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装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469发布日期:2020-05-22 20:2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纸张装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纸张入盒的装盒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产品的包装盒中对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电子消费品行业,如手机的包装盒。手机的包装盒中的空间被设计师极致优化,其内部包括说明书盒、手机托盘、耳机卷线盒等规则的模块。说明书盒通常包括硬质包装盒外壳与说明书纸层。这种说明书盒的特点是:外壳盒口不大,折纸的厚度与盒口的宽度大约在几毫米差距内;说明书纸层为堆叠了约十几层的折纸和/或片纸。如果用人工将说明书装入盒中,则效率太低,电子消费品少则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装盒量无法满足。

申请人在先申请了公开号为cn107758413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纸张自动装盒设备及方法:该设备能够利用送纸输送带输送说明书,经由落纸装置控制说明书纸张落入拍纸装置中,拍纸装置将说明书纸张整理校正。拍纸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推纸装置及转盘式的盒腔工位,整理后的说明书纸层经由推纸装置推入盒腔工位中的已等待的说明书盒体中;下料,装盒完成。

该设备已然实现了纸张的自动装盒功能,但是尚有改进的余地:

1.拍纸装置与转盘式的盒腔是一一对应的,无法实现多个说明书盒的同时装配,且拍纸装置在一个往复周期内只能拍一次说明书层纸,故装盒效率不够高;

2.该转盘式的盒腔工位由电机驱动且由连轴装置与转盘连接,连轴装置和转盘均需定制,成本较高;

3.该设备使用吸头将盒口吸开再由推纸装置推入盒口,这种方式难免会产生失误造成盒口没有吸开进而造成毁纸毁盒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纸张装盒机,能够提高送纸入盒的装盒效率。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纸张装盒机,不但能够装盒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纸张装盒机,能够降低毁纸毁盒事件发生的几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纸张装盒机,包括一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纸槽,所述滑纸槽的一端设置有分纸机构及推纸手,另一端设置有供盒机构,中间设置有开口机构;

所述分纸机构包括接于所述滑纸槽一端的分纸台,所述分纸台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架,所述推纸手滑动装设于所述导向架的下方,并可沿着所述滑纸槽移动;所述分纸台包括与所述滑纸槽相垂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中突出设置有分纸推板;

所述供盒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滑纸槽另一端的盒仓及推盒手,所述推盒手可从盒仓的下方向所述开口机构推入盒体。

在上述的纸张装盒机中,由于在机台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纸槽,并通过分纸机构将待装盒说明书送入俩滑纸槽中进行装盒作业,该分纸机构包括至少一与滑纸槽平行的导向槽及分纸推板,因此分纸推板在该导向槽中往返的一个周期内能同时实现将两份说明书分拨至两条滑纸槽中。最后再经由滑纸槽另一端的供盒机构向滑纸槽中推近空纸盒,两者完成自动化组装。这种分纸机构实现了两条装纸线的集成,且大体上整机只有一种动作类型,即“推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转盘式结构既提高了效率,也无需定制转盘,显著的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纸张装盒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分纸台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中嵌入设置有互补的滑块,所述分纸推板从所述滑块中贯穿延伸入所述导向槽中。这种针对分纸台的改进,提高了分纸推板在导向槽中行进的精度和稳定性,更加适合尺寸较小的说明书。

作为本实用新型纸张装盒机的一种改进,所述推纸手包括前推纸端和后推纸端,两者通过连接块相连接并可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这种前、后推纸端结构能够将说明书有步骤有次序的不间断的送入空纸盒中,其中前推纸端同步将第一份说明书从开口处推入盒中,并整盒推走,同时连接块能防止说明书纸张弯折。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送纸入盒的方法,该推纸手将送纸入盒的过程分解为两步,更利于精细化控制。

对于上述改进的纸张装盒机,在所述开口机构的一侧沿着所述滑纸槽边沿设置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倾斜设置,所述推纸手在导向片的一侧往返运动。在推纸向前的过程中,防止纸的前端翘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过度吸开盒体开口的结构,这种结构降低说明书纸张的损毁率,更适应堆叠和/或折叠的纸张。

作为本实用新型纸张装盒机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开口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张开一定角度的两个唇片,一个所述唇片通过一挂板悬挂于所述滑纸槽的上方。开口机构通过两个具有夹角的唇片使空盒的盒口略微张开,说明书纸张再从唇片之间进入空盒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过度吸开盒体开口的结构,这种改进从盒口着手更进一步降低了纸张的前端翘起的概率,降低说明书纸张的损毁率。

