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智能传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3489发布日期:2020-07-07 14:13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式智能传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菜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式智能传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显得越来越繁荣,但繁荣之下的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特别是社会就业环境的不断提升,餐饮业人力资源也越来越紧张,餐饮行业人员流动性高的特点也一直难以克服,人力成本也在逐年攀升,人力成本占据了餐饮企业成本的重要一部分,其深层的人力和管理成本难以估量。

随着智能餐厅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人力成本等问题。然而,现有的智能餐厅一般采用在地面行驶的传菜机器人,其通过磁条导航、激光导航、二维码惯性导航等方式在地面行走,将菜品从厨房送至餐桌,这种送餐方式在传菜时存在如下几点缺陷:1、在餐厅的地面上行走会受餐厅地面设有餐桌等物品的制约,需要绕过餐桌等物品规划,进而导致行走路线曲折,影响送餐的速度;2、各所机器人行走路线不可避免会产生交叉,在线路繁忙时,可能各条线路均有机器人在行走,在各交叉路口为避免撞车,必然是一个机器人先走,其它机器人暂停,这进一步影响了送餐的速度;3、机器人所行走线路会有顾客或服务人员行走,特别是小孩的走动,为了安全,机器人遇到人时会执行避障动作,周边行人比较多时还会执行停止行走指令,影响到机器人的行走步伐,经常被迫暂停或进行避障动作,会严重影响到传菜的速度,同时,由于控制系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顾客与行走机器人之间也时有发生碰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4、传菜过程中菜品所处位置无法调整,因此在菜品传输至目标餐桌后,顾客仍存在需离开位置才能取下菜品的问题,致使顾客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轨道式智能传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轨道式智能传菜装置,包括传菜轨道、设置在传菜轨道上并可沿其移动的传菜小车,以及安装在传菜小车上的升降机构,在升降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菜品盘子的传菜托盘。

本发明中,设置传菜升降机构的目的是位了规避在下层轨道运行的桌面收台机器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传菜小车配置了传菜升降机构后,传菜过程中是处于上升状态的,可以直接避开正在下层轨道或餐桌桌面上运行的桌面收台机器人而快速到达目标餐桌,传菜托盘下降后,顾客可以很方便的从菜盘上拿取菜品。

本发明中的传菜托盘并不限于普通的盘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如可打开的空箱等其余可放置菜品盘子的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传菜小车下方的直线滑轨、滑动布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直线滑块,以及连接所述直线滑块并驱动其沿直线滑轨垂直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所述直线滑块上还设置有所述传菜托盘。

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传菜小车上的传菜升降电机、水平布置在传菜小车上的同步带,以及沿直线滑轨方向安装的升降丝杆,所述同步带分别与传菜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端和升降丝杆的顶部传动配合,在升降丝杆上还套设有与其匹配并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滑块的丝杆螺套。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直线滑轨、同步带、升降丝杆、丝杆螺套均对应设有一对,且分别连接两侧升降丝杆的两同步带共用一个传菜升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传菜托盘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托盘框架、以及设置在托盘框架上的托盘本体。

更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的上表面具有从四周向中心位置逐渐下凹的弧度。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托盘本体上还设有与菜品盘子底部吻合的安放槽。

进一步的,所述传菜托盘上还设有检测是否放置有菜品盘子的菜盘检测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菜盘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红外对射传感器。

进一步的,沿移动方向,所述传菜小车的前后两端还设有安全防撞传感器,其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通过检测相邻两传菜小车的距离并反馈相应信息给传菜小车,来确保防碰撞问题。

进一步的,在传菜小车上还设有用于识别餐桌位置的站点传感器,站点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设置在餐桌上的站点标签来识别目标餐桌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传菜装置可以配合控制台来协调各运动部件的运行,实现智能传菜的效果。

(2)升降机构的设置可以保证传菜过程中避免受到某些障碍物的影响。

(3)传菜托盘上设有菜盘检测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传菜状态,进而可以配合实现智能传菜。

