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刷卡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1423发布日期:2020-02-21 19:5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刷卡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刷卡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toman)、人到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到机器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计算机学报》刊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4]一文对其体系结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

电梯物联网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便是保障该建筑内的业主的电梯卡,电梯卡意味着具备该电梯使用权益,根据行业或机构性质的不同,还会有其他具体效果。但现有设备使用中,刷卡感应器外置,一方面方便刷卡人员刷卡使用,另一方面方便安装,但这样外露的刷卡感应器,可以提供便捷的同时,却也故障率较高。如运输物品时无意识碰撞、高辐射其他卡类对其损伤和干扰、刷卡反应不及时情况下使用者的直接拍打冲击力等因素,都会大大降低其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刷卡防护结构,有效解决现有市场产品功能性过于单一的问题,提升产品实用性,有效提升其可使用寿命。

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的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刷卡防护结构,包括设于电梯上刷卡感应器,所述刷卡感应器的外侧包覆有刷卡防护结构,所述刷卡防护结构为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连接电梯门柱上,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插卡的卡槽,所述卡槽内侧设置有限位块,插卡过程卡下端顶靠到限位块时芯片和刷卡感应器对齐。电梯刷卡防护结构的设置,一则保护刷卡感应器尽可能少的被各种外力冲击,减少外力致使破损的几率;二则设置插卡槽,保证一次只能插入电梯卡一张卡,防止其他卡片对刷卡感应器的信号干扰;三则方便卡片和刷卡感应器的对齐,感应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外露过程,因放置位置偏差,需要多次刷卡才能有效感应的情况的发生,工作效率更高。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护罩内侧设置卡脚,所述电梯门柱上设置有对应卡脚的卡槽。卡接连接,连接稳定性好,同时便于更换破损的防护罩。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护罩为透明塑料薄板。方便插卡防护罩内卡片位置情况,更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电梯刷卡防护结构的设置,一则保护刷卡感应器尽可能少的被各种外力冲击,减少外力致使破损的几率;二则设置插卡槽,保证一次只能插入电梯卡一张卡,防止其他卡片对刷卡感应器的信号干扰;三则方便卡片和刷卡感应器的对齐,感应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外露过程,因放置位置偏差,需要多次刷卡才能有效感应的情况的发生,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一种电梯刷卡防护结构,包括设于电梯上刷卡感应器1,所述刷卡感应器的外侧包覆有刷卡防护结构,所述刷卡防护结构为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连接电梯门柱上,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插卡的卡槽3,所述卡槽内侧设置有限位块4,插卡过程顶靠到限位块时,卡上的芯片和刷卡感应器刚好对齐,感应快速高效,位置对应精准。

电梯刷卡防护结构的设置,一则保护刷卡感应器尽可能少的被各种外力冲击,减少外力致使破损的几率;二则设置插卡槽,保证一次只能插入电梯卡一张卡,防止其他卡片对刷卡感应器的信号干扰;三则方便卡片和刷卡感应器的对齐,感应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外露过程,因放置位置偏差,需要多次刷卡才能有效感应的情况的发生,工作效率更高。

该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内侧设置卡脚,所述电梯门柱上设置有对应卡脚的卡槽。

卡接连接,连接稳定性好,同时便于更换破损的防护罩。

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护罩为透明塑料薄板。

方便插卡防护罩内卡片位置情况,更便于操作。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