所述振动电机57与置物板15通过固定座59相连接;所述固定座59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固定座59与振动电机57通过尼龙扎带相固连;所述缓冲管56与送药漏斗58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缓冲管56采用cop材质;所述储药管55与缓冲管56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储药管采用coc材质。

如图6所示,所述推药部分50包括推药杆60、推药滑道54;所述推药杆60位于推药滑道54内。

如图6和图14所示,所述动力部分61包括换向部分220、传动部分221。

如图6、图8和图14所示,所述换向部分220包括第一圆锥齿轮70、第二圆锥齿轮67、转向轴44、转向座63、第一限位环69、第二限位环49、第三限位环48、第四限位环47、第五限位环46、第六限位环45、第七限位环43、第八限位环42、第九限位环41、第十限位环68传动齿轮62;所述转向轴44与转向座63设有三个角接触球轴承,用于固定转向轴44;所述第一圆锥齿轮70与第二圆锥齿67相互传动;所述第一限位环69、第十限位环68与第一圆锥齿轮70同轴心,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70的位置;所述第四限位环47与第三限位环48同轴心限制第二圆锥齿轮67的位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70与第二圆锥齿轮67传动比为一;所述转向轴44与第二圆锥齿轮67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六限位环45与第五限位环46分布于角接触球轴承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七限位环43与第八限位环42分布于角接触球轴承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九限位环41分布于传动齿轮62下侧,用于限制传动齿轮62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49分布于角接触球轴承上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十限位环68位于第一圆锥齿轮一侧,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位置;所述转向座63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传动齿轮62与转向轴44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

如图6、图7、图8和图14所示,所述传动部分221包括第一传动轴79、第二传动轴75、第三传动轴82、第一圆柱齿轮77、第二圆柱齿轮81、动力齿轮80、第一非标齿轮78、第二非标齿轮83、第一限位环65、第二限位环74、第三限位环73、第四限位环71、第五限位环66、双面齿条51;所述第一传动轴79、第二传动轴75、第三传动轴82与整体固定板64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固连;所述第一传动轴79与第一圆锥齿轮70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79与第一圆锥齿轮70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动力齿轮80与第一传动轴79同轴心;所述动力齿轮80与第一传动轴79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圆柱齿轮77与动力齿轮80相互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轴75与第一圆柱齿轮77相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75与第一圆柱齿轮77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非标齿轮78与第二传动轴75同轴心;所述第一非标齿轮78与第二传动轴75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非标齿轮78与双面齿条51正面相互传动;所述双面齿条51与推药杆60通过胶水相固连;所述第二传动轴75与第一圆柱齿轮77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75与第一圆柱齿轮77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动力齿轮80相互传动,其传动比为一;所述第一非标齿轮78与第二传动轴75同轴心;所述第一非标齿轮78与第二传动轴75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非标齿轮83与第三传动轴82同轴心;所述第二非标齿轮83与第三传动轴82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一限位环65与第二限位环74与第二传动轴75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65用于限制第二传动轴75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74用于限制第一非标齿轮78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73、第四限位环71与第三传动轴82同轴心;所述第三限位环73用于限制非标齿轮位置;所述第四限位环71限制第三传动轴82位置;所述第五限位环66用于固定第一传动轴79。

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固定部分72包括滑道固定座53、电机固定座59、整体固定板64;所述滑道固定座53与整体固定板64通过六个螺栓相固连;所述推药滑道54与滑道固定座53通过尼龙扎带相固连;所述电机固定座59与振动电机57通过尼龙扎带相固连;所述电机固定座59下端与整体固定板64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整体固定板64整体置物板15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如图4和图14所示,所述胶囊部分34包括第一胶囊室165、第二胶囊室170、第三胶囊室159;所述第一胶囊室165、第二胶囊室170、第三胶囊室159内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胶囊室165、第二胶囊室170、第三胶囊室159呈均匀分布。

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4所示,所述第一胶囊室159包括储药室部分114、转向部分222、传动部分84、输送部分100、固定部分86;所述储药室部分114与输送部分100通过螺钉相固连。

