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4825发布日期:2020-07-04 01:0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保温包。



背景技术:

保温包,属于户外箱包的一种,是用于装盛各种食物并保持食物温度和鲜度的包袋,其也可以用于冷藏,如可放入冰块、冷饮等低温物品,因此保热保冷是保温包最基本的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保温包基本上都具有一层或多层保温层,这些保温层内填充的材料基本上是无纺布、铝膜珍珠棉、牛津布和涤纶等等这些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使用久了就容易变的扁实,从而导致保温包的保温性能大打折扣,不仅如此这些保温包存放起来也比较占空间,而且工人在拼接缝合这种保温包的时候这些材料很容易漏出,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温包,具有方便缝合、收纳快捷、防水、安全以及便于存放和运输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包,包括一体连接的包体和包盖,所述包体和包盖均包括装饰层、外阻气层、海绵层以及内阻气层,所述外阻气层与内阻气层的边缘通过热熔粘合并形成余边,且外阻气层与内阻气层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层,所述海绵层置于密封层中,所述装饰层位于外阻气层外侧且与余边通过缝线连接,所述包体内具有依次由装饰层、外阻气层、海绵层以及内阻气层围成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包盖位于保温腔的开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保温腔的开口处与包盖的边缘配合安装有拉链,所述拉链分别与包体的装饰层和包盖的装饰层通过缝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包体和包盖上均设有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气嘴和嘴帽,所述气嘴的一端穿过外阻气层进入密封层,另一端穿过装饰层暴露在外,所述嘴帽螺接在气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海绵层上设有若干个小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包体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装饰层的外侧还通过缝线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束紧带,所述第一束紧带位于包体的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内阻气层的内侧设有第二束紧带,所述第二束紧带位于包体的底面,且第二束紧带的两端与余边通过缝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余边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粘合的强度,使外阻气层和内阻气层不容易分离,另一方面,工人们可以在余边上对保温包进行缝合,这样不仅不会破坏密封层内的密封环境,使海绵层的寿命更长,而且还使得缝合更加方便,也不用担心材料的漏出,提高了生产效率。包体和包盖上设置的充放气装置更加便于人们收纳和运输该保温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包体和包盖的展开示意图。

附图标记:1、包体;11、侧面;2、包盖;22、底面;3、装饰层;4、外阻气层;5、海绵层;51、小孔;6、内阻气层;7、余边;8、保温腔;9、拉链;10、气嘴;12、第一束紧带;13、第二束紧带;14、反光条;15、嘴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保温包,参考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温包,包括一体连接的包体1和包盖2,参考图3和图4所示,包体1和包盖2均包括装饰层3、外阻气层4、海绵层5以及内阻气层6,外阻气层4与内阻气层6的边缘通过热熔粘合并形成余边7,且外阻气层4与内阻气层6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层,海绵层5置于密封层中,装饰层3位于外阻气层4外侧且与余边7通过缝线连接,包体1内具有依次由装饰层3、外阻气层4、海绵层5以及内阻气层6围成的保温腔8,保温腔8的上端设有开口,包盖2位于保温腔8的开口处。

一体连接的包体1和包盖2使保温包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更好,包盖2不会因为缝线的断裂而脱落,而且生产效率也更高,参考图4所示,工人们只需折叠后再对边角进行缝合即可,减少了需要缝合的范围;位于最外层的装饰层3采用涤纶布制成,它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厂家还可以在装饰层3上印上不同的图案,满足不同的用户,也可以在装饰层3上贴上反光条14,用来增加安全性;外阻气层4和内阻气层6均是采用一层胶层和一层涤纶层制成,胶层贴合在涤纶层上,胶层具有防水阻气的作用,能够防止水汽进入密封层,涤纶层的耐磨性好,不容易破损。生产时,人们将外阻气层4放置在下方,其胶层在上、涤纶层在下,然后再在胶层上方放上海绵层5,之后再将内阻气层6放置在海绵层5上方,注意的是此时内阻气层6的胶层要在下、涤纶层在上,然后工人用机器对外阻气层4和外阻气层4的边缘进行热熔粘合,在机器的热熔下,外阻气层4的胶层与内阻气层6的胶层融合并且形成余边7,余边7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粘合的强度,使外阻气层4和内阻气层6不容易分离,另一方面,工人们可以在余边7上对保温包进行缝合,这样不仅不会破坏密封层内的密封环境,使海绵层5的寿命更长,而且还使得缝合更加方便,也不用担心材料的漏出,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考图1所示,保温腔8的开口处与包盖2的边缘配合安装有拉链9,拉链9分别与包体1的装饰层3和包盖2的装饰层3通过缝线连接。拉链9的设计方便人们打开闭合该保温包,而且拉紧拉链9后食物放在保温腔8内就不容易掉落出来,保温效果也更好。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包体1和包盖2上均设有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包括气嘴10和嘴帽15,气嘴10的一端穿过外阻气层4进入密封层,另一端穿过装饰层3暴露在外,嘴帽15螺接在气嘴10上。当人们需要对该保温包进行收纳的时候,可以拧开嘴帽15,然后对该保温包进行压扁,密封层内的空气在挤压下会从气嘴10排出,当密封层内大部分空气被排出后,在拧回嘴帽15,完成压缩,这样不仅减少了保温包的占用空间,而且压缩后的保温包也更利于运输;当人们想要使用该保温包,只需要拧开嘴帽15,由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人们只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该保温包就可以完成自我充气,十分方便。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海绵层5上设有若干个小孔51。小孔51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另一方面,是为了人们在压缩该保温包的时候能更加轻松,减弱海绵的回弹性。需要注意的是,小孔51的数量不能过多,大约1平方米的海绵层5上均布有50-70个小孔51,并且小孔51的孔径为1cm-2cm之间。

参考图1所示,包体1包括四个侧面11和一个底面22,装饰层3的外侧还通过缝线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束紧带12,第一束紧带12位于包体1的侧面11。

第一束紧带12的存在可以方便人们压缩好该保温包后,可以对保温包进行捆绑,使保温包不容易自我展开,方便搬运和存放。

内阻气层6的内侧设有第二束紧带13,第二束紧带13位于包体1的底面22,且第二束紧带13的两端与余边7通过缝线连接。

第二束紧带13的存在是为了更加方便人们固定东西,把食物放置好后再拉好第二束紧带13,在第二束紧带13的压持下,东西就不容易滚动和倾倒,更加实用。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