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3872发布日期:2020-05-01 17:4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粒状的食品或药品多装在瓶子中,例如口香糖。

对于扣合式的瓶子,瓶子顶部开口,瓶体与盖的结合通常使用单层卡扣,卡扣和卡环均为单层的锐角的环形凸起,向下按压后卡扣卡合到卡环下侧。虽然单层卡扣具有工艺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制造的特点。但是这种卡扣很容易被打开,稳固性较差,即使卡扣和卡环均为完整的环形,稍微用力仍然很容易开启,在运输途中或者人为因素就可能造成产品溢出或者产品丢失的后果,并且其密闭性较差,易进入灰尘等杂质。部分公司采取侧封条的方式解决产品溢出或者盗取丢失等问题,但这种方式生产工艺复杂,不利于生产使用。

对于拧盖式的瓶子,通常开口较大,当人们食用瓶内食品或药品时,需要将手伸入瓶内去取,或将食品或药品倒出,这样很容易将未取出的食品或药品污染,不卫生、难以保证保存质量。而且没有防拉、防丢失的功能,很容易导致在后续的物流、销售过程中出现产品缺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的密闭性较差、结构结合稳固性差、容器内产品容易被盗取以及容易将未取出的食品或药品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容器,能够防止中盖和瓶体被轻易拉开,并提高食品容器的密闭性,防止瓶内产品受污染,延长产品保存期限,提高产品保存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品容器,包括中盖、瓶体、第一密封结构和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防拉卡扣和至少一个防拉卡环,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之间;所述防拉卡扣沿周向设置于所述中盖的内侧壁;所述防拉卡环沿周向设置于所述瓶体的外侧壁;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防拉卡环与所述防拉卡扣配合。

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能够使所述中盖和所述瓶体形成良好的扣合、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所述中盖和所述瓶体被轻易拉开,保证了运输等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产品遗漏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的密封性和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食品容器还包括上盖和第二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之间;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括带连接、卡扣或拧合。

所述上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可以进一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上盖内舌和瓶盖密封外环,其中:所述上盖内舌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顶部,所述上盖内舌为环形;所述瓶盖密封外环设置于所述中盖的顶部开口处的边缘;所述上盖扣压在所述中盖上时,所述上盖内舌与所述瓶盖密封外环贴合。

所述上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可以进一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特别是所述上盖和所述中盖的密闭性,防止容器首次开启取用容器内产品后密闭性丧失,产品容易受污染、变质等问题。

可选地,所述上盖的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凸扣;所述瓶体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扣环;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凸扣与扣环配合。

利用所述凸扣和所述扣环,可以将所述上盖临时固定在所述瓶体上,且能够随时更换所述上盖,便于使用。

可选地,所述上盖至少设置有两个凸扣,所述凸扣为凸起的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条或圆点;所述扣环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槽;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凸扣位于所述扣环内,且所述凸扣可在所述扣环内滑动。

利用所述凸扣与所述扣环使所述上盖与所述瓶体扣合,便于操作;且至少两个所述凸扣使所述上盖的扣合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上盖至少设置有两个凸扣,所述凸扣为凸条或圆点;所述扣环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凸扣与所述扣环卡合。

利用所述凸扣与所述扣环使所述上盖与所述瓶体扣合,便于操作;且至少两个所述凸扣使所述上盖的扣合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中盖内舌和瓶口密封内环,其中:所述中盖内舌设置于所述中盖的内侧上部,所述中盖内舌为环形;所述瓶口密封内环设置于所述瓶体的瓶口;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中盖内舌与所述瓶口密封内环贴合。

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扣合时,所述中盖内舌与所述瓶口密封内环贴合,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的密闭性,特别是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的密闭性。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防脱落卡扣和至少一个防脱落卡环,其中:所述防脱落卡环设置于所述瓶口密封内环的内侧壁;所述防脱落卡扣设置于所述中盖内舌的外侧壁;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配合。

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上,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密闭性,同时在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上设置的所述防脱落卡扣、所述防脱落卡环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整体的密封性和稳固性,且增加了开启所述中盖的难度,增强了产品结构的稳固性,避免在运输等后续环节中出现产品遗漏。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防脱落卡扣和至少一个防脱落卡环,其中:所述防脱落卡环设置于所述瓶口密封内环的外侧壁;所述防脱落卡扣设置于所述中盖内舌的内侧壁;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配合。

