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码头海侧先期机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4677发布日期:2020-04-03 19:2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码头海侧先期机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码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码头海侧先期机检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需设立专用的先期机检区域对进口集装箱进行查验,通常由集卡从堆场收箱转运至海关查验区开箱或过机检查,再将集装箱送回堆场;或者卸船时绕行到指定的专用查验区域查验完毕后,再卸至堆场。

目前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立的先期机检区域,距离正常岸边装卸作业区域较远,导致执行先期机检作业的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距离较长,耗费的时间较长,机检效率明显降低,且影响整个自动化码头生产作业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解决现有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包括:海关监管系统,用于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机检布控,并将待机检报文发送给码头操作系统;码头操作系统,用于计算待机检集装箱在堆场的放置位置,派发载所述待机检集装箱的agv去所述堆场的海侧交互区执行先期机检;其中,所述堆场的海侧交互区设置有先期机检区域;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用于基于所述码头操作系统的派发任务生成agv路径,并控制所述agv根据生成的agv路径穿越所述堆场的海侧交互区,同自动化轨道吊进行交互作业,将完成前期机检的集装箱放置于所述放置位置;先期机检系统,用于从所述海关监管系统获取所述待机检报文,基于所述待机检报文生成待检集装箱列表,对待检集装箱列表中的集装箱进行先期机检,在机检完成后将机检数据发送至所述海关监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操作系统,还用于对完成先期机检的集装箱生成堆场间移箱任务,并控制将完成先期机检的集装箱转移至所述堆场间移箱任务指示的堆场。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操作系统,还用于在船舶靠泊前的限定时间点上向所述海关监管系统发送机检请求,以使得所述海关监管系统在接收到所述机检请求后,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机检布控。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操作系统,还用于基于待机检报文标记待机检集装箱的机检属性。

进一步的,所述先期机检系统,对待检集装箱列表中的集装箱进行先期机检,具体包括:通过ocr识别集装箱,以及,通过x光扫描成像系统获取集装箱的机检数据;基于对集装箱的识别,将所述待机检集装箱列表中的集装箱的机检数据发送给所述海关监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操作系统,还用于将完成先期机检的集装箱的机检属性进行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操作系统,还用于在所述待机检集装箱列表中存在不符合机检条件的集装箱时,向所述海关监管系统发送废弃报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在堆场的海侧交互区内布设先期机检区域,在船舶靠泊之前,码头操作系统接收海关监管系统发送的待机检报文,计算待机检集装箱在布设有先期机检区域的堆场的放置位置,当船舶靠泊后,agv从桥吊收到待机检集装箱后,自动运行至布设有先期机检区域的堆场的海侧交互区进行先期机检,并在完成先期机检后在该堆场的海侧交互区同轨道吊交互完成放置,后期可根据需要进行转场;相比于现有先期机检方式中需要通过agv或集卡将待机检集装箱专门运输至距离装卸作业区域较远的先期机检区域进行机检的方式,基于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待机检集装箱在集装箱卸载的正常生产作业流程中同时完成先期机检,针对先期机检作业的agv运行距离短,耗时少,提高了先期机检的作业效率,且对正常生产作业的影响小,显著提高了整个生产作业流程的作业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自动化码头的布设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中先期机检区域的布设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执行先期机检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所示,自动化码头正常卸船作业流程为:agv在岸桥同agv交互区域qctp进行交互接收集装箱,进而运载集装箱穿行agv缓冲区域pb进行agv高速运行区域,再从agv高速运行区域转入指派放置的堆场对应的海侧交互区,在海侧交互区同轨道吊交互,实现将集装箱放置于指派的堆场区域内。

