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9245发布日期:2020-05-22 20:4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气瓶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粉碎木头颗粒作为新能源燃料,是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价值,并且作为新能源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从而需要氧气瓶来装载氧气,氧气瓶需要输送装置进行运输。

现有的氧气瓶输送装置不具备可升降的防护机构,而且不具备对氧气瓶装置架进行推动的机构,并且不具备对氧气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有效防震的机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氧气瓶输送装置不具备可升降的防护机构,而且不具备对氧气瓶装置架进行推动的机构,并且不具备对氧气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有效防震的机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

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侧开设有防护机构,且防护机构右侧安装有推动机构,所述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下方安装有防震机构,所述本体外壁开设有三角型开槽,所述推动机构内侧安装有活动轴,且活动轴底端活动连接有插板。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内部包括有t型外螺纹转轴,且t型外螺纹转轴外侧套设有轴承,所述t型外螺纹转轴底端安装有内螺纹口,且内螺纹口外侧设置有田字型框架,所述田字型框架外壁均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外侧活动连接有滑槽,所述田字型框架内部均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外部套设有防护软垫。

优选的,所述田字型框架通过t型外螺纹转轴、内螺纹口、轴承与本体构成可升降结构,且田字型框架通过第一滑块、滑槽与本体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内部包括有活动内杆,且活动内杆外部套设有固定外杆,所述活动内杆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侧安装有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外侧套设有螺栓,所述固定外杆一侧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外部设置有滑轨。

优选的,所述固定外杆通过第二滑块、滑轨与本体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外杆的横轴线与活动内杆的横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防震机构内部包括有t型开槽,且t型开槽内侧活动连接有软气垫,所述软气垫底端安装有t型连接柱,且t型连接柱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t型连接柱底端设置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t型连接柱通过软气垫、弹簧、t型开槽与本体构成弹性结构,且t型连接柱的口径与t型开槽的口径相吻合。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在防护机构的作用下,在氧气瓶纷纷放置在四个放置槽内之后,通过t型外螺纹转轴转动,使得与之t型外螺纹转轴通过内螺纹口连接的田字型框架随着第一滑块在滑槽内作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四个防护软垫随着四个氧气瓶的外壁进行上升,当上升到一定位置时,从而使得氧气瓶被防护软垫紧紧包裹住,便于对氧气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防护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螺纹杆上的固定外杆向上提拉,从而使得连接杆拉动下方的固定外杆一侧的第二滑块在滑轨内作向上滑动运动,当外螺纹杆上的固定外杆与上方活动内杆上的固定外杆在一条水平线上时,可以通过活动轴上的插板插入本体外壁中间的三角型开槽内,并且通过螺栓可以对其连接杆与之外螺纹杆的连接处进行锁住,然而本体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推动机构进行折叠放置,便于对其氧气瓶的装置架进行推动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在防震机构的作用下,t型开槽是设置在本体的底端内部,然而t型开槽内部的顶端与之t型连接柱之间安装有软气垫,并且t型连接柱上套设有弹簧,所以弹簧与之软气垫的双重作用下,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能够便于氧气瓶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防震工作,大大提高了氧气瓶输送工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侧开设有防护机构,且防护机构右侧安装有推动机构,所述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下方安装有防震机构,所述本体外壁开设有三角型开槽,所述推动机构内侧安装有活动轴,且活动轴底端活动连接有插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氧气瓶输送装置部分三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防护机构俯视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推动机构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本体;2、防护机构;201、t型外螺纹转轴;202、轴承;203、内螺纹口;204、田字型框架;205、第一滑块;206、滑槽;207、防护软垫;208、开口;3、推动机构;301、活动内杆;302、固定外杆;303、连接杆;304、外螺纹杆;305、螺栓;306、第二滑块;307、滑轨;4、放置槽;5、防震机构;501、t型开槽;502、软气垫;503、t型连接柱;504、弹簧;505、滚轮;6、三角型开槽;7、活动轴;8、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氧气瓶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氧气瓶输送装置部分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护机构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推动机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4,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包括本体1、防护机构2、t型外螺纹转轴201、轴承202、内螺纹口203、田字型框架204、第一滑块205、滑槽206、防护软垫207、开口208、推动机构3、活动内杆301、固定外杆302、连接杆303、外螺纹杆304、螺栓305、第二滑块306、滑轨307、放置槽4、防震机构5、t型开槽501、软气垫502、t型连接柱503、弹簧504、滚轮505、三角型开槽6、活动轴7和插板8,本体1内侧开设有防护机构2,且防护机构2右侧安装有推动机构3,本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槽4,放置槽4能够对其氧气瓶进行储放,并且放置槽4内部也设置有一层软保护层,对其氧气瓶进行防护工作,且放置槽4下方安装有防震机构5,本体1外壁开设有三角型开槽6,推动机构3内侧安装有活动轴7,且活动轴7底端活动连接有插板8,通过插板8的设置,插入三角型开槽6,可以对其撑起后的推动机构3进行第一层固定,提高推动机构3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氧气瓶输送装置,本申请的第二实