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上,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密闭性,同时在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上设置的所述防脱落卡扣、所述防脱落卡环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整体的密封性和稳固性,且增加了开启所述中盖的难度,增强了产品结构的稳固性,避免在运输等后续环节中出现产品遗漏。

可选地,所述防脱落卡扣至少包括第一防脱卡扣和第二防脱卡扣,所述防脱落卡环至少包括第一防脱卡环和第二防脱卡环,其中: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第一防脱卡扣与所述第一防脱卡环卡合,所述第二防脱卡扣与所述第二防脱卡环卡合。

多层所述卡扣结构,使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扣合后不易被开启,防止遗失食品容器内产品遗失。

所述第一防脱卡扣和/或所述第二防脱卡扣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所述第一防脱卡环和/或所述第二防脱卡环为直接凸起、平滑凸起或相对凸起的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

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需求;此外,在弧形或半环形的缺口处按压所述瓶体发力或者直接发力,施以相对较小(与无缺口处相比)的力便可以帮助打开所述中盖,实现必要时的紧急开启。

可选地,所述防拉卡扣至少包括第一防拉卡扣和第二防拉卡扣,所述防拉卡环至少包括第一防拉卡环和第二防拉卡环,其中: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第一防拉卡扣与所述第一防拉卡环卡合,所述第二防拉卡扣与所述第二防拉卡环卡合。

多层所述卡扣结构,可以起到良好的卡合效果,使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扣合后不易被开启,防止遗失食品容器内产品遗失。进一步地,多层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防脱落卡环与所述防脱落卡扣相配合,可以形成所述中盖、所述中盖内舌、所述瓶口密封内环、所述瓶体均保持紧密结合与有效、稳固卡合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和稳固性,增强了防拉开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拉卡扣和/或所述第二防拉卡扣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所述第一防拉卡环和/或所述第二防拉卡环为直接凸起、平滑凸起或相对凸起的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

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需求;此外,在弧形或半环形的缺口处按压所述瓶体发力或者直接发力,施以相对较小(与无缺口处相比)的力便可以帮助打开所述中盖,实现必要时的紧急开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拉卡环和/或所述第二防拉卡环的上侧是平缓过渡的梯形,且所述第一防拉卡环和/或所述第二防拉卡环具有弹性;和/或所述第一防拉卡环和所述第二防拉卡环具有向下的尖端或者回钩。

平缓过渡的梯形能够顺应施力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中盖顺利扣合到所述瓶体上,且在开启时,能够缓冲用力过猛后突然开启导致的冲击力,防止所述中盖或所述瓶体甩出或发生其他意外。尖端或者回钩可以增加密封性和稳固性,在向上拉扯所述中盖时抑制位移发生。

可选地,所述瓶体的外侧壁还设置有卡槽,一层或多层所述防拉卡扣具有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其中:所述卡槽位于所述防拉卡环的下方;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卡槽容纳所述防拉卡扣的凸起或圆点。

对所述中盖施加向下的力,所述防拉卡扣向下经过所述防拉卡环后,所述防拉卡扣的凸起或圆点卡进所述卡槽内,在通过所述防拉卡扣和所述防拉卡环限制所述中盖上下方向位移的基础上,能够限制所述中盖的周向转动,使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在周向也实现卡合,进一步增加了所述中盖的开启难度,实现防开启、瓶内产品遗失或被取走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周向卡扣,一层或多层所述防拉卡扣是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其中:所述周向卡扣设置于所述防拉卡环的下方,且所述周向卡扣为间断的凸起或圆点;所述中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防拉卡扣与所述周向卡扣卡合。

对所述中盖施加向下的力,所述防拉卡扣向下经过所述防拉卡环后,所述防拉卡扣的凸起或圆点可以与所述周向卡扣贴合,卡在所述周向卡扣之间或者转到所述周向卡扣之内,举例解释:如果所述周向卡扣是与所述防拉卡扣的凸起或圆点数量对应的凸起或圆点,所述周向卡扣的凸起或圆点可以在一侧限制所述防拉卡扣的周向位移;如果所述周向卡扣的凸起或圆点数量是所述防拉卡扣的凸起或圆点数量的双倍,一个所述防拉卡扣的凸起或圆点配合卡入两个所述周向卡扣的凸起或圆点之间,通过所述周向拉扣的两个凸起或圆点等限制所述防拉卡扣的周向位移;如果所述周向卡扣是向上或向下的折线形,所述防拉卡扣可以是凸起或圆点,其中凸起可以是折线形,与所述周向卡扣的折线形配合。通过所述周向卡扣限制所述中盖的周向转动,从而使所述中盖与所述瓶体在周向也实现卡合,进一步增加了所述中盖的开启难度,实现防开启、瓶内产品遗失或被取走的技术效果。

