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6703发布日期:2020-06-16 22: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得到广泛使用,电子产品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大多数为便携式,其正常运行一般通过自身配置的电池所提供的电力支持来实现。目前,电芯往往通过易拉胶黏贴固定在机壳背面等位置,由于易拉胶具有极高的粘贴能力,其优异的抗推拉和抗震性能可以极大程度上保障电芯的稳固粘接。在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通过工人手动将易拉胶粘贴在电芯上,以方便电芯后续的粘贴定位操作,但是粘贴位置有所偏差,难以达到统一的加工标准,而且易拉胶的粘性极强,工人手动拿取易拉胶时需要用力拉扯,耗费大量体力,并且用时较长,而且由于长时间用力拉扯会导致易拉胶受力不均匀,降低电池的加工质量,同时还容易导致工人手部疲劳和损伤,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目前需要研发出一种贴胶效率高及贴胶质量好的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贴胶效率高及贴胶质量好的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电芯上料模组、贴标签模组、横向运输模组、转盘模组、贴标整形模组、易拉胶上料模组、贴胶机械手、易拉胶整形模组、出料模组、不合格品运输线及合格品运输线,所述贴标签模组及所述电芯上料模组均呈y向且前后依次并排设置,所述转盘模组上圆周阵列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及第五工位,所述横向运输模组呈x向且一端配合设置在所述贴标签模组及所述电芯上料模组之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位上,所述贴标整形模组、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所述贴胶机械手、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及所述出料模组均位于所述转盘模组旁,所述贴标整形模组与所述第二工位配合,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及所述贴胶机械手均与所述第三工位配合,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及所述出料模组分别与所述第四工位及第五工位配合,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均呈x向且设置在所述出料模组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的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还包括相机视觉定位模组,所述相机视觉定位模组与所述第三工位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出料模组包括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上设置有x向直线运输模组及检测模组,所述x向直线运输模组上配合设置有y向直线运输模组,所述y向直线运输模组上滑动配合有吸盘模组,所述第五工位、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均与所述吸盘模组配合。

进一步,所述吸盘模组包括吸盘升降气缸,所述吸盘升降气缸下端配合设置有吸盘旋转气缸,所述吸盘旋转气缸下端配合有吸盘组件。

进一步,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包括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上设置有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所述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的活动端配合设置有易拉胶整形升降气缸,所述易拉胶整形升降气缸上配合设置有易拉胶贴胶压辊,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与所述第四工位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贴标整形模组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有贴标整形升降气缸,所述贴标整形升降气缸的下端配合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第二工位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电芯上料模组包括呈y向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有呈y向的第一滑轨及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配合有电芯载具,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电芯载具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贴标签模组包括送标签机构、标签下压机构及标签裁切机构,所述标签机构、所述标签下压机构及所述标签裁切机构均与所述电芯载具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常规技术存在贴胶效率低及贴胶质量差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所述电芯上料模组对电芯进行上料,进一步所述贴标签模组对所述电芯上料模组上的电芯进行贴标签的操作,进一步所述横向运输模组将所述电芯上料模组上的电芯运输到所述第一工位上,通过所述转盘模组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一工位转动到所述第二工位,使得所述贴标整形模组对所述第二工位的电芯上的标签进行整形,再次通过所述转盘模组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二工位转动到所述第三工位上,进一步所述贴胶机械手将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的易拉胶吸取并贴在所述第三工位上的电芯上,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模组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三工位转动到所述第四工位,使得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将所述第四工位上电芯的易拉胶进行整形,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模组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四工位转动到所述第五工位上,使得所述出料模组将所述第五工位上的电芯进行出料,并根据电芯的贴胶是否合格而分别运输到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上,显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电芯的全自动贴胶,并能提升贴胶效率及贴胶质量,所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贴胶效率高及贴胶质量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电芯上料模组1、贴标签模组2、横向运输模组3、转盘模组4、贴标整形模组5、易拉胶上料模组6、贴胶机械手7、易拉胶整形模组8、出料模组9、不合格品运输线10及合格品运输线11,所述贴标签模组2及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均呈y向且前后依次并排设置,所述转盘模组4上圆周阵列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位12、第二工位13、第三工位14、第四工位15及第五工位16,所述横向运输模组3呈x向且一端配合设置在所述贴标签模组2及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之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位12上,所述贴标整形模组5、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6、所述贴胶机械手7、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8及所述出料模组9均位于所述转盘模组4旁,所述贴标整形模组5与所述第二工位13配合,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6及所述贴胶机械手7均与所述第三工位14配合,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8及所述出料模组9分别与所述第四工位15及第五工位16配合,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10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11均呈x向且设置在所述出料模组9的一端。