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647发布日期:2020-03-24 14:5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梯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电梯的实用性,在电梯的美观性舒适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井道的电梯和观光电梯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其中电梯的拉杆机构是影响电梯美观的重要因素。因为拉杆机构保障电梯轿底的受力平衡,是不可替代的部件。如何既保障电梯美观有不影响电梯平衡受力成为一大难点。

现有的方案,采用拉杆连接侧梁和电梯轿底。为保证电梯安全,电梯美观不是设计重点。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拉杆连接电梯侧梁时需要在侧梁上开设孔,降低了电梯侧梁的刚性;(2)电梯侧梁为受力梁,拉杆连接电梯侧梁会增加电梯侧梁的受力;(3)拉杆会设置会影响电梯乘员的视线,电梯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低了电梯侧梁的刚性、拉杆连接电梯侧梁会增加电梯侧梁的受力和拉杆会设置会影响电梯乘员的视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所述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对称安装于电梯下梁的两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梁拉耳、拉杆和桥底拉耳;所述下梁拉耳安装在所述电梯下梁上;所述桥底拉耳安装在电梯桥底上远离所述电梯下梁的位置;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梁拉耳和所述桥底拉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梁拉耳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电梯下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梁拉耳为l字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拉杆由相连接的连接板和连接杆组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下梁拉耳;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一螺母连接所述桥底拉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桥底拉耳由相连接的拉耳块和拉耳螺栓组成;所述拉耳块上开设有拉耳块通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桥底拉耳通过所述拉耳螺栓安装在所述电梯桥底上;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拉耳块通孔并通过第一螺母固定住所述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采用拉杆连接电梯下梁,不会影响电梯乘员的视线。采用螺栓连接,增强连接的稳固。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带来了如下效果:(1)不需要在侧梁上开设孔,提高了电梯侧梁的刚性;(2)拉杆连接电梯下梁,不会增加电梯侧梁的受力;(3)拉杆安装在电梯的下端,不会影响到电梯乘员的视线;(4)拉杆所用的长度大大减少,降低了使用成本;(5)拉杆的长度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增加或减少,可以适用不同的安装环境;(6)拉杆采用双螺母的设计连接电梯轿底,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桥底拉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梁拉耳;2、拉杆;3、桥底拉耳;4、第一螺栓;5、连接板;6、连接杆;7、第二螺栓;8、第一螺母;9、拉耳块;10、拉耳螺栓;11、拉耳块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的右端。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对称安装于电梯下梁的两端。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包括下梁拉耳1、拉杆2和桥底拉耳3。下梁拉耳1安装在电梯下梁上。桥底拉耳3安装在电梯桥底上远离电梯下梁的位置。拉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梁拉耳1和桥底拉耳3。

电梯下梁安装在电梯桥底的底部。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对称安装于电梯下梁的左右两端。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从电梯下梁的两端稳定住桥底,使得桥底的受力达到平衡,保证电梯运行的平稳。

下梁拉耳1通过第一螺栓4安装在电梯下梁上。下梁拉耳1为l字形。

下梁拉耳1靠近电梯下梁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螺栓4穿过第一通孔将下梁拉耳1固定安装在电梯下梁上。下梁拉耳1远离电梯下梁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

相比传统的方案拉耳不再需要安装在电梯侧梁上。电梯侧梁为受力梁,斜拉杆机构安装在电梯侧梁上会增加电梯侧梁的受力。斜拉杆机构安装时需要在电梯侧梁开孔,会降低电梯侧梁的刚性。

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安装在电梯下梁的位置,不会增加电梯侧梁的受力也不会降低电梯侧梁的刚性。在不影响电梯原本结构的前提下,保证电梯运行的平稳。

拉杆2由相连接的连接板5和连接杆6组成。连接板5通过第二螺栓7连接下梁拉耳1。连接杆6通过第一螺母8连接桥底拉耳3。

连接板5远离下梁拉耳1的一端连接连接杆6。连接杆6远离桥底拉耳3的一端连接连接板5。连接板5靠近下梁拉耳1的一端开设第三通孔。连接杆6的外表面加工有外螺纹。

第二螺栓7分别穿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将连接板5和下梁拉耳1固定连接。第一螺母8设置于连接杆6上,连接杆6与第一螺母8采用螺纹配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桥底拉耳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桥底拉耳3由相连接的拉耳块9和拉耳螺栓10组成。拉耳块9上开设有拉耳块通孔11。

桥底拉耳3通过拉耳螺栓10安装在电梯桥底上。拉杆2穿过拉耳块通孔11并通过第一螺母8固定住拉杆2。

优选的,拉耳块9为方形。拉耳螺栓10旋入电梯桥底,将桥底拉耳3固定在电梯桥底上。连接杆6穿过拉耳块通孔11。第一螺母8从拉耳块通孔11的两端固定住连接杆6。

拉杆2与下梁拉耳1采用螺栓连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拉杆2与桥底拉耳3采用双螺母连接从两端固定,使得拉杆2可以稳定的支撑住电梯桥底。

拉杆2的安装长度可以根据施工的要求加长或缩短。拉杆2采用加粗的设计,保证了拉杆2自身的强度。

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固定住电梯桥底的前后两端。由于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为对称设计,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分别固定电梯桥底左侧的前后两端和电梯桥底右侧的前后两端。

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通常安装在玻璃井道或观光电梯上使用。这类电梯安装时对美观有特殊要求。做到了从电梯内无法看到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的效果。同时由于不是安装在电梯侧梁上,电梯的运行更加平稳,隐藏式电梯斜拉杆机构从电梯下梁两端拉伸支撑住电梯轿底,保证电梯轿底平衡受力,不会影响电梯的舒适感。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拉耳块9为方形,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形状。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