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940发布日期:2020-02-18 13:2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



背景技术:

精华是一种活性成分浓度高、分子小的护肤产品,能够渗入肌肤,穿过细胞间的空隙,作用于细胞核,并直达肌肤底层,比起其它护肤品,精华的作用是更直接有效地为肌底输送养分,由内而外达到养肤效果。现今市面上充满各种形式的精华液产品,例如,挤出式精华液、滴管式精华液等,在使用方式上各有不同,其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一,控制精华液的内料流量;流量过大容易溅出而造成浪费,流量过小则造成使用不便;二,减少精华液的残留;如容器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精华液无法有效挤出而残留在容器内,同样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具有流线型设计,方便内料的挤出以及较好地控制内料流量,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其包括:片状基材及于片状基材上成型的泡罩体,所述泡罩体内形成有装载内容物的空腔,所述泡罩体包括主体部以及由主体部的上端延伸出的曲颈部,所述曲颈部呈细长状且于其中段收窄以形成收紧口,所述曲颈部的末端设有贯穿片状基材两侧的撕裂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曲颈部的截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连接于主体部与第二圆弧段之间,其为内翻弧段,其圆弧半径为r1,所述第二圆弧段为外翻弧段,其圆弧半径为r2,且r2>r1,于所述第二圆弧段处形成有所述收紧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片状基材上于撕裂线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撕裂缺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撕裂缺口由开口处向撕裂线逐渐收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朝外凸出,于凸出处设置有注料口且该注料口在完成注料操作后被热封闭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片状基材上具有凹凸型网纹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泡罩体中的转角位置均为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软质塑料pvc成型为泡罩体,沿撕裂线撕开、轻压泡罩体便可将内容物挤出,使用方便、快捷,无需如传统精华液包材那般费时费力;所述泡罩体内部空腔采用流线型设计,其细长的曲颈部能有效地控制内料流量,转角位置均采用圆弧面过渡,让泡罩体内部无残留死角,能够让内容物更充分地挤出,挤压时平滑不碍手且避免残留浪费,美观兼顾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个并排成型的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1至4,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实现内容物流量可控的泡罩容器,其包括:片状基材1及于片状基材1上成型的泡罩体2,所述片状基材1为软质塑料pvc,于片状基材1上设有凹凸型网纹结构,生产时先分别于两块片状基材1上成型出泡罩体2的半边轮廓(基于批量生产的需求,一般会并排成型多个泡罩体2的半边轮廓)然后再将两块片状基材1正对封合以形成泡罩体2,所述泡罩体2内形成有装载内容物(例如:精华液)的空腔,所述凹凸型网纹结构有利于封合的稳固及避免起泡;所述泡罩体2包括主体部23以及由主体部23的上端延伸出的曲颈部22,所述曲颈部22呈细长状且其中段收窄以形成收紧口221,具体是,所述曲颈部22的截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弧段22a和第二圆弧段22b,所述第一圆弧段22a连接于主体部23与第二圆弧段22b之间,其为内翻弧段,其圆弧半径为r1,所述第二圆弧段22b为外翻弧段,其圆弧半径为r2,且r2>r1,于所述第二圆弧段22b处形成有所述收紧口221,细长的曲颈部22,特别是收紧口221,能有效地控制内料流量,避免内料瞬间涌出造成浪费;于曲颈部22的末端21设有贯穿片状基材1两侧的撕裂线11,所述片状基材1上于撕裂线11两端设置有撕裂缺口12,所述撕裂缺口12由开口处向撕裂线11逐渐收窄。所述主体部23的底端朝外凸出,于凸出处设置有注料口24;对所述片状基材1的热封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热封形成泡罩体2,并预留有注料口24,第二步是在完成注料操作后进行二次热封以将注料口24封闭,此外凸的注料口24设计避免了热封时造成主体部的变形,影响产品外观,而且更为方便热封操作。使用时,于所述撕裂缺口12处着力将片状基材连同曲颈部的末端21撕掉,再用手指轻压主体部23便可将内容物挤出,使用方便、快捷,无需如传统精华液包材等那般费时费力。同时,考虑到减少内容物残留,主体部23内的转角位置(例如,主体部23底端与注料口24之间的转角位置)均采用圆弧面过渡,挤压时平滑不碍手、出料更充分且避免残留浪费,美观兼顾实用性。如附图4所展示并排成型的泡罩容器,通过切刀线3将各泡罩容器进行分割,并将片状基材1裁切成所需形状,使用时沿所述切刀线3对片状基材1进行弯折以分离出单个的泡罩容器。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