对于上述改进的纸张装盒机,所述挂板具有一向前翘曲的唇部,该唇部与所连接的唇片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通过在挂板的一端设置翘曲的钩状部,与悬挂在该挂板上的唇片配合能对空盒的盒口上方边缘进行定位,更进一步的避免纸张的损毁,且更加适应于开口处有缺口的异形开口盒。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纸张装盒机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开口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所述滑纸槽之间设置有翻板。提高该装盒机的自动化程度,使纸张通过翻板自动翻落。

对于上述改进的纸张装盒机,所述下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另一端延伸至一传送带。通过滑板将装盒后的说明书纸盒引入传送带中,传送带设置在机台下方的空间中,两个滑纸槽中的物料均划入一个传送带中,既提高了传送效率,又实现了机台下方空间的有效利用。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纸张装盒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仓由若干挡板和/或档杆围设形成,所述盒仓的底部设有出盒口;所述推盒手包括可沿着所述滑纸槽滑动的推块。盒仓内的空盒从出盒口中出料进入滑纸槽的尾部末端,推盒手则将其推至开口机构处,提高了纸张装盒机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纸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纸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机台、2-滑纸槽、3-分纸机构、4-推纸手、5-供盒机构、6-开口机构、7-翻转机构、8-纸张、9-空纸盒、10-导向片;21-下料口、22-槽壁、31-横板、32-挡板一、33-导向槽、34-滑块、35-分纸推板、36-电机、41-导向架、42-推手滑轨、43-推手气缸、44-后推纸端、45-前推纸端、46-连接块、51-档柱、52-挡板二、53a-推盒气缸一、53b-推块、54-盒仓、61-挂柱、62-挂板、63-下唇片、64-上唇片、64a-唇部、65-翻板、66-滑板、67-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8所示,图中a箭头所指方向为纸张的流向。纸张可以是产品说明书折叠和/或堆叠的若干层的纸,纸张数量和层数不限。盒体则为一侧开口的盒子,可以层层码放。

一种纸张装盒机,包括一机台1,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纸槽2,所述滑纸槽2的一端设置有分纸机构3及推纸手4,另一端设置有供盒机构5,中间设置有开口机构6;

其中,所述分纸机构3包括接于所述滑纸槽2一端的分纸台,所述分纸台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架41,所述推纸手4滑动装设于所述导向架41的下方,并可沿着所述滑纸槽2移动;所述分纸台包括与所述滑纸槽相垂直的导向槽33,所述导向槽33中突出设置有分纸推板35;

所述供盒机构5包括位于所述滑纸槽2另一端的盒仓54及推盒手,所述推盒手可从盒仓54的下方向所述开口机构6推入盒体。

请具体结合图1、2、5及图7,在上述的纸张装盒机中,由于在机台1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纸槽2,滑纸槽2的头部起始端从分纸机构3的两侧边开始,经由中间段两侧的槽壁22之间至开口机构6处,开口机构6的后方为后段部分,后端部分的底部是下料口21。

图2为分纸机构的示意图,纸张8在此机构中先后分别推至两侧。分纸机构3的上部是分纸台,分纸台由三块横板31平行设置而形成,相邻俩横板31之间设置有缝隙,该缝隙形成导向槽33。分纸机构3的底部则是由电机36及带轮驱动的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滑块34,滑块34的轮廓正好与导向槽33互补,并嵌入其中,使分纸台呈平面状态。滑块34上插入的分纸推板35,分纸推板35从底部延伸进入分纸台的上方,电机36带动滑块34及分纸推板35在图中所示平面内左右滑动,进而将一份份的纸张8分拨至分纸机构3的两旁。提高了分纸推板在导向槽中行进的精度和稳定性,且分纸推板35可从纸张的侧边对纸张的首位两端施加推力,方便摆正纸张。若导向槽33的密度更大,则更加适合尺寸较小的说明书。

分纸机构3的两旁设置挡板一32,此时纸张8的两长度边被拍整齐。底部还设置的有气缸驱动两额外的挡板将纸张8的两宽度边拍齐。完成分纸工序。在滑块34及分纸推板35往返的一个周期内,两份纸张8分别被分入两个滑纸槽2的头部位置。这种分纸机构实现了两条装纸线的集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转盘式结构既提高了效率,也无需定制转盘,显著的降低了成本。

参见图1及图3,机台1上的端面上设置的导向架41将两个推纸手4固定悬挂与纸面所示平面中左右两滑纸槽2的头部位置,推纸手4包括悬接于导向架41的推手滑轨42,滑轨面向下方,推手气缸43通过滑块与推手滑轨42相连接,气缸的神缩杆指向下方并与一连接块46固定,连接块46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前推纸端45及后推纸端44,其中后推纸端44的起始位置如图4中所示,位于滑纸槽2的头部位置,推手气缸43伸长卡住纸张8的一端,滑块在推手滑轨42上滑动,将纸张8推入开口机构6的前方暂停,此时前推纸端45从开口机构的下方避位划过,将上一份纸张推入空纸盒中,并推至下料口21的上方。