当所述防拉卡环为多层时,所述卡槽或者所述周向卡扣可以设置在任意一层或多层所述防拉卡环的下方,与所述防拉卡扣配合。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通过防拉卡环与防拉卡扣配合,形成中盖卡扣在瓶体上的效果,防止中盖和瓶体被轻易拉开;

2.当设置防拉卡环与防拉卡扣的卡扣结构和防脱卡环与防脱卡扣的卡扣结构,两组卡扣结构均起到了防止开启的作用,且两组卡扣结构相互配合,每组卡扣结构可以是多层多维度的卡扣,提高了食品容器的稳定性,增加了开启难度;

3.中盖卡扣到瓶体上之后,能够限制中盖与瓶体上下方向移动,同时还能够限制甚至杜绝左右方向的位移;且增加了开启难度,避免造成的瓶内产品遗失;

4.在开启中盖时需要横向纵向操作,在不了解内部卡扣结构类型的情况下,极难打开中盖,进一步提高中盖与瓶体结合的稳定性,增加开启食品容器需要的力度和难度,防止出现产品遗失等问题;

5.将防拉卡扣设置为弧形或半环形的卡扣,在需要打开中盖时,可以从弧形或半环形的缺口位置用力开启;

6.上盖具有防尘、防污染等作用,上盖可以通过卡扣或拧合等方式扣合在瓶体上,方便实用;

7.通过两组密封结构的配合,可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同时第一密封结构与卡扣结构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具有极好的密封性、稳固性,对容器内产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8.利用凸扣和扣环,可以将上盖临时固定在瓶体上,且能够随时更换上盖,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瓶体顶部开口用于灌装产品,灌装完成后将中盖扣压到瓶体上,防拉卡扣和防拉卡环、所述防脱落卡扣和防脱落卡环结合后不易打开,防止后续运输、销售过程中出现遗漏、丢失或者盗取的情况。消费者购买到完整的产品后,可以通过打开上盖上的一次性封片的方式取得产品,上盖可以保证消费者开封后继续保存产品,防尘防污染。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盖内舌与瓶盖密封外环、中盖内舌与瓶口密封内环的配合,可以实现中盖与瓶体之间的密封,通过提高食品容器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3a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一;

图3b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上盖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上盖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中盖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中盖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中盖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中盖的示意图四;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中盖的示意图五;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瓶体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瓶体的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瓶体的示意图三;

图中,

1-上盖;11-上盖内舌;14-凸扣;2-中盖;21-防拉卡扣;211-第一防拉卡扣;212-第二防拉卡扣;2-瓶盖密封外环;23-中盖内舌;24-一次性封片;25-拉环;28-防脱落卡扣;281-第一防脱卡扣;282-第二防脱卡扣;3-瓶体;31-防拉卡环;311-第一防拉卡环;312-第二防拉卡环;32-瓶口密封内环;33-防脱落卡环;331-第一防脱卡环;332-第二防脱卡环;34-凹槽;35-卡槽;36-周向卡扣;37-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主要包括:中盖2、瓶体3、第一密封结构和卡扣结构。其中,中盖2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拉卡扣21,瓶体3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拉卡环31,防拉卡扣21与防拉卡环31能够配合,形成中盖2卡扣在瓶体3上、且中盖2与瓶体3稳固紧密连接的效果,以防止中盖2和瓶体3被轻易拉开。第一密封结构可以设置在中盖2与瓶体3之间,该第一密封结构可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和卡扣结构,能够使中盖2和瓶体3形成良好的扣合、密封效果,有效防止中盖2和瓶体3被轻易拉开,保证了运输等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产品遗漏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的密封性和稳固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防拉卡扣21和防拉卡环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且防拉卡扣21的数量与防拉卡环31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即可以设置为一一搭配的多层防拉卡扣21与防拉卡环31(防拉卡扣21的数量等于防拉卡环3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至少有一个防拉卡扣21对应多个防拉卡环31(防拉卡扣21的数量少于防拉卡环3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至少有一个防拉卡环31对应多个防拉卡扣21(防拉卡扣21的数量多于防拉卡环31的数量)。当防拉卡扣21与防拉卡环31为一一搭配时,中盖2与瓶体3的扣合稳固,当防拉卡扣21对应多个防拉卡环31时,开启过程中防拉卡扣21经历多个防拉卡环31,增加开启难度。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主要包括:上盖1、中盖2、瓶体3、第一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和卡扣结构。其中,第一密封结构可以设置在中盖2与瓶体3之间,第一密封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中盖2的内侧上部的中盖内舌23以及设置在瓶体3的瓶口处的瓶口密封内环32。第二密封结构可以设置上盖1与中盖2之间,第二密封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上盖1内侧顶部的上盖内舌11和设置在中盖2开口处边缘的瓶盖密封外环22。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可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卡扣结构可以包括防拉卡扣21和防拉卡环31、防脱落卡扣28和防脱落卡环33、以及周向卡扣36。上盖1与瓶体3的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或拧合等方式。