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配置于对电芯进行上料,所述贴标签模组2配置于将标签贴在电芯上,所述横向运输模组3配置于将贴好标签的电芯运输到所述第一工位12上,所述贴标整形模组5配置于对所述第二工位13的电芯上的标签进行整形,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6配置于将易拉胶进行上料操作,所述贴胶机械手7配置于将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6的易拉胶吸取并贴在所述第三工位14上的电芯上,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8配置于将所述第四工位15上电芯的易拉胶进行整形,所述出料模组9配置于将所述第五工位16上的电芯进行出料,并根据电芯的贴胶是否合格而分别运输到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10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11上,相对于常规技术存在贴胶效率低及贴胶质量差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对电芯进行上料,进一步所述贴标签模组2对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上的电芯进行贴标签的操作,进一步所述横向运输模组3将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上的电芯运输到所述第一工位12上,通过所述转盘模组4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一工位12转动到所述第二工位13,使得所述贴标整形模组5对所述第二工位13的电芯上的标签进行整形,再次通过所述转盘模组4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二工位13转动到所述第三工位14上,进一步所述贴胶机械手7将所述易拉胶上料模组6的易拉胶吸取并贴在所述第三工位14上的电芯上,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模组4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三工位14转动到所述第四工位15,使得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8将所述第四工位15上电芯的易拉胶进行整形,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模组4进行转动,使得电芯从所述第四工位15转动到所述第五工位16上,使得所述出料模组9将所述第五工位16上的电芯进行出料,并根据电芯的贴胶是否合格而分别运输到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10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11上,显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电芯的全自动贴胶,并能提升贴胶效率及贴胶质量,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贴胶效率高及贴胶质量好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全自动贴pet及易拉胶一体机还包括相机视觉定位模组17,所述相机视觉定位模组17与所述第三工位14相配合。所述相机视觉定位模组17的设置使得所述贴胶机械手7能够准确的将易拉胶贴在所述第三工位14上的电芯上,从而保证贴胶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模组9包括第四支架901,所述第四支架901上设置有x向直线运输模组902及检测模组903,所述x向直线运输模组902上配合设置有y向直线运输模组905,所述y向直线运输模组905上滑动配合有吸盘模组904,所述第五工位16、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10及所述合格品运输线11均与所述吸盘模组904配合。所述检测模组903配置于检测所述第五工位16的电芯的贴胶质量,使用时,所述吸盘模组904吸取所述第五工位16的电芯到所述第四支架901上,进一步通过所述检测模组903进行检测,并根据贴标质量从而将贴标合格的电芯及贴标不合格的电芯分别运输到所述合格品运输线11及所述不合格品运输线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盘模组904包括吸盘升降气缸906,所述吸盘升降气缸906下端配合设置有吸盘旋转气缸907,所述吸盘旋转气缸907下端配合有吸盘组件908。所述吸盘旋转气缸907配置于转动所述吸盘组件908及其所吸取的电芯,使得电芯能够按照设定的朝向进行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8包括第三支座801,所述第三支座801上设置有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802,所述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802的活动端配合设置有易拉胶整形升降气缸803,所述易拉胶整形升降气缸803上配合设置有易拉胶贴胶压辊804,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与所述第四工位15相配合。所述易拉胶整形模组8配置于将易拉胶的尾端贴在电芯的侧端上,使用时,所述易拉胶整形升降气缸803带动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向上运动,此时易拉胶贴胶压辊804的底部与电芯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802推动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向外运动,使得易拉胶能够更紧密的贴合在电芯上,进一步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802推动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向内运动,并使得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的外侧与电芯的侧端相平齐,使得易拉胶的尾端部分贴合在电芯的侧端上,进一步所述易拉胶整形升降气缸803带动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向下运动,使得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的顶部与电芯的下端面相平齐,进一步所述易拉胶整形推动气缸802带动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向外运动,使得所述易拉胶贴胶压辊804沿着电芯的下端面运动,使得易拉胶的尾端贴合在电芯的下端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贴标整形模组5包括第二支座501,所述第二支座501上设置有贴标整形升降气缸502,所述贴标整形升降气缸502的下端配合设置有压辊503,所述压辊503与所述第二工位13相配合。所述贴标整形升降气缸502带动所述压辊503下降,并使得所述压辊503压在电芯的标签上,从而使得标签能够紧密的贴合在所述电芯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包括呈y向的第一支座101,所述第一支座101上设置有呈y向的第一滑轨102及第一气缸103,所述第一滑轨102上滑动配合有电芯载具104,所述第一气缸103的活动端与所述电芯载具104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贴标签模组2包括送标签机构201、标签下压机构202及标签裁切机构203,所述标签机构、所述标签下压机构202及所述标签裁切机构203均与所述电芯载具104配合。所述送标签机构201配置于将标签运输到所述电芯上料模组1上,所述标签下压机构202配置于将电芯上的标签压住,所述标签裁切机构203配置于将电芯上的标签进行裁剪。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