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吊顶逃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0964发布日期:2020-05-20 02: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吊顶逃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吊顶逃生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用于多层建筑中乘人或载运货物的固定式升降设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全国各地各种琳琅满目的建筑楼正不断的涌现,建筑楼的楼层高度也都比较高。因此,电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无法离开电梯的使用。

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电梯内部更加美观,都需要将电梯内部进行装饰,而现有的电梯吊顶上都没有开设供于逃生的逃生窗,从而当电梯发生故障,需要从井道内通过轿顶逃生口救援轿厢内被困人员时,一般需要将整个吊顶拆除或者损坏才能实施救援,耽误了救援的时间。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吊顶逃生结构,在电梯发生故障时,无需再将吊顶拆卸就能进行逃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吊顶逃生结构,包括吊顶,所述吊顶上端贯穿有逃生窗,所述逃生窗与轿顶的逃生口对应,所述逃生窗内铰接有将逃生窗启闭的盖板,所述盖板下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盖板转动连接且其远离盖板与逃生窗的铰接位置,所述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抵接块,所述上抵接块下端可与吊顶上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转动转轴使抵接块脱离与吊顶的抵接,此时盖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此时逃生窗开启,被困人员可通过逃生窗逃生,在逃生时无需拆除吊顶,增加了逃生的速度,从而增加了逃生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抵接块,所述下抵接块上端可与吊顶下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抵接块和吊顶的配合使盖板无法向上转动,从而在电梯运行产生振动时盖板不会发生振动,从而使上抵接块不会对吊顶产生冲击,减少了上抵接块和吊顶发生变形的情况的发生,增加了上抵接块和吊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抵接块下端周向开设有上楔形面,所述下抵接块上端周向开设有下楔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楔形面和下楔形面增加了上抵接块和下抵接块之间的开口的面积,从而在转动上抵接块和下抵接块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顶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限制转轴转动的限制组件,所述限制组件包括用于限制上抵接块的限制球和用于使限制球与盖板抵接的弹簧,所述上抵接块下端开设有与限制球上端配合的限制槽,所述限制球上端可置于限制槽内,所述限制球置于限制槽内的体积小于或等于其总体积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使转轴产生振动,从而使主轴发生转动使地使上抵接块脱离与吊顶的抵接,通过限制组件时抵接块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盖板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端连接有便于逃生的逃生组件,所述逃生组件包括与盖板上端铰接的第一逃生梯和与第一逃生梯远离与盖板连接的一端铰接的第二逃生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逃生组件从轿厢内通过逃生口进行逃生,被困人员可顺利的爬出轿厢,从而使逃生的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逃生组件展开时第一逃生梯的支脚远离盖板的端面与第二逃生梯的支脚远离盖板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逃生梯的支脚远离盖板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将第一逃生梯的支脚下端贯穿,所述第二逃生梯的支脚远离盖板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将第二逃生梯的支脚上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内均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长度等于第一滑槽的长度,所述滑块的下端可置于第二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逃生组件展开之后,将滑块下端滑入第二滑槽内,此时第一逃生梯和第二逃生梯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增加了逃生组件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远离第一逃生梯的端面均开设有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滑块时通过滑动槽带动滑块移动,在移动滑块时有了可直接施力的点,从而使滑块的移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端转动杆连接有勾持块,所述逃生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逃生梯的支脚远离盖板的端面可与勾持块靠近盖板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勾持块将逃生组件固定,在盖板向下翻转时逃生组件不会直接展开,从而不会对被困人员产生伤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吊顶上开设逃生窗,从而在电梯发生故障需要从轿顶上的逃生口逃生时,可直接通过逃生窗逃生,不再需要将吊顶进行拆除,加快了被困人员的逃生的速度,增加了被困人员逃生的成功率;

2、通过设置逃生组件使被困人员可通过逃生组件通过逃生窗,从而使被困人员逃生的过程更加方便;

3、在使用逃生组件时,使用滑块使第一逃生梯和第二逃生梯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从而使逃生组件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盖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逃生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吊顶;11、逃生窗;12、盖板;13、转轴;14、上抵接块;141、上楔形面;142、限制槽;15、下抵接块;151、下楔形面;16、安装槽;2、限制组件;21、限制球;22、弹簧;3、逃生组件;31、第一逃生梯;311、第一滑槽;32、第二逃生梯;321、第二滑槽;33、滑块;331、滑动槽;4、勾持块;5、轿厢;51、逃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电梯吊顶逃生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轿厢5内壁使用螺栓固定的吊顶1,吊顶1与轿顶之间留有间隙。如图2和图3所示,吊顶1上端贯穿有与轿顶的逃生口51(见图1)对应的呈矩形的逃生窗11,逃生窗11的大小和形状与轿顶的逃生口51的大小和形状相等,逃生窗11内铰接有将逃生窗11启闭的盖板12,盖板12下端穿设有转轴13,转轴13穿过盖板12且其与盖板12转动连接,转轴13远离盖板12与逃生窗11的铰接位置。转轴13上端焊接有呈矩形的上抵接块14,上抵接块14下端可与吊顶1上端抵接。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转动转轴13,使上抵接块14与吊顶1脱离连接,此时盖板1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此时可通过逃生窗11逃生,不再需要将吊顶1进行拆除,增加了逃生的速度,也增加了逃生的成功率。