上盖1可以设置为穹顶形,其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凸扣14;中盖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中盖2的外形可以设置为由中部向顶部逐渐收拢,其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拉卡扣21。瓶体3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拉卡环31,该防拉卡环31还可以位于瓶体3的上部,其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扣环37,该扣环37还可以位于瓶体3的中部。

此外,凸扣14可以是凸起的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条或圆点,扣环37可以是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槽或凸起。当上盖1扣合在所述瓶体3上时,凸扣14位于扣环37内,且凸扣14可在扣环37内滑动,或,凸扣14与扣环37卡合(即凸扣14扣在扣环37之下),且凸扣14可相对扣环37滑动,使得上盖1的开合操作简单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盖1的内侧下端部的凸扣14设置为至少两个,使上盖1与瓶体3的连接更加稳定。以及,上盖内舌11和瓶盖密封外环22的形状可以与中盖2的开口的形状相对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上盖内舌11和瓶盖密封外环22均设置为环形(包括圆环形或方环形等)。

在使用时,中盖2扣合在瓶体3上,此时防拉卡环31与防拉卡扣21配合,形成中盖2卡扣在瓶体3上且中盖2与瓶体3稳固紧密连接的效果,以防止在生产灌装完产品且中盖2和瓶体3卡合后被轻易拉开。中盖内舌23与瓶口密封内环32配合,从而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通过中盖2的开口可以取放瓶体3中食品或药品,且中盖2的开口可以设置为仅能通过一定数量的食品或药品,以防止取用时瓶内的食品或药品被全部倒出,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食品容器的用途确定,例如将中盖2的开口的直径设置为25mm-35mm。上盖1可以盖在中盖2上,并与瓶体3扣合或拧合。在扣合或拧合状态下,中盖2位于上盖1与瓶体3之间。若通过凸扣14与扣环37配合,则可以将上盖1临时固定在瓶体3上,能够随时更换、开启上盖,便于使用。此时,瓶盖密封外环22与上盖内舌11配合,即瓶盖密封外环22的外侧与上盖内舌11的内侧贴合或瓶盖密封外环22的内侧与上盖内舌11的外侧贴合,通过上盖内舌11与瓶盖密封外环22的配合,可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

如图2、1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瓶体3,在其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拉卡环31和扣环37,且扣环37位于防拉卡环31的下方,在其瓶口设置有向内的瓶口密封内环32,还可以在瓶口密封内环32的内侧壁设置防脱落卡环33,在其外侧壁还可以设置卡槽35和/或周向卡扣36,以及在其底部设置有凹槽34,设置凹槽34便于食品容器的叠放,使叠放的食品容器也能够保持平稳。防拉卡环31和防脱落卡环33用于使中盖2与瓶体3在轴向实现卡合,卡槽35和周向卡扣36用于使中盖2与瓶体3在周向实现卡合。

