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3499发布日期:2019-12-27 14:3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式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件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往复式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如今,液晶面板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等可显示电子设备中,液晶面板装配于实际产品之前通常还要进行外观缺陷、点线缺陷和mura缺陷等的检测,以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对于液晶面板的检测,需要在机器视觉系统之下进行,待检测的液晶面板从机器视觉系统外部传送至检测位置以及检测完毕的液晶面板从检测位置传输至机器视觉系统外部,需要相应的传输机构。

虽然,在传输机构领域已有相当多的现有传输机构,例如流水线式直线传输系统,但是,在对液晶面板进行全面检测过程中,需要将液晶面板在检测位置准确定位并停留一段时间,而且还需要利用与液晶面板电连接的点亮模组点亮或者关闭液晶面板,因此,进行液晶面板检测作业时所需要的传输机构至少应当同时具备定点传送以及循环往复传输等特定功能,因而现有的诸多传输机构难以满足液晶面板检测时的独特传输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往复式传输机构,同时具备定点传送以及循环往复传输的功能,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液晶面板检测过程中的传输。

一种往复式传输机构,包括有:

底座;

第一传输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水平搬运模组、与所述第一水平搬运模组连接且由该第一水平搬运模组水平驱动的第一升降模组以及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连接且由该第一升降模组上下驱动的第一承托板;

第二传输装置,其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搬运模组平行设置的第二水平搬运模组、与所述第二水平搬运模组连接且由该第二水平搬运模组水平驱动的第二升降模组以及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连接且由该第二升降模组上下驱动的第二承托板;

所述第一承托板和所述第二承托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轴线同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搬运模组、第二水平搬运模组、第一升降模组及第二升降模组均采用丝杆传动装置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搬运模组包括有第一水平导轨及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水平导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沿所述第一水平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水平搬运模组包括有第二水平导轨及第二水平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水平导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模组沿所述第二水平导轨滑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包括有第一垂直运动底座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垂直运动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承托板连接以驱动该第一承托板沿所述第一垂直运动底座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包括有第二垂直运动底座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垂直运动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导轨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承托板连接以驱动该第二承托板沿所述第二垂直运动底座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导轨包括有第一安装槽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端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二侧面之间均形成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水平导轨包括有第二安装槽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上端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二侧面之间均形成有第二间隙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垂直运动底座包括有第一垂直底座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底座的一侧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垂直底座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的第一垂直盖板,所述第一垂直底座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间隙而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连接以沿所述第一盖板水平滑动,所述第一承托板穿过所述第三间隙而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以沿所述第一垂直盖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垂直运动底座包括有第二垂直底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垂直底座的一侧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垂直底座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的第二垂直盖板,所述第二垂直底座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间隙而与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连接以沿所述第二盖板水平滑动,所述第二承托板穿过所述第四间隙而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以沿所述第二垂直盖板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及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中,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垂直运动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丝杆的螺母上;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及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导轨中,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二垂直运动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丝杆的螺母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三电机及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运动底座中,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丝杆连接,所述第一承托板固定于所述第三丝杆的螺母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有第四电机及第四丝杆,所述第四丝杆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垂直运动底座中,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四丝杆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板固定于所述第四丝杆的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还包括有一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三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有第一主动轮、第一同步带及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还包括有一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四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第四丝杆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有第二主动轮、第二同步带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四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底座上对应第三丝杆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与第一直线导轨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垂直底座上对应第四丝杆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与第二直线导轨匹配的第二滑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导轨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升降模组的位置的第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水平导轨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升降模组的位置的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垂直运动底座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位置的第三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垂直运动底座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位置的第四位置检测装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托板包括有第一载板、第一底板及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载板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卡块,二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二对侧边上;所述第二承托板包括有第二载板、第二底板及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载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卡块,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二对侧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搬运模组、第二水平搬运模组、第一升降模组及第二升降模组均采用气缸驱动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该往复式传输机构包括有二传输装置,其中,第一传输装置中的第一水平搬运模组可驱动第一升降模组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第一升降模组可驱动第一承托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二传输装置中的第二水平搬运模组可驱动第二升降模组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第一升降模组可驱动第一承托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其通过二传输装置相互协调工作可交替运输元件或部件,实现循环往复运输的功能;且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的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轴线同轴,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可以将元件或部件运送至同一位置处,满足定点传送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的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第一水平搬运模组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第一升降模组的一部分结构正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第一升降模组的一部分结构侧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的一结构图。在此实施例中,该往复式传输机构包括有底座1、第一传输装置2及第二传输装置3,其中,第一传输装置2包括有固定于底座1上的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与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连接且由该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驱动的第一升降模组21及与第一升降模组21连接且由该第一升降模组21上下驱动的第一承托板22;第二传输装置3包括有固定于底座1上且与该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平行设置的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与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连接且由该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驱动的第二升降模组31及与第二升降模组31连接且由该第二升降模组31上下驱动的第二承托板32;第一承托板22和第二承托板32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轴线同轴。

