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9841发布日期:2020-01-15 00:08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绕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技术领域,生产加工好的丝线都需要进行收卷,传统的收卷装置一般只有一根收卷轴,当收卷丝束到达设定值时,就需要停机,取下卷绕成品,并安装上新的卷绕轴,以便于下一次的收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号为cn201721471592.0的一种自动换卷收卷装置,包括机架、控制箱、收卷机构和切割机构;在机架上设有切割机构,在正对切割机构处的机架上设有与切割机构对应的收卷机构,收卷机构由基座、气缸和两根收卷轴构成,基座由两块基板和转轴构成,切割机构由主轴、气缸、压辊和切刀构成,主轴的两端转动的设置在机架上,在气缸的作用下连接件能绕着下连杆进行转动,并通过切刀对织物进行切割,但是在实际实施中,此机构不稳定,切割效果差、换卷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切割迅速、效率高、换卷效果好的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两个自动换卷卷绕机构,所述自动换卷卷绕机构包括导丝轮、张力组件、往复导丝装置和换卷装置,所述导丝轮固定在机架顶部,所述张力组件设置在导丝轮的一侧,所述往复导丝装置设置在张力组件下方,所述换卷装置设置在往复导丝装置的一侧,所述换卷装置包括卷绕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卷绕组件包括安装盘以及固定在安装盘上的第一卷绕轴与第二卷绕轴,所述第一卷绕轴设置在靠近张力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卷绕轴设置在第一卷绕轴下方,所述切割组件固定在机架上且沿安装盘外周面并远离往复导丝装置的一侧设置,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穿线部以及设置在穿线部一侧且与穿线部配合的切割部,所述穿线部包括切割槽以及对称设置在切割槽两侧的第一穿线部与第二穿线部,所述切割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机架平面,所述第一穿线部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部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第一穿线孔与第二穿线孔对称设置,所述切割部包括轨道块以及设置在轨道块上的切割刀,所述轨道块上设有滑轨,所述切割刀可沿滑轨长度方向运动至切割槽并切割丝线,所述切割刀与气缸连接。

为了方便张紧丝束,所述张力组件包括张紧轮、张力杆及旋转刻度盘,所述张力杆与旋转刻度盘连接,张紧轮可绕旋转刻度盘旋转。

为了使丝束在卷绕时呈现不同的纹路,所述往复导丝装置包括往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轴、往复螺杆、导轨及导丝组件,所述往复螺杆套设在内轴上,往复螺杆的周面交叉设置有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构成回路,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往复螺杆一侧,所述导丝组件包括导丝杆、导丝架、旋转块、导向块,所述导丝架设置在导轨上,所述导丝杆固定在导丝架上,导丝杆上设有穿线孔,所述旋转块可转动地设置在导丝架上,导丝架可带动旋转块沿导轨滑动,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旋转块上,导向块的一端镶嵌于往复螺杆的第一螺旋槽或第二螺旋槽内并可沿第一螺旋槽或第二螺旋槽滑动。

为了加强机构的稳定性,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穿线部通过连接柱安装在固定板上。

为了提高卷绕效果,所述第一卷绕轴上连接有第一胀紧套,所述第二卷绕轴上连接有第二胀紧套。

为了方便切割,所述安装盘上设有两个导线杆,所述导线杆与第一卷绕轴、第二卷绕轴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卷绕轴卷绕完成后,不用人工切断,利用气缸驱动切割刀向切割刀槽运动,从而切割穿插在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中的丝束,快速、精确地切割丝束,丝束继续在第二卷绕轴上卷绕,同时也不用人工换卷,本实用新型极大节约了人工、换卷效果好、结构十分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切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穿线部结构示意图;

图5往复导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丝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导丝轮;3、张力组件;31、张紧轮;32、张力杆;33、旋转刻度盘;4、往复导丝装置;41、壳体;42、往复螺杆;421、第一螺旋槽;422、第二螺旋槽;43、压丝辊;44、内轴;45、导轨;46、导丝组件;461、导丝杆;462、导丝架;463、旋转块;464、导向块;47、卷绕轴;5、换卷装置;6、卷绕组件;61、安装盘;62、第一卷绕轴;63、第二卷绕轴;7、切割组件;71、穿线部;711、切割槽;712、第一穿线部;713、第二穿线部;714、第一穿线孔;715、第二穿线孔;716、固定板;72、切割部;721、轨道块;722、滑轨;723、切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两个自动换卷卷绕机构,所述自动换卷卷绕机构包括导丝轮2、张力组件3、往复导丝装置4和换卷装置5。