需要注意的是,瓶体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也可以在瓶体3上单独设置防拉卡环31和瓶口密封内环32等。卡槽35或周向卡扣36位于防拉卡环31的下方,周向卡扣36可以是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其中凸起可以是折线形(折线形是类似于“7”形)。防拉卡环31可以是直接凸起、平滑凸起或由于下部凹陷而相对凸起的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的卡环。同时,防拉卡环31的上侧可以是平缓过渡的梯形,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还可以将防拉卡环31设置为带有向下的尖端或者回钩的结构。一方面中盖2扣合于瓶体3上时,平缓过渡的梯形顺应施力方向的弹性形变可以使中盖2顺利扣合到瓶体3上,尖端或者回钩可以增加密封性和稳固性,在向上拉扯中盖2时抑制位移发生;另一方面,上侧为平缓过渡的梯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垂直瓶体外壁的凸起,在中盖2卡扣到瓶体3上之后,如果向上开启则卡扣通过最高点时能够平缓过渡,缓冲用力过猛后突然开启导致的冲击力,即缓冲双手的用力,防止中盖2或瓶体3甩出或发生其他意外。

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的中盖2,在其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拉卡扣21,在其开口设置有向外的瓶盖密封外环22,在其内侧上部设置有中盖内舌23,在其顶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内设置有一次性封片24和拉环25,以及还可以在中盖内舌23的外侧壁设置防脱落卡扣28。

需要注意的是,防拉卡扣21可以是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的卡扣。中盖内舌23用于与瓶体3的瓶口密封内环32配合,当中盖2扣合在瓶体3上后(即扣合状态),中盖内舌23的外侧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内侧贴合或中盖内舌23的内侧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外侧贴合,从而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拉环25连接在一次性封片24的一端。一次性封片24连接于中盖2的开口内,且一次性封片24与中盖2的连接处设置有刻痕线或齿孔线(未在图中标记),以在开封时轻易地将一次性封片24与中盖2分开。若打开上盖1后,一次性封片24仍连接在中盖2上,则表示该食品容器未开封。

继续参见图2-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独特形状的卡扣结构(即卡环与卡扣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设置至少两组的卡环和卡扣,一组位于中盖2底部(即卡扣结构包括防拉卡环31和防拉卡扣21,防拉卡环31并非设置在中盖2上),另一组位于中盖内舌23上(即卡扣结构还包括防脱落卡扣28和防脱落卡环33,防脱落卡环33并非设置在中盖内舌23上),形成中盖2的内壁、中盖内舌23的外壁均与瓶体3卡合的效果,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扣合、密封效果,有效防止中盖2和瓶体3被轻易拉开,保证了运输等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产品遗漏问题。

此外,通过卡扣结构和密封结构(上盖内舌11与瓶盖密封外环22以及中盖内舌23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整体的密封性和稳固性。当中盖2扣合在瓶体3上时,防拉卡扣21与防拉卡环31配合(即防拉卡扣21扣在防拉卡环31之下),防脱落卡扣28与防脱落卡环33配合(即防脱落卡扣28扣在防脱落卡环33之下),利用防拉卡环31与防拉卡扣21以及防脱落卡扣28与防脱落卡环33将中盖2固定在瓶体3上,此时,通过防拉卡环31与防拉卡扣21、防脱落卡扣28与防脱落卡环33、以及中盖内舌23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配合,可以实现上盖1与中盖2之间、中盖2与瓶体3之间的密封,特别是中盖2与瓶体3之间的密封性和稳固性,提高食品容器的密闭性,防止瓶内产品受污染,延长产品保存期限,提高产品保存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防脱落卡扣28和防脱落卡环33同样可以设置为一一搭配的多层(防脱落卡扣28的数量等于防脱落卡环33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防脱落卡扣28对应多个防脱落卡环33(防脱落卡扣28的数量少于防脱落卡环33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防脱落卡环33对应多个防脱落卡扣28(防脱落卡扣28的数量多于防脱落卡环33的数量),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容器的稳定性,增加开启难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组卡扣结构可以采用二层的设计,防拉卡扣21至少包括第一防拉卡扣211和第二防拉卡扣212、防拉卡环31至少包括第一防拉卡环311和第二防拉卡环312,和/或,防脱落卡扣28至少包括第一防脱卡扣281和第二防脱卡扣282、防脱落卡环33至少包括第一防脱卡环331和第二防脱卡环332,当中盖2扣合在瓶体3上之后,第一防拉卡扣211与第一防拉卡环311卡合,即第一防拉卡扣211扣在第一防拉卡环311之下,第二防拉卡扣212与第二防拉卡环312卡合,即第二防拉卡扣212扣在第二防拉卡环312之下,第一防脱卡扣281与第一防脱卡环331卡合,即第一防脱卡扣281扣在第一防脱卡环331之下,第二防脱卡扣282与第二防脱卡环332卡合,即第二防脱卡扣282扣在第二防脱卡环332之下,实现防拉卡环31与防拉卡扣21的配合和/或防脱落卡环33与防脱落卡扣28的配合,以使中盖2紧紧地扣合在瓶体3上,从而防止中盖2和瓶体3被轻易拉开。

