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8304发布日期:2020-08-14 19:3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起重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017年底前,普速铁路简支t梁人行道采用角钢支架(通桥(2016)2101系列梁图),单个角钢支架现场一次安装数量为51.8kg,现场安装时一般采用人工辅以简单的绳索、撬棍等即可完成施工。桥梁电缆槽设计均采用轻便的smc材质外挂在人行道栏杆支架上,完全由人工完成电缆槽安装施工。

随着铁路桥梁设计理念的发展,简支t梁人行道由角钢支架调整为钢横梁支架(通桥(2017)2101系列梁图),设检查梯的钢横梁支架一次安装重量达120.2kg,由于钢横梁为悬臂结构,人工安装基本不能完成,易发生人员坠落施工安全事故;且人力搬运不易定位,容易发生磕碰,造成钢横梁多元合金共渗防腐层破损失去防腐效果,甚至造成梁体预埋的t型钢板变形无法安装钢横梁支架。同时,钢横梁支架电缆槽由smc材质调整为预制钢筋混凝土u型槽,单个电缆槽混凝土方量0.088立方米,重量达228kg,只能使用吊装设备进行安装。

大多数铁路桥梁墩身施工完成至架梁施工的时间间隔较长,墩身完工后一般会对施工便道进行复垦并交还地方以节约租地费用,若保留施工便道,则会多支付数月甚至几年的租地费用,而且汽车起重机台班费用较高,在高桥墩区域,还需采用大吨位起重机才能满足吊装高度要求,极不经济;若起重设备利用已完成梁体架设段落的桥面进入,又会影响运、架梁施工而无法实施。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能够解决铁路t梁附属设施钢横梁设置及电缆槽安装,同时也达到很好的保护加工的成品不被碰撞造成破损而进行二次修补。提高作业安全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由于设备无法作业的位置的吊装问题,并且提高施工效率,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作业安全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功效,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包括卡扣组件、吊架立柱、前悬臂及手拉葫芦,所述卡扣组件固定安装于施工现场的固定梁体上,所述吊架立柱通过所述卡扣组件轴向固定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可以其轴线为旋转中心360°旋转,所述吊架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手拉葫芦的前悬臂。

进一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扣合于所述固定梁体上方的卡扣、用于紧固卡扣的调节螺杆及用于安装所述吊架立柱的管柱槽,所述管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扣上方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所述吊架立柱下端插装于所述管柱槽内。

进一步,所述卡扣包括贴合于所述固定梁体两侧的两个卡扣臂,形成开口向下的凹形结构,所述卡扣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作用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梁体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吊架立柱与所述管柱槽的装配段为圆柱形,且装配段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管柱槽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前悬臂可相对于所述吊架立柱在竖直方向上旋转。

进一步,所述前悬臂与可旋转套装于所述吊架立柱顶端的转轴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套上下两端通过限位块轴向限位。

进一步,所述手拉葫芦挂于所述前悬臂的末端,用于吊装待吊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由于设备无法作业的位置的吊装问题,利用吊架立柱的全方向旋转解决了吊装过程中的定位需求,可以满足各个方位的吊装,极大的降低了工人操作的风险,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施工过程简单,施工更为快捷方便,使用该新型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作业安全性、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包括卡扣组件、吊架立柱3、前悬臂4及手拉葫芦5,所述卡扣组件固定安装于施工现场的固定梁体1上,所述吊架立柱3通过所述卡扣组件轴向固定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可以其轴线为旋转中心360°旋转,所述吊架立柱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手拉葫芦5的前悬臂4,所述吊架立柱3可以在竖直方向上360°旋转就可以保证在吊装横梁时的定位,为工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扣合于所述固定梁体1上方的卡扣2、用于紧固卡扣2的调节螺杆22及用于安装所述吊架立柱3的管柱槽23,所述管柱槽23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扣2上方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所述吊架立柱3下端插装于所述管柱槽23内,所述管柱槽23的深度可以满足轴向固定吊架立柱3的需求,吊架立柱3可以在管柱槽23内任意旋转满足吊装钢横梁时的角度调整需要。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包括贴合于所述固定梁体1两侧的两个卡扣臂21,形成开口向下的凹形结构,所述卡扣臂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螺杆22,所述调节螺杆22的作用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梁体1的侧面,调节螺杆22螺纹连接于所述卡扣臂21上其末端抵接于固定梁体1的侧面,保证卡扣2稳固地贴合于固定梁体1的表面,为吊架立柱3提供一个良好的固定安装基础,保证后续吊装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架立柱3与所述管柱槽23的装配段为圆柱形,且装配段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管柱槽23的内径,吊架立柱3和管柱槽2之间形成一个空隙,用以施加润滑油,保证吊架立柱3在相对于管柱槽23旋转时摩擦阻力小,减小旋转时所需要的摩擦力矩,使施工更为省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悬臂4可相对于所述吊架立柱3在竖直方向上旋转,前悬臂4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吊架立柱3的顶端也是为了给吊装的横梁一个可以调整的旋转,吊架立柱3的底部旋转叠加前悬臂4的旋转可以满足在施工位置受限时仅通过一个旋转就可以保证吊装的横梁做一些必要的角度调整,避免出现由于位置干涉或者施工位置过于狭小无法操作旋转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吊装装置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悬臂4与可旋转套装于所述吊架立柱3顶端的转轴套4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套41上下两端通过限位块42轴向限位,限位块42对转轴套41进行轴向上的定位,保证转轴套41在轴向上无滑动,仅在周向上可以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拉葫芦5挂于所述前悬臂4的末端,用于吊装待吊物,手拉葫芦5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起重高度一般不超过6m。手拉葫芦5向上提升重物时,顺时针拽动手动链条、手链轮转动,下降时逆时针拽动手拉链条,制动座跟刹车片分离,棘轮在棘爪的作用下静止,五齿长轴带动起重链轮反方向运行,从而平稳升降重物,由于手拉葫芦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施工时,首先将卡扣组件安装于固定梁体1(本实施例中应为已经架设完成的t梁挡碴墙),通过调节紧固调节螺杆22对卡扣2进行紧固,作为优选,一般一个卡扣臂21上会设置3-4个调节螺杆22以保证紧固强度;然后将吊架立柱3插装于所述管柱槽23内,再安装前悬臂4及手拉葫芦5。

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安装完成后,利用可旋转的前悬臂4及手拉葫芦5将放置在t梁内的钢横梁进行吊装;手拉葫芦5将钢横梁吊起后再利用吊架立柱3或/和前悬臂4的旋转,将悬吊起的钢横梁悬转至吊装位置(t梁挡碴墙的外侧),利用手拉葫芦5将需要安装的钢横梁放至指定位置安装。

钢横梁安装完成后摘除手拉葫芦5的挂钩,松开将调节螺杆22松,人工将悬臂全向旋转的吊装装置移动至下一安装点进行重复作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