如图3所示,由于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振动,盖板12也会随着电梯的振动而不断振动,导致上抵接块14对吊顶1上端产生冲击,导致吊顶1和上抵接块14产生变形。因此转轴13下端焊接有呈矩形的下抵接块15,下抵接块15上端可与吊顶1下端抵接。通过设置下抵接块15使盖板12不会发生振动,从而使上抵接块14与吊顶1之间不会产生冲击力,从而使上抵接块14和吊顶1不会发生变形,增加了上抵接块14和吊顶1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为了使上抵接块14和下抵接块15朝向吊顶1转动时更加方便,上抵接块14下端周向开设有上楔形面141,下抵接块15上端开设有下楔形面151。通过设置上楔形面141下楔形面151增加了上抵接块14与下抵接块15之间的开口的面积,从而在转动上抵接块14和下抵接块15将吊顶1夹持时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由于电梯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使转轴13发生旋转,当上抵接块14与吊顶1发生脱离时会使盖板12发生转动。因此吊顶1上端开设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内连接有限制上抵接块14转动的限制组件2。限制组件2包括用于限制上抵接块14转动的限制球21和使限制球21保持与上抵接块14抵接的弹簧22。限制球21置于安装槽16内上下滑动,弹簧22的上端与限制球21焊接,其下端与安装槽16的底面焊接。上抵接块14下端开设有与限制球21配合的呈半球形的限制槽142,限制球21的上端可置于限制槽142内。通过设置限制组件2时上抵接块14在受到振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盖板12的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4所示,由于吊顶1与轿厢5底部之间的距离较长,在使用逃生窗11进行逃生时难以快速通过逃生窗11。因此盖板12上端连接有逃生组件3,所述逃生组件3包括与盖板12上端铰接的第一逃生梯31和与第一逃生梯31另一端铰接的第二逃生梯32。在电梯发生故障使被困人员可通过逃生组件3从轿厢5内爬出,从而使逃生的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在使用逃生组件3逃生时,第一逃生梯31与第二逃生梯32之间会发生相对的转动,从而使逃生组件3的使用产生不便。因此当逃生组件3展开时,第一逃生梯31的两个支脚远离盖板12的端面均开设有呈t字形的第一滑槽311,第一滑槽311将第一逃生梯31的两个支脚的下端面贯穿。第二逃生梯32的两个支脚远离盖板12的端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311相同的呈t字形的第二滑槽321,第二滑槽321将第二逃生梯32的两个支脚的上端贯穿。两个第一滑槽311内均滑动连接有呈t字形的滑块33,滑块33的长度与第一滑槽311的长度相等,滑块33的下端可置于第二滑槽321内。通过第一滑槽311、第二滑槽321和滑块33的配合使第一逃生梯31与第二逃生梯3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逃生组件3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如图5所示,由于滑块33与第一滑槽311的配合较为紧密,直接将滑块33下端移入第二滑槽321内的过程较为麻烦。因此滑块33远离第一逃生梯31的端面均开设有矩形的滑动槽331,通过滑动槽331对滑动槽331施加朝向第二逃生梯32的力,从而使滑块33朝向第二逃生梯32运动,移动滑块33的过程有了可直接施力的点,从而使滑块33的滑动更加方便。

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逃生梯31与盖板12铰接,在将盖板12向下翻转之后逃生组件3会直接展开,从而对被困人员产生伤害,因此盖板12上端转动连接有勾持块4,在逃生组件3收缩时,勾持块4靠近盖板12的端面与第二逃生梯32一侧支脚远离盖板12的端面抵接。通过勾持块4使逃生组件3固定,在盖板12翻转之后不会直接展开,从而不会对被困人员产生危害,增加了逃生组件3使用时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

在电梯发生故障时,用手转动转轴13,在转动转轴13时上抵接块14对限制球21施加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力,使限制球21脱离与限制槽142的连接,此时上抵接块14和下抵接块15脱离与吊顶1的抵接。盖板1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接着转动勾持块4,使勾持块4脱离与第二逃生梯32的连接,此时转动逃生组件3,使第一逃生梯31与第二逃生梯32处于同一平面,接着对滑动槽331施加向下的力,使滑块33朝向第二滑槽321移动,当滑块33同时与第一滑槽311和第二滑槽321接触时停止移动滑块33,此时可使用逃生组件3穿过逃生窗11进行逃生。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