现有的先期检测区域通常与图1所示的正常生产作业区域分开独立设置,对进口集装箱进行查验时,或者常由集卡从堆场收箱转运至海关查验区开箱或过机检查,再将集装箱送回堆场;或者卸船时绕行到指定的专用查验区域查验完毕后,再卸至堆场;这种先期机检方式显然降低了先期机检效率,且影响整个集装箱装卸生产作业的效率。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将先期机检区域c设置于指定堆场的海侧交互区内,旨在将先期机检程序插入到集装箱正常生产作业的运行路线上,在集装箱正常生产作业期间同时完成先期机检,既提高了先期机检的作业效率,也提高了整个码头生产作业的效率。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基于上述图2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架构,提出一种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该系统包括海关监管系统1、码头操作系统2、码头设备控制系统3和先期机检系统4;其中,海关监管系统1用于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机检布控,并将待机检报文发送给码头操作系统;码头操作系统2用于计算待机检集装箱在堆场的放置位置,派发载待机检集装箱的agv去堆场的海侧交互区执行先期机检;该堆场的海侧交互区设置有先期机检区域;码头设备控制系统3用于基于码头操作系统的派发任务生成agv路径,并控制agv根据生成的agv路径穿越堆场的海侧交互区,同自动化轨道吊进行交互作业,将完成前期机检的集装箱放置于放置位置;先期机检系统4用于从海关监管系统获取待机检报文,基于待机检报文生成待检集装箱列表,对待检集装箱列表中的集装箱进行先期机检,在机检完成后将机检数据发送至海关监管系统。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执行先期机检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海关监管系统1在获取船舶的舱单后通过海关电子口岸转发该船舶的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舱单报文,该报文被发送给码头操作系统2(以下检测tos系统)。

tos系统2获取舱单信息后在船舶靠泊前的限定时间点上向海关监管系统1发送对该船舶上集装箱进行先期机检的机检请求,海关监管系统2在接收到机检请求后,对该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机检布控,生成待机检报文,通过海关电子口岸发送该待机检报文。

tos系统2在接收到待机检报文后,将需要执行先期机检的集装箱进行标记,将其机检属性标记为“请求机检”或“需要机检”等等,表明该集装箱需要进行机检。

同时,先期机检系统4直接接入海关专网获取该待机检报文,根据该待机检报文生成待机检集装箱列表并存储。

船舶靠泊后,岸桥将集装箱从船上卸至岸桥中转平台,经过岸桥ocr(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字符识别)识别后,tos系统2派发agv去岸桥收箱,agv收箱完成后,tos系统2计算待机检集装箱在布设有先期机检区域的海侧交互区对应堆场的最佳放置位置,并派发载箱agv运行至该堆场的海侧交互区进行先期机检。码头设备控制系统3则根据tos系统2的派发任务生成该agv的路径,并控制agv基于生成的路径穿越该堆场的海侧交互区,并在相应车道同asc(automatedstackcrane,自动化轨道吊)进行交互,将完成先期机检的集装箱放置于之前计算的放置位置。

上述,载箱agv穿越堆场的海侧交互区时,同时穿越布设于海侧交互区内的先期机检区域,先期机检系统4通过其ocr识别模块获取集装箱的箱号、iso和危标等信息,通过x光扫描成像系统获取集装箱内部货物图像,然后关联存储的待机检集装箱列表进行比对,将与之匹配的集装箱的机检数据发送至海关监管系统1,海关监管系统1对其进行审核查验。

海关监管系统1根据机检数据对集装箱查验完毕后,通过海关电子口岸将包含核销信息的edi报文发送至tos系统2,tos系统2将该集装箱的机检属性更新为“完成机检”。

如有需要,tos系统2将依据堆场堆存的集装箱数量、是否为冷藏箱等特殊箱型以及其他因素,在码头生产作业不繁忙时生成堆场间移箱任务,并控制将完成先期机检的集装箱转移至堆场间移箱任务指示的堆场保存,确保各箱区装箱堆存的合理性。

当出现被布控的集装箱因机检设备损坏、集装箱残损变形、不符合机检类型等原因导致无法完成机检时,tos系统2针对待机检集装箱列表中不符合上述机检条件的集装箱生成废弃报文,发送至海关监管系统1,说明机检布控废弃原因,取消机检任务。

上述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化码头先期机检系统,在agv从桥吊收取集装箱后,穿越海侧交互区同时执行先期机检,实现落地即时完成机检的效果,将传统集装箱二次出场机检流程同普通卸船流程进行整体融合,提高了先期机检作业效率,且使得海关监管系统能够通过远程布控、远程审图、远程放行等方式对可疑货物进行提前检查和控制。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