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012发布日期:2020-05-20 02:0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升降梯一般都配有减震系统,传统的减震主要是体现在对电梯轿厢本身的减震上,其减震系统安装在轿厢底部,主要是针对轿厢下落平稳使用,而对轿厢内部的乘员尚无特别有效的缓冲减震措施。升降电梯在工作时,经常会因为意外出现坠落的情况,有时候是直接下坠若干层而停下,严重时,电梯减震系统会直接跌落至井底,在巨大的下落速度造成的冲击下,容易使得乘员严重受伤,虽然目前的升降梯都具有限速装置,但是依然不排除限速器故障时整个轿厢的下落速度无法控制而造成高速下落,部分电梯虽然安装有把手以供电梯急剧下落时乘员把握,但是巨大的冲击下乘员手握刚性连接的把手依然容易在着地瞬间的巨大冲击下,震脱离手,冲击力难以尽量释放,这些对于乘员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减震系统,该电梯减震系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梯失控下落时因落地瞬间冲击巨大,容易给乘员造成严重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减震系统,其主要包括安装在轿厢内部的供人手握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呈“[”型的水平放置的手把管,手把管的两端朝上竖直延伸并在各端的中央处具有一个以凸台形式连接在手把管端部的滑柱,滑柱可滑动地伸入到直角弯管底端连接的直管段内,直角弯管的顶端呈朝外扩张的喇叭状并安装在箱体侧壁上的与之适配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朝箱体内部的一端呈喇叭状结构,朝箱体外的一端呈圆柱状结构,固定环插入安装孔的圆孔段且其端面紧贴在插入安装孔的所述直角弯管的端面,呈瓶盖状的固定盖拧入箱体侧壁内并将所述固定环的端面压紧;还包括与直角弯头弯曲一致的弧形弹簧,该弧形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柱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弧形弹簧弹力使得人手握住手把管朝下拉揣时其滑柱朝所述直管段外滑出但始终不脱离所述直管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布的电梯减震系统主要是针对乘员乘坐电梯时电梯急剧下降产生的冲击而设计,目的在于与传统的轿厢底部减震系统配合,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员。在意外发生时,轿厢急剧下落,当电梯急剧下降到底部过程中,乘员可以在下落过程中用双手抓住手把管,当轿厢接地(与井底碰撞)瞬间,人由于惯性会下坠,而此时由于人双手紧紧抓住手把管,手把管会朝下拉动弧形弹簧,弧形弹簧使得人体的下坠力逐步释放,从而有效减小对身体,尤其是脊椎的损害,该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焊接的手把管而沿,具有弹性伸缩功能,能更好地适应电梯急剧坠地时的缓冲减震,且由于是弧形的弹簧加上滑柱与直角弯头的直管段之间滑动配合,使得手握手把管在电梯坠地的瞬间由于弹性力的牵制,人手也不会突然从手把管上振脱,确保手把管对人的防护性,充分发挥其释放人体惯性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缓冲板被顶出时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轿厢1、手把管2、直角弯头3、竖直管段4、固定环5、固定盖6、弧形弹簧7、滑柱8、弹性套9、圆柱弹簧10、缓冲板11、重型弹簧12、电机13、锁紧销14、齿条15、齿轮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梯减震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在轿厢1内部的供人手握的把手,且在现有电梯轿厢1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点:其把手包括呈“[”型的水平放置的手把管2,手把管2的两端朝上竖直延伸并在各端的中央处具有一个以凸台形式连接在手把管2端部的滑柱8,滑柱8根据需要制成实心轴或者空心管,滑柱8可滑动地伸入到直角弯管底端连接的直管段内。直角弯管的顶端呈朝外扩张的喇叭状并安装在箱体侧壁上的与之适配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朝箱体内部的一端呈喇叭状结构,以适应直角弯管上端的形状,便于安装直角弯管。安装孔朝箱体外的一端呈圆柱状结构,固定环5插入安装孔的圆孔段且其端面紧贴在插入安装孔的所述直角弯管的端面,以压紧直角弯管实现固定安装。呈瓶盖状的固定盖6拧入箱体侧壁内并将所述固定环5的端面压紧,以实现固定环5的固定,以保证固定环5和直角弯管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关键地,还包括与直角弯头3弯曲一致的弧形弹簧7,该弧形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柱8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环5上,所述弧形弹簧7弹力使得人手握住手把管2朝下拉揣时其滑柱8朝所述直管段外滑出但始终不脱离所述直管段,以便实现人手握时,在剧烈下坠中可以缓冲减震。

作为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弧形弹簧7的一端呈圆锥状,其余为圆柱状,且其另一端具有一个可以挂在滑柱8端面上固定的拉环(图中未示出)的挂钩(图中未示出),弧形弹簧7圆锥段的大端处焊接固定在固定环5内壁上,提升固定的连接强度,且焊接的节数不少于三节,即三圈,使得固定环5与弧形弹簧7连接更牢固,同时,带挂钩的弧形弹簧7可拆卸地挂接在滑柱8上的拉环上,可以方便安装时,弧形弹簧7从安装孔插入至直角弯管内,而后继续挂接在滑柱8上。弧形弹簧7与滑柱8上的拉环之间的挂接应保证不脱落,例如现有的带有挡片的挂钩与圆环的挂接,可以保证挂钩不会从拉环脱离。

由于直角弯头3的竖直管段4与手把管2向上的竖直延伸段之间具有一个接缝,为了避免正常情况下的振动,竖直管段4和竖直延伸段之间分离而露出的间隙夹手,本实施还特别制作了以下结构:一个安装于直管段与竖直延伸段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变形须满足所述手把管2在一定的朝下拉拽力下始终与直管段端面和竖直延伸段端面紧密相接,从而手把管2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偶然下移一段距离,也不会使得竖直管段4和竖直延伸段之间分离而露出间隙,该间隙会被弹性件的形变恢复量填满,避免间隙存在。为了提升该填充间隙效果,保护乘员不被夹,上述弹性件包括弹性橡胶制成的弹性套9,弹性套9内部具有呈螺旋状的沟槽,圆柱弹簧10与所述沟槽适配而使得圆柱弹簧10嵌入在沟槽内。

作为具体实施例,还额外设有另一重要的缓冲减振机构,如图1和图3,其包括安装在箱体底部的可沿箱体内壁竖直滑动的缓冲板11,所述缓冲板11通过若干重型弹簧12支撑在箱体底板上,且缓冲板11的侧面配合地设有若干锁紧销14,在电梯因意外而超速时,所述锁紧销14在驱动电机13作用下通过齿轮齿条副穿过箱体侧壁而伸入到缓冲板11内,在电梯速度超过额定运输速度时则驱动电机13反转而使得锁紧销14退出缓冲板11而令缓冲板11被重型弹簧12悬空顶起。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电机13的驱动,可以采用常用的传感器来实现,例如电梯本身具有的速度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出电梯的上下移动速度,当速度超额时,即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驱动电机13转动,带动齿轮16转动,使得齿条15移动,齿条15上固定的锁紧销14便可以从缓冲板11内脱离,从而释放缓冲板11,如图4,缓冲板11被重型弹簧12顶出后,若轿厢1高速坠下,则人站在缓冲板11上一同下移,但是在移动中,因为重型弹簧12的弹性力,可以大大减少乘员下坠后的冲击,充分保护乘员安全。该结构设计,作为电梯减震系统的又一重要执行机构,可与上述伸缩性的把手结构一起大大提升乘员在紧急高速下坠时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对乘员的人身伤害。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