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3527发布日期:2020-04-28 20:5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升料桶并使料桶翻转出料的提升机,属于制药、食品、化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提升机主要用于提升装载物料的料桶,并将料桶内的物料添加到生产设备中,通常由于生产设备的体积较大、高度较高,致使提升机的整机高度也相对较高,而生产车间的车间门的高度有限,达不到提升机的高度要求,使得无法通过提升机携带料桶及其内部的物料在各车间之间顺利实现转序。

另外,现有提升机的料桶装载机构只能对高度相同的料桶进行装载,具体为料桶装载机构的出料斗高度不可调,当不同的料桶的高度有变化时就难以实现完全密封。基于现有料桶装载机构的出料斗高度不可调,致使无法实现对料桶的有效装载及对桶口的有效密封。

综上所述,现有的提升机存在无法携带料桶在各车间之间顺利转序以及料桶装载机构无法适应料桶的高度存在变化时的料桶装载及桶口密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提升机存在无法携带料桶在各车间之间顺利转序以及料桶装载机构无法适应料桶的高度存在变化时的料桶装载及桶口密封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提升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机,包括底座和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其还包括第二立柱、第二立柱升降机构、滑车、滑车升降机构、料桶装载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第二立柱竖直滑动内嵌到所述第一立柱内,所述第二立柱通过所述第二立柱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动作,所述滑车与所述第二立柱竖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滑车通过所述滑车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动作,所述滑车通过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所述料桶装载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柱升降机构包括油缸,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左、右侧壁之间,所述油缸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的左、右侧壁之间,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向上,所述油缸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内部顶端,所述油缸连接液压泵站。

进一步地,所述滑车升降机构包括两个链轮和两根链条,两个所述链轮同轴安装在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顶端,每根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每根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绕过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链轮后连接所述滑车。

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的滑动配合方式为:所述第一立柱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竖直的且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安装有上下对称的两组导向轮组,每组导向轮组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柱的左、右侧壁上的各三个导向轮,所述三个导向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外侧的两个第一导向轮和嵌装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上的一个第二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转轴皆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轮面分别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导轨的前、后表面相切,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轮面伸出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第一导轨朝向所述第二立柱的侧面相切。

优选地,所述滑车与所述第二立柱的滑动配合方式为:所述第二立柱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竖直的且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导轨11,所述滑车的上部和下部安装有对称的两组导向轮组,每组导向轮组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滑车的左、右侧壁上的各三个导向轮,所述三个导向轮包括安装在所述滑车的侧壁外侧的两个第三导向轮和嵌装在所述滑车的侧壁上的一个第四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轨1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的转轴皆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的轮面分别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导轨11的前、后表面相切,所述第四导向轮的轮面伸出所述滑车的侧壁的外侧,所述第四导向轮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第二导轨朝向所述滑车的侧面相切。

通常,所述料桶装载机构包括料桶框架和锥形的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同轴安装在所述料桶框架的顶端,所述出料斗的尖端向上,所述出料斗的尖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安装有蝶阀,所述料桶框架设有可开启并便于料桶进出所述料筒框架的框架门,所述出料斗与所述料桶框架之间设有可将所述出料斗的底壁压紧在料桶的桶口上的压紧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料桶框架包括若干根竖直边框、若干根横向的侧边框、底板和所述框架门,所述若干根竖直边框竖直设置,其中两根相邻的竖直边框之间安装所述框架门,其余的相邻竖直边框之间安装所述侧边框,所述底板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若干根竖直边框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每根所述竖直边框与所述出料斗之间设有一套所述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导向杆、弹簧、压紧轮和压紧面板,所述导向杆的下部设有螺纹,所述竖直边框的顶端设有竖直向下的且与所述导向杆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竖直边框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压紧面板水平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斗上,所述压紧面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压紧面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装在所述导向杆上并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所述弹簧的底端顶在所述竖直边框的顶端,所述弹簧的顶端顶在所述压紧面板的底面上,所述压紧轮与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偏心铰接,所述压紧轮的轮面压在所述压紧面板的顶面上,所述压紧轮设有转动手柄。

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架、翻转电机、减速机和轴承,所述机架与所述滑车固定连接,所述翻转电机和减速机配合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内部,所述减速机的传动轴伸出所述机架的外部并与所述料桶装载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的传动轴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所述轴承连接安装。