需要注意的是,防拉卡扣21和/或防脱落卡扣28可以设置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防拉卡环31和/或防脱落卡环33可以设置为直接凸起、平滑凸起或相对凸起的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即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二防拉卡扣212、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第一防脱卡环331或第二防脱卡环332均可以设置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其中的半环形具体为圆周角度小于360度的环形。并且,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二防拉卡扣212、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第一防脱卡环331或第二防脱卡环332还可以是不同的结构(即不同的形状),即其中至少一个与其它的形状不同,也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卡扣和卡环的结合。同时,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第一防脱卡环331或第二防脱卡环332可以是直接凸起,还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平滑凸起或相对凸起。此外,对于一个卡环或卡扣可以采用不同形状相结合的方式,即先设置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再在凸起上设置圆点或凸起而形成的卡扣。例如将防拉卡扣21设置为圆点和线段型凸起相互交替排列的环形(即在间断的凸起中间增加圆点,如图9所示),或将防拉卡扣21设置为线段型凸起,并在线段型凸起上增加圆点,如图10所示。

并且,弧形、半环形的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二防拉卡扣212、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第一防脱卡环331和/或第二防脱卡环332,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方面实施为多层卡扣结构,可以实现不易开启防止遗失的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在必须开启中盖2和瓶体3时,可以在弧形或半环形的缺口处按压瓶体3发力或者直接发力,由于缺口处没有卡扣和/或卡环或者只有单层卡扣或卡环存在,施以相对较小(与无缺口处相比)的力便可以打开中盖2,实现必要时的紧急开启功能。这种同时具备紧密、牢固卡合,以及必要时方便开启的结构,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需求。

此外,当一层或多层的防拉卡扣21是不同形状相结合时,可以在瓶体3上防拉卡环31的下方设置与该防拉卡扣21的凸起或圆点相匹配的卡槽35,当中盖2扣合在瓶体3上后转动中盖2,使该防拉卡扣21的凸起或圆点能够卡进卡槽35内,或者在瓶体上提示下扣位置,使得最下层的防拉卡扣21的凸起或圆点向下直接卡进卡槽35内,从而限制中盖2的周向转动,使中盖2与瓶体3在周向也实现卡合,进一步增加中盖的开启难度,实现防止瓶内产品被取走的技术效果。

以及,当一层或多层的防拉卡扣21是间断的凸起或圆点时,可以在瓶体3上防拉卡环31的下方设置与该防拉卡扣21相匹配的周向卡扣36,该周向卡扣36为间断的凸起或圆点,当中盖2扣合在瓶体3上后转动中盖2,使该防拉卡扣21能够转到周向卡扣36处,通过周向卡扣36限制中盖2的周向转动,从而使中盖2与瓶体3在周向也实现卡合。

即通过卡槽35或周向卡扣36等结构能够限制中盖2在周向的位移,结合前述防拉卡扣21、防脱落卡扣28、防拉卡环31、防脱落卡环33即形成横向和纵向卡扣结合设置的多组、多层、多维度的卡扣组合。在中盖2下压到瓶体3的过程中,防拉卡扣21(或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二防拉卡扣212)或防脱落卡扣28(或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先经过周向设置的防拉卡环31或防脱落卡环33,形成轴向卡合,然后沿周向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在轴向卡合的情况下完成周向卡扣的卡合。

