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井提升罐笼气压自动罐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1749发布日期:2020-02-14 15:06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井提升罐笼气压自动罐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立井提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井提升罐笼气压自动罐帘。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立井提升系统中,罐笼是物料运输和人员上下的运输设备,罐笼罐帘的形式一直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罐帘,没有根本性变革,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第三百九十四条中规定:专为升降人员和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下列要求:进出口必须装设罐门或者罐帘,高度不得小于1.2m。罐门或者罐帘下部边缘至罐底的距离不得超过250mm,罐帘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罐门不得向外开,门轴必须防脱。

目前市场上存在自动罐笼门等为电动力,此罐笼门动力为蓄电池控制电机,成本较高,蓄电池需持续更换,且必须选用防爆设备,存在供电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矿用立井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迫切需要成本费用低、维护量小,不占用罐内有效空间、安全性高能自动化控制运行的新型罐帘,以满足现代化矿的安全与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立井提升罐笼气压自动罐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井提升罐笼气压自动罐帘,包括罐笼,还包括底座支架、大气缸、小气缸、滚轮、定位侧平轮、转向立轮、转向平轮、小车滑道、游动平衡小车、定滑轮一、定滑轮二、罐帘二、钢丝绳、滑竿、定滑轮三、钢丝绳一、钢丝绳二和罐帘一;

所述底座支架设于罐笼一侧并与罐笼一侧分开一定距离,所述大气缸固定在钢结构的底座支架上,所述大气缸的活塞杆端头焊接固定小气缸,所述小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大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垂直;所述小气缸底部固定有滑动片使其可以在底座支架上左右水平滑动;所述小气缸的活塞杆端头固定有滚轮,所述大气缸和小气缸分别与地面空气压缩机站的气管连接;

所述罐笼两侧分别设有罐帘一和罐帘二,所述罐帘一和罐帘二由数根横杆及其之间的连接铁链组成,所述罐帘一和罐帘二分别通过两侧圆环套在滑竿上可以上下滑行;所述罐笼上方固定设置一小车滑道,所述游动平衡小车在小车滑道上水平滑动,所述游动平衡小车一侧中部与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另一端通过转向平轮和转向立轮两次转向后通过定位侧平轮固定在罐笼一侧的固定点;所述游动平衡小车另一侧分别与两根钢丝绳一和两根钢丝绳二连接,所述钢丝绳一另一端穿过定滑轮一和定滑轮二后与一侧罐帘一最底部横杆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二穿过定滑轮三与另一侧罐帘二最底部横杆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侧平轮、转向立轮、转向平轮、定滑轮一和定滑轮三和定滑轮二均固定设于罐笼上。

进一步的,所述游动平衡小车包括两滑竿和中间的连接杆,所述两滑竿通过两侧的圆环套在小车滑道上实现水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罐帘一和罐帘二的底部横杆圆环外侧均安装有永久磁钢,与罐帘一和罐帘二相邻的井架上装有与永久磁钢配套使用的接近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支架上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到位的位置和小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到位的位置,均装有限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大气缸带小气缸的水平伸缩为罐帘的上下运行提供动力;采用带滑轮的小气缸左右伸缩,实现固定在井架上的动力源与在井筒内上下运行的罐笼巧妙分离和结合,解决了关键的动力问题;在罐笼的侧面采用推动弦状钢丝绳的方式,可实现动力源与上下运行的罐笼执行机构在大范围内实施分离与接合;

2、采用机械式轮系结构,气压式动力源替代电机驱动,解决了在高瓦斯矿井用电气设施而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3、采用罐帘到闭锁提升信号发出的装置,保证了提升安全;

4、整体设计合理,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自然下落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一种立井提升罐笼气压自动罐帘,包括罐笼,还包括底座支架1、大气缸2、小气缸3、滚轮4、定位侧平轮5、转向立轮6、转向平轮7、小车滑道8、游动平衡小车9、定滑轮一10、定滑轮二11、罐帘二12、钢丝绳13、滑竿14、定滑轮三15、钢丝绳一16、钢丝绳二17和罐帘一18;

