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丝张紧的小导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6972发布日期:2020-07-29 02: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丝张紧的小导轮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丝除锈机钢丝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丝张紧的小导轮组。



背景技术:

钢丝在被生产出来到实际使用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会导致钢丝表面生锈,影响实际使用,因而在对生锈钢丝进行使用前需要对钢丝表面进行除锈处理。

由于钢丝一般会盘绕成卷放置,因而在对钢丝进行表面除锈的过程中,需要将钢丝从盘绕状态转变为直线状态,以便进入到除锈装置中进行表面处理。而将成卷的钢丝牵引入除锈装置中一般不会采用直接牵引而是通过设置导轮组,通过导轮组的导轮与钢丝产生的摩擦力来提供牵引力。目前一般采用的导轮组是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导轮,钢丝呈s形依次盘绕在三个导轮的表面将钢丝绷紧,从而在导轮转动过程中产生摩擦力,带动钢丝前进。

采用这种方式的导轮组,一方面通过导轮组的钢丝是弯曲的,不能适应下道工序的要求;另一方面这类导轮组的导轮是固定不可调节位置的,因而与钢丝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也同样不可调节,当两者之间摩擦力不足时,钢丝将不能被牵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钢丝钢丝张紧力度的小导轮组,通过该小导轮组后的钢丝呈直线。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丝张紧的小导轮组,包括导轮组架以及安装在导轮组架上的第一小导轮、第二小导轮和第三小导轮;三个小导轮呈三角形排布安装在小导轮组上,在第一小导轮、第二小导轮以及第三小导轮之间穿有钢丝,钢丝分别与第一小导轮、第二小导轮以及第三小导轮接触且第一小导轮和第二小导轮位于钢丝的一侧,第三小导轮位于钢丝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小导轮和第二小导轮为固定安装,第三小导轮可在导轮组架上移动,并且可以在移动后固定。第一小导轮和第二小导轮位于钢丝的一侧,第三小导轮位于钢丝的另一侧,通过调节第三小导轮的位置,第三小导轮压迫钢丝,从而可以调节钢丝的张紧度,从而调节钢丝与小导轮组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而钢丝再通过小导轮组时保持直线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组架的安装面呈等腰梯形,第一小导轮和第三小导轮安装在靠近等腰梯形下底的两端,第二小导轮安装在靠近等腰梯形上底的中间位置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小导轮下端设置有滑轨,第二小导轮转动安装在一滑块上,滑块可沿滑轨来回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组架上还设置有丝杆机构,所述丝杆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母,丝杆一端与丝母螺纹连接,且丝杆穿设在导轮组架上,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挡环,沿丝杆长度方向挡环被限制在滑块内,丝母固定在导轮组架上,丝杆通过挡环带动滑块沿滑轨移动。

作为优选,丝杆露出于丝母的这端连接有一个调节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小导轮和第二小导轮位于钢丝的一侧,第三小导轮位于钢丝的另一侧,通过调节第三小导轮的位置,第三小导轮压迫钢丝,从而可以调节钢丝的张紧度,从而调节钢丝与小导轮组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而钢丝再通过小导轮组时保持直线状态。

2、通过调动调节把手,丝杆机构可以调节第二小导轮的位置,从而调节钢丝的张紧度,钢丝通过此处时产生阻力,钢丝发生变形,对钢丝起到牵引作用,为钢丝进入钢丝分离组件以及除锈机构提供入口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放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视角下放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处钢丝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小导轮组和井字轮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视角下小导轮组和井字轮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井字轮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导轮,包括第一斜导轮、第一张力轮、第二张力轮、第一小导轮、第二小导轮以及第三小导轮等等导轮,其共同的结构为均含有圆形的轮面和带有向内凹陷的槽的侧面,钢丝与这些槽配合,在所有导轮的中心均设置有轴承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以钢丝运行的方向定义前后、钢丝运行方向的两侧定义左右,并将靠近钢丝的一侧定义为内侧,远离钢丝的一侧定义为外侧。

