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3298发布日期:2020-05-01 17:3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电器产品一般都具有电源线等附件,附件一般采用附件包装盒进行收纳,为了将各种附件放置整齐,往往采用内衬将包装盒的盒腔分隔成多个与不同附件匹配的小腔,现有附件包装盒的盒体与内衬大多为分离设计,这样包装盒的零件数量较多,不利于附件包装盒的生产,且在装配后容易导致盒体与内衬配合不良,导致内衬在盒体内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的包装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外盒盖、外盒体和内衬,外盒体包括底壁以及分别折弯连接于底壁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外盒盖包括折弯连接于第一侧壁的顶壁,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及底壁围成包装盒的盒腔;内衬包括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和第二竖折段,内衬从第三侧壁弯折于盒腔内,第三侧壁、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及第二平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一平折段位于盒腔的靠近顶壁的一侧,第二平折段位于盒腔的靠近底壁的一侧,第一竖折段将盒腔分隔为靠近第一侧壁的明腔和靠近第三侧壁的暗腔,第二竖折段折弯连接于第二平折段上,第二竖折段将明腔分隔为靠近第二侧壁的第一腔和靠近第四侧壁的第二腔。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包装和的结构设计,整个包装盒仅采用一个零件形成,并且分隔出暗腔、第一腔和第二腔用于放置不同的电器附件,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第二竖折段的设置将明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有利于规范不同附件的放置规律,且不额外增加零部件数量,这样一方面由于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不会出现多个零部件松散脱落的情况;另一方面,零部件数量减少也有利于包装盒的生产,有利于提升包装盒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段/壁/部折弯连接是指:该两个段/壁/部原本属于同一平直板体,将该平直板体绕分界折线弯折形成该两个段/壁/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平折段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平折段的透视窗口。

由上可见,这样便于通过透视窗口检查暗腔内的附件放置情况。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内衬还包括第三竖折段,第三侧壁、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及第三竖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三竖折段与第一侧壁贴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竖折段上开设有插接口和/或第三竖折段上开设有插接口,第二竖折段嵌于插接口中。

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使第二竖折段固定在装配位置,有利于包装盒结构稳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沿从第一侧壁指向第二侧壁的方向,第二竖折段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平折段的宽度尺寸。

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第二竖折段更好的嵌入第一竖折段及第二竖折段上的插接口中。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侧壁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第一主体段与底壁折弯连接,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一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一主体段的后端,第二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一主体段的前端,第一连接耳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二连接耳与第四侧壁连接;和/或,第三侧壁包括第三主体段、第三连接耳和第四连接耳,第三主体段与底壁折弯连接,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三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三主体段的后端,第四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三主体段的前端,第三连接耳与第二侧壁连接,第四连接耳与第四侧壁连接。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侧壁包括第二主体段和第一翻折段,底壁、第二主体段及第一翻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一翻折段与第二主体段主面相对;和/或,第四侧壁包括第四主体段和第二翻折段,底壁、第四主体段及第二翻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二翻折段与第四主体段主面相对。

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壁的邻接第二主体段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接口,第一翻折段插接于第一插接口中;底壁的邻接第四主体段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插接口,第二翻折段插接于第二插接口中。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盒盖还包括第五连接耳和第六连接耳,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五连接耳折弯连接于顶壁的后端,第六连接耳折弯连接于顶壁的前端,第五连接耳及第六连接耳均插于盒腔中,第五连接耳插接于第二侧壁与内衬之间,第六连接耳插接于第四侧壁与内衬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盒盖还包括前侧壁,前侧壁包括第五主体段、第七连接耳和第八连接耳,第一侧壁、顶壁及第五主体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五主体段覆盖在第三侧壁外侧;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七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五主体段的后端,第八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五主体段的前端,第七连接耳插接于第二主体段与第一翻折段之间,第八连接耳插接于第四主体段与第二翻折段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生产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纸板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实施例的外盒盖打开且内衬翻出盒腔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实施例的外盒盖打开且内衬从盒腔翻起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实施例的外盒盖打开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包装盒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包装盒通过如图1所示的整块纸板折叠而成,本实施例将该整块纸板置于xoy平面内进行描述,x轴方向为图1视角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图1视角的上下方向,该整块纸板由盒盖板1、盒体板2和内衬板3组成,盒盖板1、盒体板2和内衬板3沿x轴正向(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分布,盒盖板1折叠形成包装盒的外盒盖4,盒体板2折叠形成包装盒的外盒体5,内衬板3折叠形成包装盒的内衬6。

