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式防滴容器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8808发布日期:2019-10-19 03:2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可拆装式防滴容器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可拆装式防滴容器嘴。



背景技术:

传统工业生产中,盛装液体原料的瓶、桶、罐等容器在向外倾倒液体后,总会有部分余液会从容器口外溢、滴挂,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容器外壁以及容器周边的环境。且一般工业生产中的容器大多都盛装较多的液体原料,容器口尺寸又比较大,因此工人向外倾倒液体原料时较难控制容器倾倒角度,容易不小心倾倒过量的液体原料,过量的液体原料不仅会造成材料浪费,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装式防滴容器嘴,该容器嘴可拆卸的安装在容器口处,不仅可以回收倾倒后容器口处外溢滴挂的余液,保持容器外壁及容器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还可以控制倾倒时液体从容器口的通过量,避免倾倒过量液体造成的原料浪费和影响生产品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

可拆装式防滴容器嘴,包括壳体、内管、螺栓及螺母,所述壳体中设有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分为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和出流口之间设有限流阀片A,所述内管的尾部设有限流阀片B,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限流阀片B和限流阀片A的中心并配合螺母将内管的尾部转动的连接在出流口内;所述限流阀片A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通孔A,所述限流阀片B上设有与流通孔A相对应的流通孔B;所述内管的头部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壳体围绕内管凸设有紧密贴合内管外壁的导流凸环,所述壳体围绕导流凸环凸设有集流环,所述导流凸环与集流环之间的底部形成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的底部连通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连通进流口。

其中,所述限流阀片A与限流阀片B之间设有密封胶片,所述密封胶片上设有与流通孔A及流通孔B配合的流通孔C。

其中,所述限流阀片A于流通孔A的四周向密封胶片凸设有用于限制密封胶片位移的定位凸台,所述密封胶片于流通孔C的四周凹设有与限位凸台相互配合的定位槽。

其中,所述螺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接螺栓的底面,另一端与限流阀片B抵接。

其中,所述密封胶片于流通孔C的四周向限流阀片B凸设有环形刮边,所述环形刮边与限流阀片B紧密抵接。

其中,所述回流通道自其进口处至其出口处呈J型弯曲,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朝向出流口,且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高于回流通道弯曲处。

其中,所述导流凸环上安装有密封胶圈A,所述密封胶圈A的内圈紧密贴合内管的外壁面。

其中,所述回流槽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流槽的最低点与回流通道的入口相连。

其中,所述壳体向进流口内延伸有密封台,所述密封台上安装有密封胶圈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本容器嘴壳体的进流口安装在容器口上,工人可拧动内管的头部而带动设于内管的尾部的限流阀片B转动,通过控制内管的转动角度来调节限流阀片B上的流通孔B与限流阀片A上的流通孔A的重合面积,使得倾倒液体时容器口的液体流通量变得可控,避免出现工人不小心倾倒过量液体原料而引起的原料浪费和过来原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而当容器放置时,通过拧动内管使流通孔A与流通孔B完全错开,限流阀片B与限流阀片A配合封闭液流通道,避免容器外的粉尘等杂质从液流通道进入容器内污染液体原料;而紧密贴合内管外壁的导流凸环使得容器在倾倒液体后,从内管头部外溢、滴挂的余液可以在内管的外壁向下流时被引导至回流槽内,回流槽内的余液因为集流环的阻挡下无法向外流出,最后余液在在自重下缓缓地从与回流槽连通的回流通道流进进流口内,最终回到容器内,避免余液的浪费和余液对容器外壁以及容器周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流通孔A与流通孔B完全错开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流通孔A与流通孔B完全重合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D-D处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图3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上述图中,1.壳体,2.内管,3.螺栓,4.螺母, 5.进流口,6.出流口,7.限流阀片A,8.限流阀片B,9.流通孔A,10.流通孔B,11.导流凸环,12.集流环,13.回流槽,14.回流通道,15.密封胶片,16.流通孔C,17.定位凸台,18.定位槽,19.压缩弹簧,20.环形刮边,21.密封胶圈A,22.密封台,23.密封胶圈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可拆装式防滴容器嘴,包括壳体1、内管2、螺栓3及螺母4,所述壳体1中设有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分为进流口5和出流口6,所述进流口5和出流口6之间设有限流阀片A7,所述内管2的尾部设有限流阀片B8,所述螺栓3依次穿过限流阀片B8和限流阀片A7的中心并配合螺母4将内管2的尾部转动的连接在出流口6内;所述限流阀片A7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通孔A9,所述限流阀片B8上设有与流通孔A9相对应的流通孔B10;所述内管2的头部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壳体1围绕内管2凸设有紧密贴合内管2外壁的导流凸环11,所述壳体1围绕导流凸环11凸设有集流环12,所述导流凸环11与集流环12之间的底部形成回流槽13,所述回流槽13的底部连通有回流通道14,所述回流通道14的出口连通进流口5。使用时,将本容器嘴壳体1的进流口5安装在容器口上,工人可拧动内管2的头部而带动设于内管2的尾部的限流阀片B8转动,通过控制内管2的转动角度来调节限流阀片B8上的流通孔B10与限流阀片A7上的流通孔A9的重合面积,使得倾倒液体时容器口的液体流通量变得可控,避免出现工人不小心倾倒过量液体原料而引起的原料浪费和过来原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而当容器放置时,通过拧动内管2使流通孔A9与流通孔B10完全错开,限流阀片B8与限流阀片A7配合封闭液流通道,避免容器外的粉尘等杂质从液流通道进入容器内污染液体原料;而紧密贴合内管2外壁的导流凸环11使得容器在倾倒液体后,从内管2头部外溢、滴挂的余液可以在内管2的外壁向下流时被引导至回流槽13内,回流槽内13的余液因为集流环12的阻挡下无法向外流出,最后余液在在自重下缓缓地从与回流槽13连通的回流通道14流进进流口5内,最终回到容器内,避免余液的浪费和余液对容器外壁以及容器周边环境的污染。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增强限流阀片A7和限流阀片B8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防止工人在倾倒液体原料时,液体原料从限流阀片A7和限流阀片B8之间的缝隙中泄漏、溢出,所述限流阀片A7与限流阀片B8之间设有密封胶片15,所述密封胶片15上设有与流通孔A9及流通孔B10配合的流通孔C16。

