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2721发布日期:2020-05-20 01:1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垃圾桶。



背景技术:

环保垃圾桶是一种环保材质垃圾桶的简称,就盛放垃圾形式可分为独立垃圾桶和分类垃圾桶,就开启方式有敞口式、揭盖式、踩踏开盖、感应式(红外线)等。

现有的踩踏开盖式多为圆柱小型状,这样存在圆柱状内桶不便于清洗的现象;由于圆柱状的垃圾桶内无法适应不同步形状的内桶,实用性差;存在结构复杂,外型不美观,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垃圾桶,方便打开垃圾桶,可放置不同内桶,便于清洗,提高其实用性,尤其适合用在展览馆、文艺场所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底座和连接竖管,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连接竖管,所述的连接竖管的一侧设有踩踏口,所述的踩踏口处设有踩踏板,所述的踩踏板一端与连接杆相连,且连接杆设在连接竖管内,所述的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顶柱,所述的顶柱设在连接竖管内,且顶柱的上端与顶块相连,所述的顶块设在连接竖管的顶端处,所述的顶块包括三角形块和长方形块,所述的三角形块下端连接有长方形块,所述的长方形块与顶柱的上端相连,

所述的垃圾桶本体包括左半弧形体、且与左半弧形体相配合的右半弧形体,所述的左半弧形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前穿孔、第一后穿孔,所述的右半弧形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前穿孔、第二后穿孔,在连接竖管上设有前转动轴、后转动轴,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均转动设在前转动轴、后转动轴上,前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前穿孔、第一前穿孔,后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后穿孔、第一后穿孔,

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内前侧设有左连接杆,在右半弧形体内设有与左连接杆相对应的右连接杆,所述的三角形块设在左移动杆、右移动杆之间的下方,左移动杆、右移动杆靠近设置,且之间有间隙,所述的连接竖管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横杆,所述的横杆上通过竖杆设有放置托台,所述的放置托台上设有垃圾盛放桶,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后侧与右半弧形体后侧之间设有后收缩弹簧。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包括四个底杆,四个底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朝向外侧分散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三角形块与长方形块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前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前穿孔、第一前穿孔,且与前挡板相连,后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后穿孔、第一后穿孔,且与后挡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前侧与右半弧形体前侧之间设有前收缩弹簧,且前收缩弹簧设在左移动杆、右移动杆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的前收缩弹簧与左移动杆设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地,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内壁上均设有放置槽,在放置槽内设有防菌剂。

优选地,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的下端靠近连接竖管上端外壁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左半弧形体、且与左半弧形体相配合的右半弧形体,便于打开与关闭垃圾桶,使用方便;可以放在放置托台上不同形状的垃圾桶,提高其个性化需求;设置的踩踏式打开的方式,便于清洁内部,便于打开与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连接竖管的俯视图。

图3是踩踏板、连接杆、顶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连接竖管3、踩踏板

4、连接杆5、顶柱6、顶块

7、左半弧形体8、右半弧形体9、前转动轴

10、后转动轴11、左连接杆12、右移动杆

13、横杆14、后收缩弹簧15、放置托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底座1和连接竖管2,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连接竖管2,所述的连接竖管的一侧设有踩踏口,所述的踩踏口处设有踩踏板,所述的踩踏板3一端与连接杆4相连,且连接杆4设在连接竖管2内,所述的连接杆4的另一端铰接有顶柱5,所述的顶柱5设在连接竖管2内,且顶柱5的上端与顶块6相连,所述的顶块6设在连接竖管2的顶端处,所述的顶块包括三角形块和长方形块,所述的三角形块下端连接有长方形块,所述的长方形块与顶柱5的上端相连,

所述的垃圾桶本体包括左半弧形体7、且与左半弧形体7相配合的右半弧形体8,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前穿孔、第一后穿孔,所述的右半弧形体8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前穿孔、第二后穿孔,在连接竖管2上设有前转动轴9、后转动轴10,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右半弧形体8均转动设在前转动轴9、后转动轴10上,前转动轴9依次穿过第二前穿孔、第一前穿孔,后转动轴10依次穿过第二后穿孔、第一后穿孔,