如图2-4所示,所述导丝轮2固定在机架1顶部,所述张力组件3设置在导丝轮2的一侧,为了方便张紧丝束,所述张力组件3包括张紧轮31、张力杆32及旋转刻度盘33,所述张力杆32与旋转刻度盘33连接,张紧轮31可绕旋转刻度盘33旋转,所述往复导丝装置4设置在张力组件3下方,所述换卷装置5设置在往复导丝装置4的一侧,所述换卷装置5包括卷绕组件6和切割组件7,所述卷绕组件6包括安装盘61以及固定在安装盘61上的第一卷绕轴62与第二卷绕轴63,第一卷绕轴62与第二卷绕轴63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卷绕轴62设置在靠近张力组件3的一侧,所述第二卷绕轴63设置在第一卷绕轴62下方,为了提高卷绕效果,所述第一卷绕轴62上连接有第一胀紧套,所述第二卷绕轴63上连接有第二胀紧套,为了方便切割,所述安装盘61上设有两个导线杆,所述导线杆与第一卷绕轴62、第二卷绕轴63间隔设置,所述切割组件7固定在机架1上且沿安装盘61外周面并远离往复导丝装置4的一侧设置,所述切割组件7包括穿线部71以及设置在穿线部71一侧且与穿线部71配合的切割部72,为了加强机构的稳定性,所述机架1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板716,所述穿线部71通过连接柱安装在固定板716上,穿线部71包括切割槽711以及对称设置在切割槽711两侧的第一穿线部与第二穿线部,所述切割槽71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机架1平面,所述第一穿线部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714,所述第二穿线部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715,第一穿线孔714与第二穿线孔715对称设置,所述切割部72包括轨道块721以及设置在轨道块721上的切割刀723,所述轨道块721上设有滑轨722,所述切割刀723可沿滑轨722长度方向运动至切割槽711并切割丝线,所述切割刀723与气缸连接,气缸驱动切割刀723运动。

如图5、6所示,为了使丝束在卷绕时呈现不同的纹路,所述往复导丝装置4包括壳体41以及设置在壳体41内的内轴44、往复螺杆42、导轨45及导丝组件46,内轴44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往复螺杆42套设在内轴44上,内轴44连接有第二电机,往复螺杆42的周面交叉设置有第一螺旋槽421与第二螺旋槽422,第一螺旋槽421与第二螺旋槽422构成回路,所述导轨45平行设置在往复螺杆42一侧,所述导丝组件46包括导丝杆461、导丝架462、旋转块463、导向块464,所述导丝架462设置在导轨45上,所述导丝杆461固定在导丝架462上,导丝杆461上设有穿线孔,所述旋转块463可转动地设置在导丝架462上,导丝架462可带动旋转块463沿导轨45滑动,所述导向块464固定在旋转块463上,导向块464的一端镶嵌于往复螺杆42的第一螺旋槽421或第二螺旋槽422内并可沿第一螺旋槽421或第二螺旋槽422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丝束通过导丝轮2到达往张力组件3,通过张力组件3上的张紧轮31到达往复导丝装置4,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内轴44的转动,同时内轴44的转动带动往复螺杆42的转动,导向块464沿着第一螺旋槽421或第二螺旋422槽往复运动,通过旋转块463、导丝架462、导丝杆461使得丝束在卷绕轴47上能够卷绕出相应规格,丝束由往复导丝组件46到达第二卷绕轴63,然后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714与第二穿线孔715,最后卷绕第一卷绕轴62上,用plc系统设定所需要卷绕的丝束量,达到设定数量后,气缸带动切割刀723沿轨道向切割槽711运动,从而切割丝束,至此第一卷丝束完成,丝束被切断后,在第二张紧轮31和第二卷绕轴63旋转的作用下,丝束卷绕在第二张紧轮31上,不用人工操作,便可以一次性卷绕两卷丝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工位自动换卷卷绕机构结构稳定、切割迅速、效率高、换卷效果好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