其中,可直接在第一承托板22和第二承托板32中直接放置元件或部件,也可以在第一承托板22和第二承托板32中放置一治具4并将元件或部件装置于治具4中以进行传输。传输时,第一传输装置2中的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工作可使第一升降模组21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第一传输装置2中的第一升降模组21工作可使第一承托板22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同样地,第二传输装置3中的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工作可使第二升降模组31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第二传输装置3中的第二升降模组31工作可使第二承托板32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第一传输装置2和第二传输装置3可交替工作实现元件或部件的运输;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一承托板22和第二承托板32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轴线同轴,元件或部件可被运输至同一位置处,满足定点传送的需求。

实际安装使用时,通常将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及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的前半部分设于一设备的内部,将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及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的后半部分设于该设备的外部,工作时,当将第一传输装置2中的第一升降模组21运动至设备的内部时,将第二传输装置3中的第二升降模组31运动至设备的外部;当将第二传输装置3中的第二升降模组31运动至设备的内部时,将第一传输装置2中的第一升降模组21运动至设备的外部,如此,第一升降模组21及第二升降模组31在设备内外进行交替运动时,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随之在设备内部进行交替运动,因而,当在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上放置需要传输的元件或部件时,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可以将元件或部件在设备内外进行交替的传输,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轴线同轴的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可将元件或部件运送至同一位置处。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的另一结构图。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第一升降模组21及第二升降模组31均采用丝杆传送装置实现。

参阅图2,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包括有第一水平导轨200及第一水平驱动装置201,第一水平导轨200固定于底座1上,第一水平驱动装置201与该第一升降模组21连接以驱动该第一升降模组21沿该第一水平导轨200水平滑动。

参阅图2,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包括有第二水平导轨300及第二水平驱动装置301,第二水平导轨300固定于底座1上,第二水平驱动装置301与该第二升降模组31连接以驱动该第二升降模组31沿该第二水平导轨300水平滑动。

参阅图2和图4,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升降模组21包括有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11,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设置于第一水平导轨200之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11与第一承托板22连接以驱动该第一承托板22沿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上下运动。

参阅图2,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二升降模组31包括有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11,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设置于第二水平导轨300之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11与第二承托板32连接以驱动该第二承托板32沿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上下运动。