所述底座支架1设于罐笼一侧并与罐笼一侧分开一定距离,所述大气缸2固定在钢结构的底座支架1上,所述大气缸2的活塞杆端头焊接固定小气缸3,所述小气缸3的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大气缸2的活塞杆运动方向垂直;所述小气缸3底部固定有滑动片使其可以在底座支架1上左右水平滑动;所述小气缸3的活塞杆端头固定有滚轮4,所述大气缸2和小气缸3分别与地面空气压缩机站的气管连接;

所述罐笼两侧分别设有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所述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由数根横杆及其之间的连接铁链组成,所述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分别通过两侧圆环套在滑竿14上可以上下滑行;所述罐笼上方固定设置一小车滑道8,所述游动平衡小车9在小车滑道8上水平滑动,所述游动平衡小车9一侧中部与钢丝绳13连接,所述钢丝绳13另一端通过转向平轮7和转向立轮6两次转向后通过定位侧平轮5固定在罐笼一侧的固定点19;所述游动平衡小车9另一侧分别与两根钢丝绳一16和两根钢丝绳二17连接,所述钢丝绳一16另一端穿过定滑轮一10和定滑轮二11后与一侧罐帘一18最底部横杆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二17穿过定滑轮三15与另一侧罐帘二12最底部横杆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侧平轮5、转向立轮6、转向平轮7、定滑轮一10和定滑轮三15和定滑轮二11均固定设于罐笼上。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游动平衡小车9包括两滑竿901和中间的连接杆902,所述两滑竿901通过两侧的圆环903套在小车滑道8上实现水平移动。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的底部横杆圆环外侧均安装有永久磁钢20,与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相邻的井架上装有与永久磁钢20配套使用的接近开关21。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支架1上大气缸2的活塞杆伸出到位的位置和小气缸3的活塞杆收回到位的位置,均装有限位开关,用于限定气缸的活动位置。

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当提升罐笼到位时,需要提起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时,以空气压缩机站管道内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在信号房内的信号工按下开启防爆电动控制阀,气压同时送达到大气缸2和小气缸3,大气缸2的大活塞杆伸缩,为执行机构提供动力;在大气缸2的端头,与大气缸2活塞杆的水平垂向,安装固定一小气缸3,施加气压后,小气缸3的小活塞杆垂向于大活塞杆而水平伸出,小气缸3活塞杆端头带有滚轮4,与正对面罐笼外铡面的竖直钢丝绳13挂上,同时大气缸2的活塞推动固定其端头的小气缸3水平前行,竖直的钢丝绳13受力后,下端头固定点19固定不动,通过定位侧平轮5的固定定位,再通过转向立轮6、转向平轮7两次90度转向后,另一端牵动安装在罐笼顶部的游动平衡小车9在小车滑道8上水平移动,小车带动钢丝绳一16和钢丝绳二17运行,从而上提起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完成罐帘的提起任务。

如图2所示,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提起后物料装卸或人员上下完成后,需要下落罐帘时,信号工按下罐帘下降按钮,防爆控制阀的滑阀转换风路向风缸供风,大气缸2和小气缸3的活塞杆同时收回,钢丝绳13受力逐渐减少,游动平衡小车9在小车滑道8上受到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的重力拉扯逐渐反方向水平移动,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的横杆逐渐下落,同时大气缸2活塞杆回收到位同时小气缸3活塞杆收回到位时,端头滚轮4与钢丝绳13脱离,罐帘一18和罐帘二12下落到位,到位后底部横杆上的永久磁钢20与相邻井架上的接近开关21方通过电线接通提升机安全回路,信号工方可给提升机房发出提升信号,提升机运行,从而实现了电气安全闭锁功能,保证了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滚轮4与上下活动罐笼接近和远离,从而捕捉和释放在罐笼外侧的受力钢丝绳13,巧妙地实现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的能量搭接与传递,起到“鹊桥”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