(4)传菜小车上的安全防撞传感器、站点传感器等可以保证多个传菜小车在同时传菜过程中避免发生相互碰撞的问题,同时,站点传感器还可以保证实现对餐桌的对点精准传菜。

(5)传菜托盘上特殊曲度的型面等可以避免传菜过程中洒出的汤水等落到餐桌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传菜装置在传菜托盘上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传菜装置在传菜托盘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传菜小车,11-小车驱动轮,12-小车导向轮,2-升降机构,21-升降丝杆,22-丝杆滑套,23-传菜升降电机,24-同步带,25-直线滑块,26-直线滑轨,3-传菜托盘,31-托盘框架,32-托盘本体,4-站点传感器,5-安全防撞传感器,6-菜品盘子,7-菜盘检测传感器,8-集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则表明所采用的部件均为本领域为实现对应功能的常用部件结构。

实施例1:

一种轨道式智能传菜装置,其结构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传菜轨道、设置在传菜轨道上并可沿其移动的传菜小车1,以及安装在传菜小车1上的升降机构2,在升降机构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菜品盘子6的传菜托盘3。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竖直安装在传菜小车1下方的直线滑轨26、滑动布置在直线滑轨26上的直线滑块25,以及连接直线滑块25并驱动其沿直线滑轨26垂直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直线滑块25上还设置有传菜托盘3。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具有升降功能的结构替代。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传菜小车1上的传菜升降电机、水平布置在传菜小车1上的同步带24,以及沿直线滑轨26方向安装的升降丝杆21,同步带24分别与传菜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端和升降丝杆21的顶部传动配合,在升降丝杆21上还套设有与其匹配并固定连接直线滑块25的丝杆螺套22。同样的,升降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升降功能的部件替代。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直线滑轨26、同步带24、升降丝杆21、丝杆螺套22均对应设有一对,且分别连接两侧升降丝杆21的两同步带24共用一个传菜升降电机23。

请再参见图2所示,传菜托盘3上还设有检测是否放置有菜品盘子6的菜盘检测传感器7。菜盘检测传感器7为压力传感器或红外对射传感器(本实施例优选红外对射传感器)。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沿移动方向,传菜小车1的前后两端还设有安全防撞传感器5,其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通过检测相邻两传菜小车1的距离并反馈相应信息给传菜小车1,来确保防碰撞问题。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传菜小车1上还设有用于识别餐桌位置的站点传感器4,站点传感器4可以通过检测设置在餐桌上的站点标签来识别目标餐桌位置。

本实施例的传菜装置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整个传菜装置的传菜托盘3在厨房配餐区处于下降模式,当操作人员将菜品盘子6放入传菜托盘3,配合控制终端输入菜品传送目标餐桌号,此时,升降机构2动作,将菜品托盘升起至最高位置,同步启动传菜小车1,传菜小车1携带菜品盘子6向目标餐桌运行,站点传感器4检测到目标餐桌站点标签后,传菜小车1停止,菜品托盘下降至餐桌高度,当菜品传感器检测到顾客将菜品取出,升降机构2启动将菜品托盘上升至最高位置,传菜小车1沿传菜轨道返回厨房等待下一次传菜操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传菜装置进一步采用以下设计:

请再参见图1所示,传菜托盘3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构2上的托盘框架31、以及设置在托盘框架31上的托盘本体32。托盘本体32的上表面具有从四周向中心位置逐渐下凹的弧度。托盘本体32上还设有与菜品盘子6底部吻合的安放槽。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传菜小车进一步采用以下设计: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传菜小车1上还布置有对其供电的集线器9,在传菜小车1上还设有贴合传菜轨道表面并驱动传菜小车1移动的小车驱动轮11(其可以采用与轮毂电机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驱动轮的结构)。同时,为了保证传菜小车1在传菜轨道上的稳定定向移动,传菜小车1上还设有贴合传菜轨道的小车导向轮12,小车导向轮12可以分为分别滚动贴合传菜轨道上、下和一侧表面的上导向轮、下导向轮和侧导向轮等。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