请参阅图2和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的结构侧视图。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水平导轨200包括有第一安装槽2000及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000的上端开口处且第一安装槽2000的二侧面之间均形成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盖板2001;第一水平驱动装置201包括有第一电机2010及第一丝杆2011,第一丝杆2011设置于第一水平导轨200中,第一电机2010与第一丝杆2011连接,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固定于第一丝杆2011的螺母上。其中,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穿过第一安装槽2000与第一盖板2001之间的第一间隙而与第一丝杆2011的螺母固定连接以沿第一盖板2001水平滑动,第一电机2010与第一丝杆2011通常通过第一联轴器2012实现连接。工作时,第一电机2010工作带动第一丝杆2011转动,从而使固定于第一丝杆2011的螺母上的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沿该第一水平导轨200滑动,实现水平传送。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的结构与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的结构,附图中无需一一详细标记。具体地,参阅图2,第二水平导轨300包括有第二安装槽3000及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000的上端开口处且第二安装槽3000的二侧面之间均形成有第二间隙的第二盖板3001;第二水平驱动装置301包括有第二电机及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设置于第二水平导轨300中,第二电机与第二丝杆连接,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固定于第二丝杆的螺母上。其中,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穿过第二安装槽3000与第二盖板3001之间的第二间隙而与第二丝杆的螺母固定连接以沿第二盖板3001水平滑动,第二电机与第一丝杆通常通过第二联轴器实现连接。工作时,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使固定于第二丝杆的螺母上的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沿该第二水平导轨300滑动,实现水平传送。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第一升降模组21的一部分结构正视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第一升降模组21的一部分结构侧视放大图。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包括有第一垂直底座2100及设置于该第一垂直底座2100一侧面上且与该第一垂直底座2100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的第一垂直盖板2101,第一垂直底座2100的下端部固定于第一丝杆2011的螺母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11包括有第三电机2110及第三丝杆2111,第三丝杆2111竖直设置于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中,第三电机2110与第三丝杆2111连接,第一承托板22固定于第三丝杆2111的螺母上。具体地,第一垂直底座2100的下端部穿过第一安装槽2000与第一盖板2001之间的第一间隙而与第一丝杆2011的螺母固定连接以沿第一盖板2001水平滑动,第一承托板22的一端穿过第一垂直底座2100与第一垂直盖板2101之间的第三间隙而与第三丝杆2111的螺母连接以沿第一垂直底座2100上下运动,工作时,第三电机2110工作带动第三丝杆2111转动,从而使固定于第三丝杆2111的螺母上的第一承托板22沿该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上下滑动,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调节。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模组31的结构与第一升降模组21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升降模组31的结构,附图中无需一一详细标记。具体地,参阅图2,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包括有第二垂直底座3100及设置于该第二垂直底座3100的一侧面上且与该第二垂直底座3100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的第二垂直盖板3101,第二垂直底座3100的下端部固定于第二丝杆的螺母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11包括有第四电机及第四丝杆,所述第四丝杆竖直设置于第一垂直运动底座320中,第四电机与第四丝杆连接,第二承托板32固定于第四丝杆的螺母上。具体地,第二垂直底座3100的下端部穿过第二安装槽3000与第二盖板3001之间的第二间隙而与第二丝杆的螺母固定连接以沿第二盖板3001水平滑动,第二承托板32的一端穿过第二垂直底座3100与第二垂直盖板3101之间的第四间隙而与第四丝杆的螺母连接以沿第二垂直底座3100上下运动,工作时,第四电机工作带动第四丝杆转动,从而使固定于第四丝杆的螺母上的第二承托板32沿该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上下滑动,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调节。

参阅图4和图5,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11还包括有第一传动装置2112,第三电机2110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112与第三丝杆2111连接,其中,第一传动装置2112包括有第一主动轮21120、第一同步带21121及第一从动轮21122,第一主动轮21120与第三电机2110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从动轮21122与第三丝杆21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21120通过第一同步带21121与第一从动轮21122连接。如此,第三电机2110工作时,第一主动轮21120带动第一从动轮21122同步运动,从而使第三丝杆2111转动。

参阅图4和图5,在此实施例中,第三丝杆2111通过第一固定轴承座215及第一活动轴承座216固定在第一垂直底座2100上,第一固定轴承座215设置于第三丝杆2111靠近第一从动轮21122的一端处,第一活动轴承座216设置于第三丝杆219的另一端处;第三电机2110及第一主动轮21120均设置于第一垂直底座2100上对应与第三丝杆2111相背的侧面上,第一同步带21121穿过第一垂直底座2100而与第三丝杆2111上的第一从动轮21122连接。

参阅图4和图5,在此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支撑和引导第一承托板22,第一垂直底座2100上对应第三丝杆2111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214,第一承托板22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与第一直线导轨214匹配的第一滑槽,第一承托板22沿着第一垂直底座2100上下运动时,第一直线导轨214可以支撑和引导第一承托板22运动。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承座215和第一活动轴承座216的上方处还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板217及第二限位板218,第一限位板217及第二限位板218可限制第一承托板22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其过度移动至端部。

同样地,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11还包括有第二传动装置,第四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第四丝杆连接,其中,第二传动装置包括有第二主动轮、第二同步带及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与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从动轮与第四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二从动轮连接。如此,第四电机工作时,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从动轮同步运动,从而使第四丝杆转动。