如图12所示,所述储药室部分114包括四十四个储药盒85;所述四十四个储药盒85呈均匀分布。

如图11、图12和图14所示,所述转向部分222包括第一圆锥齿轮237、第二圆锥齿轮235、转向固定柱102、第一限位环103、第二限位环104、第三限位环106、第四限位环111、传动齿轮236、转向轴110;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7与第二圆锥齿轮235相互传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7与第二圆锥齿轮235的传动比为一;所述第一限位环103、第二限位环104与第三限位环106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103用于转向轴110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104与第三限位环106用于限制第一圆锥齿轮237位置;所述传动齿轮236与转向轴110同轴心,所述传动齿轮236与转向轴110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转向轴110与第一圆锥齿轮237同轴心,所述转向轴110与第一圆锥齿轮237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四限位环111分布于传动齿轮236下侧,用于固定传动齿轮236;所属转向轴110与转向固定柱102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转向固定柱102与置物板15通过角铁238相连接进行固定。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传动部分84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31、第二传动齿轮228、第一传动轴95、第二传动轴229、第一固定柱234、第二固定柱90、第三固定柱226、第四固定柱89、第一限位环109、第二限位环233、第三限位环232、第四限位环120、第五限位环225、第六限位环117、第七限位环88、第八限位环93、第九限位环92、第十限位环9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31与第二圆锥齿轮235同轴心;所述第一固定柱234上端、第二固定柱90上端与第一传动齿轮231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95与第一传动齿轮231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95两端与第一固定柱234、第二固定柱90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109、第二限位环233、第三限位环232、第四限位环120、第八限位环93、第七限位环88与第一传动齿轮231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95与第一固定柱234、第二固定柱90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109位于第二圆锥齿轮235一侧,用于固定第一圆锥齿轮237;所述第二限位环233分布于第一固定柱234一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232、第四限位环120分布于第一传动齿轮231两侧,用于限制第一传动齿轮231位置;所述第七限位环88、第八限位环93分布于第二固定柱90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8与第一传齿轮231相互传动;所述第六限位环117与第二传动齿轮228同轴心,用于限制第二传动齿轮228位置;所述第二传动轴229与第二传动齿轮228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229与第二传动齿轮228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三固定柱226、第四固定柱89与第二传动轴229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229与第三固定柱226、第四固定柱89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五限位环225、第六限位环117、第九限位环92、第十限位环91与第二传动轴229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229与第三固定柱226、第四固定柱89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五限位环225、第六限位环117分布于第三固定柱226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九限位环92、第十限位环91位于第四固定柱两侧111,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输送部分100包括输送皮带113、第一摩擦轴112、第二摩擦轴87、第一输送轴99、第五固定柱101、第六固定柱105、第一限位环97、第二限位环98、第三限位环107、第四限位环108;所述第一摩擦轴112与第二传动齿轮228同轴心,所述第一摩擦轴112与第二传动轴229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摩擦轴87与第一输送轴99同轴心,所述第二摩擦轴87与第一输送轴99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五固定柱101上端、第六固定柱105上端与第一输送轴99同轴心;所述输送皮带113分布于第一摩擦轴112、第二摩擦轴87上面;所述第五固定柱101、第六固定柱105与第一输送轴99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97、第二限位环98、第三限位环107、第四限位环108与第一输送轴99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97、第二限位环98分布于第五固定柱101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107、第四限位环108分布于第六固定柱105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

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柱234、第二固定柱90、第三固定柱226、第四固定柱89、第五固定柱101、第六固定柱105与置物板15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如图4、图14、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袋装颗粒部分176包括转向部分224、传动部分223、储药部分132、固定部分177;所述传动部分233与储药部分132通过螺钉相固连。所述传动部分223与置物板15通过角铁相连接进行固定。

