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防溅挡板件和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5559发布日期:2020-01-10 14: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防溅挡板件和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将沿防溅挡板件的穿入容器内腔的自由边缘延伸的端边型条(abschlussprofil)的一端连接至容器壁的连接件。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溅挡板件及容器。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了在运输容器中布置防溅挡板件,其能阻止或至少减轻在运输容器中的液态运输货物的涌动。这样的涌动出现在运输容器的加速过程或制动过程中并且能不利地影响到运输车辆的行驶行为。

常见的防溅挡板件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穿入该运输容器的横截面并且在内侧连接至容器壁或者运输容器壁。防溅挡板件在此垂直于液态运输货物的涌动方向起效,因此减轻涌动。防溅挡板件可以连续在局部或以点的形式连接至该容器壁。多个开口允许液态运输货物的顺利排出并且或许形成允许接近容器部段的贯通区。

该防溅挡板件与容器壁的连接点必须承受液态运输货物的作用于防溅挡板件的力并且能将该力传导入与之垂直延伸的容器壁中。因此,所述连接点遇到由液态运输货物涌动引起的高机械载荷。

为了减轻防溅挡板件至容器壁的连接点的集中机械载荷而已经知道如下解决方案,在此,多普勒片或多普勒板(dopplerplatten)设置在容器与防溅挡板之间。通过管、型材(例如杆)或凹凸结构,防溅挡板件的自由边缘可以被机械加强。该加强管或加强杆在端侧与容器壁焊接。

这种具有通过管或杆(端边型条)被加强的边缘的防溅挡板件例如由de102012105b4或者de202013102563u1公开了。但在这些防溅挡板件设计方案中有问题的是当加强杆连接至容器时的连接点的面积小。另外,这样的连接点形成防溅挡板件与容器壁之间的矩形过渡区。液态运输货物的涌动可能使过渡槽承受过高机械载荷,甚至引起开裂。作为连接件的卸载接片仅有条件地适用在端边型条连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善的、用于将防溅挡板件布置在容器壁上的连接件,其至少部分消除已知解决方案的缺点。所述任务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小防溅挡板件和容器壁之间的机械载荷的连接件。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沿防溅挡板件的穿入容器内腔的自由边缘延伸的端边型条的一端连接至容器壁的连接件。该端边型条沿着防溅挡板件(12)的穿入容器内腔的自由边缘延伸。该连接件具有主体部、在轴向上与该主体部连接的且用于接合至端边型条的一端的第一接合端和在轴向上与第一接合端对置的且用于将连接件连接至容器壁的第二接合端。

在此,形成第一接合端、主体部和第二接合端的多次弯曲的外表面连续平滑地延伸,且第二接合端具有比第一接合端更大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防溅挡板件。该防溅挡板件具有端边型条,该端边型条在安装入所述容器的状态中穿入所述容器的内腔并在端部能分别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容器的容器壁,并且所述防溅挡板件具有至少一个壁部,该壁部至少连接至所述端边型条并能连接至所述容器壁。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具有设置在内腔中的防溅挡板件,其中所述防溅挡板件和所述端边型条在其末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被连接至所述容器壁,该容器具有至少两个防溅挡板件。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各自附图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与端边型条连接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

图2a至图2d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且分别具有两个设于端侧的连接件的两个防溅挡板件;

图4示出图3的细节a,其具有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

图5示出防溅挡板件的横截面,其具有设于端侧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

图6示出图5的截面图d-d。

图7示出与端边型条连接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

图8示出安置在防溅挡板件上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和

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之前首先是对实施方式的概述。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中,设有至少一个主体部以及在轴向上与该主体部相连且用于连接至端边型条的一端的第一接合端。因此,可以提供一个区域用于形状配合地(formschlüssig)和/或材料融合地(stoffschlüssig)容纳端边型条,其允许将机械载荷从端边型条最佳地传导入该连接件的主体部。

沿轴向与第一接合端对置的第二接合端用于将该连接件连接至该容器壁。第二接合端最好可以设计成与这个或这些主体部成一体并且与该容器壁相连接。在此情况下,第一接合端、第二接合端和至少一个主体部可以设计成一件式的或者材料融合连接并且共同形成该连接件。该连接件代替或补充在防溅挡板件和容器壁之间的传统的连接机构或接合区。

为了减小机械载荷并为了减小在设置在防溅挡板件和容器壁之间的接合区内的应力而规定如下措施:

