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052发布日期:2020-05-20 02:0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大量旧楼及多层楼房迫切需要加装电梯,以方便住在里面的老人及幼童出行。目前,一般老旧楼房及多层楼房在设计时并未规划电梯井道,所以在室外加装电梯成为一个重要选择,而钢结构电梯井道因其结构简单,成为室外加装电梯的首选。

传统的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均为采用现场散件焊接或者工厂预制框架的结构方式,存在现场施工安全隐患大、焊接质量不易控制等因素,尤其是预制框架井道因体积大、外装潢玻璃易损等原因导致运输比较困难,在现场施工时的不利于装卸且施工效率不高,对起重车辆、小区内道路、存放场地等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旨在解决现有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运输困难、不利装卸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

还包括折叠横梁,所述折叠横梁包括第一折叠横梁、第二折叠横梁、第三折叠横梁和第四折叠横梁,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折叠横梁、所述第二折叠横梁和所述第二立柱通过连接组件首尾铰接;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三折叠横梁、所述第四折叠横梁和所述第四立柱通过连接组件首尾铰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外形及结构相同的两个连接部件和固定卡件,所述两个连接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内侧和所述折叠横梁的两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所述连接部件为轴套,所述固定卡件为销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还包括若干三角形加强肋板,所述三角形加强肋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和所述折叠横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所述三角形加强肋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折叠横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在所述第一折叠横梁、所述第二折叠横梁、所述第三折叠横梁和所述第四折叠横梁的折叠横梁连接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栓固定套筒,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固定套筒的配合固定两折叠横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还包括若干设有螺纹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结合螺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折叠横梁和第二折叠横梁、所述第三折叠横梁和第四折叠横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可折叠结构,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可按照需求进行折叠、伸展,在存储、运输时可进行折叠,从而节省空间、方便运输;安装时可进行伸展,然后对连接处进行多重固定,使结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还能减少焊接、方便装卸,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展后固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过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伸展后固定状态折叠横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三立柱;4-第四立柱;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第一折叠横梁;8-第二折叠横梁;9-第三折叠横梁;10-第四折叠横梁;11-三角形加强肋板;12-螺栓固定套筒;13-连接板;14-连接部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一种可伸缩折叠式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4,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5和第二横梁6,所述第一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三立柱3,所述第二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2和所述第四立柱4。

还包括折叠横梁,所述折叠横梁包括第一折叠横梁7、第二折叠横梁8、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所述第一立柱1、所述第一折叠横梁7、所述第二折叠横梁8和所述第二立柱2通过连接组件首尾铰接;所述第三立柱3、所述第三折叠横梁9、所述第四折叠横梁10和所述第四立柱4通过连接组件首尾铰接。

第一折叠横梁7、第二折叠横梁8、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一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通过连接组件铰接,从而形成折叠横梁可相对于立柱转动,达到折叠横梁可向立柱和横梁一侧折叠的目的。第一折叠横梁7和第二折叠横梁8、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之间在折叠状态下可以是通过连接组件铰接,然后形成可转动结构,也可以是独立的,这样可使折叠横梁最大限度的折叠,更加节省空间、更加方便运输;在伸展固定状态时,第一折叠横梁7和第二折叠横梁8、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铰接在一起。本加装电梯钢结构井道沿立柱方向有至少一层相同的上述折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外形及结构相同的两个连接部件14和固定卡件,所述两个连接部件14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内侧和所述折叠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柱内侧和折叠横梁一端的两个连接部件14,配合固定卡件形成铰接两者的连接组件;同样地,第一折叠横梁7和第二折叠横梁8之间的铰接也是通过在两者连接的连接端分别设置两个连接部件14,配合固定卡件而形成的;同样地,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之间的铰接跟上述一样。上述的连接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14为轴套,所述固定卡件为销轴。立柱与折叠横梁之间、折叠横梁与折叠横梁之间通过轴套的错位配合、插入销轴即可形成铰接机构,轴套与轴套配合之间配合后存在的间隙可接受范围较大,因此这个结构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更易实现,结构更简单;插入销轴能让铰接机构在伸展固定后承受更大的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三角形加强肋板11,所述三角形加强肋板11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和所述折叠横梁。在伸展固定状态,立柱与横梁之间只通过铰接相连,结构不够稳定,因此,需要通过三角形加强肋板11对两者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是:三角形加强肋板11两垂直面预留有螺纹孔,立柱的内侧和折叠横梁的上表面、下表面均设有与三角形加强肋板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孔,并且在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伸展后通过螺栓把分别把三角形加强肋板11固定在立柱内侧与折叠横梁上表面、立柱内侧与折叠横梁下表面。通过三角形加强肋板11的固定,使结构更加稳固,所能承受的力更大。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加强肋板11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折叠横梁。三角形加强肋板11固定横梁与折叠横梁的方式与固定立柱与折叠横梁之间的方式是一样的。横梁与折叠横梁之间通过三角形加强肋板11固定,使得结构更加稳固,所能承受的力更大。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折叠横梁7、所述第二折叠横梁8、所述第三折叠横梁9和所述第四折叠横梁10的折叠横梁连接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栓固定套筒12,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固定套筒12的配合固定两折叠横梁。伸展固定后,两个折叠横梁之间只通过铰接固定,结构不够稳固,因此在其连接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固定连接有相配合的螺栓固定套筒12,两折叠横梁展开连接后,通过在相连的螺栓固定套筒12内旋入螺杆,进行加固两折叠横梁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设有螺纹孔的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结合螺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折叠横梁7和第二折叠横梁8、所述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在两折叠横梁连接端内侧,设有与连接板13上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孔,并在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伸展后,通过螺栓使第一连接板一侧固定在第一折叠横梁7内侧,另一侧固定在第二折叠横梁8内侧,第二连接板通过上述方式固定连接第三折叠横梁9和第四折叠横梁10。连接板增加了折叠横梁连接的稳固性,使其能承受的力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