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垃圾清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4432发布日期:2020-05-01 17:4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密闭垃圾清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改进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密闭垃圾清运车。



背景技术:

密闭垃圾清运车一般是用于收集社区内的生活垃圾,然后运送到固定的垃圾处理地点。

现有的密闭垃圾清运车对垃圾进行收集时,是用进料机构将垃圾桶托起,把垃圾倒入垃圾运输箱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垃圾运输箱的结构较为单一,只是起到对垃圾进行运输的作用,而社区中的生活垃圾是固态垃圾与液态垃圾的混合,但传统垃圾运输箱不易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密闭垃圾清运车,其优点是能够将固态垃圾和液态垃圾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密闭垃圾清运车,包括垃圾运输箱,垃圾运输箱一侧设置有与垃圾运输箱铰接的后门,垃圾运输箱的顶部开设有垃圾进料口,所述垃圾运输箱内设置有用于分离固体垃圾与液体垃圾的隔离部,隔离部包括矩形框架和固接在框架内周面上的分隔网,垃圾运输箱朝向地面的一面固接有与垃圾运输箱相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上安装有控制液体垃圾排出的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垃圾从垃圾进料口进入到垃圾运输箱内,垃圾会落到隔离部上,液体垃圾受重力的作用会通过分隔网流向隔离部的下方,而固体垃圾会留在隔离部的上方,从而实现固体垃圾与液体垃圾分离,当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点时,工作人员可打开阀门,使液体垃圾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的左右两外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滚轮,垃圾运输箱的左右两内侧壁上沿垃圾运输箱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供滚轮滚动的滑道,滑道靠近后面的一端开设有供滚轮滑入滑道的开口,垃圾运输箱的左右两内侧壁上设置有承托框架的承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将隔离部安装到垃圾运输箱上时,先将框架上的滚轮从开口处插入滑道中,然后工作人员推动隔离部,使滚轮沿滑道的长度方向滚动,当框架完全进入到垃圾运输箱内时,使框架放置在承托板上,完成隔离部的安装。隔离部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较为便捷,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限制隔离部沿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快速插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密闭垃圾清运车在行驶过程中,隔离部沿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隔离部与垃圾运输箱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快速插销包括穿设在承托板与框架上的销轴,承托板上开设有供销轴插入的预留孔,框架内开设有销轴穿过的腔室,腔室内设置有驱使销轴朝向预留孔方向伸出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沿滑道的长度方向将隔离部完全推进垃圾运输箱时,销轴正对于承托板的预留孔,销轴受到弹簧的弹力,驱使销轴朝向预留孔方向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快速插销还包括销轴远离承托板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销轴端面直径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向上拔起凸块,从而使销轴脱离预留孔,便于工作人员对隔离部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上设置有与滑道插接配合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隔离部抽出来将冲洗时,限位块的设置,避免了工作人员完全的将隔离部抽出来。限位块将滚轮限制在滑道里,当工作人员对隔离部清洗完毕后,可直接推动隔离壁朝向垃圾运输车的内部移动,节省了工作人员需先将滚轮插入到滑道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板的下表面与垃圾运输箱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承托板与垃圾运输箱侧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承托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运输箱底壁上固接有朝向排污管倾斜的斜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到斜板上的液体垃圾会顺着斜板靠近排污管,使得更多的液体垃圾能够通过排污管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隔离部的设置,液体垃圾受重力的作用会通过分隔网流向隔离部的下方,而固体垃圾会留在隔离部的上方,从而实现固体垃圾与液体垃圾分离;

2.限位块将滚轮限制在滑道里,当工作人员对隔离部清洗完毕后,可直接推动隔离壁朝向垃圾运输车的内部移动,节省了工作人员需先将滚轮插入到滑道的工作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密闭垃圾清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垃圾运输箱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垃圾运输箱与隔离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隔离部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销轴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隔离部滑出垃圾运输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汽车底盘;2、车头;3、垃圾运输箱;31、固体腔;32、液体腔;33、排污管;34、阀门;35、滑道;36、开口;37、承托板;38、加强板;39、斜板;4、后门;5、垃圾进料口;6、隔离部;61、框架;62、分隔网;63、滚轮;64、腔室;7、快速插销;71、销轴;72、预留孔;73、凸块;74、圆盘;75、弹簧;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密闭垃圾清运车,包括汽车底盘1,设置于汽车底盘1上的车头2,设置于汽车底盘1上的垃圾运输箱3,垃圾运输箱3远离车头2的一侧设置有与垃圾运输箱3铰接的后门4,垃圾运输箱3的顶部开设有垃圾进料口5。

