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鲜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7984发布日期:2020-02-14 14:3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鲜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鲜保温箱。



背景技术:

在生物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蔬菜水果或其他低温保存物品使用时,需要将其从所储藏的冷库运送到所需要的目的地,在运送过程中这些物质因为温度、辐射的变化极易发生性质上的变化,造成这些物质的失效,因此为保持其新鲜度,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一种保持低温的设备来储存这些物质。目前一般使用冷链保温箱对上述物品进行存储。

现有技术中的冷链保温箱通常为保温箱和冰盒的简单组合而成,其保温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保温箱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箱内的冷气不断向外泄露,箱内温度不均匀,保温时间较短,且保温效果不佳,导致箱体内的产品由于温度过高而变质损坏。此外,现有的保温箱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当进行运输时箱内的食物容易发生晃动并与保温箱的内壁发生碰撞,从而造成食物变形,影响食用,并且现有的保鲜箱密封性差,空气容易进入箱内,从而影响其保鲜效果,使得食物容易氧化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温箱保温效果不佳、密封性差和容易发生碰撞变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鲜保温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鲜保温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包括壳体和内衬,壳体上部的四个角处均设有密封槽,内衬嵌入壳体内,内衬的上表面位于壳体的上表面的上方,内衬包括内衬底部、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与第三侧壁相对平行设置的第四侧壁,内衬底部、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共同形成保温腔室,第三侧壁到第四侧壁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侧壁到第二侧壁的距离,保温腔室内的内衬底部的四个角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蓄冰池,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面上位于相邻两蓄冰池之间的位置分别设有缓冲层,缓冲层的上表面位于内衬的上表面的下方,缓冲层的中间位置设有插冰板槽,箱盖的四个角处均设有与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件,箱盖的中心设有与内衬上部高出壳体的部分相契合的凹槽。

较佳地,壳体的与第三侧壁对应的侧壁中部以及壳体的与第四侧壁对应的侧壁中部均设有用以方便搬运的第一凹陷。

较佳地,壳体与内衬为一体成型结构。

较佳地,壳体的与第一侧壁对应的侧壁上以及壳体的与第二侧壁对应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以打开箱盖的第二凹陷,该第二凹陷位于紧邻壳体的上表面的位置。

较佳地,壳体、内衬以及箱盖的四个角均为弧形结构。

较佳地,缓冲层的中间位置的上表面位于缓冲层的两侧位置的上表面的上方。

较佳地,保温腔室内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的连接处、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的连接处、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以及第四侧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处均设有缓冲条。进一步地,缓冲条的上表面到内衬底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缓冲层的上表面到内衬底部的最小距离,缓冲条沿平行于第三侧壁方向的宽度大于缓冲层沿平行于第三侧壁方向的宽度。

较佳地,蓄冰池上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箱体底部设置4个蓄冰池,并在箱体内设置插冰板槽,能够有效地对保温箱内的物体进行更为均匀地冷却保温,通过在箱体内部设置缓冲层能够有效防止保温箱内的物体发生碰撞变形,同时通过箱体上的密封槽与箱盖上的密封件的配合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结构合理,实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生鲜保温箱的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生鲜保温箱的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鲜保温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盖1和箱盖2均由epp(发泡聚丙烯塑料)材质制成。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箱体1包括壳体11和内衬12,壳体11上部的四个角处均设有密封槽111,内衬12嵌入壳体11内,内衬12的上表面位于壳体11的上表面的上方,内衬12包括内衬底部121、第一侧壁122、与第一侧壁122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123、第三侧壁124和与第三侧壁124相对平行设置的第四侧壁125,内衬底部121、第一侧壁122、第三侧壁124、第二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5共同形成保温腔室3,第三侧壁124到第四侧壁125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侧壁122到第二侧壁123的距离,保温腔室3内的内衬底部121的四个角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蓄冰池4,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的内侧面上位于相邻两蓄冰池4之间的位置分别设有缓冲层5,缓冲层5的上表面位于内衬12的上表面的下方,缓冲层5的中间位置设有插冰板槽6。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层5的中间位置的上表面位于缓冲层5的两侧位置的上表面的上方,从而插冰板槽6到内衬底部121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缓冲层5到内衬底部121的距离,以便于对放入保温箱内的物品进行充分的冷却保温。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5,箱盖2的四个角处均设有与密封槽111相配合的密封件21,箱盖的中心设有与内衬12上部高出壳体11的部分相契合的凹槽22。

优选地,壳体11的与第三侧壁124对应的侧壁中部以及壳体11的与第四侧壁125对应的侧壁中部均设有第一凹陷112,以方便搬运。

优选地,壳体11和内衬12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箱体1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壳体11的与第一侧壁122对应的侧壁上以及壳体11的与第二侧壁123对应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以打开箱盖2的第二凹陷113,该第二凹陷113位于紧邻壳体11的上表面的位置,以方便打开箱盖2且不影响箱体1的密封性。

优选地,壳体11、内衬12以及箱盖2的四个角均为弧形结构,以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优选地,保温腔室3内第一侧壁122与第三侧壁124的连接处、第三侧壁124与第二侧壁123的连接处、第二侧壁123与第四侧壁125的连接处以及第四侧壁125与第一侧壁122的连接处均设有缓冲条7。进一步地,缓冲条7的上表面到内衬底部121的距离大于等于缓冲层5的上表面到内衬底部121的最小距离,缓冲条7沿平行于第三侧壁124方向的宽度大于缓冲层5沿平行于第三侧壁124方向的宽度。由于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三侧壁124和第四侧壁125的长度,由生活习惯可知,在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的内侧面上设置缓冲层5,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温箱内的物品碰撞变形,而设置缓冲条7且缓冲条7沿平行于第三侧壁124方向的宽度大于缓冲层5沿平行于第三侧壁124方向的宽度,能够进一步地减少保温箱内的物品沿平行于第一侧壁122方向的碰撞变形。

优选地,蓄冰池上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起到隔离保温箱中物品与蓄冰池中冷却物的目的,同时不妨碍冷气的扩散。

值得说明的是,缓冲层上的插冰板槽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插冰板槽在缓冲层上可均匀分布也可非均匀分布,以能够满足相应的实际需要为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鲜保温箱,通过在箱体底部设置4个蓄冰池,并在箱体内设置插冰板槽,能够有效地对保温箱内的物体进行更为均匀地冷却保温,通过在箱体内部设置缓冲层能够有效防止保温箱内的物体发生碰撞变形,同时通过箱体上的密封槽与箱盖上的密封件的配合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结构合理,实用有效。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