通常,所述提升机还包括四个车轮,所述底座的底面四角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车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的竖直滑动配合以及滑车与第二立柱的竖直滑动配合设计,使得提升机在未提升料桶时,设备的整体高度可降低至第一立柱的顶端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只要保证第一立柱的顶端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低于车间门的高度即可顺利地实现通过提升机携带料桶及其内部的物料在各车间之间的转序,待得提升机转移到生产设备附近的上料指定位置时,通过第二立柱升降机构提升第二立柱并通过滑车升降机构提升滑车,可将料桶提升至高于第一立柱的上料位置,再通过翻转机构实现料桶的翻转后即可完成生产设备的上料。同时,通过控制第二立柱和滑车的提升高度,可实现对料桶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高度的升降,从而适应对不同高度的生产设备的上料。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的滑动配合方式以及滑车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滑动配合方式的设计,使得在各导向轮的作用下,第二立柱相对于第一立柱的升降动作稳定、不晃动,滑车相对于第二立柱的升降动作稳定、不晃动,可有效保证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升降的直线度、准确度、平稳性和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压紧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当待装载的料桶的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时,通过旋转各导向杆即可改变出料斗与料桶框架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料桶装载机构适应对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同高度)的料桶的装载,当将料桶置于料桶框架内后,转动各压紧轮,即可将出料斗的底面压紧在料桶的桶口上,实现对桶口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料桶且第二立柱提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料桶且第二立柱提升,料桶翻转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料桶装载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料桶装载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提升机,包括底座1和第一立柱2,所述第一立柱2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其还包括第二立柱3、第二立柱升降机构、滑车4、滑车升降机构、料桶装载机构和翻转机构5,所述第二立柱3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立柱2竖直滑动配合安装,优选所述第二立柱3竖直滑动内嵌到第一立柱2内,所述第二立柱3通过所述第二立柱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动作,所述滑车4与所述第二立柱3竖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滑车4通过所述滑车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动作,所述滑车4通过所述翻转机构5连接所述料桶装载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二立柱升降机构包括油缸6,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均中空,所述第二立柱3位于所述第一立柱2的左、右侧壁之间,所述油缸6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3的左、右侧壁之间,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向上,所述油缸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3的内部顶端,所述油缸6连接液压泵站。通过液压泵站控制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升降,即可实现所述第二立柱3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2的升降。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滑车升降机构包括两个链轮7、两根链条和所述油缸6,两个所述链轮7同轴安装在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的顶端,两个所述链轮7的轮轴的轴线指向所述第二立柱3的左右方向,每根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每根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绕过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链轮7后连接所述滑车4。通过液压泵站控制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的升降,在两个所述链轮7和两根所述链条的配合下,即可实现所述滑车4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柱3的升降。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的竖直滑动配合以及滑车4与第二立柱3的竖直滑动配合设计,使得提升机在未提升料桶时,设备的整体高度可降低至第一立柱2的顶端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只要保证第一立柱2的顶端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低于车间门的高度即可顺利地实现通过提升机携带料桶及其内部的物料在各车间之间的转序,待得提升机转移到生产设备附近的上料指定位置时,通过第二立柱升降机构提升第二立柱3并通过滑车升降机构提升滑车4,可将料桶提升至高于第一立柱2的上料位置,再通过翻转机构5实现料桶的翻转后即可完成生产设备的上料。同时,通过控制第二立柱3和滑车4的提升高度,可实现对料桶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高度的升降,从而适应对不同高度的生产设备的上料。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二立柱3与所述第一立柱2的滑动配合方式为:所述第一立柱2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竖直的且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导轨88,所述第二立柱3的底部安装有上下对称的两组导向轮组,每组导向轮组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柱3的左、右侧壁上的各三个导向轮,所述三个导向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柱3的侧壁外侧的两个第一导向轮9和嵌装在所述第二立柱3的侧壁上的一个第二导向轮10,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轨8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9的转轴皆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9的转轴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9的转轴的轴线指向所述第二立柱3的左右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9的轮面分别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导轨8的前、后表面相切,所述第二导向轮10的轮面伸出所述第二立柱3的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轮10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10的转轴指向所述第二立柱3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导向轮10的轮面与所述第一导轨8的朝向所述第二立柱3方向的侧面相切。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9的轮面和一个所述第二导向轮10的轮面分别从不同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8相切,便于所述第二立柱3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2的定位以及所述第二立柱3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2升降时的导向。