请参照图1,盒体板2具有底部21、第四侧部22、第五侧部23、第六侧部24和第七侧部25,底部21呈矩形,第四侧部22邻接于底部21的左侧,第五侧部23邻接于底部21的上侧,第六侧部24邻接于底部21的右侧,第七侧部25邻接于底部21的下侧。

盒体板2上的底部21对应为形成的外盒体5的底壁51,在盒体板2的基础上,第四侧部22翻折形成第一侧壁52,第五侧部23翻折形成第二侧壁53,第六侧部24翻折形成第三侧壁54,第七侧部25翻折形成第四侧壁55,盒体板2的第四侧部22、第五侧部23、第六侧部24及第七侧部25均朝底部21的同侧(形成包装盒的盒腔7内侧)翻折,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53、第三侧壁54、第四侧壁55及底壁51组成外盒体5。

具体地,第四侧部22具有第一段221、第二段222和第三段223,第一段221邻接于底部21的左侧,第二段222邻接于第一段221的上侧,第三段223邻接于第一段221的下侧。将第二段222相对于第一段221翻折90°形成第一连接耳(图中未示出),将第三段223相对于第一段221翻折90°形成第二连接耳(图中未示出),第二段222及第三段223朝第一段221的同侧(形成包装盒的盒腔7内侧)翻折,将第一段221相对于底部21翻折90°形成第一主体段521,第一主体段521、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组成第一侧壁52。

具体地,第六侧部24具有第六段241、第七段242和第八段243,第六段241邻接于底部21的右侧,第七段242邻接于第六段241的上侧,第八段243邻接于第六段241的下侧。将第七段242相对于第六段241翻折90°形成第三连接耳(图中未示出),将第八段243相对于第六段241翻折90°形成第四连接耳(图中未示出),第七段242及第八段243朝第六段241的同侧(形成包装盒的盒腔7内侧)翻折,将第六段241相对于底部21翻折90°形成第三主体段541,第三主体段541、第三连接耳及第四连接耳组成第三侧壁54。

具体地,第五侧部23具有第四段231和第五段232,第四段231邻接于底部21的上侧,第五段232邻接于第四段231的上侧,第五段232上侧具有第一插凸2321,底部21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口211,第一插接口211与第四段231相邻。将第五段232相对于第四段231翻折180°形成第一翻折段532,将第四段231相对于底部21翻折90°形成第二主体段531,并将第一插凸2321插接于第一插接口211中,第二主体段531及第一翻折段532组成第二侧壁53,第一连接耳连接于第二主体段531与第一翻折段532之间,第三连接耳连接于第二主体段531与第一翻折段532之间。

具体地,第七侧部25具有第九段251和第十段252,第九段251邻接于底部21的下侧,第十段252邻接于第九段251的下侧,第十段252的下侧具有第二插凸2521,底部21上还开设有第二插接口212,第二插接口212与第九段251相邻。将第十段252相对于第九段251翻折180°形成第二翻折段552,将第九段251相对于底部21翻折90°形成第四主体段551,并将第二插凸2521插接于第二插接口212中,第四主体段551与第二翻折段552组成第四侧壁55,第二连接耳连接于第四主体段551与第二翻折段552之间,第四连接耳连接于第四主体段551与第二翻折段552之间。

内衬板3具有沿x轴正向(图1中从左至右)依次分布的第一部31、第二部32、第三部33和第四部34,内衬板3上裁切出有隔档部35,隔档部35从第二部32、第三部33和第四部34上裁切形成,隔档部35的主体部分裁切自第三部33,隔档部35将第三部33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隔档部35的左侧具有裁切自第二部32的第一凸边351,隔档部35的右侧具有裁切自第四部34的第二凸边352,第二部32上开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三插接口321,第四部34上开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四插接口322。