如图1所示的钢丝除锈生产线,包括沿生产线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放料机1、除锈装置2、抛丸机7、第一清洗吹干装置3、钝化池6、第二清洗吹干装置5以及收丝机4。其中:放料机1,用于将钢丝拉直牵引入除锈装置2并对钢丝表面进行初步除锈处理;除锈装置2,用于对钢丝表面进行进一步处理,进一步祛除钢丝表面锈迹;抛丸机7,将弹丸高速抛射到钢丝表面,一方面深入清理钢丝表面锈迹,另一方面对消除钢丝内部应力并提高钢丝表面疲劳强度;第一清洗吹干装置3,将除锈后的钢丝清洗干净并吹干;钝化池6,对钢丝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使清洗后的钢丝表面生成保护膜,增强钢丝的抗腐蚀能力;第二清洗吹干装置5,用于对经过钝化处理后的钢丝表面进行清洗并吹干;收丝机4,用于将经过除锈处理、钢丝表面钝化处理及清洗干燥后的钢丝盘绕收卷。

基于该钢丝除锈生产线,申请人设计了相应的除锈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拉直及初步除锈,将盘绕成卷的钢丝一端拖入放料机1中,通过放料机1将钢丝牵引拉直,在此过程中,钢丝表面的锈迹将部分脱落,起到初步除锈的效果。

步骤二:除锈处理,通过步骤一拉直后的钢丝在除锈装置2的作用下,其表面锈迹得到进一步清理。

步骤三:抛丸处理,将经过步骤二除锈处理的钢丝通过抛丸机7,在抛丸机7内,弹丸高速抛射到钢丝表面,一方面深入清理钢丝表面锈迹,另一方面对消除钢丝内部应力并提高钢丝表面疲劳强度。

步骤四:清洗烘干,将经过步骤二除锈处理的钢丝在第一清洗吹干装置3内清洗干净并烘干。

步骤五:钝化,将经过步骤四清洗烘干后的钢丝通过钝化池6,钢丝在钝化液的作用下,表面生成保护膜,增强钢丝的抗腐蚀能力。

步骤六:二次清洗烘干,将经过钝化处理后的钢丝通过第二清洗吹干装置5内清洗干净并烘干。

步骤七:收丝盘绕,二次清洗烘干后的钢丝在收丝机4的作用下盘绕成卷。

如图2~图3所示为放料机1。该放料机1包括放料机架11,所述放料机架11的骨架由工字钢搭建而成,其用于安装的桌面部分呈矩形,且在桌面部分至少设置有一个安装部111,这些安装部111分别由上下两块钢板以及工字钢配合构成;上下两块钢板分别为钢板一112、钢板二113;钢板一112与钢板二113之间通过工字钢114固定相连,钢板一112两端搭在放料机架11顶端亦即桌面上。

在放料机架11上分别安装有钢丝分离组件12、张紧牵引机构13以及井字轮组机构14,钢丝依次通过井字轮组机构14、张紧牵引机构13以及钢丝分离组件12后进入除锈装置2。

如图5~图7所示,所述的井字轮组机构14设置在小导轮组136的前端,钢丝先进入井字轮组机构14接着再引入小导轮组136,井字轮组机构14包括固定在放料机架11上的安装板141、对向设置在安装板141对面的固定板143,以及分别固定在安装板141和固定板143两侧的侧板142。其中侧板142位于钢丝出线方向的两侧,固定板143和安装板141平行。

沿钢丝走线方向,在井字轮组机构1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滚筒144,第一滚筒14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141、固定板143转动连接;在两块侧板142的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二滚筒145,第二滚筒145与侧板142转动连接,第二滚筒145的轴线与第一滚筒144的轴线相垂直,亦即第一滚筒144竖向设置,第二滚筒145则横向设置;同组的第一滚筒144位于第二滚筒145的同侧,即沿钢丝走线方向,在侧板142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滚筒144。同组的两个第一滚筒144之间间距与钢丝的直径基本一致,两个第二滚筒145之间的间距也与钢丝的直径基本一致。基本一致是指所述间距可以与钢丝直径相等,也可以比钢丝直径稍大一点,更多的是利于钢丝通过并且使钢丝上下左右都限位,避免其随意跳动。

两个第二滚筒145设置在两组第一滚筒144之间,两个第二滚筒145和两组第一滚筒144配合构成钢丝通过的孔隙。

所有的第一滚筒144和第二滚筒145全部都是活动的,一受力就会转动,即钢丝通过时产生的摩擦力会带动其发生转动;井字轮组机构14用于将钢丝上下左右限位,防止钢丝脱出并防止钢丝划伤后续的张紧牵引机构13。以上为最优的实施例,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次优的实施例。其中次优实施例1与最优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竖向设置的第一滚筒144有一对,横向设置的第二滚筒145有两对,两对第二滚筒145分别位于第一滚筒144的异侧。