施例提出另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防护机构2内部包括有t型外螺纹转轴201,且t型外螺纹转轴201外侧套设有轴承202,t型外螺纹转轴201底端安装有内螺纹口203,且内螺纹口203外侧设置有田字型框架204,田字型框架204外壁均连接有第一滑块205,且第一滑块205外侧活动连接有滑槽206,田字型框架204内部均设置有开口208,且开口208外部套设有防护软垫207,轴承202的设置,有利于使得t型外螺纹转轴201在原地进行转动,便于使得与之通过内螺纹口203连接的田字型框架204在t型外螺纹转轴201上进行升降运动。

田字型框架204通过t型外螺纹转轴201、内螺纹口203、轴承202与本体1构成可升降结构,且田字型框架204通过第一滑块205、滑槽206与本体1构成滑动结构,田字型框架204内部设置有防护软垫207,当氧气瓶放置好后,田字型框架204随着t型外螺纹转轴201转动升起,从而便于田字型框架204内部的防护软垫207对其氧气瓶进行防护工作。

推动机构3内部包括有活动内杆301,且活动内杆301外部套设有固定外杆302,活动内杆301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303,且连接杆303一侧安装有外螺纹杆304,外螺纹杆304外侧套设有螺栓305,固定外杆302一侧连接有第二滑块306,且第二滑块306外部设置有滑轨307,螺栓305可以对其连接杆303与之外螺纹杆304的连接处进行锁住,便于推动机构3展开对其装置架上的氧气瓶进行推动工作。

固定外杆302通过第二滑块306、滑轨307与本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外杆302的横轴线与活动内杆301的横轴线相重合,通过外螺纹杆304上的固定外杆302向上提拉,可以使得连接杆303拉动下方的固定外杆302一侧的第二滑块306在滑轨307内作向上滑动运动。

防震机构5内部包括有t型开槽501,且t型开槽501内侧活动连接有软气垫502,软气垫502底端安装有t型连接柱503,且t型连接柱503外侧套设有弹簧504,t型连接柱503底端设置有滚轮505,软气垫502能够对其本体1与之t型连接柱503之间在t型开槽501内部进行缓冲的作用。

t型连接柱503通过软气垫502、弹簧504、t型开槽501与本体1构成弹性结构,且t型连接柱503的口径与t型开槽501的口径相吻合,弹簧504的设置,能够便于氧气瓶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防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其氧气瓶放置在放置槽4内,放置完毕后,可以通过防护机构2的t型外螺纹转轴201转动,使得与之t型外螺纹转轴201通过内螺纹口203连接的田字型框架204随着第一滑块205在滑槽206内作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四个防护软垫207随着四个氧气瓶的外壁进行上升,当上升到一定位置时,从而使得氧气瓶被防护软垫207紧紧包裹住,便于对氧气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防护工作,然而同时可以展开推动机构3,通过外螺纹杆304上的固定外杆302向上提拉,从而使得连接杆303拉动下方的固定外杆302一侧的第二滑块306在滑轨307内作向上滑动运动,当外螺纹杆304上的固定外杆302与上方活动内杆301上的固定外杆302在一条水平线上时,可以通过活动轴7上的插板8插入本体1外壁中间的三角型开槽6内,并且通过螺栓305可以对其连接杆303与之外螺纹杆304的连接处进行锁住,从而可以展开对其本体1内放置的氧气瓶进行推送工作,并且在防震机构5的作用下,能够对其输送过程中起到防震的作用,就这样完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气瓶输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在防护机构2的作用下,在氧气瓶纷纷放置在四个放置槽4内之后,通过t型外螺纹转轴201转动,使得与之t型外螺纹转轴201通过内螺纹口203连接的田字型框架204随着第一滑块205在滑槽206内作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四个防护软垫207随着四个氧气瓶的外壁进行上升,当上升到一定位置时,从而使得氧气瓶被防护软垫207紧紧包裹住,便于对氧气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防护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在推动机构3的作用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螺纹杆304上的固定外杆302向上提拉,从而使得连接杆303拉动下方的固定外杆302一侧的第二滑块306在滑轨307内作向上滑动运动,当外螺纹杆304上的固定外杆302与上方活动内杆301上的固定外杆302在一条水平线上时,可以通过活动轴7上的插板8插入本体1外壁中间的三角型开槽6内,并且通过螺栓305可以对其连接杆303与之外螺纹杆304的连接处进行锁住,然而本体1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推动机构3进行折叠放置,便于对其氧气瓶的装置架进行推动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在防震机构5的作用下,t型开槽501是设置在本体1的底端内部,然而t型开槽501内部的顶端与之t型连接柱503之间安装有软气垫502,并且t型连接柱503上套设有弹簧504,所以弹簧504与之软气垫502的双重作用下,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能够便于氧气瓶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防震工作,大大提高了氧气瓶输送工作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