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打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909发布日期:2019-11-25 22:1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打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打码机。



背景技术:

打码机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非接触式喷墨标识系统。其通过控制内部齿轮泵或由机器外部供应压缩气体,向系统内墨水施加一定压力,使墨水经由一个几十微米孔径喷嘴射出,分别打在产品表面不同位置,形成所需各种文字,图案等标识。

传统的打码机是通过人工操作,需要工人一张一张放料、收料,费时费力,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打码机,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进行放料、收料,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打码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打码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打码工位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抓取物料在各个工位间传料的传料机构,所述传料机构包括机械手、用于驱动机械手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机械手沿z轴升降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打码工位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给物料打码标识的打码机构,所述上料工位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一端掀起的夹取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移动基座、与移动基座传动连接的螺杆和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移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机械手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一吸盘。

作为优选,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支架并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三支臂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支臂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二吸盘。

作为优选,所述打码工位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物料、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打码工位表面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一抵挡块和第二抵挡块,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一抵挡块和第二抵挡块呈矩形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滑道内和所述第二滑道内均设置有夹块和用于驱动夹块沿x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夹块的下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全自动打码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打码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打码工位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抓取物料在各个工位间传料的传料机构,所述传料机构包括机械手、用于驱动机械手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机械手沿z轴升降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打码工位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给物料打码标识的打码机构,所述上料工位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一端掀起的夹取机构,实现自动进行放料、收料,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打码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2、打码工位3和收料工位4,所述打码工位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抓取物料在各个工位间传料的传料机构,所述传料机构包括机械手6、用于驱动机械手6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和用于驱动机械手6沿z轴升降的第二驱动机构8,所述打码工位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给物料打码标识的打码机构,所述上料工位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一端掀起的夹取机构9。

本实施例物料叠放在上料工位2上,夹取机构9将其中一张物料的一端夹起,方便机械手6夹取,第一驱动机构7驱动机械手6移动至上料工位2处,夹走物料,机械手6再移动至打码工位3处,放下物料,打码机构对物料进行打码,随后第二驱动机构8驱动机械手6下移夹取物料,第一驱动机构7驱动机械手6移动至收料工位4处放下物料,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进行放料、收料,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移动基座71、与移动基座71传动连接的螺杆和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一气缸81,所述第一气缸81的缸体与移动基座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1的活塞杆与机械手6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采用螺杆的传动结构,使得机械手6有较长的行程距离,第二驱动机构8采用气缸传动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6包括第一连接板61,所述第一连接板61的中部与第一气缸8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臂62和第二支臂63,所述第一支臂6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支臂63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一吸盘64,第一气缸81的活塞杆伸出,第一吸盘64抓取物料。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取机构9包括支架91,所述支架9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气缸92,所述第二气缸92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支架91并连接有第二连接板93,所述第二连接板9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臂94和第四支臂95,所述第三支臂94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支臂95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二吸盘96,第二气缸92的活塞杆伸出,第二吸盘96抓取物料,随后第二气缸92的活塞杆回缩,将物料的一端夹起,方便机械手6过来夹取。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打码工位3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物料、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打码工位3表面的第一滑道10、第二滑道11、第一抵挡块12和第二抵挡块13,所述第一滑道10、第二滑道11、第一抵挡块12和第二抵挡块13呈矩形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滑道10内和所述第二滑道11内均设置有夹块14和用于驱动夹块沿x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如图4所示,第一抵挡块12、第二滑道11、第二抵挡块13和第一滑道10呈上下左右矩形排列设置,第一滑道10内和第二滑道11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夹块14,当物料放置在打码工位3上后,第一滑道10内的滑块14和第二滑道11内的滑块14均超物料方向移动,配合第一抵挡块12和第二抵挡块13对物料进行定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齿轮15于驱动齿轮1动的第二电机16,所述夹块14的下端设置有齿条17,所述齿条17与齿轮15啮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