该连接件在端侧以连接防溅挡板件和容器壁的方式被装入并且形成减小应力的接口,其中,形成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的弯曲外表面连续平滑地延伸,且第二接合端具有比第一接合端更大的横截面积。因此可以实现这样的接合区,其朝向容器壁地具有持续增大的横截面积。可与容器壁相连的第二接合端可以通过较大的横截面积承受住较高的载荷且尤其是分散且因而减小机械应力。

此外,通过该连接件的连续增大的较大横截面可以实现均匀的载荷分布,这减小了应力集中或峰值载荷。尤其可通过可与容器壁焊接的增大的第二接合端来实现较长的焊缝(伴随增大的有效横截面),由此减小焊缝载荷。在第一接合端、至少一个主体部和第二接合端之间的连续过渡例如可被倒圆(圆锥形、凹形或凸形)或设计成是平滑的。该连接件优选朝向容纳区缩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第二接合端和/或第一接合端以旋转对称方式形成。由此可很简单地制造所述连接件(车削件)。该连接件尤其可通过铸造方法、成型方法或通过切削加工方法制造。因此,第一接合端可具有如下横截面,该横截面对应于待容纳的端边型条的横截面或与之近似。

代替圆形的或旋转对称形成的横截面,第一接合端也可以被设计成是椭圆形的、卵形的、矩形的、四角形的等等。

所述连接件和/或端边型条可以由金属实心材料构成。所述连接件也可以至少在局部被设计成空心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之间设置以第一转动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第一主体部和以第二转动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第二主体部。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的过渡部最好被倒圆或者说连续构成。由此省掉了将促成应力集中的角和边缘。通过这两个主体部可以实现将机械载荷从防溅挡板件的端边型条转向至或转传至容器壁中。

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此时可以形成小于或等于180°的角度。根据该主体部的转动轴线的取向,该连接件可以匹配于不同的容器形状和防溅挡板件在容器内的位置地形成。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轴线在连接件的接合区内垂直于容器壁延伸。由此一来,第二接合端可以垂直于或正交于容器壁及其端面并且其端面与容器壁相应地构成,由此,在接合区中实现用于焊接连接的最佳的过渡形状。因此,能以高的机械载荷承载能力来设计用于将连接件连接至容器壁的稳定焊缝。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具有呈凸形(尤其是圆环面凸形)形成的外轮廓,其中,第一主体部的和第二主体部的呈凸形形成的外轮廓通过呈凹形(尤其是圆环面凹形)形成的过渡部相连。因此可以产生在两个主体部之间的稳定的或连续的过渡,其能阻止应力集中并因此允许沿该连接件的最佳应力分布。

存在其它的实施方式,在这里,该连接件可设计成空心的。空心的连接件可以减轻重量。替代地由实心材料构成的连接件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少该容器内的附加空腔。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端可通过多普勒板连接至该容器壁。因此,第二接合端的横截面可以通过附加的多普勒板被扩大,由此可以实现较大的连接区,其进一步减小过渡区内的机械应力。

第二接合端最好与容器壁相对应地构成。在使用多普勒板的情况下,多普勒板和第二接合端都可以在连接区或接触区内对应于容器壁的走向或容器壁的轮廓走向。此实施方式容许在多普勒板或第二接合端的边缘区与容器壁之间的最佳取向的角焊缝。因此可以应力最佳地设计角焊缝。

优选地,该端边型条可在接合区内平行于第一转动轴线或以一个小于180°的角度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线延伸。因此,该端边型条可作为第一转动轴线的全等延长部以材料融合方式安置在连接件上。在此,该连接件于是构成在防溅挡板件的端边型条和容器壁之间的弯折过渡并且优化应力变化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连接件具有用于容置防溅挡板件的壁部的槽。由此一来,防溅挡板件的壁部可以至少在局部被集成到连接件中并且它因此可以被设计成是极其机械结实的。该槽例如可以至少在局部在轴向上沿该连接件延伸并且允许形状配合地容纳该壁部。另外,该切口或槽可以通过连接件明确无疑地定位而实现简化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容器的防溅挡板件。该防溅挡板件具有端边型条,其在装入容器中的状态下穿入容器内腔并且可以在两个接合端分别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连接至容器的容器壁。在此,防溅挡板件的一个壁部至少在局部连接至该端边型条。这样的防溅挡板件可以最佳地安置在容器内。在此,作用于防溅挡板件的力或应力可以通过该连接件被最佳传递至容器壁或分散至容器壁。尤其是,可以通过该连接件来防止接合区内的锐边,进而避免机械应力集中。