参照图2,垃圾运输箱3内水平设置有用于分离固体垃圾与液体垃圾的隔离部6,隔离部6将垃圾运输箱3的内部由上到下分割成固体腔31和液体腔32。隔离部6包括矩形框架61和固接在框架61内周面上的分隔网62,分隔网62只允许液体垃圾通过。垃圾运输箱3朝向地面的一面固接有与液体腔32相连通的排污管33,排污管33上安装有控制液体垃圾排出的阀门34。当垃圾从垃圾进料口5进入到垃圾运输箱3内,垃圾会落到隔离部6上,液体垃圾受重力的作用会通过分隔网62流向液体腔32,当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点时,工作人员可打开阀门34,使液体垃圾流出。

参照图2和图3,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将隔离部6安装在垃圾运输箱3上,框架61的左右两外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滚轮63,滚轮63靠近框架61远离后门4的侧面。垃圾运输箱3的左右两内侧壁上沿垃圾运输箱3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供滚轮63滚动的滑道35(参考图4),滑道35靠近后门4的一端开设有供滚轮63滑入滑道35的开口36(参考图5)。参照图6和图7,框架6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承托板37,两个承托板37分别固接在垃圾运输箱3的左右两内侧壁上。

当工作人员需要将隔离部6安装到垃圾运输箱3上时,先将框架61上的滚轮63从开口36处插入滑道35中,然后工作人员推动隔离部6,使滚轮63沿滑道35的长度方向滚动,当框架61完全进入到垃圾运输箱3内时,使框架61放置在承托板37上,完成隔离部6的安装。

参照图6和图8,为了避免密闭垃圾清运车在行驶过程中,隔离部6沿滑道35的长度方向移动,故框架61上设置有限制隔离部6沿滑道35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快速插销7,快速插销7包括穿设在承托板37与框架61上的销轴71,承托板37上开设有供销轴71插入的预留孔72,框架61内开设有与销轴71同轴的圆柱形腔室64,销轴71远离承托板37的一端固接有球状的凸块73,凸块73的直径大于销轴71的端面直径,腔室64内设置有与销轴71周面固接的环形圆盘74,圆盘74抵触在腔室64靠近承托板37的侧壁上,腔室64内设置有与销轴71套设的弹簧75,弹簧75的一端固接在圆盘74上,另一端固接在腔室64远离承托板37的侧壁上。

当工作人员沿滑道35的长度方向将隔离部6完全推入到垃圾运输箱3内时,销轴71正对于承托板37的预留孔72,销轴71上的圆盘74受到弹簧75的弹力,推动销轴71插入预留孔72中。

参照图8和图9,当隔离部6使用过久之后,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隔离部6进行冲洗,工作人员可以向上拔起凸块73,使销轴71脱离预留孔72,然后使隔离部6朝向后门4的方向滑移,使隔离部6滑出垃圾运输箱3的一侧抵触在地面。参照图9,为了避免滚轮63滑出滑道35,使得工作人员需要重新将滚轮63插入到滑道35中,故开口36上设置有与滑道35插接配合的限位块8。

参照图7,为了加强承托板37与垃圾运输箱3侧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增加承托板37的使用寿命,在承托板37的下表面与垃圾运输箱3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加强板38。

参照图4,为了使液体垃圾能够较多流向排污管33,故在垃圾运输箱3的底壁固接有朝向排污管33倾斜的斜板3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将隔离部6安装到垃圾运输箱3上时,先将框架61上的滚轮63从开口36处插入滑道35中,然后工作人员推动隔离部6,使滚轮63沿滑道35的长度方向滚动,当框架61完全进入到垃圾运输箱3内时,销轴71正对于承托板37的预留孔72,销轴71上的圆盘74受到弹簧75的弹力,推动销轴71插入预留孔72中,完成隔离部6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