如图3、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转向部分224包括第一圆锥齿轮121、第二圆锥齿轮144、转向轴118、转向座143、动力齿轮145、第一限位环124、第二限位环136、第三限位环135、第四限位环120、第五限位环119、第六限位环117、第七限位环116、第八限位环115;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21与第二圆锥齿轮144相互传动,其传动比为一;所述转向轴118与第二圆锥齿轮65同轴心,所述转向轴118与第二圆锥齿轮65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动力齿轮145与转向轴118同轴心,所述动力齿轮145与转向轴118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转向座145、第二圆锥齿轮144与转向轴118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124、第二限位环136、第三限位环135、第四限位环120、第五限位环119、第六限位环117、第七限位环116、第八限位环115与转向轴118同轴心;所述第一限位环124、第四限位环120、第五限位环119、第六限位环117、第七限位环116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环136、第三限位环135分布于第二圆锥齿轮144两侧,用于限制第二圆锥齿轮144位置;所述第八限位环115分布于动力齿轮145下侧,用于限制动力齿轮145位置;所述转向座145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

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传动部分223包括第一带轮142、第二带轮241、传动齿轮131、传动齿条129、第一传动轴123、第二传动轴126、传动皮带122;所述第一带轮142与第一圆锥齿轮121同轴心;所述传动齿轮131与第二带轮133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123与第一带轮142同轴心,所述第一传动轴123与第一带轮142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传动轴125与第二带轮133同轴心,所述第二传动轴125与第二带轮133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传动齿轮151与传动齿条129相互传动;所述传动皮带122用于连接第一带轮142与第二带轮133,所述传动皮带122为v带。

如图16、图17和图20所示,所述固定部分177包括第一固定座138、第二固定座147、第三固定座130、第四固定座242、固定平板125、第一限位环137、第二限位环140、第三限位环141、第四限位环149、第五限位环148、第六限位环146;所述第一固定座138、第二固定座147、第一限位环137、第二限位环140、第三限位环141、第四限位环149、第五限位环148、第六限位环146、与第一传动轴123同轴心;所述第一固定座138、第二固定座147与第一传动轴123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130、第四固定座242与第二传动轴125同轴心;所述第三固定座130、第四固定座242与第二传动轴125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137、第二限位环140分布于第一固定座138两侧,用于限制角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环141、第四限位环149分布于第一带轮142两侧,用于限制第一带轮142位置;所述第五限位环148、第六限位环146分布于第二固定座147两侧,用于限制接触球轴承位置;所述固定角铁139与第一固定座138、第二固定座147、第三固定座130、第四固定座242通过螺栓相固连。

如图14和图16所示,所述储药部分132拥有十二个储药格134;所述十二个储药格134呈均匀分布;所述储药部分132下端放置于固定平板125上端;所述储药部分132侧面与传动齿条129通过螺钉相固连。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放药层部分5包括上端盖6、放药门8;所述放药门8与上端盖6通过门铰链7相连接;所述门铰链7与上端盖6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门铰链7与放药门8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放药门8上面装有门把手9,所述门把手9与放药门8通过螺钉相固连。

如图2、图4、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抽屉层部分2包括九个抽屉16、抽屉座189、九个抽屉把手183;所述九个抽屉16包括第一抽屉179、第二抽屉180、第三抽屉181、第四抽屉182、第五抽屉184、第六抽屉185、第七抽屉186、第八抽屉187、第九抽屉188;所述九个抽屉16内部结构相同;所述九个抽屉16与抽屉座18通过九个直线滑轨190相连接;所述九个直线滑轨190上端与九个抽屉16下端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九个直线滑轨190下端与抽屉座189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九个抽屉把手183与九个抽屉16外部通过螺钉相固连。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圆轨部分39包括圆轨205、滚动钢珠204;所述圆轨205下端与抽屉座22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滚动钢珠204放置于圆轨205内部,所述滚动钢珠204直径比圆轨205两侧间距离少1mm;所述圆轨205包括第一圆轨座203、第二圆轨座206、第三圆轨座207、第四圆轨座208、第五圆轨座209、第六圆轨座210、第七圆轨座211、第八圆轨座212、第九圆轨座213,用于支撑圆轨205。