这种前、后推纸端结构能够将说明书有步骤有次序的不间断的送入空纸盒9中,其中前推纸端同步将第一份说明书从开口处推入盒中,并整盒推走,同时连接块46能防止说明书纸张弯折。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送纸入盒的方法,该推纸手将送纸入盒的过程分解为两步,更利于精细化控制。

如图5,在滑纸槽2的尾部延方向上的供盒机构5由盒仓54及推进装置组成,盒仓54的底部设一开口,推盒气缸一53a与该开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推盒气缸一的一端连接一薄板从开口中推出盒体落入盒仓54下方空间的一侧位置。推盒气缸二(未示出)则在推盒气缸一的下方并从盒仓54的下方延伸一个推块53b形成推盒手,其中推块具有一个折角,方便从空盒体的尾部推动空盒体。盒仓54由若干档柱51及若干挡板二52围设而成,空纸盒9堆叠在盒仓54中。推盒气缸一53a将空纸盒从开口中推出盒仓54,推盒手则进一步的推动空纸盒至开口机构6的下方。可以理解的,供盒机构还可以通过机械手来向滑纸槽中送入空盒。

所述下料口21与所述滑纸槽2之间设置有翻板。该翻板65通过翻转机构7控制,整盒纸张进入下料口21处后,翻板65打开,开始下料。翻转机构7具体的可以是翻转气缸及轴杆。翻转机构7提高该装盒机的自动化程度。翻板65的下方设置有滑板66,所述滑板66的另一端延伸至一传送带67。通过滑板66将装盒后的说明书纸盒引入传送带67中,传送带设置在机台1下方的空间中,两个滑纸槽2中的物料均滑入一个传送带中,既提高了传送效率,又实现了机台下方空间的有效利用。

有的说明书中的纸张比较薄且软,光有连接块46还不足以防止纸张的弯折,对于上述纸张装盒机,参见图4、图6及图7,在所述开口机构6的一侧沿着所述滑纸槽2边沿设置有导向片10,所述导向片10的前端高于后端,前端通过一折角结构搭在槽壁22上方锁紧固定,后端则倾斜向下深入滑纸槽2的底部并止于开口机构6的前方。所述推纸手4则在导向片10的一侧往返运动。在沿着a向推纸的过程中,纸张如弯折则会被导向片10捋平,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过度吸开盒体开口的结构,这种结构无需开口张开过大,说明书纸张被挤压的更紧密,更适应堆叠和/或折叠的较软的纸张。

现阶段的电子产品在盒内的设计越来越考究,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通常将空纸盒9的开口处设计呈圆形的延伸部或者圆形的缺口状,这种异形的空纸盒9如果用传统的吸头来吸开,则难以适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在上述实施例中加以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见图5及图7,开口机构6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张开一定角度的两个唇片,分别是上唇片64及下唇片63,上唇片64通过一挂板62悬挂于所述滑纸槽2的尾部位置的上方。下唇片63则固定在滑纸槽2的底部,两个唇片从前至后部的夹角渐进较小,且唇片具有微弱的弹性。在加工异形口空纸盒的过程中,唇边的后部伸入空纸盒内,无需过度吸开盒体的张口夹角,纸张可以直接从两唇片之间进入空纸盒内部。开口机构通过两个具有夹角的唇片使空盒的盒口略微张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过度吸开盒体开口的结构,这种改进从盒口着手更进一步降低了纸张的前端翘起的概率,降低说明书纸张的损毁率。

更进一步的,对于上述改进的纸张装盒机,所述挂板62具有一向前翘曲的唇部64a,该唇部64a与所连接的上唇片64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通过在挂板62的一端设置翘曲的钩状唇部64a,与悬挂在该挂板62上的上唇片64配合能对空盒的盒口上方边缘进行定位,更进一步的避免纸张的损毁,且更加适应于开口处有缺口的异形开口盒。

同时请参考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纸张装盒机送纸入盒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辅助的送纸机构(如传送带)向所述分纸台逐份输送纸张;

s2:纸张进入分纸台中,所述分纸推板35作来回往返推动纸张分流入所述两个滑纸槽2;

s3:所述推纸手4及推盒手分别沿着所述滑纸槽2的两端相对推近,纸张和空盒均呈平铺状前进;

s4:所述开口机构6撑开盒口的上下两个边缘,所述推纸手4推纸张入盒口;

s5:利用翻转机构下料。

运用上述的工艺方法,使推纸入盒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相较于传统的一对一装盒的方法,既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又降低了实现的难度,进而可以通过平面的机构对纸张和空盒进行对口送入,故而就避免使用传统送纸机构中转轮和电机系统,从成本上也降低了不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