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8366发布日期:2020-07-14 17:0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环保气泡袋结构,尤指一种可由微生物分解材料制作的环保气泡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为保护易碎或不耐撞压的物品,如:碗、盘、陶瓷艺品‥‥等,皆会使用气泡袋作为容装的袋体,利用气泡袋表面成型的气泡内含有的空气,便可缓冲及吸收外力的碰撞,以有效保护容装于气泡袋内物品的目的,且由该塑胶制成的气泡袋,更可达到防水、防潮的效果,而目前现有能作为气泡袋的种类繁多,举例如橡胶(天然橡胶或人工橡胶)、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或聚氯乙烯(pvc)等,但其中以橡胶、eva、pe、pp或pvc作为气泡袋,会因材料难以分解而造成环境负担,不符合环保需求,又因为气泡袋本体内的空气也相对的占空间,进而造成收纳不便的问题产生,其气泡袋并无法将空气排除后收纳且再次使用,也因此气泡袋通常都是一次性的使用便直接丢弃,而目前市面上的气泡袋在使用完毕后且欲丢弃时,则需要先将其气泡袋中的空气排除,但因为其气泡袋制造材料的关,气泡袋并无法可以直接以手来撕断,需要另外以刀片或剪刀等工具来做另外的切割动作,进而造成使用不便等问题发生。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气泡袋结构,方便切割、方便收纳及可再次使用,并且极其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泡袋本体,该气泡袋本体具有一第一可分解层及一第二可分解层,该第一可分解层与第二可分解层周侧相互连接且内部形成有一容置腔与侧边形成有一密闭侧条,该密闭侧条上形成有一缺口,而该第一可分解层上形成有一分割线连接所述缺口,又该密闭侧条外侧形成有一连接分隔线组接另一气泡袋本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分解层上形成有一开口连通所述容置腔,且该第一分解层上设置有一可分解胶层密闭该开口。

进一步,所述密闭侧条内形成有一通道,该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又该密闭侧条于通道上设置有一可分解贴附层密闭该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分解层及第二可分解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进一步,所述可分解胶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进一步,所述可分解贴附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分解层上设置有一印刷层。

进一步,所述印刷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气泡袋结构,包括有一气泡袋本体,该气泡袋本体由第一可分解层及一第二可分解层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可分解层及第二可分解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而该第一可分解层与第二可分解层间形成有一容置腔及侧边形成有一密闭侧条,而该密闭侧条上形成有一缺口,另该第一可分解层上形成有一分割线延伸连接至缺口,使用者撕开密闭侧条的同时撕开所述分割线而使容置腔内之空气排出,进而达到可有效省去需要另以切割工具进行切割来使容置腔空气排出之动作的功效;此外,所述第一可分解层与第二可分解层主要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经掩埋后能快速于环境中由微生物分解,以减少环境污染且达到环保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环保气泡袋结构1主要具有一气泡袋本体2,该气泡袋本体2具有一第一可分解层21及一第二可分解层22,该第一可分解层21及第二可分解层22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又该第一可分解层21与该第二可分解层22相互水平设置且周侧相互贴附连接,且该第一可分解层21与该第二可分解层22间形成有一容置腔23,而于第一可分解层21与该第二可分解层22相互贴附连接位置处形成有一密闭侧条24,该密闭侧条24上形成有一缺口241,又该密闭侧条24外侧形成有一连接分隔线25组接另一气泡袋本体2,而该第一可分解层21上形成有一分割线211延伸连接至所述缺口241。

其中所述环保气泡袋可使用于包覆物品以避免物品撞击损坏,而该环保气泡袋使用完毕后,使用者便可直接以手指拉扯所述缺口241来撕开所述密闭侧条24,而该缺口241又延伸连接所述分割线211,以使使用者撕开所述密闭侧条24的同时撕开所述分割线211而使容置腔23内的空气排出,进而达到可有效省去需要另以切割工具进行切割来使容置腔23空气排出的动作,又该第一可分解层21及第二可分解层22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经掩埋后能快速于环境中由微生物分解,以减少环境污染且达到环保的功效。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图3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气泡袋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一至三,其中所述第一可分解层21上形成有一开口212连通所述容置腔23,且该第一分解层上设置有一可分解胶层213密闭该开口212,其中所述可分解胶层213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另该密闭侧条24内形成有一通道242,该通道242连通所述容置腔23,又该密闭侧条24于通道242上设置有一可分解贴附层243密闭该通道242,而该可分解贴附层243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又该第一可分解层21上设置有一印刷层214,该印刷层221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而当该环保气泡袋使用完毕后,使用者便可直接将该可分解胶层213撕开,以使该容置腔23内的空气可由开口212排出,进而达到该环保气泡袋结构1可方便收纳的功效;另外,若欲再使用该环保气泡袋结构1时,便可将该可分解胶层213密闭该开口212,另外开启所述可分解贴附层243,且由所述通道242内灌注空气至容置腔23内,以使该容置腔23内填充有空气,而使所述环保气泡袋可使用于包覆物品以避免物品撞击损坏,进而达到该环保气泡袋方便收纳及可再次使用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指引下,所作出的等效替换与修饰,均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泡袋本体,该气泡袋本体具有一第一可分解层及一第二可分解层,该第一可分解层与第二可分解层周侧相互连接且内部形成有一容置腔与侧边形成有一密闭侧条,该密闭侧条上形成有一缺口,而该第一可分解层上形成有一分割线连接所述缺口,又该密闭侧条外侧形成有一连接分隔线组接另一气泡袋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解层上形成有一开口连通所述容置腔,且该第一分解层上设置有一可分解胶层密闭该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侧条内形成有一通道,该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又该密闭侧条于通道上设置有一可分解贴附层密闭该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解层及第二可分解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解胶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解贴附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解层上设置有一印刷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气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气泡袋结构,包括有一气泡袋本体,该气泡袋本体由第一可分解层及一第二可分解层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可分解层及第二可分解层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而该第一可分解层与第二可分解层间形成有一容置腔及侧边形成有一密闭侧条,而该密闭侧条上形成有一缺口,另该第一可分解层上形成有一分割线延伸连接至缺口,所述第一可分解层与第二可分解层主要是由生物可分解牡蛎壳粉所组成,经掩埋后能快速于环境中由微生物分解,以减少环境污染且达到环保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瑞荣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