将隔档部35相对于第三部33翻折90度形成第二竖折段65,翻折隔档部35的折线沿x轴方向,第三插接口321与第四插接口322均位于翻折隔档部35的折线延长线上;将第四部34相对于第三部33朝背向盒腔7的方向翻折90°形成第三竖折段64,并将第二凸边352插接于第四插接口322中;将第三部33相对于第二部32朝背向盒腔7的方向翻折90°形成第二平折段63,并将第一凸边351插接于第三插接口321中;将第二部32相对于第一部31朝盒腔7的方向翻折90°形成第一竖折段62,将第一部31相对于第三主体段541(或翻折前的第六段241)朝盒腔7的方向翻折90°形成第一平折段61,第一平折段61、第一竖折段62、第二平折段63、第二竖折段65和第三竖折段64组成包装盒的内衬6,第一平折段61与外盒盖4的顶壁41贴合,第二平折段63与外盒体5的底壁51贴合,第三竖折段64与第一侧壁52的第一主体段521贴合,第一竖折段62将盒腔7分隔为靠近第一侧壁52的明腔71和靠近第三侧壁54的暗腔,第二竖折段65折弯连接于第二平折段63上,第二竖折段65将明腔71分隔为靠近第二侧壁53的第一腔711和靠近第四侧壁55的第二腔712。

优选地,第一平折段6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平折段61的透视窗口。这样在打开外盒盖4时,能够通过透视窗口观察到暗腔中的附件情况,便于质检。

请参照图1,盒盖板1具有盖部11、第一侧部12、第二侧部13、第三侧部14,盖部11呈矩形,盖部11邻接于盒体板2的第四侧部22的左侧,第一侧部12邻接于盖部11的左侧,第二侧部13邻接于盖部11的上侧,第三侧部14邻接于盖部11的下侧。

第一侧部12具有第十一段121、第十二段122和第十三段123,第十一段121邻接于盖部11的左侧,第十二段122邻接于第十一段121的上侧,第十三段123邻接于第十一段121的下侧。

将第二侧部13相对于盖部11翻折90°形成第五连接耳43,将第三侧壁54相对于盖部11翻折90°形成第六连接耳44,将第十二段122相对于第十一段121翻折90°形成第七连接耳422,将第十三段123相对于第十一段121翻折90°形成第八连接耳423,将第十一段121相对于盖部11翻折90度形成第五主体段421,将盖部11相对于第一主体段521(或翻折前的第一段221)翻折90°形成外盒盖4的顶壁41,第五主体段421、第七连接耳422及第八连接耳423组成前侧壁42,顶壁41、前侧壁42、第五连接耳43及第六连接耳44组成外盒盖4。

顶壁41、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53、第三侧壁54、第四侧壁55及底壁51围成包装盒的盒腔7。

顶壁41的主面、底壁51的主面、第一平折段61的主面及第二平折段63的主面各平折段的主面互相平行,第一竖折段62的主面、第三竖折段64的主面、第一侧壁52的主面及第三侧壁54的主面平行,第二竖折段65的主面、第二侧壁53的主面及第四侧壁55的主面平行。

在包装盒处于关闭状态下,第五连接耳43插接于第二侧壁53与内衬6之间,第六连接耳44插接于第四侧壁55与内衬6之间,第五主体段421覆盖在第三侧壁54外侧,第七连接耳422插接于第二主体段531与第一翻折段532之间,第八连接耳423插接于第四主体段551与第二翻折段552之间。

在需要打开包装盒时,首先将第七连接耳422及第八连接耳423抽出,然后将第五连接耳43与第六连接耳44抽出,这样外盒盖4与外盒体5之间以及外盒盖4与内衬6之间均解除连接。

关于翻折方向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盒盖板1及盒体板2上的各部/段均向形成包装盒的盒腔7内侧翻折。

关于翻折的折线说明:左右邻接的两个部/段之间的折线沿y轴方向,上下邻接的两个部/段之间的折线沿x轴方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