在此实施例中,第四丝杆通过第二固定轴承座及第二活动轴承座固定在第二垂直底座3100上,第二固定轴承座设置于第四丝杆靠近第一从动轮的一端处,第一活动轴承座设置于第四丝杆的另一端处;第四电机及第二主动轮均设置于第二垂直底座3100上对应与第四丝杆相背的侧面上,第二同步带穿过第二垂直底座3100而与第四丝杆上的第二从动轮连接。

为了更好地支撑和引导第二承托板32,第二垂直底座3100上对应第四丝杆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承托板32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与第二直线导轨匹配的第二滑槽,第二承托板32沿着第二垂直底座3100上下运动时,第二直线导轨可以支撑和引导第二承托板32运动。

此外,第二固定轴承座和第二活动轴承座的上方处还分别设有第三限位板及第四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及第四限位板可限制第二承托板32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其过度移动至端部。

此外,为方便控制调节第一升降模组21、第二升降模组31的位置,参阅图2和图3,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中的第一水平导轨200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第一升降模组21的位置的第一位置检测装置202;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中的第二水平导轨300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第二升降模组31的位置的第二位置检测装置302。工作时,该往复式传输机构的控制器通过第一位置检测装置202、第二位置检测装置302分别获取第一升降模组21、第二升降模组31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升降模组21、第二升降模组31的位置信息分别控制第一水平驱动装置201、第二水平驱动装置301的工作,从而调节第一升降模组21、第二升降模组31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检测装置202及第二位置检测装置302均为一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反应快、精度高,适于检测和控制中使用。

类似地,为方便控制调节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的位置,参阅图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模组21中的第一垂直运动底座210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第一承托板22的位置的第三位置检测装置213;第二升降模组31中的第二垂直运动底座310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第一承托板33的位置的第四位置检测装置313。工作时,该往复式传输机构的控制器通过第三位置检测装置213、第四位置检测装置313分别获取第一承托板22、第二承托板32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承托板22、第二承托板32的位置信息分别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11、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11的工作,从而调节第一承托板22、第二承托板32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第三位置检测装置213及第四位置检测装置313均为一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反应快、精度高,适于检测和控制中使用。

参阅图1和图4,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承托板22包括有第一载板220、第一底板221及二第一侧板222,第一载板220与第三丝杆2111的螺母连接,第一底板221的一端与第一载板220固定连接,第一底板221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卡块223,二第一侧板222分别固定于第一底板221的二对侧边上。如此,第一载板220、第一底板221、二第一侧板222及第一卡块223围成有一可放置治具4、元件或部件等的第一放置空间。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承托板32的结构与第一承托板22相同。第二承托板32包括有第二载板320、第二底板321及二第二侧板322,第二载板320固定于第四丝杆的螺母上,第二底板321的一端与第二载板320固定连接,第二底板321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卡块,二第二侧板322分别固定于第二底板321的二对侧边上。如此,第二载板320、第二底板321、二第二侧板322及第二卡块围成有一用于放置治具4、元件或部件等的第二放置空间。

本申请的其他一些的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第一升降模组21及第二升降模组31还可以采用气缸驱动等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采用气缸驱动实现水平搬运及升降滑动的技术方案,且其他如位置检测装置等的结构设计方案也可参阅采用丝杆传动装置实现水平搬运及升降滑动的实施例中的设计,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该往复式传输机构通过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传输装置2及第二传输装置3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元件或部件的运输,具体工作时,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可驱动第一升降模组21在水平方向运动以调整位置,第一升降模组21可驱动第一承托板2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调整位置,同时,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可驱动第二升降模组3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调整位置,第二升降模组31可驱动第二承托板3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调整位置,该往复传输机构装配于一设备中使用时,将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及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的前半部分设于设备内,将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及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的后半部分设于设备外,通过控制第一水平搬运模组20与第二水平搬运模组30分别使第一升降模组21、第二升降模组31在设备的内外交替移动,如此可实现元件或部件的往复传输,有利于缩短循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往复式传输机构中的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轴线同轴,第一承托板22及第二承托板32可将元件或部件运送至同一位置处,满足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某些部件或装置可采用等同的部件或装置实现,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