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0958发布日期:2020-04-14 19:2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足贴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



背景技术:

足贴是一种理疗的保健用品,足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通过足底皮下给药的中药足疗保健用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意思是说用中药足疗法治疗多出现疾患的小儿,这也是中药足疗的雏形。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等就记载了许多治疗疾病中药足疗配方。

中医学理论认为:足部有三阴经和三阳经,足部受药后通过三阴三阳传入相应脏腑。足贴贴敷于足底,足底的相关反射区受到刺激,血液循环得到促进,给皮下组织的转运蛋白提供足够的动力,药物在转运蛋白作用下透皮吸收,伴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有害物质也会在转运蛋白的作用下透皮排除;机体内有害自由基,也会和足贴内的离子相结合,以扩散的形式排除体外;两种形式的结合,人体的毒素能有效的排除体外,促进人体健康。

现有的足贴根据功效和成分不同,足贴可分为安眠镇静足贴、排毒清痘足贴、减肥足贴、降压足贴、健肾足贴、降糖足贴、排毒足贴、木醋足贴、竹醋足贴;其中艾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足贴中,艾草足贴为了保证药效,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足贴进行封塑处理,传统的封塑手段为加工人员手动操作抽拉双层塑料封膜,将足贴置于双层塑料封膜中之后进行热合封塑,由于是手动操作,容易使得足贴封塑不整齐,外观难看,而且加工过程中容易导致污染,同时加工效率低,越来越不能满足足贴的封塑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以解决传统的手动封塑手段容易使得足贴封塑不整齐,外观难看,而且加工过程中容易导致污染,同时加工效率低,越来越不能满足足贴封塑要求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包括底座箱和底座箱上设置的封塑室,所述底座箱的顶壁上转动插设有传输皮带,且传输皮带的内部两端均转动安装有传输辊,所述传输辊转动安装在底座箱的内壁上,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的后端到达底座箱的外腔并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箱的后壁上,所述传输皮带的环形外壁上安装有多个承接座,所述传输皮带上设有覆膜组件,所述封塑室的内顶壁上安装有封塑装置;

所述封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封塑室内顶壁上的安装台,且安装台的下端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上通过安装座安装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为下端开口的敞口结构,且切割刀的内腔设有封塑热合框,且封塑热合框的上端通过多个螺纹安装筒和螺栓可拆卸安装在封塑热合框的内顶壁上。

优选的,所述覆膜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箱和封塑室中的下覆膜机构和上覆膜机构,所述下覆膜机构和上覆膜机构均包括薄膜收束卷、封塑薄膜和薄膜输出卷,所述薄膜收束卷的两端分别与薄膜收束卷和薄膜输出卷相连接,位于下侧的所述薄膜收束卷与多个承接座的外端相抵触,两个所述薄膜收束卷的后端分别到达底座箱和封塑室的外腔并同轴连接有带轮,两个所述带轮通过传动皮带相互连接,位于下侧的所述带轮上同轴安装有第一链轮,且第一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二链轮,且第二链轮固定套设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

优选的,所述下覆膜机构中还包括有转动安装在底座箱内腔中的转向轮,且转向轮环形侧壁的下端面与位于下侧的所述薄膜收束卷环形侧壁的下端面相齐平。

优选的,位于上侧的所述薄膜收束卷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压平辊,且两个压平辊分别位于封塑装置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封塑室的前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面板内置有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底座箱的前壁上设有推拉箱门,且推拉箱门为四门有轨推拉结构。

优选的,所述封塑热合框的正下方设有支撑台,且支撑台固定安装在底座箱的上端,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与传输皮带的内顶壁相抵触。

(3)有益效果:

1、通过覆膜组件中的下覆膜机构和上覆膜机构相结合,有效的保证对艾叶足贴的上下方位同步覆盖上封塑薄膜,避免了人工抽拉双层封塑薄膜的烦扰,同时提高了封塑加工的效率。

2、通过覆膜组件和封塑装置的组合结构,艾草足贴放置在传输皮带环形外壁上端的承接座上,随后,覆膜组件对不断传输的艾草足贴进行覆膜,封塑装置对艾草足贴进行封塑,保证了循环对艾草足贴的封塑,大大提高了封塑的效率。

3、通过传输皮带、传输辊和承接座的组合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对艾草足贴的传输,配合封塑装置对艾草足贴的封塑,完成后,传输皮带可以持续的对封塑完成的艾草足贴进行传输,提高封塑效率,保证了艾草足贴的持续自动化封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图;