所述第一立柱2可以由两根竖直的槽钢左右对称设置并连接构成,两根槽钢的腿即可作为第一导轨8。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滑车4与所述第二立柱3的滑动配合方式为:所述第二立柱3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竖直的且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导轨11,所述滑车4的上部和下部安装有对称的两组导向轮组,每组导向轮组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滑车4的左、右侧壁上的各三个导向轮,所述三个导向轮包括安装在所述滑车4的侧壁外侧的两个第三导向轮12和嵌装在所述滑车4的侧壁上的一个第四导向轮13,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1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轨1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12的转轴皆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12的转轴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12的转轴的轴线指向所述滑车4的左右方向,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12的轮面分别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导轨11的前、后表面相切,所述第四导向轮13的轮面伸出所述滑车4的侧壁的外侧,所述第四导向轮13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13的转轴指向所述滑车4的前后方向,所述第四导向轮13的轮面与所述第二导轨11的朝向所述滑车4方向的侧面相切。两个所述第三导向轮12的轮面和一个所述第四导向轮13的轮面分别从不同方向与所述第二导轨11相切,便于所述滑车4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柱3的定位以及所述滑车4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柱3升降时的导向。所述第二立柱3可以由两根竖直的槽钢左右对称设置并连接构成,两根槽钢的腿即可作为第二导轨11。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之间的滑动配合方式以及滑车4与第二立柱3之间的滑动配合方式的设计,使得在各导向轮的作用下,第二立柱3相对于第一立柱2的升降动作稳定、不晃动,滑车4相对于第二立柱3的升降动作稳定、不晃动,可有效保证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升降的直线度、准确度、平稳性和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料桶装载机构包括料桶框架和锥形的出料斗14,所述出料斗14同轴安装在所述料桶框架的顶端,所述出料斗14的尖端向上,所述出料斗14的尖端设有出料口15,所述出料口15处安装有蝶阀16,所述料桶框架设有可开启并便于料桶进出所述料筒框架的框架门17,所述出料斗14与所述料桶框架之间设有可将所述出料斗14的底壁压紧在料桶的桶口上的压紧机构。通常情况下,所述料桶框架呈圆柱状,所述出料斗14呈圆锥状,所述出料斗14的底面圆周上安装有密封圈。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料桶框架包括若干根竖直边框18、若干根横向的侧边框19、底板20和所述框架门17,所述若干根竖直边框18竖直设置,其中两根相邻的竖直边框18之间安装所述框架门17,所述框架门17的一端铰接在这两根相邻的竖直边框18中的一根竖直边框18上,另一根竖直边框18上安装有活节螺栓,活节螺栓上配合安装有螺帽,所述框架门17的位置与所述活节螺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框架门17的另一端开设有可供所述活节螺栓穿过的豁口,所述框架门17关闭后,通过将所述活节螺栓穿过所述框架门17上的豁口并旋紧所述螺帽的方式实现所述框架门17在所述竖直边框18上的锁紧,其余的相邻竖直边框18之间安装所述侧边框19,所述底板20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若干根竖直边框18的底部。所述框架门17的内侧和与所述框架门17的位置相对设置的竖直边框18的内侧可以安装有与料桶的外形相配合的垫块21,有利于将料桶置于所述料桶框架内后的相对锁紧以及避免料桶与料桶框架之间的磨损,所述垫块通常为非金属材质,如聚四氟乙烯。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根所述竖直边框18与所述出料斗14之间设有一套所述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导向杆22、弹簧23、压紧轮24和压紧面板25,所述导向杆22的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竖直边框18的顶端设有竖直向下的且与所述导向杆22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所述导向杆22与所述竖直边框18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弹簧23套装在所述导向杆22上,所述压紧面板25水平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斗14上,所述压紧面板25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压紧面板25通过所述通孔套装在所述导向杆22上并与所述导向杆22滑动配合,所述弹簧23的底端顶在所述竖直边框18的顶端,所述弹簧23的顶端顶在所述压紧面板25的底面上,所述压紧轮24与所述导向杆22的顶端偏心铰接,所述压紧轮24的轮面压在所述压紧面板25的顶面上,所述压紧轮24设有转动手柄26。所述压紧面板25可以通过插在通孔内并与所述压紧面板25相对固定的轴套套装在所述导向杆22上,所述压紧面板25通过轴套与所述导向杆22滑动配合,此时,所述弹簧23的顶端顶在所述轴套的底面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压紧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当待装载的料桶的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时,通过旋转各导向杆22即可改变出料斗14与料桶框架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料桶装载机构适应对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同高度)的料桶的装载,当将料桶置于料桶框架内后,转动各压紧轮24,即可将出料斗14的底面压紧在料桶的桶口上,实现对桶口的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翻转机构5包括机架、翻转电机、减速机和轴承29,所述机架与所述滑车4固定连接,所述翻转电机和减速机27配合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内部,所述减速机的传动轴28伸出所述机架的外部并与所述料桶装载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的传动轴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所述轴承29连接安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提升机还包括电控箱30和车轮31,所述电控箱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提升机的电气控制元件及所述液压泵站安装在所述电控箱内,所述底座1的底面四角分别安装有所述车轮31。通常情况下,安装在所述底座1后侧的两个车轮31为万向轮,便于提升机移动过程中的转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打开料桶装载机构的框架门17,将装载物料的料桶置于料桶装载机构内,关闭框架门17并锁紧,通过手柄26转动各压紧轮24,使出料斗14的底面压紧在料桶的桶口上。移动提升机至生产设备附近的上料指定位置(此过程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使提升机在各生产车间之间移动转序),通过液压泵站使油缸6的活塞杆上升,第二立柱3与滑车4随之提升,待料桶提升至生产设备的上料位置时,停止油缸6的活塞杆的上升动作,通过翻转机构5使料桶装载机构携带料桶转动,待出料斗14的出料口15竖直向下时,移动提升机并使出料斗14的出料口15与生产设备的进料口连通,开启出料口15处的蝶阀16向生产设备中卸料。卸料完毕后,关闭蝶阀16,分离出料斗14的出料口15与生产设备的进料口,移动提升机并通过翻转机构5使料桶装载机构携带料桶转动,待出料斗14的出料口15竖直向上时,通过液压泵站使油缸6的活塞杆下降,第二立柱3与滑车4随之下降,待第二立柱3与滑车4复位后,停止油缸6的活塞杆的下降动作,将提升机移动至生产工艺的规定位置,打开料桶装载机构的框架门17,取出料桶,关闭框架门1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