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内前侧设有左连接杆11,在右半弧形体8内设有与左连接杆11相对应的右连接杆12,所述的三角形块设在左移动杆11、右移动杆12之间的下方,左移动杆11、右移动杆12靠近设置,且之间有间隙,所述的连接竖管2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横杆13,所述的横杆13上通过竖杆设有放置托台15,所述的放置托台15上设有垃圾盛放桶,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后侧与右半弧形体8后侧之间设有后收缩弹簧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1包括四个底杆,四个底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朝向外侧分散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三角形块与长方形块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转动轴9依次穿过第二前穿孔、第一前穿孔,且与前挡板相连,后转动轴10依次穿过第二后穿孔、第一后穿孔,且与后挡板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右半弧形体8的下端靠近连接竖管2上端外壁设置。

实施例2

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前侧与右半弧形体8前侧之间设有前收缩弹簧,且前收缩弹簧设在左移动杆11、右移动杆12的前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收缩弹簧与左移动杆11设在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半弧形体7、右半弧形体8内壁上均设有放置槽,在放置槽内设有防菌剂。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前,将需要的内桶放在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内放置托台上即可;使用时,踩踏一下踩踏板,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顶柱移动,此时的顶柱朝向上移动,三角形块和长方形块依次穿过左移动杆、右移动杆之间,使得左移动杆、右移动杆背向分开,进而带动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相向分开,从而将垃圾桶本体打开,然后将垃圾丢到内桶里,最后松开踩踏板,将垃圾桶本体自动关闭上即可。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桶本体、底座和连接竖管,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连接竖管,所述的连接竖管的一侧设有踩踏口,所述的踩踏口处设有踩踏板,所述的踩踏板一端与连接杆相连,且连接杆设在连接竖管内,所述的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顶柱,所述的顶柱设在连接竖管内,且顶柱的上端与顶块相连,所述的顶块设在连接竖管的顶端处,所述的顶块包括三角形块和长方形块,所述的三角形块下端连接有长方形块,所述的长方形块与顶柱的上端相连,

所述的垃圾桶本体包括左半弧形体、且与左半弧形体相配合的右半弧形体,所述的左半弧形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前穿孔、第一后穿孔,所述的右半弧形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前穿孔、第二后穿孔,在连接竖管上设有前转动轴、后转动轴,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均转动设在前转动轴、后转动轴上,前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前穿孔、第一前穿孔,后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后穿孔、第一后穿孔,

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内前侧设有左连接杆,在右半弧形体内设有与左连接杆相对应的右连接杆,所述的三角形块设在左移动杆、右移动杆之间的下方,左移动杆、右移动杆靠近设置,且之间有间隙,所述的连接竖管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横杆,所述的横杆上通过竖杆设有放置托台,所述的放置托台上设有垃圾盛放桶,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后侧与右半弧形体后侧之间设有后收缩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四个底杆,四个底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朝向外侧分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块与长方形块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前穿孔、第一前穿孔,且与前挡板相连,后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二后穿孔、第一后穿孔,且与后挡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前侧与右半弧形体前侧之间设有前收缩弹簧,且前收缩弹簧设在左移动杆、右移动杆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收缩弹簧与左移动杆设在同一水平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内壁上均设有放置槽,在放置槽内设有防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弧形体、右半弧形体的下端靠近连接竖管上端外壁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底座和连接竖管,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连接竖管,所述的连接竖管的一侧设有踩踏口,所述的踩踏口处设有踩踏板,所述的踩踏板一端与连接杆相连,且连接杆设在连接竖管内,所述的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顶柱,所述的顶柱设在连接竖管内,且顶柱的上端与顶块相连,所述的垃圾桶本体包括左半弧形体、且与左半弧形体相配合的右半弧形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左半弧形体、且与左半弧形体相配合的右半弧形体,便于打开与关闭垃圾桶,使用方便;可以放在放置托台上不同形状的垃圾桶,提高其个性化需求;设置的踩踏式打开的方式,便于清洁内部,便于打开与关闭。

技术研发人员:熊五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清坤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0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