以上几种方式均可以实现单级卡扣结构中卡扣与卡环的进一步结合,防止中盖2与瓶体3上下位置移动的同时限制甚至杜绝左右方向的位移,如需要打开瓶盖时,需要反方向横向转动中盖2,再向上开启,增加了开启的难度,进一步降低在运输途中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瓶内产品遗失,同时人为开启时需要横向纵向操作,在不了解内部卡扣类型、结构的情况下(如存在半环或弧形的缺口),极难打开中盖,进一步提高中盖与瓶体结合的稳定性,增加开启瓶体需要的力度和难度,防止产品遗失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现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假设某食品容器用于盛装口香糖,在该食品容器中,上盖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上盖内舌11,上盖1的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凸扣14;中盖2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一个防拉卡扣21,中盖2的开口的外侧设置有瓶盖密封外环22,中盖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中盖内舌23,中盖内舌2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防脱卡扣281和第二防脱卡扣282,中盖2的开口内设置有连接在一起的一次性封片24和拉环25;瓶体3的外侧壁上部沿周向设置有三个防拉卡环31和卡槽35,卡槽35位于防拉卡环31之下,瓶体3的瓶口设置有向内的瓶口密封内环32,瓶口密封内环3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防脱卡环331和第二防脱卡环332,瓶体3的底部设置有凹槽34,瓶体3的外侧壁中部沿周向设置有扣环37。其中,凸扣14是凸条或圆点,防拉卡扣21是在中盖2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的环型的凸起,且该环型的凸起上设置有圆点;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防拉卡环31、第一防脱卡环331、第二防脱卡环332和扣环37是环形、半环形、弧形的凸起。

在灌装口香糖之前,一次性封片24与中盖2保持连接。在灌装之后,先将中盖2盖在瓶体3的上部;再用力向下按压,使防拉卡扣21经历三个防拉卡环31后扣在最下层的防拉卡环31之下、第一防脱卡扣281扣在第一防脱卡环331之下、第二防脱卡扣282扣在第二防脱卡环332之下,再转动中盖2,使防拉卡扣21的圆点卡进卡槽35内,形成中盖2卡扣在瓶体3上且同时限制周向和轴向转动的效果,此时,中盖内舌23的外侧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内侧贴合;最后将上盖1扣合在中盖2和瓶体3上,此时,瓶盖密封外环22的外侧与上盖内舌11的内侧贴合,以及凸扣14扣在扣环37之下,从而将上盖1临时固定在瓶体3上,整个瓶体、中盖、上盖稳固紧密连接,提高瓶体密封性能。

具体实施例二

假设某食品容器用于盛装药丸,在该食品容器中,上盖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上盖内舌11,上盖1的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凸扣14;中盖2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防拉卡扣211和第二防拉卡扣212,中盖2的开口的外侧设置有瓶盖密封外环22,中盖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中盖内舌23,中盖内舌23的内侧壁设置有防脱落卡扣28,中盖2的开口内设置有连接在一起的一次性封片24和拉环25;瓶体3的外侧壁上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和周向卡扣36,周向卡扣36位于第二防拉卡环312之下,瓶体3的瓶口设置有向内的瓶口密封内环32,瓶口密封内环32的外侧壁设置有防脱落卡环33,瓶体3的底部设置有凹槽34,瓶体3的外侧壁中部沿周向设置有扣环37。其中,凸扣14是凸条或圆点,第二防拉卡扣212是在中盖2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的环型的凸起,且该环型的凸起上设置有间断的凸起;第一防拉卡扣211、防脱落卡扣28、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防脱落卡环33是环形、半环形或弧形的圆点,扣环37是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槽;周向卡扣36是向下的折线形凸起。

在灌装药丸之前,使一次性封片24与中盖2保持连接。在灌装之后,先将中盖2盖在瓶体3的上部;再用力向下按压,使第一防拉卡扣211扣在第一防拉卡环311之下、第二防拉卡扣212扣在第二防拉卡环312之下、防脱落卡扣28扣在防脱落卡环33之下,再转动中盖2,使第二防拉卡扣212上间断的凸起转到周向卡扣36之下且与周向卡扣36贴合,形成中盖2卡扣在瓶体3上且同时限制周向和轴向的效果,此时,中盖内舌23的内侧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外侧贴合;最后将上盖1扣合在中盖2和瓶体3上,此时,瓶盖密封外环22的内侧与上盖内舌11的外侧贴合,以及凸扣14卡进扣环37之内,从而将上盖1临时固定在瓶体3上,整个瓶体、中盖、上盖稳固紧密连接,提高瓶体密封性能。