优选地,至少两个彼此相邻的防溅挡板件能以彼此相向且垂直于容器纵轴线的边缘或者端边型条安置在该容器内腔中。因此可以形成一种对称的防溅挡板结构,它可以最佳地减小或防止在容器内的液态输送货物的涌动。

回到图1,其示出了与端边型条1连接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连接件2在此具有主体部4,其以旋转对称形式被设计成具有凸形外轮廓。朝向端边型条1地,主体部4通过呈凹形造型的部段过渡至设计成第一接合端6的容纳部,容纳部与端边型条1以材料融合方式连接。根据此实施例,端边型条1具有与第一接合端6的横截面相同的圆形横截面。在与第一接合端6相反的方向上,主体部4过渡至设计成第二接合端8的端部。第二接合端8在此根据未示出的容器壁的走向在连接件2的安装位置中倾斜地或以一个角度相对于端边型条1的或第一接合端6的横截面形成。在端边型条1、第一接合端6、主体部4和第二接合端8之间的过渡是连续或持续光滑地形成的并且不具有锐边或角。

在图2a至图2d中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的视图。连接件2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地具有两个主体部4、5,每个主体部设计成是旋转对称的。主体部4、5均具有转动轴线r4、r5。转动轴线r4、r5在此例如以一个不到45°的角度相对布置,使得两个主体部4、5也相对倾斜。主体部4、5具有呈圆环面凸形的外轮廓并且通过呈圆环面凹形的过渡区10连续交接过渡。第一接合端6以面的形式垂直于第一转动轴线r4延伸。第二接合端8正交于第二转动轴线r5地取向并以扁柱体形式形成。第二接合端8的周面在此可以通过角焊缝与容器壁焊接。第二接合端8具有比第二主体部5更大的横截面积并通过自身扩宽的凹形过渡部与之连接。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两个防溅挡板件12,其分别具有两个设于端侧的连接件2。每个防溅挡板件12具有笔直的末端边缘,其由端边型条1构成。从端边型条1起,壁部14横向延伸穿入容器内腔地在端侧以倒圆形式结束,该倒圆对应于容器壁曲率。每个端边型条1在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2连接(焊接)至壁部14。

在图4中示出了图3的细节a,其具有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在此,连接件2以第二接合端8通过多普勒板16与壁部14焊接。

图5以防溅挡板件12的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的端侧布置以及壁部14的弧形形状。壁部14在此与机翼相似地形成。

图6是处于安装位置的图5的截面图d-d。在此示出了带有多普勒板16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件2。多普勒板16和端部8在此情况下具有匹配于容器壁曲率的弯曲或隆起。多普勒板16可通过角焊焊接18与第二接合端8材料融合连接。另外,未示出用于将连接件2位置固定地安置在容器壁上的一处或多处焊接20。根据此实施例,端边型条1通过焊接17连接至第一接合端6。

图7示出了与端边型条1相连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不同于已经描述的实施方式,接合型材1和连接件2不是由实心材料形成,而是被设计成管1或空心体2。另外,切口22被加入连接件2和例如加强型材1中。因此,可以将壁部14插入(见图3、图4、图5)该切口22中。沿着切口22,壁部14可以位置固定地通过焊接被连接至连接件2。连接件2在此情况下具有主体部4,主体部过渡到倾斜形成的容纳部6。端边型条1在此未与主体部4的转动轴线r4同轴地布置,而是相对于转动轴线r4有一个角度。

图8示出了安置在防溅挡板件12上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在这里,在连接件2与容器壁28之间定位有多普勒板16,多普勒板夹住壁部14并且与壁部14焊接。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容器24的截面图。管状容器24具有圆形横截面。两个防溅挡板件12位置固定地就位在容器内腔26中。防溅挡板件12的端边型条1延伸穿入容器内腔26并在对置两端分别连接至一个连接件2。连接件2在此情况下形成在防溅挡板件12的端边型条1与容器壁28之间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端边型条的一端连接至容器壁的连接件,该端边型条沿着防溅挡板件的穿入容器内腔的一个自由边缘延伸,具有:

-主体部,

-沿轴向与该主体部相连且用于连接至端边型条的一端的第一接合端,和

-沿轴向与第一接合端对置且用于将连接件连接至容器壁的第二接合端,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接合端、主体部和第二接合端的多次弯曲的外表面连续平滑延伸,且第二接合端具有比第一接合端更大的横截面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