次优实施例2与最优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一滚筒144和第二滚筒145均只有一对,两个第一滚筒144位于两个第二滚筒145的同一侧,此实施例中钢丝入线的稳定性虽不如最优实施例,但可以节约一定的材料成本。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张紧牵引机构13包括第一斜导轮131、第一张力轮132、第二张力轮133、动力机构以及小导轮组136,张紧牵引机构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将钢丝张紧、提供牵引力以及初步除锈。其中,第一斜导轮131用于引导钢丝的槽的形状是倾斜的,一方面可以使钢丝更顺畅地导入到钢丝分离组件12中,另一方面可以使钢丝在进入钢丝分离组件12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扭转,钢丝表面的锈迹得到初步处理。

第一张力轮132、第二张力轮133以及第一斜导轮131安装在放料机架11的安装部111下方的钢板二113上,位于上方的钢板一112上安装有两个分别用于和第一张力轮132、第二张力轮133配合的动力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134与减速机135,第一张力轮132、第二张力轮133在各自的电机134和减速机135的控制下转动。第一张力轮132和第二张力轮133的直径远大于第一斜导轮131的直径以及构成小导轮组136的第一小导轮1361、第二小导轮1363和第三小导轮1362的直径。第一斜导轮131、第一张力轮132和第二张力轮133三者之间呈三角排列。

钢丝2333从井字轮组机构14穿出后先绕过小导轮组13,再分别绕过第二张力轮133、第一张力轮132最后由第一斜导轮131引入钢丝分离组件12。由于第一张力轮132和第二张力轮133处于张紧牵引机构13的中段,因而动力机构驱动第一张力轮132和第二张力轮133使得钢丝前移所需要的力较小。

如图5~图6所示,小导轮组136和井字轮组机构14均固定在固定支架15上,固定支架15固定在放料机架11上,并且固定支架15处在每个安装部111的前端。构成小导轮组136的第一小导轮1361、第二小导轮1363以及第三小导轮1362这三者呈三角形排布,优选呈等腰三角形排列,钢丝2333分别与第一小导轮1361、第二小导轮1363以及第三小导轮1362接触且第一小导轮1361和第二小导轮1363位于钢丝2333的一侧,第三小导轮1362位于钢丝2333的另一侧。小导轮组136设置在导轮组架1364上,导轮组架1364安装于固定支架15上,导轮组架1364通过连接柱1360与固定支架15相连,并且导轮组架1364与固定支架15之间留有间距,该导轮组架1364的安装面呈等腰梯形,第一小导轮1361和第三小导轮1362安装在靠近等腰梯形下底的两端,第二小导轮1363安装在靠近等腰梯形上底的中间位置处。

第二小导轮1363下端设置有滑轨1365,滑轨1365设置在导轮组架1364底面上或者是固定支架15上,第二小导轮1363转动安装在一滑块1368上,滑块1368可沿滑轨1365来回移动。在导轮组架1364上还设置有丝杆机构1366,丝杆机构1366包括丝杆1369与丝母1370,丝杆1369一端与丝母1370螺纹连接,且丝杆1369穿设在导轮组架1364上,丝杆1369的另一端连接有挡环1371,沿丝杆1369长度方向挡环1371被限制在滑块1368内,丝母1370固定在导轮组架1364上,因此,丝杆1369转动时可以自如进退,并且丝杆1369通过挡环1371带动滑块1368沿滑轨1365移动。为了方便调节丝杆1369转动,丝杆1369露出于丝母1370的这端连接有一个调节把手1367。综上所述,丝杆机构1366可以调节第二小导轮1363的位置,从而调节钢丝2333的张紧度,钢丝通过此处时产生阻力,钢丝发生变形,对钢丝起到牵引作用,为钢丝进入钢丝分离组件12以及除锈机构2提供入口张力。

钢丝分离组件12安装在放料机架11的一侧,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个分离辊121,两个分离辊121相距极近甚至互相贴合。如图4所示,两个分离辊121采用专用轴承壳与标准轴承的配合,经压装而成。在分离辊121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环状槽型的辊道1211,两个分离辊121的辊道1211之间一一相互配合。待处理的成卷的钢丝一端依次通过各自配合的井字轮组机构14、张紧牵引机构13后绕两个分离辊121的某一相配合的辊道1211后进入除锈装置2。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