具体实施例三

假设某食品容器用于盛装口香糖,在该食品容器中,上盖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上盖内舌11,上盖1的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凸扣14;中盖2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防拉卡扣211和第二防拉卡扣212,中盖2的开口的外侧设置有瓶盖密封外环22,中盖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中盖内舌23,中盖内舌2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防脱卡扣281和第二防脱卡扣282;瓶体3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防拉卡环311和第二防拉卡环312,瓶体3的瓶口设置有向内的瓶口密封内环32,瓶口密封内环3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防脱卡环331和第二防脱卡环332,瓶体3的底部设置有凹槽34,瓶体3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扣环37。其中,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一防拉卡环311和第一防脱卡环331是环形、半环形、弧形的凸起或圆点;第二防拉卡扣212、第二防脱卡扣282、防拉卡环31、第二防拉卡环312和第二防脱卡环332是间断的凸起或圆点。

在灌装口香糖之前,一次性封片24与中盖2保持连接。在灌装之后,先将中盖2盖在瓶体3的上部;再用力向下按压,使第一防拉卡扣211扣在第一防拉卡环311之下、第一防脱卡扣281扣在第一防脱卡环331之下,形成中盖2卡扣在瓶体3上的效果,此时,中盖内舌23的外侧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内侧贴合;最后将上盖1扣合在中盖2和瓶体3上,此时,瓶盖密封外环22的外侧与上盖内舌11的内侧贴合,以及凸扣14与扣环37配合,以将上盖1临时固定在瓶体3上,整个瓶体、中盖、上盖稳固紧密连接,提高瓶体密封性能。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容器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和卡扣结构,能够使中盖2和瓶体3形成良好的扣合、密封效果,有效防止中盖2和瓶体3被轻易拉开,保证了运输等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产品遗漏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的密封性和稳固性;

2.当设置防拉卡环31与防拉卡扣21的卡扣结构和防脱卡环33与防脱卡扣28的卡扣结构,两组卡扣结构均起到了防止开启的作用,且两组卡扣结构相互配合时,中盖2与瓶体3扣合更加稳固;

3.当防拉卡扣21对应多个防拉卡环31时,开启过程中防拉卡扣21经历多个防拉卡环31,增加了开启难度,防止中盖2和瓶体3被轻易拉开;

4.中盖2卡扣到瓶体3上之后,通过最下层的卡环与卡扣之间相互交错的凸起或圆点、最下层的防拉卡扣21与卡槽35的配合、和/或最下层的防拉卡扣21与周向卡扣36的配合,来限制中盖2与瓶体3上下方向(轴向)的移动,以及限制甚至杜绝左右方向(周向)的位移;且增加了开启难度,避免造成的瓶内产品遗失;

5.增加的周向限位结构(卡槽35或周向卡扣36等结构),能够形成中盖2无法轻易转动或限制转动角度的效果,开启中盖2的过程中同时需要横向纵向操作,在不了解内部卡扣结构类型的情况下,极难打开中盖2,进一步提高中盖与瓶体结合的稳定性,增加开启食品容器需要的力度和难度,防止出现产品遗失等问题;

6.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二防拉卡扣212、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第一防脱卡环331或第二防脱卡环332等可以设置为环形、半环形、弧形或间断的凸起或圆点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卡扣和卡环的结合,实现在周向和轴向不同强度的卡合;

7.第一防拉卡扣211、第二防拉卡扣212、第一防脱卡扣281、第二防脱卡扣282、第一防拉卡环311、第二防拉卡环312、第一防脱卡环331和第二防脱卡环332等可以设置为不同的结构,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需求;

8.将防拉卡扣21和防拉卡环31等设置为弧形或半环形等结构时,在需要打开中盖2时,可以从弧形或半环形的缺口位置用力开启,实现必要时的紧急开启功能;

9.上盖1具有防尘、防污染等作用,上盖1可以通过卡扣或拧合等方式扣合在瓶体3上,方便实用;

10.利用凸扣14和扣环37,可以将上盖1临时固定在瓶体3上,便于使用,且能够随时更换上盖1;

11.通过上盖内舌11与瓶盖密封外环22以及中盖内舌23与瓶口密封内环32的配合,可以保证食品容器的密闭性,并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容器的稳固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