图4为图2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底座箱1、封塑室2、推拉箱门3、控制面板4、覆膜组件5、薄膜收束卷51、转向轮52、封塑薄膜53、薄膜输出卷54、带轮55、传动皮带56、第一链轮57、第二链轮58、压平辊59、封塑装置6、安装台61、液压缸62、切割刀63、封塑热合框64、螺纹安装筒65、螺栓66、支撑台67、传输皮带7、传输辊8、承接座9、伺服电机10、艾叶足贴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艾叶足贴生产用封塑设备,包括底座箱1和底座箱1上设置的封塑室2,所述底座箱1的顶壁上转动插设有传输皮带7,且传输皮带7的内部两端均转动安装有传输辊8,所述传输辊8转动安装在底座箱1的内壁上,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8的后端到达底座箱1的外腔并安装在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上,所述伺服电机10固定安装在底座箱1的后壁上,伺服电机启动,带动其中一个传输辊8转动,从而有效的带动传输皮带7转动,所述传输皮带7的环形外壁上安装有多个承接座9,艾草足贴b从图1中右侧的位置传输放置在传输皮带7环形外壁上端的承接座9上,所述传输皮带7上设有覆膜组件5,所述封塑室2的内顶壁上安装有封塑装置6,随后,覆膜组件5对艾草足贴b进行覆膜,封塑装置6对艾草足贴b进行封塑。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所述封塑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在封塑室2内顶壁上的安装台61,且安装台61的下端安装有液压缸62,所述液压缸62的输出端上通过安装座安装有切割刀63,所述切割刀63为下端开口的敞口结构,且切割刀63的内腔设有封塑热合框64,且封塑热合框64的上端通过多个螺纹安装筒65和螺栓66可拆卸安装在封塑热合框64的内顶壁上,在艾草足贴b传输至封塑装置6的下方时,传输皮带7停止,此时,液压缸62启动,推动切割刀63向下对艾草足贴b上下两侧的封塑薄膜53切出包装的方形或圆形包装,随后,封塑热合框64继续下行对双层的封塑薄膜53进行热合封塑,保证了循环对艾草足贴b的封塑,大大提高了封塑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液压缸62是作为一个驱动机构使用的,可以通过诸如可编程过程器(plc)来自动地控制其导通与切断,从而提高其自动化程序。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覆膜组件5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箱1和封塑室2中的下覆膜机构和上覆膜机构,所述下覆膜机构和上覆膜机构均包括薄膜收束卷51、封塑薄膜53和薄膜输出卷54,所述薄膜收束卷51的两端分别与薄膜收束卷51和薄膜输出卷54相连接,位于下侧的所述薄膜收束卷51与多个承接座9的外端相抵触,两个所述薄膜收束卷51的后端分别到达底座箱1和封塑室2的外腔并同轴连接有带轮55,两个所述带轮55通过传动皮带56相互连接,位于下侧的所述带轮55上同轴安装有第一链轮57,且第一链轮57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二链轮58,且第二链轮58固定套设在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上,下覆膜机构和上覆膜机构通过带轮55和传动皮带56的传动机构同步启动,带动两层薄膜收束卷51同步运转,同时对艾叶足贴b进行上下两层覆盖上封塑薄膜53,同时,结合第一链轮57、链条和第二链轮58的传动机构,有效的保证位于下方的封塑薄膜53与传输皮带7同步转动,保证艾叶足贴b在承接座9上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对艾叶足贴b的精准封塑。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下覆膜机构中还包括有转动安装在底座箱1内腔中的转向轮52,且转向轮52环形侧壁的下端面与位于下侧的所述薄膜收束卷51环形侧壁的下端面相齐平,转向轮52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下方的封塑薄膜53的转向,保证了两个薄膜收束卷51处于同一垂直线上,便于保证两个薄膜收束卷51同步转动,对两层封塑薄膜53进行同步传输,对艾叶足贴b进行精准快速封塑。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位于上侧的所述薄膜收束卷5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压平辊59,且两个压平辊59分别位于封塑装置6的两侧,有效的保证位于上方的封塑薄膜53与艾叶足贴b进行充分贴合并压平,减少艾叶足贴b与封塑薄膜53之间的空气,保证封塑的美观和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封塑室2的前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4,且控制面板4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面板4内置有plc控制器,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的型号为西门子s7-300,所述控制面板4与伺服电机10和液压缸62电性连接,加工人员通过控制面板4上的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可以便捷的实现对伺服电机10和液压缸62的控制,保证艾叶足贴b在到达封塑装置6的下方时停止,随后液压缸62启动,推动切割刀63完成对封塑薄膜53的裁切并将裁切出的封塑薄膜53与艾叶足贴b进行热合封塑。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箱1的前壁上设有推拉箱门3,且推拉箱门3为四门有轨推拉结构,通过四门有轨推拉的推拉箱门3,可以便捷的完成推拉,更换下覆膜机构中的封塑薄膜53,提高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封塑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封塑热合框64的正下方设有支撑台67,且支撑台67固定安装在底座箱1的上端,所述支撑台67的上端面与传输皮带7的内顶壁相抵触,支撑台67可以在封塑热合框64下行抵触承接座9时,起到支撑作用,保证热合封塑的完整密封,提高封塑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