如图4和图13所示,所述动力部分28包括转向减速器17、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座18、驱动轴215、驱动端29、第一驱动柱31、第二驱动柱30、第三驱动柱19;所述转向减速器17包括第一圆锥齿轮214、第二圆锥齿轮217、转向轴218、第一转向轴承220、第二转向轴承216、第一固定轴承219;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14与第二圆锥齿轮217相互传动,其传动比为二;所述转向轴218与第一圆锥齿轮214同轴心;所述转向轴218与第一圆锥齿轮214通过平键相固连;所述转向轴218与第一转向轴承220同轴心;所述转向轴218与第一转向轴承220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转向轴218与伺服电机21通过联轴器22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座18与伺服电机21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伺服电机座18下端与下体部分27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驱动轴215与第二圆锥齿轮217通过同轴心,所述驱动轴215与第二圆锥齿轮217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第二转向轴承216与驱动轴215同轴心,所述第二转向轴承216与驱动轴215通过过盈配合相固连;所述驱动端29与转向轴218同心,所述驱动端29端与转向轴218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第一驱动柱31、第二驱动柱30、第三驱动柱19下端与驱动端29上端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第一驱动柱31、第二驱动柱30、第三驱动柱19上端与置物板15下端通过焊接相固连。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取药部分37包括控制部分14、上端动力部分12、出药部分40。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部分14包括磁性接近式开关部分13、光电传感器部分32。

如图4和图14所示,所述磁性接近式开关部分13包括第一磁性接近式开关162、第二磁性接近式开关168、第三磁性接近式开关173、第四磁性接近式开关156;所述第一磁性接近式开关162与置物板15通过第一开关固定座164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固定座164上端与第一磁性接近开关162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一开关固定座164下端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第二磁性接近式开关168与置物板15通过第二开关固定座239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固定座239上端与第二磁性接近式开关168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二开关固定座239下端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第三磁性接近式开关173与置物板15通过第三开关固定座174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固定座174上端与第三磁性接近式开关173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三开关固定座174下端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第四磁性接近式开关156与置物板15通过第四固定座157相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座157上端与第四磁性接近式开关156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第四固定座157下端与置物板15通过螺栓相固连。

如图4、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光电传感器部分32包括第一光电发射器163、第二光电发射器166、第三光电发射器169、第四光电发射器171、第五光电发射器175、第六光电发射器178、第七光电发射器158、第八光电发射器160、光电开关128、光电接收器196;所述第一光电发射器163、第二光电发射器166、第三光电发射器169、第四光电发射器171、第五光电发射器175、第六光电发射器178、第七光电发射器158、第八光电发射器160与置物板15通过螺母相固连;所述光电接收器196与电机层35通过螺母相固连;第一光电发射器163、第二光电发射器166、第三光电发射器169、第四光电发射器171、第五光电发射器175、第六光电发射器178、第七光电发射器158、第八光电发射器160与光电接收器196同一圆心,且半径相同;所述光电开关128与袋装颗粒部分固定平板125通过固定座127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27与固定平板12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光电开关128与固定座127通过螺栓相固连。

如图4和图15所示,所述上端动力部分12包括动力电机部分11、电机层35;所述动力电机部分11包括动力电机191、电动推杆195、推杆滑轨193、滑轨座194、导电滑环36、电机座192;所述电机座192与电动推杆19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机座192与滑轨座194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动推杆195与电机层35通过固定座197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97下端与电机层3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固定座197上端与电动推杆19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推杆滑轨193与电机层35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机层35与外壳3通过焊接相固连;所述导电滑环36与电机层35通过螺栓相固连,用于配药层电力提供。

如图3、图4和图9所示,所述出药部分232包括取药漏斗38、取药皿198、电动推杆200、置药座199、取药座201;取药漏斗38与置物板15通过强力胶水相固连;所述取药皿198放置于取药座201中;所述电动推杆200与取药座201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电动推杆200与驱动端29通过大螺栓202相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下体部分4包括支撑座27、第一万向轮26、第二万向轮25、第三万向轮24、第四万向轮23;所述第一万向轮26、第二万向轮25、第三万向轮24、第四万向轮23与支撑座27通过螺栓相固连,用于支撑本发明上端的全部重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