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膜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8323发布日期:2020-05-29 12:4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膜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开膜瓶盖。



背景技术:

为保证瓶装物品的密封性,生厂商会在瓶口上覆盖一层封盖膜,人们在取用带有封盖膜的瓶装物品时,常采用的方式是打开瓶盖后直接撕开,而直接撕开的方式一方面容易将瓶装物品污染,另一个方面由于封盖膜材料、工艺的不同已经使用者的个体差异,不能顺利的将封盖膜撕开;后来有人提出,在瓶盖外部设置刺刀,取下瓶盖后再用刺刀将封盖膜划开,这样虽能将封盖膜刺破,然后由于支撑不稳定,封盖膜划破效果不好,且需要将瓶盖取下操作,仍在存在将瓶装物品污染的可能,同时,外露的刺刀容易受损,容易伤人;并且,其瓶盖缺少密封部件,使得封盖膜撕开之后,再利用瓶盖盖住瓶口之后,其密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开膜瓶盖,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瓶盖外部的刺刀对瓶口处的保护膜的划开效果不好、刺刀对用于存在安全隐患及封盖膜划破后,瓶盖二次盖住瓶口时出现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开膜瓶盖,包括有圆形的盖本体,该盖本体内侧面上设有与瓶口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盖本体的内顶面向下延伸有密封环,该密封环由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构成,该外密封环、内密封环和盖本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密封瓶口的夹紧区域;所述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朝向夹紧区域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凸点,该盖本体的内顶面于夹紧区域设有第二密封凸点;所述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于第一密封凸点的下方设有导向斜面;

所述盖本体的内顶面向下凸设有用于刺穿瓶口保护膜的凸刺,该凸刺靠近密封环内密封环;所述凸刺低于密封环;

所述盖本体下方设置有可去除式卡环,该卡环上端与所述盖本体下端通过未完全切断的连点式切口连接;所述卡环内侧壁设置有凸齿,开口处设有凸块;所述卡环的内侧面直径等于盖本体的内侧面直径,所述卡环的外侧面直径大于盖本体的外侧面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密封环的内径等于瓶口的外径,所述内密封环的外径等于瓶口的内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环的高度等于密封环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螺纹是若干间距设置的螺纹段,每两螺纹段之间形成排气通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本体的外侧面设有一感温变色膜,该感温变色膜从内到外依次为背胶层、感温变色层和防滑层,该防滑层为透明薄膜层,且该防滑层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盖本体的内顶面设置凸刺,在扯掉卡环后旋转瓶盖本体使得瓶盖本体向下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凸刺以一个圆圈的移动路径刺穿瓶口处的封盖膜,可以提升划破封盖膜的划开效果,且凸刺是设置在盖本体内部,不会对用户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通过在盖本体的内顶面设置密封环,在需要对瓶口进行二次盖住的时候,可以利用该密封环进行密封,以保证不会因为划破了封盖膜之后降低了盖本体对瓶口的密封效果;

以及,在盖本体的外侧面贴有感温变色膜,用手旋转盖本体后,可以看到盖本体的外侧面由于温度的改变,颜色发生变化,增加了瓶盖的趣味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卡环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感温变色膜层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盖本体11、内螺纹

111、螺纹段112、排气通槽

12、密封环121、外密封环

122、内密封环123、夹紧区域

124、第一密封凸点125、第二密封凸点

126、导向斜面13、凸刺

20、卡环21、凸齿

22、凸块30、感温变色膜

31、背胶层32、感温变色层

33、防滑层331、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开膜瓶盖,包括有盖本体10和卡环20。

所述盖本体10是圆形结构设置的,该盖本体10内侧面上设有与瓶口(图中未显示)适配的内螺纹11。该内螺纹11是若干间距设置的螺纹段111,每两螺纹段111之间形成排气通槽112;这样,每次拧开盖本体10时,可以先利这些排气通槽112进行泄气,可以避免瓶内的液体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盖本体10的内顶面向下延伸有密封环12,该密封环12由外密封环121和内密封环122构成,该外密封环121、内密封环122和盖本体10之间形成一用于密封瓶口的夹紧区域123;所述外密封环121和内密封环122朝向夹紧区域123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凸点124,该盖本体10的内顶面于夹紧区域123设有第二密封凸点125;所述外密封环121和内密封环122于第一密封凸点124的下方设有导向斜面126。当盖本体10盖住瓶口时,可以借助该密封环12对瓶口进行密封以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密封凸点124和第二密封凸点125能够增强外密封环121和内密封环122与瓶口贴合度,使密封环12于瓶口的密封效果更佳,且导向斜面126能够保证密封环12准确地插入到瓶口中。具体地说,该外密封环121的内径等于瓶口的外径,所述内密封环122的外径等于瓶口的内径。

所述盖本体10下方设置有可去除式卡环20,该卡环20上端与所述盖本体10下端通过未完全切断的连点式切口连接;所述卡环20内侧壁设置有凸齿21,开口处设有凸块22。使用时,使用者捏住凸块22,然后将卡环撕开,使其于盖本体10上除去;而设置在卡环20内侧面上的凸齿21主要是为了卡环20未去除时,防止盖本体10受外力的作用而移动,从而出现松动,具有封口牢固的效果。所述卡环20的内侧面直径等于盖本体10的内侧面直径,所述卡环20的外侧面直径大于盖本体10的外侧面直径;由此,可以将卡环20的凸齿21嵌入到瓶口外侧面的凹槽(图中未显示)中。优选地,该卡环20的高度等于密封环12的高度,这样就能保证盖本体10再次盖住瓶口时,使密封环能够刚好将瓶口密封。

所述盖本体10的内顶面向下凸设有用于刺穿瓶口保护膜的凸刺13,该凸刺13靠近密封环内密封环122;所述凸刺13低于密封环12;在上述卡环20去除之后,就可以将盖在瓶口上的盖本体10向下拧动,再向下拧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凸刺13以圆圈的方式移动,这样就可以将瓶口上的封盖膜(图中未显示)划破;划破封盖膜就可以拧动盖本体10向上移动以打开瓶口,当然,在二次密封瓶口时,可以利用密封环对瓶口进行密封,保证在划破封盖膜之后也不会降低该本体10对瓶口的密封效果。

以及,所述盖本体10的外侧面设有一感温变色膜30,该感温变色膜30从内到外依次为背胶层31、感温变色层32和防滑层33;感温变色膜30能够在用户拧动瓶盖本体10的时候,由人体的温度传递到感温变色膜30上,使得感温变色膜30的颜色发生改变,增加瓶盖的趣味性。具体地说,该防滑层33为透明薄膜层,这样就不会妨碍用户观看感温变色层32的颜色变化;并且该防滑层3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凹槽331,能够防止用户在拧开盖本体10过程中由于手上有汗水或者油脂造成打滑的现象,提升用于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盖本体10的内顶面设置凸刺13,在扯掉卡环20后旋转盖本体10使得盖本体10向下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凸刺13以一个圆圈的移动路径刺穿瓶口处的封盖膜,可以提升划破封盖膜的划开效果,且凸刺13是设置在盖本体10内部,不会对用户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通过在盖本体10的内顶面设置密封环12,在需要对瓶口进行二次盖住的时候,可以利用该密封环12进行密封,以保证不会因为划破了封盖膜之后降低了盖本体10对瓶口的密封效果;

以及,盖本体的外侧面贴有感温变色膜30,用手旋转盖本体10后,可以看到盖本体10的外侧面由于温度的改变,颜色发生变化,增加了盖本体的趣味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