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6659发布日期:2020-05-08 13:32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属于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梯运行过程中,作为动力源的主机持续运行,运行过程中,主机会对其底座产生持续震动,使主机与电梯底座连接部位容易产生松动,从而影响电梯底座变化,传统的电梯底座是不可调节的,这种变化的调节通常需要垫片,但是采用垫片调节稳定性差,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此,提供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且所述安装板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顶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四个拐角处均挖设有通孔,所述放置板通过通孔分别与导向杆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顶侧中部挖设有凹槽口,所述凹槽口内部设有螺纹杆,所述凹槽口顶部对称设有侧挡板,所述放置板前侧设有转动把手,所述螺纹杆前端贯穿放置板前侧,且与转动把手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支撑台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左侧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液压缸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底座底部的大小与安装板的大小相等,所述底座顶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螺纹杆后端通过转轴与凹槽口内壁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对称设有螺母,所述螺纹杆分别通过螺母与侧挡板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液压缸通过固定端贯穿支撑台顶部,所述液压缸活动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液压缸通过安装盘与放置板底侧中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侧挡板相对一侧均等距设有缺口,所述侧挡板相对一侧与缺口内壁上均设有防滑纹理。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板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卡合装置,所述卡合装置包括l型限位板,所述l型限位板上贯通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部通过轴承与轴杆外侧连接,所述l型限位板左侧等距对称挖设有第二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放置板通过通孔分别套接在导向杆上,在液压缸对放置板进行升降时,升降的过程更加的平稳,能够对曳引机前后两侧进行夹持,使安装的曳引机不会发生滑动,安装固定的更加牢靠,可以利用钢丝绳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轴杆上,进一步的对曳引机进行固定,能够对放置板的位置进行升降,从而能够调整曳引机的位置高度,不再需要简单的垫片对高度进行调整,使调整高度的操作更加的稳定快捷,然后通过第二螺纹孔将l型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曳引机顶部两侧,进一步加强了牢固性,避免了在发生震动时曳引机发生偏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的固定装置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的支撑台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的卡合装置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安装板;3、导向杆;4、支撑台;5、固定装置;6、放置板;7、通孔;8、凹槽口;9、螺纹杆;10、侧挡板;11、转动把手;12、连接板;13、轴杆;14、液压缸;15、蓄电池;16、第一螺纹孔;17、安装盘;18、缺口;19、卡合装置;20、l型限位板;21、连接孔;22、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家用电梯主机支撑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通过设置导向杆3,放置板6通过通孔7分别套接在导向杆3上,在液压缸14对放置板6进行升降时,升降的过程更加的平稳,且所述安装板2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4,所述支撑台3顶部设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顶部四个拐角处均挖设有通孔7,所述放置板6通过通孔7分别与导向杆3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6顶侧中部挖设有凹槽口8,所述凹槽口8内部设有螺纹杆9,所述凹槽口8顶部对称设有侧挡板10,通过设置侧挡板10,将曳引机安装在放置板6上时,旋转转动把手11,能够将侧挡板10利用螺纹杆9同时向内进行移动,能够对曳引机前后两侧进行夹持,使安装的曳引机不会发生滑动,安装固定的更加牢靠,所述放置板6前侧设有转动把手11,所述螺纹杆9前端贯穿放置板6前侧,且与转动把手11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6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杆13,通过设置轴杆13,在放置板6上安装曳引机,侧挡板10对曳引机进行夹持后,可以利用钢丝绳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轴杆13上,进一步的对曳引机进行固定,所述支撑台4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4,通过设置液压缸14,启动液压缸14时,能够对放置板6的位置进行升降,从而能够调整曳引机的位置高度,不再需要简单的垫片对高度进行调整,使调整高度的操作更加的稳定快捷,所述液压缸14左侧设有蓄电池15,所述蓄电池15通过导线与液压缸1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底部的大小与安装板2的大小相等,所述底座1顶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16。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9后端通过转轴与凹槽口8内壁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9上对称设有螺母,所述螺纹杆9分别通过螺母与侧挡板10底部固定连接,螺纹杆9上分别有正螺纹凹槽与逆螺纹凹槽,螺母分别套接在上面,在螺纹杆9进行旋转时,螺母带动侧挡板10向内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14通过固定端贯穿支撑台4顶部,所述液压缸14活动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盘17,所述液压缸14通过安装盘17与放置板6底侧中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安装盘17,能够使液压缸14与放置板6进行拆卸分离,从而方便了对放置板6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挡板10相对一侧均等距设有缺口18,所述侧挡板10相对一侧与缺口18内壁上均设有防滑纹理,通过设置缺口18,能够增加侧挡板10对曳引机两侧夹持的摩擦力,能够时侧挡板10夹持的跟家的稳定牢靠。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12通过轴杆13活动连接有卡合装置19,所述卡合装置19包括l型限位板20,所述l型限位板20上贯通设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孔21内部通过轴承与轴杆13外侧连接,所述l型限位板20左侧等距对称挖设有第二螺纹孔22,在对较大型的曳引机左右两侧进行固定时,将l型限位板20的连接孔21分别套接在轴杆13上,使l型限位板20能够在轴杆13上进行翻转,曳引机固定在放置板6上后,将l型限位板20分别向上翻转,分别卡合在曳引机左右两侧,然后通过第二螺纹孔22将l型限位板20分别固定在曳引机顶部两侧,进一步加强了牢固性,避免了在发生震动时曳引机发生偏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曳引机安装在放置板6上,旋转转动把手11,螺纹杆9上分别有正螺纹凹槽与逆螺纹凹槽,螺母分别套接在上面,在螺纹杆9进行旋转时,螺母带动侧挡板10向内进行移动,能够对曳引机前后两侧进行夹持,可以利用钢丝绳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轴杆13上,进一步的对曳引机进行固定,启动液压缸14时,能够对放置板6的位置进行升降,放置板6通过通孔7分别套接在导向杆3上,在液压缸14对放置板6进行升降时,升降的过程更加的平稳,在对较大型的曳引机左右两侧进行固定时,将l型限位板20的连接孔21分别套接在轴杆13上,使l型限位板20能够在轴杆13上进行翻转,曳引机固定在放置板6上后,将l型限位板20分别向上翻转,分别卡合在曳引机左右两侧,然后通过第二螺纹孔22将l型限位板20分别固定在曳引机顶部两侧。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