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内衬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9965发布日期:2020-01-21 22:4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内衬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内衬袋。
背景技术
:集装箱内衬袋(containerliner)是被用于20'/30'/40'标准集装箱中,装载大宗有流动性的散装颗粒状、粉末状产品。集装箱内衬袋使用食品级材料,使货物在运输途中保持干燥、卫生。与传统包装袋相比,集装箱内衬袋有装卸货方便,节省包装费用和降低人工成本等优点。目前现有的集装箱内衬袋安装步骤较为繁琐,这大大影响了装箱的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内衬袋,旨在简化集装箱内衬袋的安装步骤,提高装箱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袋,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所述内衬袋包括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所述侧袋体两端开口,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分别盖合于所述侧袋体的开口端,以与所述侧袋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磁性吸合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当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时,四所述第一安装件和四所述第二安装件配合夹持于所述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以形成所述容纳腔,且四所述第一安装件磁性吸合于所述集装箱,以将所述内衬袋固定于所述集装箱内。可选地,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的周缘开设有贯穿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安装孔,所述侧袋体对应于所述安装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安装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表面凹设形成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并卡持于所述定位凹槽内。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两弹性层,两所述弹性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并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弹性夹持于所述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为分体设置。可选地,所述侧袋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邻近于所述集装箱的开口设置,物料由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可选地,所述内衬袋还包括封口布,所述封口布通过拉链连接于所述侧袋体,并对应于所述进料口设置,用以打开或是关闭所述进料口。可选地,所述侧袋体包括相连接的耐磨层和隔热层,所述耐磨层位于所述侧袋体朝向所述集装箱的一侧。可选地,所述耐磨层由铝膜编织布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内衬袋以及将内衬袋固定于集装箱内的安装装置,内衬袋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容纳物料的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本申请的集装箱内衬袋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四第一安装件磁性吸合于集装箱内的四个对角,再将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放置于集装箱内,围合形成容纳腔,最后通过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二安装件与第一安装件相配合夹持固定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如此即可将内衬袋固定于集装箱内。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到,本申请采用磁性吸合的方式,简化了内衬袋安装过程,并且内衬袋为分体设置,如此携带较为方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只需要针对性的更换,而不用整体报废,大大节省了生产和运输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内衬袋应用于集装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内衬袋于集装箱内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内衬袋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的安装组件的结构分解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集装箱内衬袋210安装组件100内衬袋211第一安装件100a容纳腔2111定位凸起110上袋体212第二安装件120下袋体2121定位凹槽120a安装孔213弹性层130侧袋体20集装箱130a进料口21箱体130b连接孔22门体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装箱内衬袋10,应用于集装箱20,包括:内衬袋100,所述内衬袋100容置于所述集装箱20内,所述内衬袋100包括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所述侧袋体130两端开口,所述上袋体110和所述下袋体120分别盖合于所述侧袋体130的开口端,以与所述侧袋体130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100a;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210,所述安装组件210包括磁性吸合的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当所述内衬袋100容置于所述集装箱20内时,四所述第一安装件211和四所述第二安装件212配合夹持于所述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以形成所述容纳腔100a,且四所述第一安装件211磁性吸合于所述集装箱20,以将所述内衬袋100固定于所述集装箱20内。本申请中的集装箱内衬袋10内置于集装箱20内,用于装载大宗有流动性的散装颗粒状、粉末状产品,集装箱20由金属材料制成,整体呈矩形设置,尺寸为标准的20尺或是40尺的集装箱20尺寸,集装箱20包括箱体21的门体22,门体22铰接于箱体21的一侧或是两侧,用以打开或是关闭箱体21,集装箱内衬袋10包括内衬袋100以及将内衬袋100固定于集装箱20内的安装装置,内衬袋100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容纳物料的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210,该安装组件210包括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集装箱内衬袋10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四第一安装件211通过磁性吸合于集装箱20内的四个对角,再将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放置于集装箱20内,围合形成容纳腔100a,最后通过设置于容纳腔100a内的第二安装件212与第一安装件211相配合夹持固定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如此即可将内衬袋100固定于集装箱20内。