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防护型弹体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9828发布日期:2019-10-29 20:3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多重防护型弹体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军备物资,具体涉及多重防护型弹体运输箱。



背景技术:

老式弹药箱造装载运输弹药时,需要往弹药箱内填充一些稻草、报纸等一些软性物质,以避免弹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碰撞而发生危险,专利申请号为201218003156的发明专利中研发一种弹药运输箱,虽然在材质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它的防震效果一般化,不能真正的将每个弹药分离,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弹药与弹药的碰撞,很容易出现危险。

发明一种弹药运输箱,固定住尺寸,只针对一种弹药进行装配,简单省事,提高效率。设计一种可以抽拉的防震板,当需要放置时,将抽拉板抽出,放置完成后,将抽拉板缩进去,这样就起到了隔离每个弹药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多重防护型弹体运输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多重防护型弹体运输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箱体内部中空,所述箱体上设有隔板、固定板、“L”形固定块,所述箱体的左侧端面上设有若干个长方形通孔,所述隔板穿过所述长方形通孔,所述隔板的数量与所述长方形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板上设有凸起和隐形拉手,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隔板上端面的右端部位,所述隐形拉手位于所述隔板的左端面,所述凸起为长方形板块,所述凸起的长度与所述隔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凸起的厚度为0.4cm-0.6cm,所述“L”形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L”形固定块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箱体左端面的拐角处,位于所述箱体上端部位的两个所述“L”形固定块呈倒“L”形,位于所述箱体下端部位的两个所述“L”形固定块呈“L”形,位于所述箱体后端部位的所述“L”形固定块上固定连接一圆柱体形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L”形固定块的后端面上,所述固定板放置在所述“L”形固定块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与所述“L”形固定块之间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箱体的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板的后端部位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圆形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部位和下端部位,所述圆形通孔内穿过一塑胶拉环,所述塑胶拉环可套取在所述固定柱上。

本申请中,所述箱体采用碳纤维短丝增强的高抗冲聚苯乙烯注塑成型。

本申请中,所述隔板的材质为发泡聚苯乙烯,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箱体的宽度,所述隔板的长度与所述箱体的长度相同,所述隔板的厚度为4cm-5cm。

本申请中,所述固定板为发泡聚苯乙烯材质的长方形板块。

本申请中,所述隐形拉手设在所述隔板左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隐形拉手为一弧形凹槽。

本申请中,所述固定柱与所述“L”形固定块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方便弹体的放置和拿取,有效的将单体分隔开来,增大弹体的防震能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整体装置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整体装置的左侧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整体装置固定板前拉后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装置隔板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隔板;3、固定板;4、“L”形固定块; 5、凸起;6、隐形拉手;7、固定柱;8、塑胶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多重防护型弹体运输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箱体1内部中空,所述箱体1 上设有隔板2、固定板3、“L”形固定块4,所述箱体1的左侧端面上设有若干个长方形通孔,所述隔板2穿过所述长方形通孔,所述隔板 2的数量与所述长方形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板2上设有凸起5和隐形拉手6,所述凸起5位于所述隔板2上端面的右端部位,所述隐形拉手6位于所述隔板2的左端面,所述凸起5为长方形板块,所述凸起5的长度与所述隔板2的宽度相同,所述凸起5的厚度为 0.4cm-0.6cm,所述“L”形固定块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L”形固定块4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箱体1左端面的拐角处,位于所述箱体1上端部位的两个所述“L”形固定块4呈倒“L”形,位于所述箱体1下端部位的两个所述“L”形固定块4呈“L”形,位于所述箱体1后端部位的所述“L”形固定块4上固定连接一圆柱体形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位于所述“L”形固定块4的后端面上,所述固定板3 放置在所述“L”形固定块4和所述箱体1之间,所述固定板3的高度与所述“L”形固定块4之间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箱体1的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板3的后端部位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圆形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3的上端部位和下端部位,所述圆形通孔内穿过一塑胶拉环8,所述塑胶拉环8可套取在所述固定柱7上。所述箱体1采用碳纤维短丝增强的高抗冲聚苯乙烯注塑成型。所述隔板2的材质为发泡聚苯乙烯,所述隔板2的宽度小于所述箱体 1的宽度,所述隔板2的长度与所述箱体1的长度相同,所述隔板2 的厚度为4cm-5cm。所述固定板3为发泡聚苯乙烯材质的长方形板块。所述隐形拉手6设在所述隔板2左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隐形拉手6 为一弧形凹槽。所述固定柱7与所述“L”形固定块4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所述“L”形固定块4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左端面上,所述凸起5与所述隔板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固定柱7与所述“L”形固定块4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塑胶拉环8穿过所述固定板3,所述隔板2穿过所述箱体1的左端面。所述固定板3可相对所述箱体 1滑动。

使用前,先将所述固定板3拉成如图3所示,然后将所述隔板2 抽离所述箱体1,然后将需要装入的弹体放入所述箱体1内,当底层的弹体装入后,将位于所述箱体1下端部位的所述隔板2按回所述箱体1内,然后在按回的所述隔板2上端面再放入第二个弹体,放入后,再将位于第二个弹体上方部位的所述隔板2按回,依次类推,直至所有的所述隔板2按回所述箱体1内,然后将所述固定板3缩回如图2 所示,再将所述塑胶拉环8缠绕在所述固定柱7上,即完成了弹体的装入和封装。

本申请还可在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上添加拉环,方便本申请的提拉。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