如图4所示,当转动内管2时,密封胶片15可能会被限流阀片B8带动位移,进而导致密封胶片15上的流通孔C16与限流阀片A7的流通孔A9不能够准确对接,造成使用不便。为了增加密封胶片15与限流阀片A7之间的摩擦,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所述限流阀片A7于流通孔A9的四周向密封胶片15凸设有用于限制密封胶片15位移的定位凸台17,所述密封胶片15于流通孔C16的四周凹设有与限位凸台相互配合的定位槽18,定位凸台17与定位槽18的配合使得密封胶片15紧密地与限流阀片A7连接,不会出现密封胶片15随限流阀片B8转动而转动位移的情况。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限流阀片A7、密封胶片15以及限流阀片B8之间的密封性,所述螺栓3上套装有压缩弹簧19,所述压缩弹簧19一端抵接螺栓3的底面,另一端与限流阀片B8抵接。压缩弹簧19通过其弹性一端配合抵接螺栓3的底面,另一端压迫限流阀片B8,使得限流阀片限流阀片B8向密封胶片15以及限流阀片A7方向紧密地挤压贴合。

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密封胶片15与限流阀片B8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余液积聚在两者之间而影响两者的密封性,所述密封胶片15于流通孔C16的四周向限流阀片B8凸设有环形刮边20,所述环形刮边20与限流阀片B8紧密抵接。当转动内管2时,密封胶片15的环形刮边20将残余在限流阀片B8与密封胶片15之间的余液刮净,避免余液积聚在两者之间而影响密封性。

如图3所示,所述回流通道14自其进口处至其出口处呈J型弯曲,所述回流通道14的出口朝向出流口6,且所述回流通道14的出口高于回流通道14弯曲处。在倾倒液体原料时,液体原料从进流口5流向出流口6,而因为J型弯曲的回流通道14的出口朝向出流口6,液体原料的流动会在回流通道14的出口处形成很小的负压,这负压阻挡了液体原料从回流通道14的出口流入回流通道14内,避免液体原料自回流通道14流出回流槽13的现象;而又因为回流通道14的出口略高于回流通道14的弯曲处,所以从回流通道14回流到容器内的余液会有一小部分积聚在弯曲处,起到了隔绝容器内外空气的密封作用,避免了粉尘等杂质从回流通道14进入容器内。

为了进一步避免沿内管2的外壁向下流的余液积聚在内管2的外壁与出流口6之间,所述导流凸环11上安装有密封胶圈A21,所述密封胶圈A21的内圈紧密贴合内管2的外壁面。

如图3所示,为了加快回流槽13内余液的回流速度,所述回流槽13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流槽13的最低点与回流通道14的入口相连。

如图3所示,为了加强壳体1与容器口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强度,避免倾倒液体原料时液体原料从容器口与壳体1的连接处之间泄漏渗出,所述壳体1向进流口5内延伸有密封台22,所述密封台22上安装有密封胶圈B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