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到,本申请采用磁性吸合的方式,简化了内衬袋100安装过程,并且内衬袋100为分体设置,如此携带较为方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只需要针对性的更换,而不用整体报废,大大节省了生产和运输成本。本申请中安装组件21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于集装箱20长度方向上的四个对角,可以理解的是,安装组件210的数量也可以是六个,分别设置在集装箱20长度方向上的四个对角以及长度方向内侧的对角,也可以是八个,八个安装组件210均对应于集装箱20内的对角设置。所述第一安装件211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12为分体设置。请再次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为杆状结构,第一安装件211上设有磁性件,或是第一安装件211由磁性材料制成,第二安装件212由可被磁性吸合的金属材料或是磁性材料制成,当上袋体110或下袋体120盖合于侧袋体130时,侧袋体130的边缘和上袋体110或下袋体120的边缘部分重合,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则位于部分重合边缘的两侧,如此通过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的磁性吸合力可将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牢牢的夹持在一起,形成容纳物料的容纳腔100a,通过磁性吸合的安装方式,作业员安装较为方便。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将内衬袋100牢牢的固定于集装箱20内,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的长度应略小于集装箱20的长度,本实施例中,集装箱20的长度为5989mm,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的长度为5800mm-5950mm,由于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长度较长,因此为了方便制造以及携带,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为分体式结构,即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由多段拼接形成,本申请中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均等分为两段,分段式的设计通过磁性吸合、铰接或是螺钉连接的方式拼接而成。当然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也可以为更多段的设计,通过多段式的设计,使得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的长度可以根据集装箱20长度自由拼接而成,使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值得说明的是,当采用铰接的方式将多段式的第一安装件211或是第二安装件212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更便于携带和安装,即通过铰接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其中的一段遗失,保证其正常使用。可选地,所述上袋体110和所述下袋体120的周缘开设有贯穿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安装孔120a,所述侧袋体130对应于所述安装孔120a开设有连接孔130b,所述第一安装件21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起2111,所述第二安装件212朝向所述第一安装件211的表面凹设形成多个定位凹槽2121,所述定位凸起211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20a和所述连接孔130b并卡持于所述定位凹槽2121内。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5,本申请中,第一安装件211包括本体和凸设于本体上的多个定位凸起2111,该定位凸起2111为圆柱形,第二安装件212的凹设形成定位凹槽2121,该定位凹槽2121的形状与该定位凸起2111相同,尺寸略大于该定位凸起2111,定位凸起2111分别穿过安装孔120a和连接孔130b,最后卡入定位凹槽2121内,通过定位凸起2111和定位凹槽2121相配合,一方面可以方便作业员在安装集装箱内衬袋10时进行定位,按照安装孔120a和连接孔130b的位置排布可以较为快速的将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拼接,另一方面通过定位凸起2111的限位作用可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发生位移,进而脱落。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210还包括两弹性层213,两所述弹性层2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11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12,并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安装件211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12弹性夹持于所述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请再次参阅图3,本申请弹性层213由硅橡胶材料制成,通过热压成型或是粘合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的表面,当内衬袋100安装于集装箱20内时,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磁性吸合,两弹性层213分别抵接于上袋体110、下袋体120或是侧袋体130的表面,如此不仅可以避免上袋体110、下袋体120或是侧袋体130直接与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直接接触,造成破损的风险,而且通过两弹性层213可以形成较为密封的容纳腔100a,使得内衬袋100封闭效果更好。所述侧袋体130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100a的进料口130a,所述进料口130a邻近于所述集装箱20的开口设置,物料由所述进料口130a进入所述容纳腔100a。所述内衬袋100还包括封口布,所述封口布通过拉链连接于所述侧袋体130,并对应于所述进料口130a设置,用以打开或是关闭所述进料口130a。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侧袋体130开设有两个进料口130a,其中一进料口130a呈圆形设置,另一呈矩形设置,可以满足传送带进料和鼓风进料两种方式,矩形设置的进料口130a的大小可以供成年人穿过,如此当作业员将内衬袋100安装完成后,可由该进料口130a进出容纳腔100a。所述侧袋体130包括相连接的耐磨层和隔热层,所述耐磨层位于所述侧袋体130朝向所述集装箱20的一侧。所述耐磨层由铝膜编织布制成。具体而言,本申请的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均由耐磨层和隔热层制成,耐磨层为铝膜编织布设置于隔热层的外侧,即直接与集装箱20的内侧面接触,隔热层为保湿网格布,隔热层通过缝合与耐磨层连接在一起,通过隔热层和耐磨层相配合,不仅可以延长内衬袋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对物料起恒温、保温的作用,避免容纳腔100a内的物料变质,减约成本。当然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也可以是聚乙烯(pepolyethylene)或聚丙烯(pppolypropylene)材质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